中國衛星150億光年外發現宇宙“圍牆”,宇宙真的存在高級文明嗎?

雅勳


所謂的宇宙“圍牆”,是意大利的一個天文團隊發現的,他們發現了宇宙中存在一片很“暗”的區域,該區域連綿數億光年。這種“暗”就表面該區域沒有物質或者物質極少很可能連暗物質都沒有,就像是一堵牆一樣把宇宙隔開,所以稱為“宇宙牆”。



所以這個發現不是我國發現的,一般的衛星也沒有能力發現這樣的宇宙“空洞”。不過,此次發現並沒有在天文學領域引起多大的關注,因為此區域距離地球太遠,僅僅憑藉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根本不足以反映實地的情況。有可能“宇宙牆”的真是情況和我們的觀測千差萬別,哪裡也充滿物質,只是我們沒有觀測到而已。還有,現在技術也根本觀測不到暗物質,所以,“宇宙牆”只能加個引號,哪裡是夠完全沒有物質完全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



還有,宇宙中物質少的地方也十分常見。整個宇宙的物質平不是完全平均分佈的,一些地方物質稠密,一些稀疏,不同的區域具有不同的屬性。所以,即便是宇宙的有一個巨大區域完全是真空,也沒有什麼。



當然,這次發現也和外星人沒有任何關係。


科學探秘頻道


早在此前,科學家發現了150億光年之外的波江星座,可能存在著一堵牆,這堵牆他們稱其為“宇宙牆”,而牆的跨度,達到了35億光年。

實際上這並不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宇宙牆了,早在2004年,就已經有類似的報道,不過宇宙牆這個概念原本是不存在的,只是天文學家根據觀測所得到的結果,認為這一片區域是類似於牆的結構,故而因此命名。宇宙浩瀚無垠,在我們的印象中,宇宙是時間上無始無終,空間上無邊無際的,然而有一些學者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宇宙是有邊界的,而這個邊界,就是宇宙牆。

宇宙牆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構呢?難不成就像一個大殼把宇宙給套住?顯然不是這樣的,原來啊,科學家在距離地球100光年之外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完全虛空的結構,在這片區域裡,沒有任何的星團或者是行星存在,甚至是暗物質都檢測不到,而且,根據計算在這個空間裡面,溫度非常非常低,甚至接近於絕對零度,就像是宇宙間的一切物質都被隔斷在了這個牆之外,這不禁讓人懷疑,難不成宇宙真的是有限的?

在此之前,也有另外的科學家發現過一個跨度為10億光年的虛空地帶,和這個類似,只不過當時並沒有形成宇宙牆的這個概念,直到這一次科學家在波江星座發現了一個跨度達到了35億光年的虛空地帶,天文學家才將這二者命名為“宇宙牆”。這種特殊的結構,目前還不是科學家能夠解釋的,但是科學家卻推測,這種虛空結構之外,或許存在著另外一個宇宙,也就是說宇宙並不是只有一個,宇宙之外還有宇宙,而且兩個宇宙之間的隔斷就是宇宙牆。



雖然科學家說這堵牆裡面沒有任何的物質,但是也不絕對,有可能是因為物質太少而檢測不到,當然如果這堵牆真的存在的話,那麼整個宇宙的規則恐怕得重新改寫了。當我們在思考宇宙的外面是什麼的時候,似乎就已經默認了宇宙是有限的,宇宙會有一個邊界,但是宇宙的邊界牆是否真的存在,還有待我們認真考慮。


鏡像宇宙


所謂的宇宙“圍牆”其實是一種巨大的宇宙空洞,而非真的有一堵牆擋在我們的觀測方向上。雖然目前還不大清楚宇宙中為什麼會出現巨型的空洞,但並沒有證據表明這與所謂的外星文明有關。

通過NASA的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地圖的精確測定,天文學家發現宇宙的溫度十分均勻(比絕對零度高了大約2.73度),大尺度下的溫度幾乎沒有起伏。但在2004年,普渡大學的天文學家[1]檢測到波江座天區存在異常低溫的區域(並非我國衛星發現)。

雖然波江座天區的溫度只比平均溫度低了十萬分之七度,但這表明那裡其實有一個極其龐大的空洞。根據測定,波江座超空洞的跨度最長可達10億光年,距離地球60億光年(也有可能是100億光年)。

不過,波江座超空洞並非完全的真空地帶,那裡仍然存在星系,只是密度要比其他地方低了不少。但那裡並非什麼“宇宙牆”,那裡不是宇宙的盡頭。在當前的宇宙中,可觀測的最遠距離為465億光年。但可觀測的宇宙不是整個宇宙,還有很大一部分宇宙是我們現在無法觀測到的。至今,宇宙的盡頭在哪裡我們還不清楚,我們也不知道宇宙中有沒有外星文明。

那麼,波江座超空洞是如何形成的呢?

主流觀點認為,早期宇宙的快速膨脹導致某些地方出現了巨大的冷點,它們成為了後來的各種空洞,其中就包括波江座超空洞。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宇宙在最初時刻發生暴脹之前,平行宇宙之間通過量子糾纏效應發生相互作用,所以我們宇宙中的冷點是其他宇宙作用之後所留下的痕跡。這個觀點並沒有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因為除了這個所謂的證據之外,沒有其他任何證據表明平行宇宙真的存在。

參考文獻

[1] P. Vielva, E. Martinez-Gonzalez, R. B. Barreiro, J. L. Sanz, L. Cayon, Detection of non-Gaussianity in the WMAP 1-year data using spherical wavelet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4, 609, 22-34.


火星一號


我們的宇宙有兩種宇宙牆。

第一種宇宙牆是緻密星系團構成的單一結構,類似於“長城”結構。這種被稱為長城式宇宙牆。

第二種是幾乎沒有星系存在的空洞區域,這種被稱為空洞式宇宙牆。

長城式宇宙牆

我們知道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等其他星系組成了直徑1000萬光年的本群星系。本群星系又隸屬於室女座超星系團,其直徑約1.1億光年。

在我們的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網絡構成的宇宙結構往往不超過12億光年。而三年前新觀測到的星系群結構直徑卻達到了13億光年。

2016年,加那利群島的天體物理學家發現宇宙中存在一個超級boos長城系統,這是一個簇擁在一起的星系團,密度極高。

但是它們組成的系統看起來像細絲,而不是均勻排列起來。

該系統由830個星系構成,直徑約為13億光年,質量約為2.8億億個太陽,距離地球20億光年。

科學家對這樣的宇宙結構的解釋頗有爭議。

這種看起來在宇宙中單一排列的結構並不像引力束縛在一起的。

按照引力理論,星系集群更應該是空間上均勻分佈的。

我們以往發現的星系團的體積和直徑遠小於boos長城系統。而這種結構明顯有刻意扭曲的特徵,關於它的形成原因依舊是未解之謎。

空洞式宇宙牆

1981年,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7億光年的牧夫座內發現直徑2.5億光年的空洞,平均每一千萬光年才有一個星系,而普通行星的距離也就百萬光年的距離,這是一個幾乎沒有星系存在的宇宙空間。

2007年,科學家通過宇宙微波背景圖在波江座附近發現了一個巨大範圍的冷點。這表明這一區域幾乎沒有物質釋放電磁輻射,這是一個極其空曠的地帶。距離地球約50~100億年,空洞範圍跨度5~10光年。

宇宙中的空洞很多,科學家推測這很有可能是暗物質的存在佔據了原本星系該佔有的位置。

宇宙牆的說法在天文愛好者中廣為流傳,但是天文學家並沒有為此專門建立一個名詞,在描述宇宙空洞的時候,新聞標題善於用“宇宙牆”比喻。

長城式宇宙牆是由明物質構成的緻密星系團,就好像是一堵可以看見的“明牆”。

空洞式宇宙牆可能由暗物質佔據,也好似一堵牆看不見的“暗牆”。所以宇宙牆的說法並非不妥。


科學認識論


首先聲明一下,並不是中國衛星發現的;而是在去年,意大利的一家天文研究所發佈的這個重大發現。該團隊稱:在距離地球150億光年的地方發現橫跨30億光年的宇宙牆。這堵牆將我們和宇宙分隔開。之後科學雜誌也對這則消息進行了報道:報道稱在30億光年的圍牆內,沒有任何天體,就連充滿宇宙的暗物質也不存在,而且裡面的溫度接近絕對零度。



實際上,這堵牆只是一個虛空的,並不是看得見摸的著的。而是什麼都沒有連真空都沒有。這則消息發佈後,不禁令人們懷疑消息的準確性。我們都知道宇宙自從大爆炸起,就在不停的膨脹,而且膨脹速度遠遠大於光速,這則消息卻說宇宙邊界是一堵牆。



但是如果消息準確,那麼這個寬度30億光年的宇宙空洞就可能是外星人的試驗田,雖然聽起來很荒謬,但是對於神秘的宇宙來說,擁有比人類高級的文明還是很有可能存在的。



總之,現在的推斷都僅僅是猜測,人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宇宙。


神秘大百科


根本不存在什麼宇宙牆,它的真實名字叫“宇宙空洞”。

宇宙空洞指的是纖維狀結構之間的巨大空間(宇宙中最大尺度的結構),其中包含很少或沒有星系。 空洞的直徑通常為10到100百萬分之一; 由於沒有豐富的超級星團而定義的特別大的空隙有時被稱為超級空洞。它們的物質丰度平均密度不到十分之一,被認為是可觀測宇宙的典型密度。 它們最初是在1978年由Stephen Gregory和Laird A. Thompson在Kitt Peak國家天文臺進行的一項開創性研究中發現的。

據信,空洞是由大爆炸中的重子聲振盪形成的,質量的坍塌隨後是壓縮的重子物質的內爆。 從最初宇宙中量子漲落的初始小各向異性開始,各向異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規模上變得更大。 較高密度的區域在重力作用下坍塌得更快,最終導致今天看到的大規模泡沫狀結構或空隙和星系細絲的“宇宙網”。 位於高密度環境中的空隙小於位於宇宙低密度空間中的空隙。

由於Sachs-Wolfe效應,空洞似乎與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CMB)的溫度相關。 較冷的區域與空隙相關,而較熱的區域由於重力紅移而與細絲相關。 由於Sachs-Wolfe效應僅在宇宙受輻射或暗能量支配時才有意義,因此空洞的存在對於提供暗能量的物理證據具有重要意義。

大尺度結構

宇宙的結構可以分解為可以幫助描述宇宙各個區域特徵的組成部分。 這些是宇宙網的主要結構組成部分:

空洞——巨大的,大部分是球形的區域,具有非常低的宇宙平均密度,直徑高達100兆(Mpc)。

牆壁——包含典型宇宙平均密度的物質丰度的區域。 牆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兩個較小的結構特徵:

集群——高度集中的區域,牆壁相交併相交,增加了當地牆體的有效尺寸。

細絲——牆壁的分支臂,可以延伸數十萬兆。

空洞的平均密度小於宇宙平均密度的十分之一。即使沒有單獨商定的構成空白的定義,這也是一個有效的定義。用於描述宇宙平均密度的物質密度值通常基於每單位體積的星系數而不是單位體積中包含的物質的總質量的比率。

歷史和發現

宇宙空洞作為天體物理學研究的主題始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當時紅移調查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並在1978年由兩個獨立的天體物理學家團隊領導,以確定大空間區域中星系和阿貝爾星團分佈的超星系團和空洞。新的紅移調查通過增加宇宙結構的二維圖的深度來改變天文學領域,宇宙結構通常密集和重疊,允許宇宙的第一個三維映射。 在紅移調查中,根據哈勃定律,由於宇宙膨脹,星系的個別紅移計算了深度。

意義

空洞對現代宇宙的理解做出了重大貢獻,其應用範圍從闡明目前對暗能量的理解,到精煉和約束宇宙演化模型。下面將詳細介紹一些流行的應用程序。

一個43×43×43兆的立方體顯示了大尺度結構在一個對數週期內的演化,從紅移30開始,以紅移0結束。該模型清楚地表明,物質密度大的區域如何在集體引力作用下收縮,同時在物質逃逸到壁和細絲上時,幫助宇宙空隙膨脹。


宇宙空洞包含星系和物質的混合物,與宇宙中的其他區域略有不同。 這種獨特的混合支持在高斯絕熱冷暗物質模型中預測的偏置星系形成圖像。 這種現象提供了修改與這些空隙存在差異的形態 - 密度相關性的機會。 諸如形態密度相關性之類的觀測可以幫助揭示關於星系如何在大規模上形成和演化的新方面。在更局部的尺度上,存在於空隙中的星系具有與位於牆壁中的星系不同的形態和光譜特性。已經發現的一個特徵是,與牆壁中的星系樣本相比,空洞已被證明含有明顯更高比例的年輕熱星的星爆星系。

宇宙的加速膨脹

雖然暗能量是目前宇宙膨脹加速的最流行的解釋,但另一個理論闡述了我們的星系是一個非常大的,不那麼低調的宇宙空洞的一部分的可能性。 根據這一理論,這樣的環境可以天真地導致對暗能量的需求,以通過觀察到的加速度來解決問題。 隨著關於該主題的更多數據被髮布,它作為現實解決方案取代當前ΛCDM解釋的可能性已大大減少,但並非全部放棄。


科學先馳


我們所在的宇宙也有圍牆嗎?當然是沒有的!有的話就相當於宇宙有個外殼了。其實所謂有天文觀測發現“宇宙牆”本身就是一個假消息,那個天文發現實際是一個巨大的宇宙空洞。


早在2004年的時候,就有天文學家通過紅外天文望遠鏡看到了波江座天區距離我們大約100億光年遠的地方有一片低溫區域,比宇宙的平均溫度低了不到萬分之一開爾文溫度,雖然溫度差異如此之小,但是也表示了這一片區域要比其他地方的物質和能量都更為稀少,所以天文學家們認為那裡有一個極為龐大的空洞,測量後發現這個“宇宙巨洞”跨度達到了10億光年。

不過它既然被叫作空洞,就是說它裡面空無一物嗎?並不是這樣的,波江座空洞中也有星系和星系團等大質量天體,所有的天體種類上,和宇宙中其它部分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在數量上和質量上要比宇宙中其他部分少一些,也就是說波江座空洞比宇宙中其它地方的物質和能量更加空虛一些罷了。





這麼巨大的宇宙空洞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在宇宙誕生之初就決定了它的存在了,宇宙大爆炸發生的時候,其物質與能量的分佈並不是均勻的,有些地方的物質與能量十分稠密集中,這些地方後來就產生了大量的星系和星系團,物質密度特別高的地方就會直接形成大質量黑洞。但是有的地方的物質與能量的比較稀薄,那麼這些地方相對於宇宙其它地方的星系團等就比較稀少,波江座空洞就屬於這樣的地方。



有人暢想是不是可以通過波江座空洞進入其他的宇宙,這是不可能的,這個空洞並非時空隧道,它也不是黑洞,更不可能與其它宇宙相接,實際上它和宇宙中其它部分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人類的方向


其實理論是錯誤的。

說明一下。

所謂圍牆是指一塊真空地帶。

何為真空,是這裡沒有行星和其他天體。

其實此類地帶是公海區域。不受任何天體約束地帶。

有個現象,不知道你注意過沒有?

所有星系都是蝶形存在。為啥呢?

因為中間有個強磁約束體,它叫黑洞。

黑洞的約束力,決定它的天體有多大。

人們都知道黑洞吞噬,卻不知道,他周圍其實有一定的秩序。如同人體,像極了生物的秩序。扯遠了,回來。

秩序是,磁力有軌道,只要在軌道上。不會吞噬。不在軌道上。即使再遠也會被吞,時間問題。

還沒說明白為啥是碟子形是吧。接著說。其實黑洞是噴射的,有容納極限,極限內只向兩邊噴射,切威力巨大。兩邊推。左右不在傷害範圍。所以存活。之後碟子出現。

牆的理論實質是指,被清空地帶和沒有被約束的公海地帶。是錯誤的。

比方下,我們不是魚,研究流不過水的地方,就沒有物質,就是真空。在我們的科學理解之外。不理解很正常。魚也不理解,你為啥你沒在水中你為啥還能活。

我們都愚知,有的個是傻子堆裡傻的輕的,我叫他們科學家。上帝視角是,他們屬於細菌狀態沒法交流。


天龍48136728


這個所謂的宇宙牆的消息是去年下半年時候的新聞了,據說是當時的一家位於意大利的天文研究機構發現的一大片物質極其稀疏的地方,他們稱甚至暗物質在那裡都存在極少,溫度也比周圍低得多,並且這樣的“空洞”區域綿延數億光年。

所以,題目開頭就說錯了,不是中國衛星發現的,而是一家意大利的天文機構發現的,並且,這並不是所謂的圍牆,而是一種名叫宇宙空洞的大尺度的含物質極少的區域,形成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宇宙大爆炸初期物質分佈不均勻。

由於萬有引力的作用,物質含量多的地方引力就大,進而拉攏周圍的物質,漸漸地有些地方會越來越稀疏,有些地方則會越來越聚集。

這並不是高級文明圈起來一塊區域的圍牆,而是宇宙的自然之力形成的自然情況,回到外星文明的問題上來,宇宙存不存在外星文明還不好說,高級文明也只是人類假設的一種可能,關於外星文明存在與否,還需以後先進的人類文明自行去查看,或者被發現。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科幻船塢


這個問題下已經有100個回答了,對宇宙的大尺度結構有了詳盡的解答,我想針對題目提到的中國天文衛星做一下介紹,讓大家瞭解一下中國空間天文的現狀。


目前在軌運行的中國空間天文望遠鏡有兩臺,它們都和發現宇宙大尺度結構沒什麼關係,另外發現宇宙大尺度結構也不必需要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地面望遠鏡的對星系和類星體的巡天觀測足以。這兩顆天文衛星分別是“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簡稱HXMT)和“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簡稱DAMPE),它們都屬於中科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首批立項研製的科學實驗衛星。未來的中國空間站上會有一個天文儀器艙,有一臺2米光學望遠鏡伴飛,實現我國的空間光學天文觀測。此外,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二期也將會有其它天文觀測衛星發射。


“慧眼”是我國首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於2017年6月15日成功發射入軌,於2018年1月30日交付正式開始開展X射線天文觀測。“慧眼”將會提供遙遠宇宙中的緻密天體(黑洞、中子星等)的高靈敏度圖像,其中“慧眼”的寬視場成像能力將為引力波事件的(高能波段)電磁對應體的尋找做出重要貢獻。目前,“慧眼”已經多次參加(空間和地面的)國際聯測,獲取了銀河系銀道面掃描、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的大量數據,發佈了30多個伽馬射線暴的觀測結果,完成了國內最高精度的脈衝星導航試驗等。


“悟空”於2015年12月17日發射升空,於2016年3月17日交付。“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分辨率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主要探測高能伽馬射線、電子和宇宙射線。“悟空”的主要科學目標是依靠更高的探測能量和更高的能量分辨率來測量宇宙射線中的正負電子之比,從中找出可能的暗物質粒子的信號。


在“悟空”騰空700多天後,“悟空”獲得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首次直接測量到了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1萬億電子伏特)處的拐折,並發現能譜在1.4TeV處似乎存在尖峰狀結構。雖然現在還不知道這些結果代表著什麼,或許意味著一個新的天文現象,當然也有可能是來自暗物質的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