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雲:年僅十二隨父出征,血戰成名後卻再無機會兌現名將天賦

岳雲:年僅十二隨父出征,血戰成名後卻再無機會兌現名將天賦

公元1140年7月下旬,穎昌城外一片黑雲壓城之勢。數日之前的一場大敗,令金兀朮心有不甘。此時的他,率領著十餘萬大軍直撲此地,妄圖挽回顏面。彼時的穎昌城四圍喊殺震天,城外的土地被兵將與戰馬的鮮血所侵染。

就在這場混戰當中,一位南宋少年將軍顯得格外顯眼他手持雙錘進出敵陣衝殺數十回,身披大大小小多處百餘處創傷。鮮血染紅了他的戰甲,但他依舊雙眼堅定,目光如炬。他知道自己一定要取得戰爭的勝利,要對得起他身後的大宋,更要不負他自己的姓氏——嶽。

這位置生死於外,數入戰場的岳氏少年郎就是岳飛長子——岳雲。

岳雲:年僅十二隨父出征,血戰成名後卻再無機會兌現名將天賦

▲影視劇中的岳雲

一、少年英雄,保家衛國

岳雲,字應祥,號會卿,生於1119年,是岳飛的長子。身為名將之後,他不負家門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少年將軍。不過關於岳雲的身世,還有另一種說法。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與《宋史》中都將岳雲記載為岳飛的養子。但是根據岳飛之孫岳珂所編的《金佗續編》中記載岳飛案昭雪時,岳雲妻子鞏氏上書稱:岳雲、嶽雷的兒子們都是岳飛的"親孫""。

正史中之所以做如此記載,可能是因為岳雲的生母早年便因種種原因與岳飛分離。當岳飛在紹興三年(1133年)帶著十五歲的岳雲朝見時,他與李氏結婚不過四年。因此,當時記載此事的史官可能將岳雲誤認為岳飛的養子。

岳雲:年僅十二隨父出征,血戰成名後卻再無機會兌現名將天賦

▲影視劇中的岳飛與岳雲

可即便他身為岳飛的長子,卻依舊要從一名小小的士卒做起。在岳雲12歲虛歲那年,他就開始跟隨岳飛的部下張憲開始南征北戰。或許因岳飛對他自小就嚴格要求,所以稚氣未脫的岳雲在戰場上已頗有父親的風範。史書記載,還未到弱冠之年的他已是張憲的得力助手。彼時,軍中的將士們都對他讚賞有加,並親切地稱呼他為"贏官人"。這一暱稱當中"贏"的意思就代表著常勝不敗。

一介少年郎能在軍中享有如此名號,除了將門出身,也必有其過人之處。岳雲最為標誌性的武器,便是他手上握著的兩把大鐵棰,也寫作鐵錘。每次岳雲出戰的時候,他都兩手握著重量達到80斤的鐵錘衝鋒陷陣。有如此健碩的體格,也為他日後登城建功打下了基礎。

岳雲:年僅十二隨父出征,血戰成名後卻再無機會兌現名將天賦

▲影視劇中隨張憲出征的岳雲

二、屢立戰功,避嫌未報

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率軍平定吉州、虔州後,攜岳雲前往臨安覲見高宗。趙構除了重賞岳飛之外,還給岳雲一個保義郎(武階第50階)的官階。當時岳飛上書稱岳雲還無太大的軍功,不應有如此待遇。這不過是一介小官,卻依舊被岳飛推辭。由此可見,岳飛對岳雲的要求是多麼嚴格。不過高宗沒有撤回任命,而之後一年岳雲的表現也確實不負所望。

次年(1134年)三月,岳家軍第一次北伐,直指襄陽府、唐、鄧、隨、郢州和信陽軍。岳家軍一鼓作氣,先後攻下隨、鄧二地,最後收復了襄漢。在攻取隨、鄧二城的時候,岳雲均為率先登城的那名戰士。但是父親岳飛不僅沒對他大加讚賞,反而為了避嫌而隱匿了鄧州一戰的戰功。因此,岳雲僅被封為忠訓郎(武階第47階)、閣門祗侯。

岳雲:年僅十二隨父出征,血戰成名後卻再無機會兌現名將天賦

紹興五年(1135年),高宗特旨岳雲為閣門宣贊舍人。之後,朝廷發現了岳雲的戰功,這才加升他為武翼郎(武階第42階)。在同年平定楊么的戰鬥中,岳雲依舊勇冠三軍,但是父親仍舊沒有為他請功升官。岳飛曾經的上司張俊不禁評價道:"嶽侯躲避榮譽寵信是十分清廉的,但是沒有做到公正呀。"

岳雲:年僅十二隨父出征,血戰成名後卻再無機會兌現名將天賦

▲影視劇中的岳家軍

後來,張俊上奏皇帝請求給岳雲特殊的禮遇,但是岳飛堅決推辭不接受。當時,岳飛還收到要將岳雲官升三級的詔令。岳飛卻推辭說:"士卒們冒死立下汗馬功勞,才能升遷一級官職,我家的小子資質不好年齡尚小,如果為他升官怎麼能服眾呢?"所以多次上書不接受。岳飛之所以不讓岳雲得到功勞官爵,其一是怕岳雲心生驕縱。其二是避免他人覺得岳飛濫用職權,提拔親信。

岳飛對小孩的教育嚴謹且謙遜,始終保持嚴苛的態度可以避免賊人鑽空子。可他的所作所為,最終沒能避免噓唏的結局,不過這是後話了。相信當時的岳雲懂得父親苦衷,並且知道父親以保國安民為己任。因此,岳雲始終謹遵父命,保家衛國,奮勇殺敵。他衷心地追隨父親著父親的足跡,直到發生那件令人惋惜的冤案。

岳雲:年僅十二隨父出征,血戰成名後卻再無機會兌現名將天賦

▲舞臺劇中的岳飛岳雲

三、捨命報國,慘遭陷害

紹興九年(1139年),岳雲擢升為武顯大夫(正七品)、遙郡刺史。此時的他,已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少年郎,成為了指揮背巍軍的一員大將。紹興十年(1140年)在郾城與金兵的交戰,岳雲可以說以大將之風歷經九死一生。當年七月,金兀朮嘗敗績於順昌後,決定直撲岳飛的駐地——郾城(今漯河市郾城區)。此役,岳飛果斷將背巍軍和遊奕軍的指揮權交予岳雲。臨行前,他對岳雲說道:"必須帶回勝利的消息,不然我先將你斬首。"雙方交戰一日,直至夜幕降臨。最終,岳家軍獲得勝利,岳雲也沒有辜負父親的重託。

岳雲:年僅十二隨父出征,血戰成名後卻再無機會兌現名將天賦

數日後,金兀朮又十餘萬兵馬殺向穎昌府城(今河南許昌)。當時,該地的岳家軍不過四萬餘人。縱使大軍壓境,岳雲依舊同王貴等人出城決戰。此役,他進出陣中大約數十次,身上大大小小受到了百餘處創傷。同金兵交戰半日後,他的衣裳,鎧甲全被染成了紅色。因為金軍數量遠勝宋軍,主將王貴一度怯戰甚至想要退兵,岳雲則堅決的制止了他。

到了正午時分,金軍漸漸體力下降。就在此時,岳家軍留守部隊五千人趁勢開城殺出,一舉擊潰金軍。而那時的岳雲,不過是個年僅20的弱冠青年而已。兩戰之後,金兀朮大為震驚仰天長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雲:年僅十二隨父出征,血戰成名後卻再無機會兌現名將天賦

▲郾城、穎昌兩戰示意圖

事後因血戰之功,他被升遷為忠州防禦使(從五品),授予左武大夫(武階第13階)。本來,這般勇猛的少年將軍可以繼續為國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可是他最終卻反遭奸人所害。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就在岳飛被賜死前的一個月,岳雲與張憲因被汙反叛遭到處決。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這位少年將軍與他父親的部將屍體被棄於市。這一年,他不過23歲,本可成為另一個名將傳奇的他就這般隕落。

後來孝宗繼承大統,將岳飛蒙受的千古冤案平冤召雪。此時的岳雲也得以複名,屍骨被按照禮制葬於父親身旁。淳熙五年(1178年)他被追贈為安遠軍承宣使(正四品,武階第2階),嘉泰四年(1204年),宋寧宗追贈他為武康軍節度使(從二品,武階第1階)。

岳雲:年僅十二隨父出征,血戰成名後卻再無機會兌現名將天賦

▲岳雲墓於岳飛墓側

回顧岳雲的這一生,不由得為他長聲嘆息。出生於戰亂不息的歲月,他從未享受過安逸太平的日子。十幾歲時便隨聲名顯赫的父親上陣殺敵,小小年紀的他面對高大野蠻的金兵卻毫不畏懼。人人都道他是神威小將軍,卻沒人關心過他有無天真自在的童年。雖然岳飛對他深沉的父愛也總是掩藏在嚴格的要求之後,但他依舊能理解並且接受,且從未對父親有過抱怨和不滿。當他被奸賊誣陷入獄時,岳雲承受酷刑著而體無完膚,但從未屈服招降一個字。

岳雲的這一生,可謂不辜負血脈之情、養育之恩、將士之骨、忠義之心。也正是在這血脈傳承當中,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將對一方故土的深情留駐其間。也正是這一汪深情,得以讓華夏子孫穿越歷史遠洋的波濤,享受今日這潮平海闊的和平年代。

1、《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2、《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七》

3、《金佗粹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