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收入、利潤、資產規模均呈負增長 中國華融“AMC老大哥”之位不保?

2018年收入、利润、资产规模均呈负增长 中国华融“AMC老大哥”之位不保?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馮櫻子 北京報道

2019年是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誕生的第二十年,對於中國華融而言,這個二十歲生日將過得不輕鬆。近日,中國華融公佈了2018年經營業績,《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過去一年,中國華融收入總額、利潤、資產規模都呈負增長。

具體而言,截至2018年末,中國華融資產規模為人民幣17,100.87億元,同比下降8.56%;全年實現收入總額約人民幣1072.53億元,同比下降16.25%。更值得注意的是,資產過萬億規模的中國華融在2018年的利潤只有15.09億,較2017年同期下降94.32%。

同時,中國華融盈利能力也持續下降,平均股權回報率(ROE)、平均資產回報率(ROA)分別是1.3%、0.1%,而截至2017年末,這兩個數字分別是18.1%和1.6%。

賴小民案件給中國華融帶來的衝擊確實前所未有,去年中國華融的整體發展都深受其影響。中國華融董事長王佔峰表示,2018年中國華融全面肅清賴小民流毒,強化風險管控,加快調整轉型,迴歸本源,聚焦主業。2018年末不良資產主業資產規模8,662.50億元,實現收入647.71億元,在集團總收入中的佔比由上年的53.8%提高至60.4%,鞏固了不良資產主業經營地位。

王佔峰把2019年定位於建設新華融的開局之年。但與10年前不同,如今的中國華融面對的是一個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此外《華夏時報》記者發現,從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行業分佈看,中國華融2018年在房地產行業的佔比在50%以上,行業集中度仍然處於較高水平。

也許,建設新華融之路將並不平坦。

賴小民後遺症爆發

對於2018年業績下滑的情況,中國華融曾在公告中表述三點原因,首先,集團於2018年度開始實施《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受資本市場波動較大的影響,集團持有部分金融資產的估值下降較多;同時,受集團收縮非主業、無優勢業務以及市場環境和信用風險暴露等影響,本集團非金融子公司產生了較大的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應占虧損;此外,受融資規模影響,本期本集團利息支出同比大幅增加。

在業內看來,這更像受賴小民時代後遺症的影響。2009年,賴小民初到中國華融資擔任公司總裁一職,恰好趕上四大AMC邁向市場化和改制的新階段。三年後,中國華融正式改成股份公司,賴小民任中國華融黨委書記、董事長。

此後,中國華融憑藉牌照優勢開始走向多元化經營,在賴小民的治理下,中國華融也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在2017中國金融年度論壇上,賴小民提到:“我接手時華融總資產350億,到2017年上半年1.65萬億,發展了50多倍,淨資產我接手時156億,到現在突破1700多億,翻了將近11倍,再造了11箇中國華融,實現了最大限度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然而,在賴小民的激進擴張下,中國華融也漸漸偏離不良資產管理的主營業務。目前,中國華融設有31家分公司,旗下擁有華融證券、華融金融租賃、華融湘江銀行、華融信託、華融期貨、華融融德、華融置業、華融國際、華融消費金融等多家營運子公司。中國華融對外提供不良資產經營、資產經營管理、銀行、證券、信託、金融租賃、投資、期貨、消費金融等金融服務。還有媒體曾報道,賴小民為了做大規模,中國華融在市場上瘋狂搶資產包,甚至抬升了整個行業的價格。

2018年4月,身為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的賴小民落馬。隨後官方的通報指出,“違背中央金融工作方針政策,盲目擴張、無序經營導致公司嚴重偏離主責主業”。

實際上,2018年中國華融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早已在大家的意料之中。2018年8月31日,中國華融發佈的自原董事長賴小民落馬以來的第一份財報中就有所體現,年中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華融實現利潤11.3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3.1%,實現歸屬於該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為6.84億元,較去年同比下降94.9%。

此後,在新領導的帶領下,中國華融內部管理進行了一些列整頓。王佔峰曾在全系統員工會議中強調,企業文化由高調張揚轉向“內斂”。換言之,將糾正“賴小民時期”激進的做事風格,改為“穩健合規”。中國華融不僅對內趨嚴管理,在投資方面也有所收斂,在業務發展上逐漸迴歸本源,聚焦不良資產經營主業,調整了發展方式和業務模式。

新華融之路上的挑戰

年報顯示,2018年末,中國華融不良資產主業資產規模8,662.50億元,實現收入647.71億元,在集團總收入中的佔比由上年的53.8%提高至60.4%,稅前利潤為人民幣129億元佔本集團稅前利潤總額的214.6%,鞏固了不良資產主業經營地位。

但《華夏時報》記者也發現,在中國華融期末不良債權資產總額的5329.46億中,收購處置類金額為1626.91億,佔比30.5%;收購重組類有3702.55億,佔比69.5%。而截至2018年末,收購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中,債務人為房地產行業的約1943.41億,佔52.5%。雖然2017年開始,在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中,中國華融在房地產行業的佔比有所下降,但行業集中度仍然處於較高水平。

有分析人士認為,房地產是一個週期性較強的行業,在房地產行業有如此高的集中度會導致風險集中爆發,這可能也是中國華融利潤下滑的原因之一。

中國華融經營層負責人曾表示,公司將調整風險偏好,實現經營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建立資本約束機制,合理匹配資產負債規模,努力發掘主業突出、技術先進、前景良好的客戶,降低房地產業集中度,實行行業准入負面清單管理,加強產品和業務准入管理。

然而,除了需要緩解行業集中問題外,中國華融在轉型迴歸之路上還要面臨更多挑戰。與10年前不同,如今中國華融面對的是一個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首先是地方設立資產管理公司如火如荼。2014年7月4日,第一批5家地方AMC獲批,到2018年末,獲得銀保監會批覆開展不良資產業務的地方AMC為53家。除此之外,民營資產管理公司、投行、私募基金、產業基金等也加入大不良市場,競爭者多家多元。尤其2017年,在激烈的競爭下,不良資產包價格不斷攀升。曾有AMC人士介紹,與前兩年相比,2017年有銀行出售的不良資產包價格增幅甚至超過40%。不良資產價格在2018年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依然有限。

王佔峰接任董事長後曾表示:“我們希望用2—3年的時間,在全系統的共同努力下,凝心聚力,建設一個風清氣正、脫胎換骨的‘新華融’。”建設“新華融”初步規劃分為三個階段:應對風險平穩過渡階段,調整戰略轉型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新華融’階段。

同時,王佔峰提出“兩個迴歸”,即業務發展迴歸本源、聚焦主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思想行動迴歸初心、清本溯源,確保了各項經營活動有序運行、平穩過渡。他表示,“兩個迴歸”是夯實“新華融”穩健可持續發展基礎的必然選擇。

儘管面對諸多挑戰,中國華融2018年迴歸主業也算初見成效。中國華融公告顯示,2018年全國不良資產包市場整體推包規模6300多億元,市場整體成交規模4200多億元,中國華融的中標規模佔三成左右。

在2018年業績發佈會上,王佔峰表示,2019年是建設新華融的開局之年。中國華融將實施新發展規劃,推動公司轉型發展。按照“穩定、化險、瘦身、轉型”四步棋的思路,聚焦不良資產主業,強化資本約束,堅持穩健的風險偏好,努力實現“資產規模平穩增長、業務結構趨於合理、盈利能力迴歸行業水平、風險隱患有效緩釋、資本槓桿持續優化”的目標。

同時,做強做精不良資產主業,恢復提升公司價值。持續鞏固不良資產主業優勢,通過多收購與快處置並重,提高資產處置效率,保持不良資產市場的領先地位。持續發現市場上湧現的業務機會,培育新增長極,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切實加強金融子公司業務協同,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並持續化解風險,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加強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加快風險處置、分類施策,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確保不發生流動性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