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願你的奮鬥綻放芳華

2018,願你的奮鬥綻放芳華

在2018到來之際,各大報精彩的新年獻詞又來了,回顧過往,展望未來,深度思考,這些文字堪稱同學們學習的典範。2018,願你的奮鬥綻放芳華,下面隨小編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美好的文字吧!

2018,願你我的奮鬥綻放芳華

2017還未及淡出視野,2018已抵達眼前。你好,2018;新年快樂,親愛的小夥伴們!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總有些不能忘卻的瞬間,早已刻印在記憶之樹的年輪深處。

在過去的365天裡,我們曾一次次心潮澎湃,為朱日和沙場閱兵、為十九大標註新時代;我們曾一次次歡呼鼓舞,為復興號高鐵首發、為國產航母逐夢深藍;我們曾一次次欣喜點贊,為塞罕壩築起的“綠色長城”、為又有千萬人擺脫貧困;我們曾一次次感動致敬,向平均年齡72.3歲的清華“學霸合唱團”、向畢生心血築“天眼”的國之精英……

“盤點完2017,才知道中國有多值得驕傲!”走過2017,我們看到了更加強大、美好而生動的中國。而在這背後,不難發現這樣一群人,他們置身的時代不同、領域各異,卻都無一例外,將人生的軌跡與社會的進步融合,將個人的生命與歷史的潮流交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終綻放出絢爛的芳華。之於奮鬥者而言,時間縮短著從現實到理想的距離。光陰飛逝,唯有奮鬥者能留下深深的印記,唯有奮鬥者能永葆青春的朝氣。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日曆換掉新的一本,奮進之路再次開啟,邁進2018年,我們將如何存在?

讓我們迎接2018年,以不變的初心。紀伯倫說,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在喧鬧的時代大背景下,無論之於一國,或是一人,勿忘初心,彌足珍貴。初心裡藏著奮鬥的方向,不變的初心,意味著在同一方向不斷積蓄力量。待時日漸久,量變終會帶來質變,奮鬥終會有所成就。待彼時回望,初心與理想必然清晰呈現,混亂與蕪雜也會遁去行跡。而當下最重要的,便是努力,再努力。

讓我們書寫2018,以改革的力度。行進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我們也許無法完全體會改革之初掙脫束縛、激流勇進的“加速度”;卻一定感受得到,改革帶來的沉甸甸的“獲得感”。改革之中,催生出持續向好的動力。今年將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以勇氣、以決心、以智慧,推動“中國號”巨輪在既定航程繼續破浪前行,為已經搭起的四梁八柱添磚加瓦,將各項任務按時間表逐一落實。這,就是對改革開放最好的紀念。

讓我們定義2018,以奮鬥的姿態。新時代的畫卷正在鋪開,等待著當下的奮鬥者去添加屬於這個時代的精彩。前行之路,從來不會是一片坦途,更何況人們的期待已然“水漲船高”:我們盼著所有付出都能有所回報,過上更加體面生活;我們盼著四季如約而至,卻不必與沙塵並來……盼望在落實之前,只能是鏡花水月。也許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樣呼喚與珍惜奮鬥的價值。做個實幹家,行動就是最好的回答。

“越己者,恆越。”邁進新年很簡單,把握好每一天的希望則比較難。時光漫長,道路寬廣,總有無數種可能帶給我們,這就是時間的命題,也是時間的魅力。祝願所有向著陽光勇毅篤行的人們,都能在勤勉的奮鬥中,把握未來;在不懈的堅持中,接近夢想;在蓬勃向上的生命裡,永遠18歲。

——《北京日報》2018新年獻詞

2018,一定要發

早安,各位!

這是2018年的第一天,也是你的新未來的第一天。

來到這一天,一定很不容易。過去的2017年,可能是你人生中最多疑惑與困擾的一年,人們像是被勒索軟件WannaCry(想哭)感染了,情緒持續低落,就連昨天翻到2017年日曆的最後一頁,帕蒂·史密斯的新年祝語也透露著輕微的喪——“沒人期待我的到來,一切都等著我去打開”。

也許,這一切都沒有想象的那麼糟。在你出發前往2018的時候,前方可能已有美好的人與事,盼望與你相連。

是時候結束2017年的“喪”了。

2018,希望人人都發

回顧2017,我們窮過。網上流傳著一張“窮”字的新解圖:

宀,是指一個固定的地方,即公司和單位;八是指8個小時;力是指賣力地工作。合起來看,“窮”就是指一個人在固定的崗位上,每天八小時賣力工作。

上班族們唯一不同意的是,他們一天不止工作八小時,一週不止工作五天,但一年到頭可能拿不到多少年終獎。一位網友在談心社文章《別瞧不起在乎幾塊錢的人,真的是窮怕了》下面幽默跟帖,微笑中透露著貧窮:“想想都覺得諷刺,竟然用六位數的密碼,來保護自己三位數的財產。”

國家統計局2017年9月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北上廣人均存款超過10萬。你的2017年?

人們口中的“窮“,是獲得感的稀薄,即使月入一萬,依然感到捉襟見肘。對他們來說,最大的新年願望也許就是2017年最紅的一句流行語——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來到新的一年,我們不奢求暴富,但2018,一定要發。發,不只是一種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出發”的決心與“發奮”的過程。

未來一年,我們可能依然會越來越忙,為了新年計劃上的清單——戀愛、買房、結婚或旅行,結束2017年的喪,收拾心情,往2018年的美好生活出發。

在新時代,美好生活的目標是讓每一個人都擁有充足的獲得感、安全感與幸福感。

2018,希望人人有發

回顧2017年,我們“禿”過,最先遭殃的還是第一批90後。

禿頭被解讀成了一種無可避免的宿命。熬夜工作,結果便是睡眠不足,導致生物鐘失調,逐漸變禿;不熬夜工作,工作量少了,這個月的收入也就少了,最後依然會患上焦慮。

其實,“禿”只是2017年人人爭相討論的“中年危機”的一個象徵,與肚腩、油膩、手串、保溫杯一樣,都是人們轉移生活焦慮的目標。

1999年的聖誕夜,一名開始禿頭的創業者在西雅圖的辦公室裡獨自加班,後來他超越了比爾·蓋茨,成了世界首富。

面對徐徐到來的2018年,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告別焦慮症,擁有健康的身體與心靈,也希望再也沒有人把那些努力但失意、拼搏而疲憊的人調侃為“禿頭少年”“油膩中年“。

阿蘭·德波頓說:“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一些人無法或不願溫順地服從關於上層身份的主流觀念,但他們有資格擁有更好的稱呼,而不是殘酷地被人稱為失敗者或小角色......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一種方式——並不是只有法官或藥劑師的方式——才能證明生活的成功。”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如果世界上真有一種生活的意義叫“幸福”,那不過是“努力”和“奮鬥”的另一個名字。

2017年8月16日,山東臨沂,90後姑娘張琴正在直播烤粉絲,她憑自己的努力與聰慧,日入2000元。

2018,希望人人十八

回顧2017年,我們也老過。年紀輕輕的人,紛紛過上了老年生活,養生,種草,吃素,不爭,自稱是無慾無求的“佛系青年”。

走過年底興起的“佛系高級喪”階段,喪文化終於告一段落了。12月30日,突然間整個朋友圈和微博都在曬自己18歲的照片,雖然有人刻薄地稱之為“葬愛家族開年會”,但一張張像素很渣但笑容很真、穿著很土但青春正好的照片,組成了2017年最美好的一道風景。

因為2017年12月31日,是最後一批90後(生於1999年12月31日)的18歲生日,意味著全體90後從此告別了未成年,這個青春無限的世代“終於走到路口,光榮地過渡”(黃偉文《18相送》)。這一天,人們是在歡送十八,也是在慶祝十八。

新的一年,我們無法像保爾·柯察金那樣告訴你應該如何度過才有意義,我們更相信羅曼·羅蘭式的生活方式:“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去愛街上任何一樣東西。像黃燦然的詩,去愛水果與蔬菜——它們“新鮮得讓你想起自己還是個單身漢,而擁有一個家庭的幸福感似乎已觸手可摸”,去愛路上遇到的嬰兒、老人、男孩和女孩,因為他們的身上都有你的一部分。

去愛2017年的哭笑不得。來年也許還有下一撥人成為新的吐槽對象,但一切都沒有想象的那麼糟,只要我們還敢於拼,敢於搏,敢於看,敢於聽,敢於笑,敢於哭,敢於跌倒,敢於出發,也敢於做夢。

也去愛2018年的每一個未知。法國哲學家讓尼埃爾(Abel Jeannière)在《時間與哲學》中說,現代社會只有一點是真實的——今天,每一個人,無論是依靠自己還是通過一個群體,都必須在“捉摸不定的時間”浪濤中創造自己的個人的和諧。

現在,讓我們去愛2018年的每一天吧。

——《新週刊》2018新年獻詞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也想為你負重前行

我們祝福你,祝福你的期許和夢想,在溫暖的大陸棲息生長。

始終有兩種力量,在我們一生中激盪。一種推著我們向外走,一種拉著我們向內收。一種力量去遠方,一種力量回原鄉。

這一年,我們依然在工地上揮汗如雨,依然進出寫字樓風風火火,或者像候鳥一樣滿世界飛翔……無論我們有多忙,走得有多遠,卻始終被一種力量牽絆,被一種惦記溫暖,被一種責任召喚。於是,我們看到阿拉善沙漠的沙生植物在公益人腳下不斷綿延,看到山間角落裡的塵肺病人被一個個找到送醫,看到涼山格鬥孤兒們被“遣送”後重新回來學習與訓練。高速運轉的時代陀螺,將社會切割成一個個網格,將人們隔離成一個個原子。但生命意志頑強地向外向上生長,激勵我們從一個個原點走出,又將一個個原子彼此相連,讓吾國斯民,遙相守望。

曾經,我們以為只要努力工作、播灑汗水,就可以自然獲得更多的收入,站上更高的平臺,讓孩子得到更優的教育,使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但總有一些意外,可能先於明天到達;總有一些事情,超出個人能力之外。交了昂貴學費,幼兒園不一定就能安全放心;住了高檔小區,空氣不一定就比別處清新;攢了一輩子錢,銀行卡收得再緊也不一定躲得過詐騙的厄運。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獨善其身越來越不可能。我們為自己奔忙,也給他人幸福。我們撿起一片廢紙,也是在為自己清潔環境。你我都是社會生態鏈的一環,是休慼相依的命運共同體。美好生活需要你我發自內心的善意,也需要更溫暖的公共產品和制度供給。政府放開生育政策,讓信奉家庭價值的中國人更好地親其親、子其子,不僅滋養著個體的終極幸福,也涵育著中華民族的繁榮之源。

曾經,我們以為人類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歷史早已教會人們珍惜和平與發展,但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版圖,一直波譎雲詭。有的國家將國門打開,有的卻關門“退群”;有的經濟體高歌猛進,有的增長缺乏後勁;有的可能遍地黃金,有的滿目戰亂貧病……

世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警報一直在為你我鳴響。氣候變化利劍高懸,核爆危機陰魂不散,霸權與恐怖主義的雙頭怪胎競相瘋長,基因技術與人工智能將給人類帶來怎樣的倫理與法律挑戰?沒有一個國家能退回孤島,自理人類的這些困難。只有深悟命運共同體的真義,穿過看似冰冷的商業與國家競爭,將一個個漂流的孤島連成共享繁榮的大陸,我們才可能在“天下為公”中牽手大同,這個日夜旋轉的星球,才不會在浩渺宇宙中顯得寒冷寂寥。

時空座標中,個體侷限性總是影響對歷史大轉折的感知,即使親歷者,也往往在事後才突然醒悟。40年前,改革開放春雷炸響,父輩們篳路藍縷,用一代人的時間,改變了自身的命運,也讓百年中國告別積弱積貧,重拾偉大復興的民族自信。今天,“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已過中年,但新時期勇猛精進的圖景,依然讓人怦然心動。曾經念茲在茲近40年的“下個世紀中葉目標”,終於在2017年秋天正式由“基本實現現代化”變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歷史的接力棒,由“新時期的新一輩”交給了“新時代的這幾輩”。

拉開新時代的大幕,讓現代化的列車帶上每一個人。我們重申古老的中華文明,只因它既凝聚於內在的德性,又延伸到無限的遠方。仁不在別處,就在你光明的初心;義不在別處,就在你該走的大道;文明不在別處,就在每一個居仁由義的現代中國人。在忙碌中懂得相互關愛,在逆境中記得堅守良知。無論何時都珍惜自己的選擇,珍惜你我站立的中國。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沐浴新年的陽光,一些朝向內心的期許會在瑣碎的生活中誕生,一些面向世界的夢想會從平淡的日子裡升起。我們祝福你,祝福你的期許和夢想,在溫暖的大陸棲息生長。

祝福新時代,祝你新年好!

——《南方週末》新年獻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