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豪門巨族,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氏!

中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出現過各類豪門巨族,他們或儒,或仕,或商,在那個年代呼風喚雨。

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豪門巨族,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本家!

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豪門巨族,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氏!

東漢時期

1、汝南袁氏,累世專攻一經《易經》,世傳《孟氏易》,東漢初期家族興起,號稱四世三公,代表人物袁紹、袁術。

2、弘農楊氏,累世專攻一經《尚書》,先祖楊敞西漢昭帝時即為丞相,號稱四世三公,代表人物楊震、楊修。

3、平輿許氏,漢靈帝時許敬為太尉,與其子許訓、其孫許相一起,三世三公。代表人物許慎、許劭。

4、桓氏,傳為齊桓公後代,沒有郡望,累世專攻《歐陽尚書》,代表人物桓榮,東漢明帝時封關內侯。後世有譙國桓氏。

三國魏晉及南朝

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豪門巨族,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氏!

1、潁川陳氏,燦若星河,後世直到南朝陳家,代表人物:陳寔、陳紀、陳群、陳泰。潁川荀氏,代表人物:荀勖、荀彧,劉宋元嘉末年衰亡。潁川鍾氏,代表人物:鍾繇、鍾會。

2、中原曹氏、江東孫氏,新興的寒族勢力,不要懷疑,當了皇帝還是寒族。

3、琅邪諸葛氏,代表人物: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諸葛瞻。琅邪諸葛氏世系圖

4、河內司馬氏,代表人物:司馬懿、司馬昭。世說新語中的一級氏族。

5、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導、王羲之、王獻之。一級氏族。列三公者二十八人,列九卿者五十六人,列刺史、郡守者四十一人,封公侯者二十五人。

6、陳郡謝氏 代表人物:謝安、謝玄、謝靈運。一級氏族,王謝就是高門的別稱。列三公者十一人,列九卿者十二人,列刺史、郡守者二十四人,封公侯者八人。

7、陳郡袁氏,王謝同時期的頂級門閥,他們家政治中立,和汝南袁氏是同宗,代表人物:袁宏。

8、蘭陵蕭氏,南齊、南梁都是他們家建立的。新唐書中,王謝袁蕭是四大僑姓。

9、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桓溫、桓玄。後世桓彥範為初唐武則天朝御史中丞,後與韋后合族。

10、吳郡朱氏、吳郡張氏、吳郡顧氏、吳郡陸氏,孫吳之後江南當地名族,號稱“吳四姓”。吳郡陸氏代表人物:陸遜、陸機、陸雲、陸贄(唐德宗年間宰相)。顧氏也有唐朝宰相。

北朝至隋唐

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豪門巨族,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氏!

1、河南長孫氏,代表人物長孫無忌、長孫皇后,後人分佈在陝西永壽縣,待考。

2、太原王氏,先祖追溯到王翦,代表人物:王允、王維和王之渙。

2、范陽盧氏,先祖追溯到東漢末年盧植,娶了三個北魏公主,唐朝出了八位宰相。

4、清河崔氏,北魏時崛起,唐代出了十二位宰相。

5、博陵崔氏,崛起於前燕,唐代出了十五個宰相,被視為天下士族之冠。

6、滎陽鄭氏,崛起於北魏,唐代出了八個宰相。

7、京兆韋氏,自南北朝以後,京兆韋氏發展為關中郡姓首族,唐朝出了宰相十七人。

8、京兆杜氏,漢朝時期就有俗諺稱京兆韋氏和京兆杜氏為“城南韋杜、去天尺五”,唐代出了宰相十人,代表人物:杜佑、杜牧。

9、河東裴氏,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餘人。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等。興盛八百年。代表人物:裴度。裴氏宗祠所在地是山西省聞喜縣裴柏村。

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豪門巨族,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氏!

10、琅邪顏氏,始於曹魏時的顏斐、顏盛,興盛於唐,代表人物:顏真卿。琅邪顏氏世系圖

11、河東柳氏,崛起於南朝劉宋柳元景,唐代出了三位宰相。代表人物柳公權、柳宗元。

12、京兆獨孤氏,代表人物獨孤信、貞懿皇后獨孤氏,他們還有一個旁支河南獨孤氏。京兆獨孤氏世系圖,他們家直到晚唐還有皇后嬪妃,晚唐還有節度使獨孤損。

兩宋時期

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豪門巨族,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氏!

1、真定韓氏,也稱相州韓氏,家族奠基人是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宰相韓琦。其子韓忠彥為徽宗朝宰相,曾孫韓侂冑為南宋寧宗朝宰相。南宋王明清所著《揮麈前錄》將真定韓氏列為本朝望族之首。

2、東萊呂氏,家族從宋太宗時開始顯赫,呂蒙正曾任太宗朝和真宗朝宰相,其侄子呂夷簡任仁宗朝宰相,侄孫呂公著為哲宗朝宰相,後人呂祖謙、呂祖儉是南宋大儒。

3、河內向氏,家族從向敏中開始振興,向敏中為真宗朝宰相,向敏中的曾孫女嫁給了神宗,得蔭庇,宋一代後人為官頗多,但是再沒出現宰輔級別的大臣。

4、兩浙錢氏,宋代編纂的《百家姓》將錢姓排在第二,因為五代吳越國向宋納土稱臣,吳越國國君姓錢。這一族宋代並不顯赫,做到宰輔的就一個南宋寧宗朝錢象祖,但是錢氏人丁興旺,後世又大作為。

5、春明宋氏,代表人物:宋綬、宋敏求,均為北宋著名文學家,家族並不顯赫,但被王明清列入望族之列。

6、臨川王氏,王安石家族,子嗣旺盛,南宋時有兄弟三人同榜進士及第,稱“三桂王氏”。

7、兩範氏,范仲淹家族,其子範純仁哲宗朝拜相,《宋史》立傳多人。

8、澶州晁氏,代表人物:晁迥、晁補之,宋代仕宦世家,晁補之與呂夷簡、曾鞏、陸游是姻親。

9、南豐曾氏,代表人物:曾鞏,曾鞏弟曾布是徽宗朝宰相,曾鞏的妹婿是王安石弟弟,北宋四朝十九進士,家族後世顯赫,終宋一朝,中進士55人。

10、寇準、司馬光子嗣都很少,卻比上述任何一個宰輔歷史評價要高。寇準澶淵之盟挽大廈將傾,後世做出類似事情的,唯于謙一人,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鑑》,功在史家。

明清時期

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豪門巨族,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氏!

明清時期望族太多,可能是因為時代並不久遠的原因,墓誌碑刻、私人文集、譜牒等非官方史料比較豐富,所以導致明清望族研究興盛。明清望族和近代的著姓高族有很多淵源。

1、長洲申氏,興起於萬曆首輔申時行,申時行的前任是張居正,申家直到民國還是望族,諸多民國官吏和商界名流,越劇《玉蜻蜓》被禁就和他們家有關係,申家後人認為影射申時行,官司一直打到民國。

2、杭州橫橋許學范家族,許學範是乾隆年間進士,他有七子,七子登科。也叫杭州高陽許氏,現代名人“許氏三兄弟”許寶駒,許寶騤、許寶騄是他的後人。歷史小說家許儒鴻,筆名高陽,許寶蘅也是他的後人。也叫錢塘許氏。

3、崑山徐氏,康熙年間從徐乾學開始振興,徐乾學是康熙九年探花,他有兩個弟弟,徐元文是順治十六年狀元,徐秉義是康熙十二年探花。衰落也在康熙一朝。雍正八年,徐乾學幼子徐駿,自己書中有兩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自己寫了“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

3、毗陵莊氏,康熙年間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王熙說:“大江以南,山川秀美,人文薈萃,毗陵莊氏家世尤盛。毗陵莊氏,其世澤之綿長、功名之顯赫、學問之宏深、道德之崇尚,名人之輩出,府第之輝煌,六者集於一族,是世所罕見的。明清三十五人進士及第,狀元榜眼各一位。

4、餘姚王氏,王陽明家族,王陽明孫子王承勳是明朝最後一位漕運總兵。餘姚王氏

5、蘇州彭、宋、潘、韓四大家族,清朝時候有這種叫法。

6、明代武進唐氏,八人進士及第。唐英年是這支唐氏的後人。

7、吳縣潘氏家族,四代七人進士及第。潘承弼是吳縣潘氏的後人。

8、吳江葉氏家族,明清八人進士及第。現在依然是名流。

9、長洲彭氏,明清是十四人進士及第。清朝嘉慶、道光年間祖歲狀元。

10、太倉王錫爵家族,祖上太原王氏,王錫爵曾任萬曆年間內閣首輔,明清十人進士及第,一門三榜眼。清初花壇“婁東派”領袖王時敏是王錫爵孫子。

11、太倉王氏,琅琊王氏的餘脈,三代三品九卿,四代甲科,一門九進士,代表人物:王世貞。

12、華亭徐氏,代表人物:徐階、徐光啟,徐氏對上海的影響非常深遠。

13、古徽州,也就是新安郡的望族,程、汪、吳、黃、胡、王、李、方八大姓。徽州修譜之盛天下第一,徽州譜牒資料豐富,黃山博物館館藏一百七十餘種。徽州入舉者,明代二百九十八人,清代六百九十八名。中進士者,明代三百九十二名,清代二百二十六名。婺源縣坑頭潘村,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明代進士及第四十餘人。

近現代

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豪門巨族,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姓氏!

近現代不好說,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1、紹興周氏,周樹人、周作人,紹興近現代名人太多了。

2、吳越錢氏,宋代兩浙錢氏的後裔,千年名門。代表人物:錢謙益(清)、錢穆、錢鍾書、錢玄同、“三錢”。

3、海寧查氏,代表人物:穆旦、金庸、查良鑑。海寧近現代名人也多。

4、績溪胡氏,代表人物:胡雪巖、胡適。

5、曾氏家族,代表人物:曾國藩、曾國荃。不可小覷,自家可能名人不多,姻親名流眾多。同鄉葛氏、王氏也得蔭庇。

6、山陰俞氏。

7、宋氏家族。

8、修水陳氏,代表人物:陳寶箴、陳三立、陳寅恪。

9、蔣氏家族,宜興蔣氏的後裔。

10、梁氏家族,代表人物:梁啟超、梁思成。

11、桕墅方家,民族資本家族。

12、榮氏家族,民族資本家族。

13、譚氏家族,代表人物:譚鍾麟、譚延闓。

14、李鴻章家族、盛宣懷家族、孫寶琦家族、餘姚斜橋邵家,是姻親故放在一起。

15、袁世凱家族,周馥家族。袁世凱子嗣極盛,北洋名流多與其是姻親。


文化和社會資本的代際傳遞比物質資本的代際傳遞更重要。明清徽州地區能科甲不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宗族文化,很多族規裡面規定對於家貧而資質佳的孩子進行資助,讓他讀書科舉,從而振興宗族。思想觀念的代際傳遞比物質財富的傳遞重要的多,徽商的興起說明了徽州望族能夠順應時代發展,有些家庭沒有條件讀書科舉,就轉而經商,出賈眾多而資財雄厚,張賈獲利後又延師課子,以科舉相繼最終躋身名門望族。

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的社會流動性並不高,一族興起和衰落往往要幾百年之久,這是歷史規律的必然,有人坐轎有人抬轎,坐轎的總是會想法設法多坐會。文化觀念和財富一樣可以世襲,比如建國後雖然地富反壞右受到了很多的歧視政策和打壓,但是在正常的社會流動性恢復後,後代還是可以回到原來的社會地位和教育水平。所幸,城市化、全球化、信息化會讓代際關係的粘性沒那麼大。雖然現狀並不令我們滿意,但也不必得出一個悲觀的結論,比之十年前、二十年前,社會並未更偏離“公正”,反而有了明顯的進步

。如果你期望更好的世界,那就盡力,讓你的存在使更好的世界離你更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