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狂飆增長 持牌消金公司2018年淨利增速放緩

告別狂飆增長 持牌消金公司2018年淨利增速放緩

伴隨著上市公司年報季,多家上市系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也交出了答卷。截止目前,有9家消費金融公司披露了2018年業績。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發現,持牌消金機構業績增速整體放緩。雖仍有消費金融公司淨利潤保持三位數增長,但類似2017年的近88倍瘋狂增長的現象已不復存在。


淨利增速整體放緩

在2017年,多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業績大增,展現不俗的吸金能力。不過,風光過後,持牌消金機構業績增速整體放緩。

3月29日,中原銀行發佈2018年財報,年報同時披露,中原消費金融2018年累計放款237.37億元,貸款餘額86.54億元,累計放款突破569萬筆,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22億元。不過,中原消費金融2018年的淨利潤數據並未在財報中披露。

從財報數據來看,中郵消費金融去年淨利潤實現大幅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郵消費金融總資產236.71億元,淨資產30.86億元,年度實現淨利潤2.03億元。與2017年實現淨利潤6775萬元相比,2018年淨利潤增長199.63%。

捷信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去年淨利保持了兩位數增長。3月28日,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披露了金融債券2018年度報告。數據顯示,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2018年取得淨利潤13.96億元,同比增長36.56%。按照重慶百貨2018年年報披露,2018年度馬上消費金融實現淨利潤8.01億元,同比增長38.6%,儘管沒有去年的倍數增長,但仍然保持兩位數增長。

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去年淨利潤從2017年的11.89億增長至12.53億,同比增長5.38%。不過,相較上年,招聯消費金融淨利增速明顯放緩。2017年,招聯消費金融淨利潤11.89億元,同比增長266.97%。

此外,蘇寧易購披露的財報數據顯示,蘇寧消費金融2018年度營業收入7.42億元,與2017年3.84億元的營業收入相比增長95%;淨利潤4532萬元,與去年同期2.17億元的淨利潤相比下降79%。

此外,還有消費金融公司在盈虧線附近徘徊。從長沙銀行2018年年報來看,報告期內,長銀五八消費金融淨利潤1105.96萬元。與2017年的淨虧損8096.4萬元相比,實現扭虧為盈。還有的消費公司業績雖有增長,但仍然虧損。2018年幸福消費金融淨虧損1327.54萬元,相比2017年淨虧損3630.43萬元有所收窄。


受監管收緊等多因素制約

在分析人士看來,持牌消費金融普遍業績增速放緩的原因在於監管收緊、基數變化等因素。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指出,2018年消費金融公司增速普遍放緩,主要是基數方面的原因,2016年消費金融剛剛起步,消費金融公司普遍基數較小,因此,2017年淨利潤增速出現爆發式增長。

例如,招聯消費金融2017年營業收入41.63億元,是2016年的3.5倍。2015年成立的馬上消費金融2017年營業收入為46.68億元,同比增加2654.43%,淨利潤為5.78億元,較前一年的652.2萬元增長約8765%,近88倍。蘇寧消費金融2017年度營業收入為3.8億元,增幅282.26%。其中,淨利潤為2.17億元,而2016年蘇寧消費金融則是淨虧損1.89億元。

除了基數問題,去年監管收緊也對持牌消金機構盈利形成制約。上述分析人士指出,與2018年的行業調整也有關係,現金貸新規發佈後,持牌機構下架年化利率超過36%的產品,導致產品毛利率收窄,對盈利增長也有一定影響。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指出,消費金融公司最早從2010年成立,在經歷了“跑馬圈地”式的快速發展後,基數較大,淨利潤增速有所放緩比較合理,尤其是頭部平臺。2018年出臺的與消費金融相關的一些監管政策,如對聯合放貸的規定,導致消費金融公司的部分業務受限、合規成本增加。此外,消費金融行業的參與者眾多,競爭日趨激烈,推升了平臺的運營和獲客成本。

談及持牌消金機構業績分化的問題,王詩強進一步分析,在盈利較高的幾家消金公司中,成立時間較早的消金公司在行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更具競爭優勢。部分消金公司成立時間雖晚,但股東支持對其展業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例如,2018年,招聯消金獲得招行同業綜合授信230億元,且招行還通過其App為招聯消費金融提供導流服務。

中銀消費金融的股東百聯集團為該公司提供了豐富的線下消費場景。還有些消金公司盈利能力較差,原因包括成立時間比較晚、股東能提供的支持力度有限、戰略佈局沒有與時俱進或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比較低等。


消費金融紅利仍在

伴隨持牌消金機構業績增長放緩,有業內人士認為,消費金融行業的紅利期已過,線上獲客成本不斷增加,消費金融難以繼續實現低成本高利潤。不過,在王詩強看來,消費金融在我國的滲透率還比較低,次貸人群信貸服務依然有限,因此,消費金融的風口仍將繼續。

在業內看來,業績分化仍是未來趨勢。薛洪言表示,結合目前政策環境看,持牌機構仍在力推零售轉型,消費金融業務仍處於快速增長期,從行業角度看,紅利期仍在,業績增長可期。不過具體到單個機構,也會出現分化,隨著更多的互聯網流量巨頭入局消費金融,持牌機構間的合作門檻在不斷提高,實力較弱的平臺,會發現要搭乘這輛快車變得越來越難,反映在業績上,增速可能會出現斷崖式下降。

事實上,雖然2018年消費金融公司業績表現較之前出現放緩,但仍然抵擋不住各家消費金融公司進行增資。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共有10家消費金融公司完成增資。在2019年以來,就有3家消費金融公司增資,包括幸福消費金融、長銀五八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

對於持牌消金機構的近一步發展,王詩強建議,螞蟻借唄、花唄、騰訊微粒貸等產品通過大數據風控給小微企業及個人提供授信,極大的提高了客戶體驗,也使得它們迅速成為行業標杆。因此,消費金融機構應該對標這些產品,在金融科技、大數據風控、場景結合等方面加大布局,必然另有一番作為。

具體來講,在金融科技方面加大投入以及與外部金融科技平臺合作,縮短用戶申請貸款流程,提高用戶體驗;積極與百行徵信、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芝麻信用、騰訊徵信、上海資信等大數據平臺合作,降低壞賬率;通過與電商平臺、旅遊平臺、租房分期平臺以及助貸機構等深度合作,切入到場景中去,降低獲客成本。

薛洪言表示,2018年是助貸業務的黃金年份,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流量巨頭紛紛向持牌機構開放流量,消費金融公司等持牌機構只要有資金,不愁找不到借款人,不同消費金融公司之間的盈利增速分化,與各自的基數、發展策略、資本金規模等均有關係,有的公司追求規模且資金雄厚,業務量就大一些;有些可能著眼於精細增長,選擇有意放慢速度。比較各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綜合實力,最好經歷一個完整的信貸週期,活的久、才活得好。

北京商報記者 劉雙霞 宋亦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