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200萬日本人死於美軍之手,為何日本人不仇恨美國?

談及二戰期間,給日本以毀滅性打擊的國家自然非美國莫屬。歷時近四年的太平戰爭,有200多萬日本平民與軍人死於美軍之手。根據日本經濟安定本部的調查,日軍合計死亡155萬士兵,其中陸軍死亡114萬人,海軍死亡41萬人。平民方面,死亡總人數約60萬人,主要是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與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造成的死亡。

二戰時200萬日本人死於美軍之手,為何日本人不仇恨美國?

在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中,有98個城市受空襲。其中東京最慘烈,以第一次東京大轟炸為例,市中心41平方公里的區域被燒成灰燼,其中美軍要攻擊的22個工廠全部被毀,近84000人死亡,100多萬人無家可歸。傷亡人數竟超過了後來遭到原子彈襲擊的廣島。

二戰時200萬日本人死於美軍之手,為何日本人不仇恨美國?

據統計,整個二戰期間死於美軍戰略性轟炸的日本人有24萬餘人,傷員多達30多萬,更是使得800多萬人無家可歸。再後來兩顆原子彈造成的死亡人數加起來超過20萬人。

二戰時200萬日本人死於美軍之手,為何日本人不仇恨美國?

可以說,在二戰期間,美國人幾乎將日本炸成一片廢墟。如果再轟炸幾個月,搞不好日本就要被炸回了石器時代。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睚眥必報的民族,其狹隘的復仇心,極其強烈。可是在今天的日本人為什麼不仇恨美國人呢?

不但不仇恨,還給當年主持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轟炸的美軍李梅將軍頒發日本最高級別的“勳一等旭日大綬章”,麥克阿瑟離開日本時,百萬人為其送行。

二戰時200萬日本人死於美軍之手,為何日本人不仇恨美國?

其實日本人不仇恨美國人的這個話題,在日本國內網站論壇也有過討論。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1、二戰後期,日本物質貧乏,每天的食糧已經到了僅能維持生存的地步,美國人佔領日本後,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食品和生活物資。日本的孩子在家裡吃不飽,在學校了卻能喝到牛奶,吃上面包。由此改變了年青一代美國人的看法。而且,新生代的日本人,沒有經歷過二戰,自然無切膚之痛。

二戰時200萬日本人死於美軍之手,為何日本人不仇恨美國?

2、日本人最自豪的是他們的天皇萬世一系,傳承了2000多年,天皇是日本國民的精神支柱。美軍佔領日本,並沒有廢除天皇制度,保留了日本天皇的地位,這也使得不少日本人對美國心懷感激。

二戰時200萬日本人死於美軍之手,為何日本人不仇恨美國?

3、戰後的日本一片廢墟,在美國的扶持下,日本僅用20多年的時間,超越聯邦德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號國家,國民收入跨入發達國家行列。有了美國的軍事佔領保護,日本人不需要把大筆錢投入軍事,而是用來發展民生經濟,完善社會保障,讓民眾受益。

二戰時200萬日本人死於美軍之手,為何日本人不仇恨美國?

以上畢竟是日本人自己的看法,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如果你看過美國文化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創作的《菊與刀》就會明白,日本人是一個崇拜強者,善於向強者學習靠近的國家。比如唐朝高宗時期的白江口之戰,日本慘敗,立馬掉過頭來派遣留學生向大唐學習一切先進的文化制度,迅速轉變成封建國家。到了19世紀中期,美國黑船叩關,日本國門被迫打開。倒幕運動後,日本天皇重掌大權,推行明治維新運動,開啟了向歐美西方國家學習的歷程。

二戰時200萬日本人死於美軍之手,為何日本人不仇恨美國?

對於日本這個欺軟怕硬、只服從強者的國家來說,你很難相信日本人不仇恨美國人是因為美國人不值得仇恨,還是日本人是一個善於雌伏的國家,把不滿與不甘的種子埋藏在心裡。也許美國人也明白這一點,所以這些年來,時不時敲打一下日本。美軍在日本的駐軍一直保持在近4萬人的規模,是其海外軍事基地駐軍最多的國家,未嘗沒有防範的意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