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各地級市名諱出現、歷代建制及市域形成--萊蕪

萊蕪,春秋為牟國及齊嬴邑、平州邑地。牟國屬於魯國的附庸國,故址在今城東10千米的辛莊鎮趙家泉村;嬴邑屬於齊國,故址在今城西北羊裡鎮城子縣村;平州邑在萊蕪西部。

秦置嬴縣(治所在今城子縣村),屬濟北郡。

西漢增置牟縣(治所在今趙家泉村),又於牟縣東北置萊蕪縣,因治所設在淄水流域的萊蕪谷,故名萊蕪,故址在今淄川東南21、5千米的口頭鄉城子莊。嬴、牟、萊蕪三縣同屬於泰山郡。

北魏時嬴縣治所向東遷移至今南文字村。同時撤消設在淄川的萊蕪縣,其區域北部劃入設在淄川的貝丘縣,南部分別劃入嬴縣與牟縣。

北齊天寶七年,撤消牟縣,併入博平縣。

隋代開皇十六年,復置牟城縣,大業初年又併入嬴縣,從此牟縣再未出現。

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撤銷嬴縣,併入博平縣。

唐長安四年(公元704年),於北魏嬴縣故城(今南文字村)復置萊蕪縣。從此,萊蕪縣治所開始設在今萊蕪市境內。

元和十五年又將萊蕪縣併入乾封縣,太和元年復置萊蕪縣,治所仍在南文字村,屬兗州魯郡。

宋初屬兗州魯郡,繼屬襲慶府魯郡。

金代,廢除設在今萊城的主管冶煉的萊蕪監,於大定十二年將設在南文字村的萊蕪縣南遷至萊蕪監舊址,屬泰安州。

清代屬泰安州。

1915年屬濟南道。1925年屬泰安道。1928年直屬山東省。

1937年後歷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1939年8月,萊蕪縣民主政府成立,屬七縣行政聯合辦事處。

1940年3月,屬泰山專署。

1941年,抗日民主政權將萊蕪與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區合併劃為萊蕪、萊東、萊南三縣,抗戰勝利後恢復原貌。

1945年9月恢復原建制,屬泰山專署。

建國後,歷屬泰安專區、濟南市、泰安地區。

1983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萊蕪縣,改設省轄縣級市,由泰安市代管。

1990年8月,設立萊蕪市鋼城辦事處(副縣級),為萊蕪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萊蕪市、新泰市和沂源縣的部分鄉鎮歸其管轄。

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萊蕪市由縣級市升為地級市,轄萊城、鋼城兩個區,30個鄉鎮、辦事處。

201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地級萊蕪市,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管理。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行政區域;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