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们都愿意搞科研,而拿不到项目的老师却安排上很多的课,你觉得科研和教学谁重要?

雅致灵心


问题中的前两句话表述都是不准确的,教授们不是愿意搞科研,拿不到项目的老师也并没有被刻意安排上很多课,但教学和科研确实都很重要,是高校发展的两架马车,短了一个都不行。传统上高校一般都重科研轻教学,但从最近的政策来看,高校的教学也应被更加重视才行。

教授做科研并非全都是他愿意

现在对高校老师的管理制度越来越严格,给老师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个人意愿外,至少还有三个原因驱使教授们搞科研。

  • 第一、在高校的绩效考核体系中,高校老师不仅要被安排上很多课,还必须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不同职称的老师考核的指标工作量不同。
  • 第二、高校对科研成果都有配套奖励,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就可能奖励他基本工资的数倍,这对老师来讲是很诱人的。
  • 第三、学校对各学院每年的科研任务也有目标要求,若完不成目标,会影响整个学院的绩效考核。所以,学院为了完成年度科研任务目标,必须动员全院所有人申请课题和完成定量的科研成果,所以教授有时候也会被动员搞科研。
当然学校之间的政策也有不同,有的学校可能对教授级别的可能宽容一些,要求没那么严格,搞不搞科研也就更多地看他们的意愿了。

拿不到项目的老师并不会被刻意安排很多课

  • 相反的,很多高校会设置一定的科研岗,这个岗位招聘的人员不安排教学任务,只让他们专职做科研,一般都是年轻人,而且他们也不一定就能拿到科研项目或者出科研成果;还有的学校对待新进的年轻老师,会让他进来学校的前几年专职做科研,而不安排教学任务,这都是为了学校在国家级项目和高水平成果上能有所突破。
  • 一个老师上课多少还与学科性质和院系老师数量有很大关系,每个学校的情况也不太一样。有的学校的重要学科小到讲师大到教授的授课任务量都很大,而有的学科则相反,这是在每个学校都存在的不平衡现象,与拿没拿项目没有多大关系。有的教授拿了很多项目,如果实在没有老师可以安排授课,他也必须被安排教学任务。有的教授的课比年轻老师还多,因为他们还有硕博士研究生的课要上。

教学和科研谁重要

这是无法比较的两个方面,它们都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少了一个都不行。只不过,现在我国高校的这两种职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以前往往重高校科研而轻高校教学,造成了我国很多大学的毕业生质量不高的问题。但政府也正意识到这一点,最近很多高校已经响应政策要求,清退了很多不合格的学生,这对大学教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Pleeza


说说当年自己读研时,身边那些教授们的情况吧。

专业:工科,比较热门专业;

学校:排名前20的985理工类大学。

当年自己读研究生的时候,学院里的老师,都是名家大师,都比较有实力,不管是院士,教授还是副教授,一般有点水平的老师,每年手上科研项目都很多。包括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一般纵向项目是用来发表论文,提高行业知名度的,但对于教授们来说,不怎么赚钱。

所以,教授们更喜欢做的是和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金额大、留成高,教授们最后能够拿到手的钱也多,而且有的还很容易出成果,毕竟企业的项目偏实用型,国家的纵向项目偏理论研究。

我记得我们学院当年的老师们,每年手上项目不断,有的老师一年项目总额几百万,有的几千万的也有。这些教授们每年忙得不亦乐乎,手下的硕士博士们也忙得屁癫屁癫的。对于这些研究生来说,老师有项目,这样就能学到很多实用的专业知识,可以发表高水平论文,可以顺利毕业。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很高兴。

那么,学院的专业课怎么办?一般来说,专业课不上不行啊,有本科生的,也有硕士还有博士的,总不能让外学院的老师来说,于是,一般专业基础课都是由年轻老师去上,特别专业的专业课,在这个专业领域里的学科带头人,或者安排其它教授来上,但说实话,最后落到每个教授头上的专业课并不多。

这些教授们,个人猜测从心里是不太愿意去上课的,没人在乎这些课时费了,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科研项目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还是十几年前了,我们学院很多教授们,住别墅开豪车的真的很多,名利双收。

最后说回到学校的科研和教学哪个更重要?个人觉得,对于大学来说,科研要更重要一些,因为到了大学,学生应该要具备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在一些专业基础课上,有老师带入门即可,教学学到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特别对于一些理工科专业来说,动手实践能力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一个大学,没有科研能力,没有科研项目支撑,那么它的科研水平,专业研究都无法更进一步(个别理论研究的专业除外)。

所以,不管是本科生也好,还是研究生也罢,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是大学里最应该学到的东西。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教育有故事


高校本是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才是高校、教师的主业。相反,科研却本应是高校的副业,是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根据自己的专长搞的。

可是在诸多的考核评价、职称评审机制的指挥棒下,教学和科研的地位完全颠倒。一方面高校要争取好名次,需要申请高水平的项目,发表高层次的论文专利;另一方面,高校教师需要评职称,就必须把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到出成绩和成果的科研领域,根本无暇顾及教学这个主页。

近年来饱受诟的高校大学生培养质量,无不是这种恶果所致。

这似乎成了一个死结,就像高考一样,找不到比它更公平的替代办法,高校也只能继续争成果、要排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高校教师如果拿不出像样的成果,似乎饭碗可能都难保,只能去上课了。


潘潘51600001


这个问题有些不符合高校实际,教授除了科研还必须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壹两门课,主观愿意搞科研不一定能搞科研,首先要选择好有创新性的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首次评审由五位同行专家匿名评审,至少4名评优方能进入第二轮专家组评审。竞争十分激烈。绝大多数教授的科研项目是由教授指导让硕士生博士生去完成的,沒有项目经费就不能招收研究生,而指导研究生也是高校重要的教学工作,可以折祘为教学工作量。因为国家更迫切需要高水平人才。申请不到科研项目的副教授按基本工作量要求就会自然多上一些课,优秀的教学为主教师如果评上全国优秀教学课程或出版全国优秀教材也可破格升教授,但无科研经费仍然不能招收研究生。这些都是我和其它教授经历的实际情况。对于教学和科研原则上各学校都相当重视,不愿偏废那一项。


秦浚川


看到这个问题挺想说说的,正常讲高校科研和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科学研究教师可以掌握学科内前沿的研究成果,通过教学和指导学生将这些内容传播出去,这其实也是高校与科研院所搞科研不同的地方。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所有的高校和所有的专业都需要搞科研吗?不同专业的科研评价体系能相同吗?科研等于发论文申请项目吗?刚毕业的青年教师青年学者年纪轻轻因为发了几篇论文就能破格教授副教授,硕导博导,给各种奖励待遇,我也理解这是为了吸引人才,可是咱们国家的教授副教授就这么廉价吗?他们能教什么呢?又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呢?中国的高等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有人分析过这几年的考研热吗?这么多人考研为了什么?这些问题谁来给出答案?现在高校老师都知道教学是费力不讨好的事,科研才是自己的事,有了项目有了论文就什么都好说了。真羡慕屠呦呦先生那个时代,如果换到今天恐怕连教授也评不上。提提疑惑,发发牢骚,看看大家能不能给出答案。


大小自省


教学科研并重才是大学发展方向

我国过去经济实力有限,传统上教学在大学是大头,科研经费少,所以多数老师不需要搞科研就可以很好的工作。随着经济发展,国际竞争激烈,没有原始创新,国家无法立足于世界,必然要求科研的开展!加上改革开放带来经济改善,国家有能力投入经费,所以科研越来越引起高校的重视。高校如果不搞科研,国家的实力如何提高,如何参与世界竞争呢?显然,作为人才集中的高校,责无旁贷!但是,在科研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引发思考讨论是一种合理存在,不能因此否定科研,也不能因此否定教学,那么必然是两者并重!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借口教学贬低科研或者借口科研贬低教学都是不对的!但是,摸索一条合适两者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根本的出路!还需要探索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


charlie刘超


高校三大任务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现在还要加上一个传承文化。所以,对于高校来说,教学和科研都很重要。

但是对于每一个老师而言,并不是都能二者兼顾,有得擅长于三尺讲台,有得更善于在实验室搞科学研究,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是教学、科研齐发展的全能型人才。

因此,“精细化分类管理”教师,让长于教学的老师专心教学,不勉强其从事科研工作;让长于科研的教师安心科研,同时也安排时间、精力反哺教学;许多教育专家也如此呼吁:不少学者建议,针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教师劳动连续性、复杂性、创造性及个体自主性特点,探索多元、开放的评价标准。才能合理分配师资,让二者更加平衡。


小刚哥说教育


两者都重要。要比较的话,先说教学方面的,会教学生的老师很厉害,学生本就是第一资源,对于老师来说这种好处就像投资,可能会利滚利。再者教育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教学水平代表了国家未来的希望,我相信从事教学更多的老师也会有一种责任感,至于喜不喜欢就看个人了,有些人搞科研没什么本事,教学确是一把手,这是很可能的。

科研比教学要重要,这是我的看法。首先教学是为科研打地基的,科研水平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准;再者学生要想精益求精,就必须从科研上入手,无论是学校内的科研,还是大公司内的科研,你都要有一定的成绩,最好能申请专利。对于老师而言,科研既可以赚钱,又可以扬名立万,一般带项目的老师也会要求带学生的,不过可能研究生以上的学生较多。

现今纯教学和纯科研的老师应该少之又少了吧?对于教授而言,科研是不可能不做的,教学生特别是硕士博士,老师一定要提供学生足够的科研机会,也就是项目。


星海拾史


首先,我认为探讨这个问题要基于社会现实,任何唱高调和摇旗呐喊都无济于事。

基于现实我们才能找到破解问题的方法。所以从目前中国高校的发展趋势来看,虽然国家在反复强调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但是不论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的考核,还是高校对教职工的考核,科研在高校教师年度和聘期考核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像科研论文、学术著作以及国家和地方各级别的科研项目或是横向的校企项目等等,往往被高校拿来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而对于教学的考察和考核仅仅限于完成多少学时的教学任务即可。

其次,针对于教授来说,每年的考核任务及聘期的考核指标相当繁重。

为了保持或者维持现有的职称,举例来说,某高校教授分为四级,一级最高,如果某教授原为一级,但是在聘期考核时没有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那么下一聘期可能降为二级,而级别越高,需要完成的科研任务,如科研项目级别和数量、论文的水平(是否为SCI收录?一区还是二区,是否是核心期刊)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下一聘期的聘任,因此,在教学考核相对容易的情况下,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便成为了大多数高校的现实。

最后,科研和教学的关系。

你随便问哪个人大家都知道科研和教学同等重要,科研可以完善教学内容,教学可以促进科研发展,道理谁都清楚,可以说两者同等重要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好像整个评价体系并没有朝着这样的“共识”去发展。而由于现在的评价体系导致很多人认为科研才是大学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或者说现实使得很多人不得不这样去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写在最后:观察号认为,国家科技的发展、科研水平的提高,主要是考人才的培养来完成的,而大学是承担这一任务的重要载体,以学生为本,以本科为本,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教育观察号,加入讨论。


教育观察号


这是个现实问题,也是个延续很久的话题。教学和科研都重要,没有谁轻谁重。希望教育部门制定政策时能更全面、更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