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安基因參股公司擬衝科創板 曾多次轉讓股權推動IPO

時代週報記者:戚展寧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廣州安必平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安必平”)決定改道科創板。

3月22日,達安基因(002030.SZ)在深交所互動平臺表示,其參股的安必平計劃於科創板或創業板上市。達安基因間接持有安必平4.98%的股份,目前安必平正在接受上市輔導。

達安基因向時代週報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但同時表示最近將披露年報,暫不便接受採訪。

達安基因是基因診斷行業龍頭企業,2010年曾參股安必平以拓展產業鏈,增強宮頸癌檢測領域的優勢。但後來由於同業競爭,達安基因的投資反而成為安必平上市的阻礙,於是達安基因多次轉讓安必平股權,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從而推動安必平上市。豈料受到財務數據超期影響,安必平的IPO進程又自動終止。

國內的體外診斷(IVD)行業正以15%的年增長率迅速成長預計2019年該市場規模將超過700億元。藉助科創板超車,體外診斷行業的生物科技企業或可在外資巨頭的壟斷下突圍。

截至發稿,時代週報記者多次致電安必平,但被對方婉拒採訪要求。

轉讓股權推動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安必平成立於2005年,由蔡向挺、周蕾和康順醫學出資成立,至今員工人數已超過400人,向全國3000多家醫院提供產品與服務。公司擁有多項自主品牌的液基細胞學診斷試劑和配套的儀器及其相關專利,在宮頸癌檢測領域的競爭優勢尤其突出。

安必平的研究方向與達安基因的佈局契合。達安基因是基因診斷行業龍頭企業,在分子診斷技術及其產品的研製、開發和應用上一直處於國內領先地位,2004年在深交所上市,目前總市值達到115億元。作為體外診斷(IVD)行業全產業鏈公司,達安基因依託中山大學的科研平臺, 以分子診斷技術為主導的,集臨床檢驗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全國連鎖醫學獨立實驗室臨床檢驗服務為一體。

2010年12月,達安基因通過子公司廣州市達安投資有限公司對安必平增資擴股,出資774.06萬元認購安必平股份,佔安必平增資後註冊資本的39.9%。公告稱,投資安必平是為了拓展公司在診斷試劑產業的產品線,並提升了公司HPV 檢測試劑在專業化細分市場的競爭力。

“以廣州安必平現有的優勢液基細胞學技術及生產資源為基礎,達安基因可將優勢的基因診斷技術、生產及市場資源應用於病理診斷領域的形態學診斷、分子診斷等產品,整合形成病理診斷全系列產品,能夠擴大達安基因在病理診斷產品市場的影響和市場份額,不斷提高整個公司的競爭能力、盈利能力和市場價值。”達安基因表示。

不過,這一筆投資帶來的同業競爭問題,卻在日後成為了安必平上市的絆腳石。於是,達安基因在2012-2016年期間多番轉讓股權,意圖推動安必平上市。

2012年4月,達安基因將所持有的安必平6.59%股權以1927.58萬元轉讓給凱多投資。2013年1月,達安基因更將安必平股權中的20%出讓,新引進上海國藥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上海聖眾投資管理合夥企業等戰略投資者。

轉讓後,達安基因持有股份降低至4.98%,至今未變。

彼時的股權出讓是為安必平上市清楚障礙。公告稱,達安基因與安必平在行業類別、技術研發、銷售渠道方面均存在一定相關性,對安必平的獨立性造成了顯著影響,或會對其籌備上市造成合規性的障礙。達安基因解釋股權出讓原因為“為促進安必平的獨立發展和繼續推進其 A 股上市計劃”,“以最大限度地解決同業競爭和獨立性等問題,為其籌備上市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之所以禁止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投資或從事與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企業或事業,是為了防止控股股東利用上市公司這個工具或平臺,犧牲上市公司的利益或商業機會來為控股股東投資的其他從事相近業務的公司來謀利。”一位金融法律研究者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根據證監局相關規定,持股5%以上的股東會被視為對擬上市公司具有重要影響的關聯方,如果股東與擬上市公司的業務近似,會影響擬上市公司的獨立性。達安基因的一系列動作,正是為了將持股比例降低至5%以下。

IPO一波三折

然而,安必平的IPO之路卻並不順利。公開信息顯示,安必平曾於2015年2月6日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後因財務數據超期三個月,在2016年11月自動終止審查。

證監會網站的公開信息稱,安必平生產並經經銷商銷往終端醫院銷售了一批未經註冊但明確為科研用途的體外診斷試劑,相關經銷商和醫院因此受到藥監局的處罰,相關機構尚未明確認定發行人在此事項中應承擔的責任。受此事影響,安必平未更新財務資料,導致財務資料過期三個月自動終止。

這一起不算嚴重的波折中斷了安必平的IPO進程,不久後就傳出安必平將被金宇車城(000803.SZ)收購的消息。

2016年12月,金宇車城曾計劃用13.2億元收購安必平全部股份,達安基因持有的4.98%股份亦作價5976 萬元轉讓。但交易公告以後,金宇車城因涉嫌借殼上市遭到深交所問詢。

到了2017年4月19日,達安基因又發佈公告稱股權轉讓終止,原因是“本次交易事宜所涉及的監管政策及國內資本市場均發生了較大變化,本次交易各方未能就本次交易事項達成一致意見”。

直到最近安必平又重啟上市進程。2018年12月6日,安必平發佈公告稱,已於2018年11月27日在廣東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廣發證券。在科創板開閘之際再發公告,或顯示出衝刺科創板的意願。

早在2016年金宇車城計劃收購安必平之時,安必平的估值已經從2010年的1940萬元升至2016年的12億元,身價漲幅超過60倍。2014-2016年11月30日,公司淨利潤達到4067萬元、4715萬元和4349萬元,且承諾 2017 年度、2018年度及 2019 年度扣除非經常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6750萬元、8800萬元和1.1億元。

按照企業正常發展估算,安必平在估值和淨利潤上都達到科創板的上市標準。

安必平和達安基因所處的體外診斷(IVD)行業近年來迅速擴張。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體外診斷行業市場規模為517億元,預計2019年該市場規模將超過7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9.8%,遠高於全球體外診斷市場的年均增速。但國內IVD市場仍然被外資巨頭壟斷,羅氏、雅培、西門子、丹納赫四企業2015年在全球的市場份額超過50%。

聯訊證券的研報指出,體外診斷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國內企業產品替代進口產品,診斷技術不斷進步四大因素將推動中國體外診斷市場快速發展。隨著技術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國內體外診斷行業的生物科技企業或能借力科創板的資本市場,突圍而出。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