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棄10年虧損子公司 達安基因保利潤策略遭問詢

终弃10年亏损子公司 达安基因保利润策略遭问询

見習記者 邸凌月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韓永先 深圳報道

達安基因近日公告,就其子公司雲康健康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雲康投資”)因控制權變化,不再納入上市公司合併報表相關事件回覆深交所問詢函。

雲康投資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成立10多年、仍未達到盈利能力、且一直在轉型、摸索”,是雲康投資的標籤。

達安基因業績在2017年受到較大挑戰,營業收入15.42億元,同比下降滑4.35%;扣非後歸母淨利潤0.54億元,同比減少22.68%,收到的政府補助也一年比一年少。今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了該趨勢。

為保利潤 捨棄虧損公司

10月8日達安基因公告表示,雲康投資部分股東擬以其持有的雲康公司權益在境外設立特殊目的公司進行境外投融資及返程投資。

10月13日,達安基因發佈公告,就子公司雲康投資因控制權變化,不再納入上市公司合併報表相關事件回覆深交所問詢函。

達安基因在公告中披露,2017年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42億元,雲康投資營收5.77億元,佔公司合併營收的37.42%;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8644.78萬元,其中雲康投資的淨利潤為-531.17萬元,其對母公司淨利潤的影響為-6.14%;經達安基因財務部初步核算,因雲康投資不再納入合併報表,預計減少達安基因本年合併報表營業收入1.6億元左右,對資產、負債及損益的影響暫時無法準確估計。

公開資料顯示,雲康投資成立於2008年5月,其旗下有14家子公司,2018年上半年虧損778.53萬元,超2017年虧損金額之和。達安基因直接持有云康投資46.96%股份。

成立10多年的公司,連續虧損的原因是什麼?如今不再並表,對公司的影響是正面還是反面?一位接近該公司的人員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這樣做對報表是有利的,不過業績應該會有所改善。近幾年雲康投資還沒有達到盈利的能力,一直在轉型、摸索。”

業績增長乏力 政府補助下滑

達安基因主營業務包括分子診斷技術、免疫診斷技術、生化診斷技術、醫療器械、檢測服務、優生優育、食品安全和產業投資等諸多領域,以PCR、公共衛生、儀器、時間分辨熒光免疫產品(TRF)、血篩、地貧、科研服務等產品線全面進入整個體外診斷產業。

達安基因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04億元,同比增長4.27%;營業利潤0.79億元,同比下降9.21%,增收不增利。值得注意的是,達安基因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有0.12億元。同時,公司預計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變動區間為-10%至20%。

達安基因控股子公司廣州市達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達瑞生物”)2018年上半年合併營業務收入1.65億元,同比下降8.93%;同期合併實現淨利潤790.46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9.48%。公司表示淨利潤變動主要原因是市場競爭激勵以及產品價格下調。

達安基因2017年業績大幅下滑,實現營業收入15.42億元,同比下降滑4.35%;扣非後歸母淨利潤0.54億元,同比減少22.68%,收到的政府補助也一年比一年少。

上述內部人員稱,“下滑主要是因為子公司達瑞公司,其主要業務是NIPT,2017年由於國家政策導致單價下降,如今已消化大部分。”若真如此,為何今年上半年達瑞生物淨利潤依舊下滑近7成?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在2017年年報中達瑞生物營業收入1.97億元,2016年營業收入2.64億元,同比減少25.33%;2017年實現淨利潤0.18億元,2016年實現淨利潤0.46億元,下滑幅度為60.63%。2017年淨利潤按持股比例46.33%計算後,佔歸母淨利潤的9.63%。

同時,杭州達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79億元、1.64億元,2017年同比減少8.17%;同期淨利潤分別為824.28萬元、778.20萬元,2017年同比下滑5.59%。

公開資料顯示,NIPT,即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自1997年盧煜明教授發現孕婦血漿中含有胎兒DNA之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最終才應用到臨床上,目前除了我國在推行這個技術之外,包括歐美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在推行這個基因檢測技術。

近日,來自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基因與出生結果(包括雙胎妊娠和女性第一次懷孕時的年齡)之間存在意想不到的關聯。

相關文章第一作者劉斯洋博士表示,“這項研究實現了多種表型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構建了包含約900萬個多態性位點的炎黃中國人群基因頻率數據庫(CMDB)。這意味著我們在以後的基因檢測、腫瘤研究、疾病治療等方面可以有一個專屬於中國人的背景數據,不再只是依託於歐洲白種人的數據,從而可以更加精準地服務於我國的醫學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