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在我们心目中

生活的轨道应宛如一条小溪般缓缓流淌

和平而又安详

似乎大多事情都应合乎逻辑

一遇到超乎想象之事

难免会高呼“不可能”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但有这么一群人

战争时期

冲锋陷阵,鏖战沙场

和平时期

保家卫国,义无反顾

他们似乎是为惊涛巨浪而生

总是奔跑在“挑战不可能”的路上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们,就是中国空降兵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什么是中国空降兵的“挑战不可能”

宁死不屈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1952年10月14日

美国向上甘岭地区发动了

规模空前的所谓“金化攻势”

企图打开朝鲜中线大门

在面积仅为3.7平方公里的597.9高地上

展开了自抗美援朝以来最为惨烈的战斗:

43天的浴血奋战,14个昼夜的坑道坚守

190多万枚炮弹、3000架次飞机和

170余辆坦克的狂轰滥炸……

面对6万多敌人的围攻堵截和

缺水缺粮的极度困境

先辈们凭借超乎生命极限的韧劲

以歼敌1700余人的辉煌战绩

将那面有381个弹孔的战旗

牢牢地插上了上甘岭主峰

书写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东方之谜”

这面遍布381个弹孔的战旗

是军人铁骨脊梁的写照!

飞身一跃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1952年10月19日

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

反攻597.9高地0号阵地时

遭敌中心火力点拦阻,伤亡很大

就紧急时刻

一名称为“火元子”的战士挺身而出

他先后与两名战士

摧毁了敌人两个火力点

但最后一个地堡里的机枪仍在疯狂地扫射

身边的两名战友已经倒下

他艰难地向前爬行

已七处负伤的“火元子”

从血泊中一跃而起

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机枪口

挺起胸膛,张开双臂

扑了上去……

正在喷吐的火舌,骤然熄灭

他飞身一跃,堵住的不仅仅是敌人的枪口

更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耻辱的伤口

他就是战斗英雄——黄继光

生死与共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135团5连运输员刘明生向前线运送弹药途中

在一个炮弹坑里捡到一个苹果

带上597.9高地坑道,交给7连连长张计发

张计发把苹果交给步话员

步话员又将苹果传给重伤员……

一个苹果在坑道里8个人传了一圈

又完整地回到连长手里

“一个苹果”就是上甘岭战役中

团结友爱的真实写照

这是生死与共的友情苹果

正是这种深厚的战友情谊

把部队上下拧成一股绳

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攥指成拳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空降兵成立之初,困难重重

飞机不先进、人员不专业

训练条件差......

这些来自全军的精英楷模

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刻苦训练,奋勇拼搏

仅仅用了11天

就登上了飞机

完成了被认为不可能的升空实跳

在外军一片哗然下

宣布了我军空降力量攥指成拳

飞速进步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我国空降兵起步晚、起点低

曾一度落后于西方国家

经过一代代空降人的夙兴夜寐、奋勇直追

实现了飞跃的进步

空中伞花争相绽放竞风流

铁甲洪流从天而降显神威

正是由于不懈努力

我们战胜了“不可能”

实现了由“一人一伞一杆枪”

到“空中集团军”的蜕变

人体挡墙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98长江抗洪抢险

空降兵部队出动15000余名官兵

奔赴监利、洪湖、石首、仙桃等

长江大堤最险段

他们连续坚守79个日夜

转战11个县市,加筑堤坝261公里

排除险情700多起

抢运物资8000多吨

解救群众5.4万多人

战胜了8次洪峰

用身体挡住怒洪

以未溃一口、未破一垸

未亡一人的骄人战绩

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生死盲跳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5000米高空

对他们来说

这无异于生死“盲跳”

2008年汶川八级强震,满目疮痍

灾情就是军令,时间就是生命

空降十五勇士

在“

无地面指挥引导

无地面标志、无气象条件”

实施伞降方式参加救援

这堵上生命的一跳

不为自己,只为人民

他们就是真正的王牌

空降十五勇士

三入火场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2018年3月3日下午2时

武汉市洪山区梨园街道

东湖花园小区一居民楼发生火灾

正在休假的空降兵某旅四级军士长李道洲

在物业公司等妻子下班

看到物业人员赶往火场

他没有丝毫犹豫

拿起灭火器就冲了上去

到达现场后

李道洲第一个冲进了火场

救出了一位老爹爹

第二次又进去救出了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出来后,哭诉女儿还在里面

李道洲又第三次返回火场找人

但这次的“逆行”

永远夺去了他的生命

他英勇无畏、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

正是新时代空降兵官兵

对黄继光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发扬

终生奉献

致敬!“挑战不可能”的空降兵!

她离休多年

衣着简朴,饮食清淡

住在一处低矮简陋的房屋内

却在默默无闻中

以点滴继续汇成江河

将毕生积蓄1000万捐给家乡

她,就是201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空降老兵马旭

用不可能完成的终生奉献

诠释了信仰的真谛

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不可能战胜的敌人

没有不可能打败的困难

不是他们神通广大

而是他们拥有超于常人的毅力与勇气

用实际行动战胜了一切“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