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文鸯是三国第一猛将?他到底有多厉害?

用户6370265476046


文鸯一生活了54岁,前27年生活在三国时代,后27年生活在晋朝,并不算严格意义的三国时代人。

而衡量一个武将是否历害,得要看他有哪些战功?而文鸯一生的记载中,只有2件战功:



一、乐嘉城大战司马师

公元256年,因司马师废魏帝曹芳,而引起文钦与毋丘俭在淮南起兵反叛司马师,文钦与毋丘俭想拉邓艾一起,但邓艾斩杀来使,并密告司马师,提前率军抢占有利城池,司马师也亲率大军平叛,来到乐嘉城。

当时年公18岁的文钦之子文鸯劝父亲乘司马师立足未稳,派兵袭击司马师,文鸯当天晚上就领兵骚扰司马师,击鼓喧闹,大叫司马师的名字,等到天亮也没等到父亲文钦的援军,天亮后,文鸯撤退,司马师派出大军追赶,文鸯杀了个回马枪,率领数十骑杀向魏军,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离去。



然后司马师又派出左长史司马班率领8000骑兵追赶,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中,转眼间便杀伤一百多人,杀进杀出六七次,文鸯异常勇猛,追兵不敢再逼近 ,然后文鸯就全身而退。

二、大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

公元270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举兵反晋,先后击杀晋将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封疆大吏,晋军既不能挡。公元277年,文鸯受命平鲜卑之乱,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秃发树机能,鲜卑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一时名闻天下。

这两件战功足以彰显文鸯之勇猛,但是这两件战功也有一些疑问。



1、文鸯大战司马师的追兵,确实勇猛,但是与文鸯对战的都是一些普通的骑兵,连一个叫得上名字的将领也没有,至于司马班,史书中的记载也唯有这一次,其它再无记载。

2、文鸯讨伐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只是击败,并没有完全打败,此战后,秃发树机能仍有能力入侵晋朝,而且秃发树机能是被马隆在2年之后斩杀的,这并不是文鸯的战功。

而且衡量一个武将是否勇猛,还要看他的对手是谁?如些看来:文鸯算不上三国第一猛将,排名前五都算不上。



像文鸯这样七进七出杀入敌军的,还有三国时期的张辽,带领800勇士大破孙权10万大军,而且还斩杀江东名将陈武,击伤宋谦、徐盛,还斩杀了2员大将,几进几出,张辽几乎打到了孙权的中军大帐,差一点就抓住了孙权,要知道孙权可是主帅,张辽此战打得孙权落下一生的阴影,光此一战,文鸯就不如张辽勇猛。

三国第一猛将是关羽。万军之中斩杀敌方主帅,关羽是整个三国时期唯一一个做到的,关羽斩颜良,勇冠三军,关羽败曹仁、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在三国时期,也是一个唯一做到威震华夏的武将,而且关羽是万人敌,三国之中,只有关羽和张飞有些称号,而这些都是靠战功得来的。



三国时期的以武将勇猛来排名,如下:

第1名、关羽

第2名、孙坚

第3名:张辽

第4名:张飞

第5名:典韦

第6名:文鸯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三国时期的人物在后世拥有无与伦比的知名度。像诸葛亮曹操关羽这样的大名人就不用多说了,就连“上将潘凤”这样的酱油都“名声在外”。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诸葛孔明之死是三国时代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孔明死之前的人物和事件,那是如数家珍,孔明死之后的人物和事件,那就不甚了解。


如果我们以孔明之死为节点,分为前三国时代和后三国时代。那么前三国时代可谓是将星如云,张飞关羽,吕布马超,张辽许褚,孙策太史慈,那可都是大名鼎鼎人物。但是对于后三国时代的猛将,很多人就说不出几个。

其实,在后三国时代,也存在着不逊色前期的风流人物。比如说文鸯,那也是风流绝对,还有认为文鸯足以和前三国时代第一流武将争雄,甚至还有人认为文鸯才是三国时代的第一猛将。

如果按照正史的记载,文鸯的个人战绩确实是无与伦比。如果说赵子龙在长坂坡的七进七出力斩曹营50员战将属于小说虚构的情节,那么文鸯则是真正做到凭借着一己之力独战8000余人,杀了个七进七出,从容而退。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文鸯年少时跟随自己的父亲反对司马师,结果司马师亲自引兵来平叛。结果文鸯夜袭司马师大营,把司马师的眼珠子都吓得掉出来了。在文鸯撤退时,司马师派8000骑兵追击,结果文鸯为了掩护队伍撤退,以单枪匹马迎敌,杀伤数百人之后,从容而退。

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资治通鉴》

文鸯的这个战绩,在整个三国时期都是独一份的。在正史记载中,三国时期的猛将以1敌8000的战绩,除了文鸯之外的再无第二人。唯一能够与之相比的应该就只有关羽那个在万军丛中刺颜良了。

《资治通鉴》的内容也许有点水分,但应该还是有几分可信度的。想来,文鸯之勇,倒也是确有其事。而且,文鸯的这个战绩,是在其18岁时候做到的,真可谓英雄出少年。

除了勇猛之外,文鸯也是颇具领兵之才。三家归晋之后,文鸯在晋朝为将。恰逢突发鲜卑在其首领秃发树机能的率领下叛乱,一连击杀了晋朝的多名封疆大吏,此时的文鸯临危受命,大败秃发鲜卑,使20多万胡人归降,名动天下。

可见,文鸯不仅个人武力值超群,领兵作战也是一把好手,确实是有实力去竞争一下三国第一猛将。只是可惜,文鸯生的太晚了,无缘与关羽这些名将同台竞技。

但是,文鸯的下场却不怎么好,司马炎死后,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乱政,文鸯被贾南风夷三族,可谓悲惨。


小镇月明


拜罗贯中的生花妙笔所赐,三国名将赵云的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长坂坡七进七出曹操阵营的桥段,更是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其实在正史当中并没有这段记载,而真正能在敌阵中七进七出,还能保持毫发无损的猛将,是神勇远胜赵云的文鸯。


文鸯本名文俶,小名阿鸯。文鸯出身将门,祖父文稷是曹操手下的勇将,父亲文钦官至扬州刺史,与镇东将军毌丘俭共镇淮南,并且关系要好。魏帝曹芳在位时,意图罢免权臣司马师未果,结果被后者废黜,文钦、毌丘俭闻讯后,便在淮南举兵讨逆,时在正元二年(256年)。



在举兵之前,毌丘俭曾派人联络兖州刺史邓艾,希望他加入讨逆行列中,但遭到后者的拒绝。不仅如此,邓艾还派人向司马师告密,并亲率万余人赶赴乐嘉城,以等待大军的到来。毌丘俭得到消息后,命文钦、文鸯父子率军突袭邓艾,但让文氏父子没想到的是,司马师此时已率大军赶到乐嘉。


文钦自知难以抵挡司马师的大军,便准备撤军回寿春。但此时年仅18岁的文鸯却提出建议,希望和父亲分兵两路,趁夜夹击司马师的大军,唯此才能挫败敌军的锐气,使得本方军队从容地撤退。文钦思虑再三,觉得儿子说的很有道理,便答应照此施行。


文鸯领命后,率数十名壮士赶至敌军阵营前,一边击鼓喧闹,一边大喊着司马师的名字,向对方提出挑战。司马师全军士兵虽然不知道文鸯的底细,但见他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宛若神将下凡,竟然没有敢应招。然而文鸯叫阵整整一晚上,却没见到父亲赶来会合,便只好撤出战场。



司马师闻讯后,派司马班率八千骁骑追击文氏父子。面对着汹汹而至的敌军,文鸯非但没有恐惧,反而单枪匹马冲入敌军阵中,转眼间便杀伤百余人。文鸯杀得兴起,在敌营中七进七出,直到追骑不敢逼近才罢手(“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见《资治通鉴·卷七十六》)。


罗贯中为美化赵云,曾在《三国演义》中为他编造了“长坂坡七进七出”的桥段,然而就精彩程度而言,远不及文鸯的表现。更何况,赵云之所以能在敌阵中“七进七出”,关键在于曹操爱才,下令士兵不得杀害他,而文鸯则完全不可能受到敌军的“优待”。就此来看,文鸯的武勇其实要远胜赵云。



文鸯虽然武勇盖世,但却无力挽救讨逆军的败局。不久,寿春被司马师大军攻陷,毌丘俭在逃亡途中被杀,文钦父子则逃往东吴。1年后,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诸葛亮族弟)在淮南举兵讨伐司马昭(此时司马师已死,司马昭执政),并引东吴为援,文钦父子由是奉命进入寿春,再次参加讨逆活动。


然而诸葛诞与文钦矛盾很深,在危急时刻竟把后者杀死。文鸯当时在小城中驻守,在听闻父亲遇害后,便打算和弟弟文虎一起攻打寿春,结果遭到部将们的阻拦,无奈之下只好向司马昭投降。文鸯兄弟投降后,不仅受到司马昭的厚待,还奉命加入攻打寿春的战事中。不久,寿春城沦陷,诸葛诞兵败被杀,三族随即被夷灭。



等到晋朝建立后,文鸯继续侍奉司马家,先后担任平虏护军、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事的职务,并因大破并斩杀鲜卑悍酋秃发树机能、收降二十万胡人而扬名于天下。太康年间(280年-289年),文鸯被任命为东夷校尉,因在向晋武帝辞行被嫌弃面相不善,竟然被罢职归家。


文鸯无官一身轻,在家中过上闲适的生活,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数年时间,便遭遇灭族之患。原来武帝驾崩、惠帝登基后,太傅杨骏执掌朝政,但由于独断专行,逐渐激起朝野内外的愤恨。在这种情况下,皇后贾南风便勾结淮南王司马玮,命他举兵击杀杨骏将其党羽,并诛灭杨骏三族,时在元康元年(291年)。



当时,诸葛诞的外孙、东安王司马繇因为痛恨文鸯兄弟,认为是他们的背叛才导致外祖父被灭族,所以一直想找机会报仇。如今见贾后在大肆捕杀杨骏党羽,司马繇便诬告文鸯兄弟与杨骏意图谋反。贾后不明就里,果然命人诛杀文鸯、文虎,并诛灭其三族。一代盖世猛将最终落得如此凄惨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俶后为将军,破凉州虏,名闻天下。太康中为东夷校尉、假节。当之职,入辞武帝,帝见而恶之,托以他事免俶官。东安公繇,诸葛诞外孙,欲杀俶,因诛杨骏,诬俶谋逆,遂夷三族。见《晋诸公赞》。


史料来源:《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晋诸公赞》


文史砖家


一提到三国第猛将,我们都会下意识地想到“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样的排位。不过,这样的名将排位都在三国的早期,没有囊括整个三国时期。其实三国末期还有一位猛将,如果把他和前期的那些大神比较,也丝毫不弱。有人甚至认为,他可以评为三国第一猛将。这个人就是文鸯。

(文鸯)

文鸯本名俶,其事迹在《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中都有记载,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同样有对于文鸯的描述。我们今天就从两个角度来谈谈文鸯。

首先说《三国演义》中的文鸯。

文鸯登场是在三国末期,他是魏国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的儿子。当时文钦对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的举动感到不满,因此与时任镇东大将军的毌丘俭等人在寿春起兵,共同讨伐司马师。

司马师暗中率军来到了乐嘉城,邓艾率领大军前往迎接司马师。

文钦见两路大军前来,非常慌张,不知道如何是好。此时文鸯年仅18岁,他告诉父亲,若趁着敌人未站稳脚跟,发起突袭,定可大破司马师。

当晚,文鸯与父亲文钦兵分两路,趁夜围攻司马师。

(司马师)

当时司马师眼睛上长了个肉瘤,刚处理完,伤口还在流血,就听到外边兵马大乱,喊杀震天。随即有人来禀告,说大营遭一队人马突破,为首一将勇不可挡,左砍右杀,如入无人之境。

司马师听闻后急火攻心,眼珠直接从肉瘤的创口上掉了出来。而文鸯在营中冲杀了几番,却始终没有见到父亲文钦,无奈之下之下只得暂时撤退,魏国士兵竟然不敢上前抵挡。

不久后,邓艾率领数百名将领杀到,文鸯勃然大怒,大喝道:“鼠辈何不惜命也!”随后他提鞭上马,冲入魏将群众,接连打死数十人,魏将多方围堵,却都被文鸯一人杀退。

这就是著名的“文鸯踏营”的故事,罗贯中将文鸯塑造成了一个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云和百骑劫魏营的甘宁结合而成的形象。也就是说,在罗贯中的眼中,文鸯甚至是比赵云和甘宁还要勇猛的人物。

(邓艾)

在《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中,文鸯又是怎样的呢?

《资治通鉴》中对于“文鸯踏营”一段的描述,更加夸张。

故事的前半段不变,在文鸯寻找父亲无果,撤退之后的故事发生了变化,并不是邓艾率领数百魏将赶来,而是司马班率领8000骁骑追击文鸯,文鸯单枪匹马杀入数千人的人群中,先后冲杀了六、七次,每次都能击杀百余人,最后扬长而去。

当然,司马光毕竟是八百多年以后的宋朝人,他写《资治通鉴》,也是从大量的史籍中寻找素材,甚至受民间传说的影响。因此这一段记载的准确度,可能有待考证。毕竟单枪匹马击杀数百人,并且还全身而退,要完成这样的操作,恐怕只有“神”才做得到。

《三国志》中对于这一段的记载,就比较容易让人信服。“於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俶(即文鸯)率壮士先至,大呼大将军,军中震扰。钦后期不应。会明,俶退,钦亦引还。”

(文鸯踏营)

这一段中就只记载了文鸯夜袭敌营,并成功撤退的事迹,并没有谈到击杀百人,或者类似于七进七出这样的桥段。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文鸯真的做到了独自击杀数百人的壮举,那他在《三国志》中,肯定会有一番重点描写,单列个传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文鸯是吹出来的吗?答案也不尽然。

史料记载,西晋时期,秃发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举兵反晋,击杀了多名封疆大吏,让整个朝野陷入恐惧。文鸯临危受命前往征讨,仅以三个州的兵力,就大败秃发树机能,让二十多万人归降。

仅凭这一点,他就绝对有资格跻身三国一流名将之列。

但由于他主要生活在三国末期和晋初,实在没办法拿他和三国早期的名将进行比较,因此,他究竟在三国名将中该怎么排位,实在也不好说。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三国志》《三国演义》)


张生全精彩历史


谁说三国时期第一猛将是文鸯?

文鸯,只是三国后期数一数二的猛将,但拿到整个三国时期来讲,他还当不得第一。

首先文鸯的战绩:嘉平六年(255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时任镇东大将军的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等被司马师的不臣举动激怒,决定起兵勤王。随后第二年,文钦等起兵讨伐司马师;谁知邓艾暗中接应司马师,司马师暗中率军自汝阳开来到乐嘉,让文钦措手不及。当时文鸯才十八岁,申请出战偷袭匆匆而来,立足未稳的司马师。文钦应允趁夜和文鸯兵分两路夹击司马师。


当晚,文鸯铭鼓喧闹,令司马师军震动,但一晚并未得到文钦的会和,见魏军强大只能撤退。司马师认为文鸯未得到回应士气受挫,便趁机追击,而后文鸯想挫一挫司马师锐气,便率领数十骑入敌军数千阵容杀了六、七个进出无人能挡;而后又与前来追击,当时数一数二的武将邓艾拼杀了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败,从容离去。

从此文鸯一战成名,有人拿他和张飞相提并论,也有拿他和赵云比个高低。但不论是张飞和赵云,武力都比不过吕布! 从三英战吕布这点就可以看出,吕布单人迎战关羽、张飞、刘备,数十回合不落下风,三英也才堪堪打成个平手,足以见得吕布的恐怖之处,而文鸯如果同时对战关羽张飞,都不一定打得过,何况还有一个刘备!而三国时期除了吕布,无人能单独对战关羽张飞还能取胜。



所以文鸯只是在三国后期武力能称雄,如果放在整个三国,他还有不小的差距。文鸯当的上猛将,但三国第一他还没达到那个地步。


用户53246237827


方圆论坛观点!

历史上三国时期吕布以勇武闻名天下,号称“飞将”当时有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由此可见吕布之勇猛。就算是小说演义吕布的勇猛也是毫不逊色。



但在三国末期曹魏阵营又出了一个绝世武将,武力值甚至不在吕布这个“飞将”之下。这个人就是文俶,小名叫阿鸯。所以世人也多称他为文鸯。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有一段描述文鸯单骑退雄兵,来形容文鸯的勇武。但在历史上文鸯之勇更甚小说。


文鸯是三国时期魏国前将军文钦的儿子。后来文家得罪了司马家族被派到扬州镇守防备东吴。后来司马师废了魏帝曹芳,文钦愤而起兵讨伐司马师。再次期间文鸯大展神威,曾单人单骑杀入数千骑兵阵中,来回冲击了六七次,击杀百余人,策马而去,这一段和赵云的七进七出有这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文鸯的这段记载是历史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绝非杜撰。之后无处可去文钦带着儿子文鸯等人投奔吴国。之后吴国大将军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文钦和文鸯父子也在其列,但因为矛盾文钦被诸葛诞杀死。文鸯无处可去又重新投奔回司马昭。


本来文鸯是死路一条的。本来文鸯和他父亲就是背叛了魏国,现在回来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司马昭考虑到和吴国大战在即,若果杀掉了文鸯那么吴国可能就没人敢投降了,肯定会拼死一博的。所以司马昭赦免了文鸯的死罪,还封他做了将军。并且告诉对面的吴国。连文鸯我们都不杀,你们还不投降等什么。果然吴国军心动摇。

咸熙二年西晋取代了曹魏。而这个时候鲜卑背叛了晋朝。并且杀了好多晋朝的边疆官员。晋武帝司马炎派遣文鸯平叛,文鸯帅军大破鲜卑,使得鲜卑再次臣服于晋朝,俘虏草原胡族二十多万人。从此文鸯名震天下。由以上可见,文鸯甚至在能力上远超吕布。吕布个人武力无敌不假,但是统军作战能力就一般般了。而文鸯个人武力能在数千骑兵中杀十几个来回。统兵作战还可以降服鲜卑。可见综合能力之强。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若提及《三国演义》中谁堪为英雄,相信有许多三国迷们会提及长沙赵子龙也,其可谓常胜将军,一生未尝败绩。


《三国演义》赵云高光时刻,当属单骑救主的故事了,这也是被人津津乐道,常以此炫耀赵云厉害之处。长坂坡之战,刘备弃家眷而逃,赵云护卫刘备家眷,结果由于战乱,赵子龙与保护的糜夫人、甘夫人等刘备家眷失散,赵云自责本有心与敌军一决雌雄,奈何顾虑甘夫人,阿斗之安危,于是上演赵子龙单骑七进七出于曹操百万大军之中,先后救得简雍、糜竺、甘夫人、阿斗等人,斩敌将夏侯恩等五十余名,可谓英雄无敌。单骑之猛也。

三国演义影视战争场面(图)

无独有偶,《三国演义》之中还有一人能与赵云相匹配之单骑英勇,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此人是谁?且听悔昔道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文鸯。


文鸯虽然在《三国演义》之中并没有赵子龙那么的出名,那么的被世人所传唱,但他的一事迹绝对可与赵子龙单骑救主相提并论。那么此事是何事呢?且听悔昔道来,便是文鸯单骑退雄兵之事。

赵云影视形象(图)


当时,文鸯与其父举兵讨伐司马师,其父子各点二千五百兵马分方向城南、城北偷袭司马师军,然而等这文鸯带着二千五百兵马杀进司马师军营之中时,其父文钦带着的二千五百兵马却因为山路崎岖,迷了路,迟迟没有杀进司马师的军营之中。再说这文鸯冲进敌营,勇猛无敌,司马师军将挡都挡不住他。吓得这司马师的眼珠子迸了出来,鲜血直流(因为眼睛长了肉瘤疮,刚动了手术)。文鸯在敌营中犹如下山猛兽,所向披靡,敌军将领都不敢上前抵挡他,挡者皆被文鸯挑杀而死。文鸯一骑在敌营中横冲直撞,犹如横闯于无人之境。这文鸯一直盼望着其父亲前来,可里应外合,奈何其父亲兵马却迟迟未来,所以这文鸯在敌营中杀进杀出,多次杀到敌营的中军之中。后来,敌营援兵又到,乃邓艾,文鸯与其大战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

文鸯三国游戏画像形象(图)

由于敌众我寡,文鸯所带的兵马皆被射杀,文鸯单骑,一人一马冲杀开魏兵的围追堵截,面对背后追来的百余名魏将,文鸯好不惧怕,他反而不逃,却勒马回头杀将回去,去那百余名魏将缠斗起来,以单骑杀得百余名魏将节节败退。魏营百余名将军多次追赶上文鸯,皆被文鸯单骑回头,以一抵百来战,杀得他们各个心惊胆寒。文鸯如此重复杀回追击由百余名魏将领头的追兵阵营之中,将四五波的追兵打得落花流水,打死众多之人。文鸯单骑退雄兵也成为传奇与佳话!


文鸯的如此壮举堪比赵云当年长坂坡一役,勇猛较于赵云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相对于赵云战长坂坡的情况,文鸯的壮举更加的疯狂!文鸯之英勇,悔昔认为胜过于吕布!


悔昔言道正是:世人只道赵子龙,当年长坂独拒曹;且忘文鸯英勇高,单骑独闯争锋豪!(文:潘悔昔)


悔昔道来


时无英雄,随使竖子成名。

三国演义成书三四百年,传播之广,影响之深,是无法想象的。到了今天,在耳熟能详的故事里,已发掘不出太多有深意的话题,于是强大的网友们,从小说的每个字里行间,居然扣出了如曲阿小将,文鸯这样也就几十,几百字的路人甲,宋兵乙等,奉为上将,要把他们捧上神坛,也着实让人争无可争,辩无可辨,无语啊!

小说中前半部,诸侯并起,逐鹿中原,波澜壮阔,波谲云詭。人才方面也可称之为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就算最早败亡的袁术,也有个能与关羽战个二三十合的大将纪灵。而到后半部,三国都人才凋敝,让在上半部四处打酱油的张郃成了网红,而张郃死后,几乎没了勇冠三军的猛将。于是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之说。可见在罗贯中心目中,前后部英雄的能力差距是巨大的,如王双、文鸯之类,也不过如此。

有人说,文鸯也在魏军中杀个几进几出,如赵云长板坡一般。先不说赵云初出茅庐时战平文丑,中年枪挑高览,到老年仍独杀号称魏之猛将的韩德父子。这战绩岂是文鸯杀了几百个魏军小兵可比的。

如果以古时对武将的评判标准,冲锋陷阵的百人敌,是匹夫之勇,猛如项羽,也落得自刎乌江。而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极强统兵能力的,才称之为“万人敌”,为世之名将。





净月暖阳



三国中提到“猛”字,大家都会想起张飞、典韦、许褚等人,然而在三国时代的后半段,最猛的应该是文鸯。

文俶(wén chù)(238年?-291年),字次骞(cì qiān),小名阿鸯,世称文鸯。谯郡人(治今安徽亳州)。魏末晋初名将。前将军扬州刺史文钦之子。文鸳为何“猛”冠天下?且看:

场景一:

司马师率大军前来征讨, 文鸯率领几十骑,冲进司马军军阵,左右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后来司马师又有八千精兵增援,文鸯不怕,更抖擞了精神,转头杀向这八千人,进出六七次,一时间,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最后在干掉百余人后,文鸯安全撤出。此战文鸳扬名天下!

场景二:

鲜卑族想要谋反,率领军队来攻打晋朝,胡人天生骁勇善战。他们接连攻下的几座城池。士气非常高,司马昭派文鸳出战,文鸳一出马胡人马上节节败退,他一举击胡人主力让他们溃不成军,最终纷纷向文鸳投降。此战收服降并二十余万!


智帝辉煌


文鸳是生不逢时,在那个英雄调零的年代。三国前期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随便一个他都打不过,可以从他与姜维赵云三代人对比,六出祁山时赵云已年近七旬,跟姜维打个平手!而姜维的武力值跟当时的魏延差不多!姜维在赵云死后就是三第一人,到姜维死后,更加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文鸳刚好是生在这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只是他比较突出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