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想到最坏,这让我焦虑不堪!

“恐惧”、“抑郁”、“焦虑”是经常被我们感受到,也是经常被提及到的三种糟糕的情绪。

恐惧代表着一件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只要想到就会感到害怕;

抑郁代表着一件糟糕的事情正在发生,我们正身陷其中,被其影响;

焦虑代表着一件糟糕的事情将要发生,我们只要想到就会为此担心;


凡事都想到最坏,这让我焦虑不堪!


单从体验的角度来说,可能恐惧是最让人感到难受的情绪。过度的恐惧、抑郁和焦虑都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但如果说感受的程度不太厉害(或可控、可接受)时,焦虑情绪可以对我们产生有利的影响并给我们带来一定动力。这么说,焦虑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焦虑并不一定是坏事

我们接触到的世界,是被我们解读过的世界。当我们处在一个环境里,我们觉得它是安全的,或者是不安全的,取决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安全感。如果我们的安全感比较高,我们就会把安全“投射”给环境,如果我们的安全感比较低,我们就会把危险“投射”给环境。最好的情况,是我们自己的安全感和环境的真实情况是比较相符的,“投射”是比较准确的,这可以让我们在安全的环境里放松,在不那么安全的环境里警惕。

凡事都想到最坏,这让我焦虑不堪!

如果环境是比较安全的,我们的安全感比较低,就会引起一定的焦虑。如果环境是不太安全的,而我们的安全感比较高,就有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现实层面的危险。

为什么说焦虑是带有动力的呢?就像开头说的,焦虑是因为“一件糟糕的事将要发生”而产生的。为了避免糟糕的事情发生,我们就需要采取行动。比如做一些事情,让环境变得安全,这样焦虑也随之消失。环境在改变之前时候安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自身的焦虑促使我们去做些什么使环境变得安全确实可知的。所以焦虑是有积极意义的,也是正常的。

总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焦虑

有人会说:“我真的是凡事都会想着最坏结果的那种人,平时也不是消极的人,可是遇到挑战还是会悲观的设想各种不好的结果,并且总觉得越设想越成真。怕逃离不了这个怪圈。”

凡事都想到最坏,这让我焦虑不堪!

习惯凡事都会想着最坏结果,就会带来焦虑,越设想越成真,则会加重焦虑的感觉。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如何让自己不要去想最坏结果,想一想好的结果,但事实可能是事与愿违。先想到一件事,再让自己停止想这件事,是比较难以做到的。就像一开始说的,我们自己已经有过凡事都会想着最坏结果,这一行为的经验,很容易就再出现越设想越成真的情况。此时,我们需要的是,用另一种新的经验,取代旧的经验。即,在想过最坏结果之后,想想,如何应对最坏结果,再想想最好结果,以及取得最好结果的方法。先不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如果能由此产生好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那么一段时间之后,行为模式自然而然就会发生改变。

当我们出现焦虑的时候,不必害怕,更不必自我贬低,先看看引发焦虑的究竟是怎样一件“糟糕的事情”,看看如何应对这件事情,从焦虑中找到动力,在解决事情的同时也消除焦虑。

-end-

这里是聆云心理

我们不仅分享贴近生活与工作的心理学知识

还提供专业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