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面临疫情恐慌、焦虑,我该怎么办?

心理疾病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张春兴)。所以,孩子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时,家庭支持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心理应激反应呢?

(1)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正确应对自身心理应激反应。面临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难免有一些心理应激反应。如,恐慌,长时间关注疫情的各种消息;焦虑,对未来的担心,囤积大量生活用品,等等。如果父母在孩子表现出这些心理应激反应,难免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所以父母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即使父母自己也有心理应激反应,也尽量不要在孩子面临表现出来,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孩子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念。

(2)让孩子保持正常有规律的健康作息时间。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多喝水、保证新鲜水果蔬菜摄入,保持适度、适合孩子的室内体育锻炼活动。尽量避免孩子外出,确需外出也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众等。因交通管制、避免聚众等措施让父母和孩子都觉得被“被隔离”,所以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适应“被隔离”的感觉。严格遵守相关防控要求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学习与生活安排,尽量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学习与人际交流。随着对新生活的适应,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也会渐渐淡去。

(3)控制孩子关注疫情相关新闻和消息的时间。疫情信息过载会加重孩子的恐慌和焦虑,并且有些虚假信息反而增加心理上的不安。让孩子关注必要的权威信息,不要轻易、更不要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父母要引导孩子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引导孩子积极思维,多一些正面思考,赋予一些负性事件积极的价值。如,交通管制、出行受限带来诸多不便,但也是增加亲子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好好利用在家时光进行阅读和学习。

(4)让孩子保持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因疫情防控出行受到限制,但孩子与同学、亲朋好友的交流不可以受限。让孩子通过电话或网络与同学进行交流,进行线上学习等。当前,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资源也非常多,好好利用线上学习资源,既能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也能避免人多聚众影响疫情防控。让孩子感受到即使“宅”在家里,也获得同样多的社会支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从而减少心理应激反应。

(5)掌握一些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与孩子共同分享。

转移注意。做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如看电视、看书、听音乐、运动、做家务、与家人聊天等,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

接受现状。外出行动突然受到限制,可能会造成暂时的恐慌、无助。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不必过分强求自己保持镇定。压抑情绪,反而会影响后续的抗压能力。

合理宣泄。可能会出现恐慌、焦虑、愤怒,或者感到沮丧、孤独、被抛弃。这时需要给自己找一个适当的发泄口。比如,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倾诉,相互鼓励、增强信心;进行室内体育运动或唱歌、跳舞等,释放自己的压力和不良情绪。

相互倾诉。父母不要隐藏自己的感觉,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因为疫情的突如其来,大多数人都会出现情绪的波动,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恐慌、焦虑、不安等,这都是正常的。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家人和朋友,父母也要主动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倾诉可以释放恐慌、焦虑、愤怒等心理应激反应。

接纳自己。引导孩子接受自己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接受自己的脆弱,不要否认和故意排斥它们。告诉自己:“我确实有些敏感、紧张,不过我可以不过分关注,做点别的会慢慢好起来的。”

积极自我暗示。要选择一些积极的、肯定式的、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做到反复强化。如,“我一定能克服困难”“我一定能战胜自己”“我今天精力很充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