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窮困潦倒甚至被擒入獄,瓦崗戰友秦瓊徐茂功為何不出手相助?

提起賈家樓四十六友,我們就會想起大哥魏徵魏玄成,這位老道雖然年紀最大,但在演義小說裡似乎乏善可陳,有的演義小說和影視劇乾脆把他忽略了。而在真實的歷史中,魏徵的經歷更是悲催:先後換了五六次主公,但是言不聽計不從,一直擠不進核心圈子,直到最後遇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才以“一身錚錚鐵骨”贏得了滿朝欽敬和青史留芳。其實細看魏徵的經歷,這個人還真未必有什麼骨氣,他的經歷倒是證明了一點: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跟對一個人很重要!

當然正史中是沒有什麼賈家樓結義的,因為屈突通作為隋朝左驍衛大將軍是不可能跟一幫小屁孩結拜的,要是結拜的話,屈突通也比魏徵大二十三歲,無論如何魏徵都當不了老大。但是咱們今天說的是隋唐正史,所以就用正史資料來看看魏徵這一生有多坎坷,又是多麼被人瞧不起。

魏徵窮困潦倒甚至被擒入獄,瓦崗戰友秦瓊徐茂功為何不出手相助?

魏徵,字玄成,生於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大業十三年(617年),已經三十八歲的魏徵還沒有出名,他的上級也是個芝麻綠豆官:武陽郡丞元寶藏。而在此之前,魏徵已經家道中落,無奈之下出家當了道士——那個“家多僮僕,積粟數千鍾”徐世勣(徐茂功,為了稱呼方便,咱們還是叫他徐茂功)也沒說賙濟他一下。

大隋江山風雨飄搖,魏徵這個還俗道士知道元寶藏也支撐不了幾天,就跟著元寶藏加入了瓦崗軍。李密看魏徵給元寶藏寫的文書很不錯,就召見了魏徵,魏徵也滿懷激情地獻上十條計策,但是李密一條都不肯用,於是魏徵只好去找李密的秘書長(長史)鄭頲提意見。現在看來,魏徵當時提的意見和建議是中肯而且有前瞻性的,甚至預測了李密這樣胡搞,肯定會輸給王世充。結果鄭頲嗤之以鼻:“"此老生之常談耳!”

魏徵窮困潦倒甚至被擒入獄,瓦崗戰友秦瓊徐茂功為何不出手相助?

在李密那裡不得煙兒抽,跟著李密投降大唐,魏徵還是不受待見:“至京師,久不見知。”坐夠了冷板凳的魏徵只好主動請纓去山東招撫各路英雄,並且給比他小十四歲而且正在黎陽手握重兵的徐茂功寫了一封信:“公之英聲,足以振於今古……今公處必爭之地,乘宜速之機,更事遲疑,坐觀成敗,恐兇狡之輩,先人生心,則公之事去矣。”收到魏徵的信,徐茂功收拾家當歸了大唐,並以李密的名義向李淵移交了軍隊指揮權,徐茂功歸了大唐,魏徵卻很倒黴地被竇建德抓去了:“俄而建德悉眾南下,攻陷黎陽,獲徵,署為起居舍人。”

竇建德的起居舍人魏徵又給竇建德獻上三條計策,其中就包括派出奇兵直搗長安拿下李淵,但是竇建德也跟李密一樣,對魏徵的建議充耳不聞。最後竇建德兵敗被擒,魏徵這位瓦崗舊將、大唐前秘書丞、大夏(竇建德國號)起居舍人,又成了唐軍俘虜,這時候秦瓊秦叔寶已經受封上柱國、翼國公,端著李淵送給他的金酒壺喝酒呢。

魏徵窮困潦倒甚至被擒入獄,瓦崗戰友秦瓊徐茂功為何不出手相助?

估計是瓦崗舊將沒有一個人給魏徵講情說好話,所以忽悠住李淵之後,魏徵投身太子黨,當了太子洗馬(冼馬,可不知為什麼後來都叫洗馬)。當然太子洗馬並不負責給李建成的戰馬洗澡,而是掌管機要文書,這是一個五品下的小官職,年紀應該比他小的秦瓊秦叔寶,要是按上柱國算,是正二品,要是按照翼國公來算,則是從一品,跟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開府儀同三司、騎大將軍、嗣王、郡王這些人肩膀頭齊論弟兄。

魏徵天天給太子建成出主意琢磨怎麼幹掉李世民:“(魏徵)見太宗(世民)勳業日隆,每勸建成早為之所。”至於具體計策,在新舊兩唐書中都有記載,但沒說是不是魏徵定的:“建成薦元吉北討,乃多引秦王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與行。”“"兵行,吾與秦王至昆明池,伏壯士拉之,以暴卒聞……而盡擊殺叔寶等。”

魏徵窮困潦倒甚至被擒入獄,瓦崗戰友秦瓊徐茂功為何不出手相助?

估計是人算不如天算,李建成沒有鬥過李世民,魏徵再一次淪為階下囚。當然,還是沒有人給他講情,他也被李世民指著鼻子質問:“汝離間我兄弟,何也?”魏徵這時候知道怎麼服軟都是不行的,所以梗著脖子開始硬懟:“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沒想到難得的一次雄起,居然折服了李世民,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世民成了一代明君,魏徵成了千古名臣。

筆者重述魏徵的坎坷經歷,並不是指責他朝秦暮楚輕於去就,而是魏徵的遭遇似乎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魏徵只有一個,但卻有好幾副面孔和心腸:時而陰險狡詐,時而鐵骨錚錚,他如何表現,全看主公的好惡。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自從有帝王那一天,王侯將相就不過是他們手裡的玩具。就連不濫殺功臣的有唐一代,像秦瓊郭子儀那樣知進退守底線得善終的功臣名將,也還是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