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交通部舊址

國民政府交通部舊址

國民政府交通部舊址

國民政府交通部舊址

國民政府交通部舊址

國民政府交通部舊址

國民政府交通部舊址

國民政府交通部位於中山北路303-305號,與國民政府行政院隔壁相望,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交通部成立於1927年5月16日,直隸於國民政府。1928年國民政府實行五院制後,交通部改隸行政院。根據組織法規定,交通部經營路政、電政、郵政、航政,並監督民營交通事業。1928年10月,鐵道部成立後,交通部管理經營的鐵路事業劃歸新成立的鐵道部管理。1938年,鐵道部裁撤,其管理經營的鐵路業務仍歸交通部管理;同時,全國經濟委員會管轄下的公路處及軍委會管轄下的水陸運輸聯合辦事處也劃歸交通部管理。這時的交通部職權擴大為規劃、建設、管理和經營全國國有鐵道、公路、電信、郵政、航空並監督公有及民營交通事業。此後,除公路業務兩度劃歸軍委會設專門機構管理外,交通部的基本職能未變。交通部的內設機構先後有秘書廳、參事廳、技術廳,總務、人事、財務、路政、材料、郵政(郵電)、航政等司,會計處、統計處,以及公路總局、電信總局、郵政總局、驛運總管理處、交通警察總局和各種委員會。歷任部長有王伯群、陳銘樞、朱家驊、俞飛鵬(前後二任)、張嘉璈、曾養甫、俞大維、端木傑。

交通部佔地面積47050平方米,共有房屋21幢405間。交通部大樓繫上海協隆洋行的俄國建築師耶郎於1928年設計,辛峰記營造廠承建,1930年7月開工。原計劃在10個月內完工,後來由於地基變更、1931年的大洪水以及1932年“一二八事變”的影響,直到1934年年底才竣工。隨後,國民政府交通部由慈悲社遷來辦公,其下屬的中華郵政總局也遷到這裡辦公。

中華郵政總局成立於清朝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初隸屬於海關。民國時期改隸交通部。內設機構有總務、考績、業務、匯兌、儲金、供應、計核、聯郵八處,以及秘書、視察二室等。下屬機構有各地的郵政管理局、辦事處、郵政代辦所等,歷任局長有錢春祺、黃乃樞、郭心崧、徐繼莊、霍錫祥等人。1936年10月10日,為紀念中華郵政開辦40週年,中華郵政總局發行了《中華郵政開辦40週年》紀念郵票一套四枚,其中第四枚主圖便是國民政府交通部大樓。

交通部大樓原是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呈“日”字形,中央主樓與兩翼附樓中各有一個天井。主樓面朝東北,地上三層,地下一層;附樓地上二層,地下一層。重簷歇山頂,琉璃瓦屋面,總建築面積18933平方米,工費113萬餘元。此外,圍牆、小橋、馬場、下水道、大門等工費是9.812萬元。在交通部大樓前面庭院還建有花園,闢有小河,河上築有小橋,頗有園林氣息。1937年12月,曰軍攻佔南京時,交通部大樓被日軍炮火擊中,大屋頂被燒燬。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交通部對其進行了修葺,將交通部大樓的重簷歇山頂改為平屋頂。

1947年1月,國民政府交通部設立民用航空局,該局設有總飛機師、顧問、人事、會計四室,以及業務、航路、場站、安全、秘書五處。局長戴安國。由於交通部辦公用房緊張,於是在辦公大樓的東面,又興建了一座西式三層樓房,作為民用航空局的辦公用房。

1992年,國民政府交通部大樓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7月,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