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討董卓?NO!

《三國演義》講述,東漢末年時,天下大亂,漢室衰微,諸侯割據,董卓篡權。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八路各地諸侯為了匡扶漢室,歃血為盟,推舉袁紹作為盟主,共同興兵討伐董卓。羅貫中對於這一段的刻畫和描述,可謂是不遺餘力,濃墨重彩。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NO!

那麼,真實的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十八路諸侯討董卓?NO!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

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太祖行奮武將軍。共計十一路諸侯討伐董卓。

也就是說,討伐董卓,是確有其事。但!沒有十八路諸侯參加,而只有十一家諸侯參與了這次軍事行動。下面,我們看看這十一家諸侯,究竟有哪些?

袁術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NO!

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人。漢司空袁逢之子,袁紹的從弟。可以說,像袁家這樣的名門望族,在中國史上都是鳳毛麟角的,被人稱為“四世三公”。

袁術的高祖父袁安,乃東漢的司徒。袁安的二子袁敞,做過漢司空。袁安的大兒子袁京,雖然只做過郡太守,但他的兒子袁湯卻官至太尉,袁湯的三子袁逢、四子袁隗也都官至三公。這就是袁家四世三公之說的由來。

可惜,到了袁術這兒,就只剩下了空殼子,裡面的內核丟的一乾二淨。建安四年(199年)時,被依附於曹操的劉備所擊敗,在投奔袁譚的途中,又氣又愧而死。

韓馥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NO!

字文節,潁川郡(今河南省禹縣)人。東漢末年的冀州牧。曾擔任過御史中丞,之後被董卓派為冀州牧。之後,被袁紹奪取了冀州,被迫投靠張邈。惴惴不安的情況下,竟然在191年自殺了,這哥們的心理素質也是沒誰了。

孔伷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NO!

字公緒,陳留人。189年,孔伷被董卓任命為豫州刺史,是起兵討伐董卓的主要勢力之一,190年底,被董卓的部將李傕攻擊,具體的死因沒有記載。

劉岱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NO!

字公山,東萊牟平(今山東福山)人。正兒八經的漢室宗親,劉輿之子,劉繇之兄,官至侍中和兗州刺史。192年,農民起義時黃巾軍攻打兗州,劉岱兵敗被殺。

王匡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NO!

字公節,東漢末年時任河內太守,兗州泰山郡(今山東泰安)人。董卓篡政時,與各地軍閥聯合討伐董卓。最後,被曹操擊敗而亡。在《三國志》和《後漢書》中,均有記載。

袁紹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NO!

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周口)人。和袁術一樣,出身名門望族。建安四年時,擊敗了公孫瓚,自身勢力達到頂點。建安五年,官渡之戰被曹操大敗,於建安七年(202年)時,病死於鄴城,是討打董卓諸侯聯盟的盟主,也是官渡之戰前勢力最強的諸侯。

張邈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NO!

字孟卓,東平壽張(今山東東平)人。東漢末時的陳留太守,參與諸侯的討董軍事行動。興平元年(194年)時,乘曹操帶兵討伐陶謙時,張邈與陳宮叛曹,主動迎呂布為兗州牧。195年,呂布被曹操擊敗後,張邈也一併被部下所殺。

喬瑁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NO!

字元偉,睢陽(今河南商丘)人。東漢末時任兗州刺史,後為東郡太守。初平元年時,發檄文傳至各鎮諸侯,聯合各路諸侯起兵討伐董卓。後因與劉岱不和,190年時,被劉岱所殺。

袁遺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NO!

字伯業,袁紹的堂兄,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人。討伐董卓之後,被袁紹任命為揚州刺史,為來被袁術所打敗,具體死因不詳。

鮑信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NO!

字允誠,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人。東漢末年時,是討伐董卓的眾多諸侯之一。忠實擁護曹操,是曹操前期主要倚重的將領和諸侯。192年時,曹操與黃巾軍作戰不利,鮑信為了救主而戰死。

曹操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NO!

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時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三國曹魏政權的實際奠基人。

東漢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征討四方,對內,先後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和韓遂等地方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他統一了中國北方,使中原社會生產和社會秩序穩定。

所以說,“十八路討董卓”,此事為假!我們又被羅貫中給騙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