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大股份制銀行業績回暖

隨著上市股份制銀行年報的陸續公佈,各家銀行也亮出了自己的經營成果。4月1日,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共有招商銀行(03968)、浦發銀行、中信銀行(00998)、光大銀行、民生銀行(01988)、平安銀行、浙商銀行(02016)7家股份制銀行發佈了2018年業績數據。從各家銀行披露的數據來看,7家股份制銀行業績整體回暖,資產質量進一步改善,科技賦能金融已成為未來商業銀行結構轉型的第一生產力和重要抓手。

業績回暖 分化顯著

從7家股份制銀行的2018年經營數據來看,資產總額方面,前三位依次是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其中,招商銀行資產總額6.75萬億元,同比2017年增長7.12%,繼續穩坐股份制銀行頭把交椅。浦發銀行、中信銀行資產總額分別為6.28萬億元、6.06萬億元,排名第二、第三位。民生銀行和光大銀行位列第二方陣,資產總額分別為5.99萬億元和4.35萬億元。平安銀行和浙商銀行位列第三方陣,資產總額分別為3.41萬億元、1.65萬億元。此外,截至2018年末,招商銀行的存款餘額在7家銀行中也排名第一。其中個人存款規模為1.56萬億元,是7家股份行中個人存款規模唯一超萬億元的銀行。

在經濟下行、金融強監管的影響下,上市股份制銀行目前資產處於艱難增長階段,增速均在10%以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7家銀行中資產增速進入7%的只有兩家銀行,其中,浙商銀行資產增速排名第一,為7.15%,但該行的資產規模僅1.65萬億元,排名末尾。招商銀行資產增速為7.12%,中信銀行和光大銀行兩家股份制銀行資產增速均在6.5%以上。浦發銀行和民生銀行分別以2.48%和1.57%的增速排名末尾。

從現有數據來看,各銀行之間資產規模尚存一定差距,增速除招商銀行和浙商銀行稍高以外,其他各銀行短期內尚不足以改變目前銀行的資產規模排名。在總市值方面,招商銀行無疑是領頭羊,其市值高達8594.9億元。排名第二的為浦發銀行,市值為3357億元。排名第三至第七的依次是中信銀行3131.8億元、民生銀行2828.3億元、平安銀行2263.1億元、光大銀行2183.6億元、浙商銀行821.8億元。

從反映銀行獲利能力的淨利差數據來看,各家股份制銀行的淨利差差別很大,招商銀行淨利差最高為2.44%,同比2017年增長0.15個百分點。光大銀行淨利差最低為1.5%,兩者淨利差相差0.94個百分點。同時,平安銀行淨利差高達2.26%,排名第二,較2017年提升0.06個百分點,也表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

資產質量有所改善

在經營業績整體回暖的背景下,股份制銀行資產質量也有所改善,7家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浦發銀行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額實現雙降。具體來看,截至2018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92%,較年初下降0.22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為681.43億元,比上年末減少3.76億元。招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36%,較上年末下降0.2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358.18%,較上年末提高96.07個百分點;平安銀行資產質量也明顯改善,逾期貸款餘額494.8億元,較上年末減少92.64億元,逾期90天以上貸款餘額339.84億元,較上年末減少74.7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5%,較2017年末降低0.05個百分點。與2017年末相比,光大銀行2018年末不良貸款率未發生變化,同為1.59%;撥備覆蓋率為176.16%,較2017年末提升17.98個百分點。對於風險指標的平穩情況,光大銀行表示,主要是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內控合規管理和科技風險管理,實現了安全平穩運營。

2018年6月,監管層要求各銀行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計入不良貸款之中,也對部分股份制銀行產生了一定影響。2018年,浙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2%,較2017年末上升0.05個百分點。中信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640.2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03.8億元;不良貸款率1.77%,同比上升0.09個百分點。對此,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表示,2018年中信銀行啟動“清盤行動”,主動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入表,導致不良餘額及不良率上升以及撥備覆蓋率出現下降,但相關資產質量數據更加真實。這些舉措從短期看對資產質量數據形成了一定壓力,但從長遠看對夯實中信銀行發展基礎是必要的。

金融科技成轉型抓手

在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呈現較大變化的宏觀形勢下,面對利率市場化,科技賦能金融已成為商業銀行結構轉型的第一生產力和重要抓手,多家商業銀行也在年報中闡述了2019年對金融科技的願景。招商銀行在年報中披露,將持續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帶動科技創新的突破,通過科技創新促進業務模式創新,推動從以資本為核心資產的經營模式向以科技和人才為核心資產的經營模式轉變。光大銀行則表示,要加快推進業務和科技轉型,公司、零售、資產管理三大板塊聚焦“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戰略願景,服務實體經濟,堅持協調發展和轉型創新,推動業務板塊數字化轉型,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平安銀行在年報中透露,未來將積極實施“金融+科技”戰略,持續加入資金和人才的投入,促進集團領先科技與銀行業務場景的深度融合,全面賦能業務,驅動更多創新,帶來更大變革。中信銀行也提出全面構建金融科技生態系統的構想。

近年來,從向互聯網巨頭借力到獨立化運營,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已成為商業銀行當下的新潮流。股份制銀行中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也紛紛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分析人士指出,隨著行業轉型升級的推進,商業銀行設立獨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或成趨勢。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表示,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是銀行立足未來推進科技銀行戰略的重要舉措,獨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在制度、人才和激勵等各方面可以更加靈活,更有利於科技實力的打造。在業務上,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首先都會服務於本行和業務合作方,其次也會將解決方案輸出給中小銀行機構等。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