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2019中国电视剧编剧论坛带来春天的气息

【综述】2019中国电视剧编剧论坛带来春天的气息

3月27日,2019年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之中国电视剧编剧(北京)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北京广播电视局局长杨烁出席并致辞,广东省广播电视台台长蔡伏青、清华大学教授尹鸿、阿里大文娱优酷总编辑张丽娜、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编剧申捷出席并发言,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主持会议。与会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从政策、创作、数据支撑等不同角度,交流了提升电视剧编剧水准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释放电视剧政策红利

北京是全国影视业的龙头和风向标,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极为重视电视剧的创作生产,出台了“三会三课”、“引一把、领一把、导一把”、关口前移等引导管理举措,前不久还公布了被称为“京十条”的《关于推动北京影视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引起业界热烈反响。在致辞中,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局长杨烁既讲成绩,也谈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影视业提振鼓气。

【综述】2019中国电视剧编剧论坛带来春天的气息

杨烁谈到,2018年北京市电视剧行业出现了“一降三升”格局,即电视剧总体数量下降,2018年生产电视剧51部,比2017年73部有所下降;但现实题材攀升、总体品质提升、市场口碑上升。成绩有目共睹,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电视剧创作质量整体有待提高,市场进入调整期,创作进入观望期,京沪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北京一家独大局面不复存在。

在如何创作电视剧精品的问题上,杨烁提出要守住三个底线,即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还要做到“五个统一”,即守正与创新的统一、主旋律与多样性相统一、方向与速度相统一、管理与发展相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杨烁强调,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广电管理部门要当好联络员、服务员、信息员、推销员,打造种子库、项目库、片单库,引领项目孵化,强化跟踪指导服务。并直言北京市马上要出台细则,推动影视“京十条”和电视网络文艺“十二条”落地,真挚邀请全国影视机构共同打造学习、借鉴、交流、合作的平台。

“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电视剧创作生产效率

什么是大数据?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并不是量大的数据,而是相互关联、产生互动的数据。主持人徐滔则将其理解为“数字+依据”,即那些能够正确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数据,能成为影视行业和产业创作的依据的数据。让尹鸿“耿耿于怀”的是,大数据都被网络公司掌握,一般受众看不到,这也是网络公司自制影视剧时的独特优势。那么这些数据是如何被网络公司利用的?来自爱奇艺和优酷的嘉宾作了分享。

【综述】2019中国电视剧编剧论坛带来春天的气息

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认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已经介入到电视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投资环节,大数据可预测流量、收入等投入产出比,辅助投资或采购决策;在创作环节,AI辅助剧本研读、提升效率并指导制作,快速选到优质的剧本;在制作环节,大数据可智能匹配角色与演员,为制片人提供最佳演员人选参考;在播出环节,大数据分析为热门剧集综艺计算最佳播出窗口期,随时调整宣推策略;在评价环节,大数据分析重新定义内容价值的评估标准等。葛承志强调,在每天都能收到大量剧本的情况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帮助爱奇艺迅速找到合适的、优秀的剧本,减轻了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阿里大文娱优酷总编辑张丽娜很谦虚地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摘果子的果农”,编剧花几年的时间创作剧本,平台可以花较短的时间来筛选、加工、制作。优酷内部也有一个大数据系统——“鱼脑”,主要用于筛选合适的角色。以优酷为代表的网络平台非常渴望优秀的作品,好作品不仅要让人认识生活,还要让人回到生活。而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归根结底也是想助力优秀作品的出现、优质内容的放大,当今大家热议的媒体融合,其最后的落脚点也是要有好内容,而要创作出好的电视剧,则需要从投资者到编剧、表演、宣发、播出等环节的携手并行,哪个环节跑得慢都会影响道作品的品质和最终呈现。

决定剧本质量的关键因素还是编剧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加入确实释放了电视剧产业链的部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编剧的艺术创造性是数据和算法无法替代的,编剧的水准仍然是决定剧本质量的关键。

“杯水风波”是被观众诟病的当下一些电视剧的通病,编剧们该如何跳出小我、拥抱时代?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跨越。艺术创作没有自我不行,只有自我也不行。知名电视剧编剧申捷认为,编剧要将小我与时代的大我融合,个性与共性、广度与深度融合。“所谓经典,就是离开有限的自己,拥抱更广袤的天地”,这句话使得他从年轻的编剧学徒走向成熟。申捷动情地讲到,他编著的《鸡毛飞上天》大量故事情节来自于现实生活,其中涉及到的故事原型的村民们在该剧播映时,齐聚村庄的广场观看,他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鼓掌,因为他们从剧情和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让编剧深受感动,也越发感受到编剧责任的重大。

【综述】2019中国电视剧编剧论坛带来春天的气息

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共识。但是实施起来却有难度,因为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申捷认为这时候要耐得住寂寞,有所积淀,才有收获。著名编剧刘和平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历史题材剧至少要写六十年前的故事,现实题材剧也不是新闻和报告文学,应该和当下生活拉开一定距离。如同徐滔点评的,不是写了现实题材的故事,就是现实主义作品,“现实主义”要体现出现实关怀和现实关照。而这需要积淀,需要编剧具有对时代、社会、历史、人生的积累、沉淀、感悟。对于当下一些网络平台提出“高概念、强设定”的剧本评判标准,刘和平认为,“高概念、强设定”的背后一定要有支撑,才能不空泛,否则只靠编造离奇、强烈的戏剧冲突来吸引观众,必定不可持续。

广东广播电视台台长蔡伏青则从购买方的角度提出,电视台需要的是开放式、本土化、鲜活化的电视剧,不要注水的长剧,不要那些打政策擦边球的剧。以《外来媳妇本地郎》为例,自2000年开播以来已经创作播出了近20年的时间,3500集,创造了超20亿的收益。这部剧之所以如此受百姓欢迎,就是因为它用方言讲述的是广东本土的故事。台里对编剧们的要求就是绝不允许关在屋里写,要到小区里、地铁里、百姓们的身边去。原创性、鲜活性,是造就一部成功电视剧的前提和根基。

总的来看,本届编剧论坛的召开昭示了行业越来越认识到编剧环节的重要性,而政策红利的释放、大数据的助推也昭示了电视剧行业的春天即将来临。刚刚过去的2018年,影视业似乎经历了一场“寒冬”,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走得太快了,必然要缓一缓脚步,等等行业的“灵魂”,反思一下从事本行业的“初心”,在这个2019年的春天,“重整行装再出发”。

轮值主编:李 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