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有些人呢,天生就是當皇帝的命。

劉裕,恰巧就是這種人,與之相反,他的童年卻窮苦至極。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宋武帝·劉裕

因為家境貧寒,他的父親竟然想過要將劉裕遺棄,幸虧姨母慈悲,歷盡艱難將劉裕撫養成人。

劉裕年長後,恰逢時局動盪,權臣桓溫當國,東晉逐漸突顯衰敗之勢,而成年後的劉裕在北府軍任“司馬”一職,起初始終默默無聞。

《魏書·劉裕傳》:裕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恆以賣履為業。意氣楚剌,僅識文字,樗蒲傾產,為時賤薄。《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初為冠軍孫無終司馬。

但很快,劉裕迎來了一生中第一個大機遇,請注意,這是第一個,因為劉裕真正開掛的人生,此刻才剛剛開始。

由於五斗米道道士孫恩在東南一帶起兵造反,晉安帝派遣大將劉牢之前去鎮壓,而正在養馬的劉裕,則因為才能出眾,頗得將軍孫終的賞識。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孫恩盧循之亂

恰巧劉牢之率軍平叛,正是用人之際,孫終便順水推舟,將劉裕舉薦給劉牢之,任參軍一職,隨大軍前去平定叛亂。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晉隆安三年十一月,祆賊孫恩作亂於會稽,朝廷遣衛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東討。牢之請帝參府軍事(此處的“帝”,說的正是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即當時擔任司馬的劉裕),命與數十人覘賊。

此後,在首次領兵外出偵察時,劉裕遇到敵方數千兵馬的圍困,所率人馬半數戰死,而劉裕殺的雙眼通紅,刀刃翻卷,卻仍舊在浴血死戰,隨從皆大受鼓舞,於是這一小隊人馬,竟然在數千人的圍困中遲遲不倒。

很快,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率領援軍趕到,將起義軍殺退,見到劉裕的時候,劉敬軒看著渾身帶血,甚至手中戰刀幾乎斷裂的劉裕,心中極為敬佩。

而劉裕顧不得休息,騎了戰馬,緊接著前去追捕逃兵,更接連率軍斬殺俘虜逃兵千餘人,乃至一路殺進山陰城,竟然將孫恩一眾逼退出海。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命與數十人覘賊,遇賊眾數千,帝(劉裕)便與戰,所將人多死,而帝奮長刀,所殺傷甚眾。牢之子敬宣(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疑帝(劉裕)為賊所困,乃輕騎尋之。既而眾騎並至,遂平山陰,恩遁入海。

劉裕憑此一戰成名,迅速躋身大將之列。

很快,劉裕又迎來了人生中第二次大機遇

來年五月,即隆安四年的春天,孫恩從海上休養生息,再次殺回會稽,斬殺守城大將謝琰,宣佈第二次起兵造反,半年後,劉裕第二次領兵平亂,竟再次將孫恩殺的片甲不留,直至將其擊退於浙江浹口一帶。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劉裕擊退孫恩

此後將近一年時間裡,劉裕同孫恩前後交手十餘次,幾乎每戰必勝,且以少勝多。

凡戰,劉裕必身先士卒,勇猛在前,手下軍心凝結如鐵,治軍嚴明,深得朝中與百姓信服,直到元興元年的三月,孫恩殘部被劉裕大軍追擊至臨海郡,面對彷彿一生無法戰勝的劉裕,以及臨海郡守辛昺(bǐng)的圍困,孫恩最終含恨,跳海自殺。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孫恩

此後,積累赫赫軍功的劉裕,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三次大機遇

由於孫恩長達十餘年的起義,致使東晉內部的門閥士族受到猛烈衝擊,具體表現為權力失衡,內部分裂初現端倪,門閥士族的影響力以及話語權日漸衰弱,更因連年混戰,致使國防空虛,手握重兵的權臣桓玄看準時機,密謀篡位。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此時前將軍劉牢之再度領兵前去平叛,然而在劉牢之大軍抵達溧州後,卻遭遇桓玄大軍的伏擊,劉牢之心知不敵,便有意派出兒子劉敬宣前去求和,但遭到劉裕堅決反對,劉牢之執意求和,未予採納劉裕的反對意見,誰知桓玄連夜攻下驃騎大將軍司馬元顯所駐之地,這司馬元顯即是劉牢之的頂頭上司,桓玄殺了司馬元顯,攜兵符收回劉牢之的兵權,後者望風而逃,在逃亡途中自縊身死。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元興元年,荊州刺史桓玄舉兵東下,驃騎將軍司馬元顯遣牢之拒之,帝(劉裕)又參其軍事。(桓玄)玄至,帝(劉裕請求劉牢之出兵迎戰)請擊之,牢之不許,乃遣子敬宣(劉牢之兒子劉敬宣)詣玄請和。帝(劉裕反對)與東海何無忌並固諫,(劉牢之)不從。(桓玄攻克建鄴城)玄克建鄴,(將劉裕取代劉牢之,任其為會稽內史)以牢之為會稽內史。

此時劉裕也算沒了上級,眼見大勢已去,頗具長遠眼光的劉裕,決定暫時投靠桓玄,再做打算,而桓玄早前便在軍中聽聞劉裕大名,再加上劉裕本身因為數次軍功所積累的聲望,所以他的投靠,令桓玄喜出望外,便任命劉裕為中兵參軍,輔佐在側。

所謂劉裕的第三次大機遇,正是選擇正確了陣營,當時的桓玄勢力如日中天,東晉內部已無兵力可擋,如不投靠桓玄,劉裕勢必被其所殺。

元興二年,之前和孫恩一起舉兵造反的盧循,也就是孫恩的妹夫,再次聚集兵馬,意圖謀反,桓玄便派出劉裕前去平叛,很快劉裕便大獲全勝,斬殺盧循麾下大帥張士道,迫使盧循向南逃亡,因此戰大獲全勝,獨攬戰功的劉裕被加封為彭城內史,在桓玄內部可謂風頭無兩。

但劉裕並非一心想要寄人籬下,尤其桓玄是篡位奪權,名義上並不正當,因此劉裕一直在暗中尋找機會,直到桓玄對東晉軍隊主力——北府兵,進行瓦解大清洗,致使大批舊將被殺,其餘殘部,則與劉裕在暗中聯絡,與密謀扳倒桓玄。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桓玄

於此,劉裕迎來了人生中第四次大機遇

元興三年春節後,劉裕見時機已到,借打獵之名,在京口聚集北府兵殘餘部眾數千人,藉機起事,劍指桓玄,隨後便殺死了京口駐將,也是身為桓玄叔弟的桓修。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劉裕反桓

此時此刻,篡位東晉的桓玄才認清了劉裕的真面目,他這怎是簡單的雄才大將?!

分明是想自立為王!

然而意識到劉裕真正的野心之後,桓玄為時已晚,他先是派出麾下兩員大將,吳甫之與皇甫敷,但劉裕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決心。

先殺吳甫之,再殺皇甫敷。

接連損失兩員大將的桓玄,第一次感受到深深的危機,而這個危機,正是曾經自己寄予厚望的劉裕。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一個月後,劉裕便率軍攻至桓玄駐紮於覆舟山的守軍,不過數日便攻克,大勢已去的桓玄,面對勢如破竹的劉裕,只得落荒而逃。

於此,劉裕又迎來了人生中第五次大機遇

因起兵抗擊桓玄有功,劉裕獲揚州刺史王謐等重臣極力推舉,先後出任使持節、總領揚州,徐州、兗州等八州軍事,不久又被任命為總百官行事。

當年那個險些因家境貧寒而被生父遺棄的劉裕,徹底成長為東晉末年權傾朝野的執牛耳者!

人生,就是如此的充滿戲劇性。

東晉末年之混亂,便因連續多年戰火,致使百官懈怠,桓玄此前篡位時,即使有心整治,卻也收效甚微,然而劉裕統領大權後,只用了三天時間,便使百官嚴明法紀,人人盡忠職守,朝堂上下,一掃往日頹廢風氣,重回肅穆。

不久,被篡位的晉安帝復位於江陵,改年號為“義熙”,劉裕則率軍追擊桓玄殘部,然而剛到六月桓玄捲土重來,麾下將軍桓振攻陷江陵,晉安帝被俘,第二年春天,即義熙二年的三月,劉裕再次將被俘的晉安帝救出,此時天下人盡皆知劉裕之名,接連數次平反,又二次救主,匡扶社稷,威名大振。

《晉書.姚興傳》:劉裕拔萃起微,匡輔晉室,吾何惜數郡而不成其美乎。

此後十數年時間,劉裕始終南征北戰,先後收復荊州等地,致使割據長達十數年的南方再次一統,局勢重回穩定。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此時的劉裕更獨享殊榮,可“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意思分別為,可佩戴寶劍進入皇宮,不必疾步而行,皇帝召見劉裕,贊禮官不必呼其姓名,只宣讀其官職即可,此三樣特權,乃晉朝時期位極人臣的獨有象徵,由此可見劉裕在朝中的地位,無人能及。

再往後,已是太尉,執掌最高軍權的劉裕滅後秦,定長安,再到義熙十四年,劉裕因軍功著實顯赫,先後受封為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等朝中要職,乃至於到最後封無可封,特許其以十州建立“宋國”,封宋公,授予其晉朝對大臣的最高禮遇——九錫之禮,即九種最高禮器,這是除皇權外,一代權臣的最高象徵。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此時劉裕的威望已達到從軍以來的最頂點,麾下將士無不支持其廢黜晉安帝,自立登基,可以說此時此刻的劉裕,已經得到了除皇帝寶座以外幾乎所有的權力,乃至於在整個東晉,他可以公然違抗王命,而不會遭到任何反對。

晉安帝雖有皇帝之名,卻再無皇帝之權。

劉裕心知此刻登基正宜,但他想以晉安帝死後,另立傀儡皇帝,再讓位於他的方式,避免自己留下篡權之名,可惜當時的晉安帝身體康健,短期內根本不可能駕崩,劉裕對此心急之下,便派遣王韶之秘密縊殺了晉安帝司馬德宗,隨之另立司馬德文為帝,號為晉恭帝,改年號為元熙(304年)。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晉恭帝·司馬德文

同年,劉裕進爵“宋王”,追授十郡,既然司馬德文是自己親手送上臺的傀儡皇帝,劉裕可謂垂簾聽政,先後為自己追加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多項特權,如代表皇權的冠冕——十二旒冕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十二旒冕(類似)

再比如享有天子旌旗,即本應用來象徵皇權的旗幟,由劉裕這個宋王享有,基本也宣告著劉裕的篡位大計緩緩拉開帷幕。

等到第二年,即元熙二年六月,於丁卯日,萬事俱備的劉裕,廢黜傀儡皇帝晉恭帝,代晉登基,東晉宣告滅亡,劉裕即位後,改國號為“”,稱“宋武帝”,改年後為“永初”。

稱帝以後的劉裕,吸取了整個東晉末年的失敗經驗,尤其是他親眼見證了門閥士族如何禍亂朝綱,如名臣之後桓玄挾持晉安帝,劉裕可謂從始至終親身經歷,明白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如不嚴加整治豪門世族,將會帶來無法避免的大災難,因此他即位後,首要推舉的措施,便是削弱各大豪族的勢力與權力,集權中央,成功阻扼了門閥士族的再次發展。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劉裕畫像

政務上,他實施“土斷”。

因東晉時期門閥士族大肆兼併百姓土地,致使民間怨聲載道,而東晉皇族對此不問不顧,放任豪強兼併,出身於寒門最底層的劉裕親身感受過民怨,因此他決定從源頭上解決兼併問題,削奪豪門土地,分濟於貧苦百姓,致使民心皆安。

為確保豪門不會暗中吞併地產,劉裕甚至指派專人前往四方巡視,一經發現私自併吞土地的豪門世族,便直接依規嚴懲。

《宋書·武帝本紀》:先是,山湖川澤,皆為豪強所專,小民薪採漁釣,皆責稅直,至是禁斷之。於是依界土斷,唯徐、兗、青三州居晉陵者,不在斷例。諸流寓郡縣,多被並省。

由此大大緩和了自東晉時期遺留下來的階級矛盾,使門閥士族被大大削弱,最主要的,則是減輕了因常年戰亂而不得聊生的百姓負擔,此前因混戰而失去的朝廷威信,也得以重新構建。

此外,對於整個南朝劉宋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果沒有劉裕的土斷,日後門閥勢必會東山再起,而劉裕正是從根本上解決了豪門霸地的複雜難題。

《南史·卷一 ·宋本紀上第一》:自晉中興以來,朝綱弛紊,權門兼併,百姓流離,不得保其產業。桓玄頗欲釐改,竟不能行。帝既作輔,大示軌則,豪強肅然,遠近禁止。

其二,劉裕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

由於年少時期親眼所見京口百姓受官吏欺壓,劉裕尤其厭惡昏庸無道的官員,為肅清朝中貪汙腐敗,他下令處死了一眾士族,或有之前東晉皇族背景的朝中官員,甚至提出,但凡有“驕縱貪侈,不恤政事”者,輕則嚴懲,重則斬立決。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宋書· 本紀第三·武帝下》:上清簡寡慾,嚴整有法度,未嘗視珠玉輿馬之飾,後庭無紈綺絲竹之音。

其三,重用寒門。

此前東晉時,門閥士族在朝中根深蒂固,東晉朝廷無論是選拔官員,還是任用人才,皆首先考慮士族子弟,致使門第成風,更進一步,有眾多無才無德之人濫竽充數,而這也正是導致東晉內部混亂的主要原因之一,劉裕即位後,便取消此前的選拔官員制度,而是重用寒門出身,不帶任何朝中裙帶關係,真正具備才學之人,如劉裕此前南征北戰時留守建康城有功的劉穆之,再比如跟隨劉裕滅後秦屢立軍功的檀道濟,皆是寒門出身。

《南史·卷一 ·宋本紀上第一》:先是,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帝乃表申明舊例,策試之。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其四,減輕賦稅。

但凡歷史上的明君,幾乎都會實施這一舉措,來減輕人民負擔,劉裕自然也不例外,他在位時,曾連續多次減免稅賦,更嚴禁地方濫徵稅役,凡是州、郡、縣等官吏假借官府之名,私佔屯田園地者,一律廢黜。且最令人拍手稱讚的舉措,還在於凡是官府需要採集的物資,如果從地方百姓手中購買,一律按照市場原價,一分不少的給錢,如若發現有私自壓價,或不按原價付款者,輕則依規嚴辦,重則免官發落。

《宋書·武帝紀中》:帝至江陵下詔:凡租稅調役,悉宜以見戶為正。州郡縣屯田池塞,諸非軍國所資,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其五,重視教育。

由於東晉時期門閥階層奢靡成風,對於教育甚至一度輕視,而上層架構與資源又全部掌握在世族手中,導致社會發展緩慢,教育低下,劉裕雖然年少便入伍,且大字不識一個,但對於教育,他有著非比尋常的重視。

於是在永初三年下詔,勒令全國範圍內,重點發展教育,大力選備有才學的儒士,弘揚國學,引咎古人學典,加以教授,從而使得劉宋早期的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社會整體的文化程度比之東晉時期有了進一步提高,可不要小瞧了教育,正所謂教育乃立國之本,若一個國家的百姓全是目不識丁之輩,那麼經濟與國力的發展勢必將會受到阻礙。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其六,劉裕在登基後,最為人稱道的一點,還有對於古籍的保護作出了不可否認的巨大貢獻。

此前由於連年戰火,導致晉朝各地的古籍遺失嚴重,劉裕即位後,便命專人組成搜尋隊伍,前往各地找回遺落民間的寶貴古籍,致使眾多文化經典得以傳承,咱們現在能夠看到的一些有關南朝劉松或者是前後時期的古籍,很大程度要歸功於當時劉裕的保護之舉,所以對於精神文明的傳承,劉裕的確是功不可沒。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軍事上,劉裕開創了東晉末年時的水軍

眾所周知,在古代戰場上,很長一段時間水軍並不受兵家重視,原因是古人以戰馬為根本,自古到今以陸戰居多,然而戎馬一生的劉裕,率先大膽的發展水軍,以“陸兵為先,水軍為輔”的方式,增加水軍的後援能力,在此後的征戰歲月中,劉裕這一獨具開創性的戰術思想,得到了全方位的實踐,由於水軍的特殊機動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採取強力有效的遠攻,與陸兵,騎兵協同作戰,發揮出難以比擬的作戰優勢,與此同時劉裕改進沿用於古人的兵法,對“弧形方陣”做出了全面革新,而這其中,他所創立的水軍協同作戰,可謂發揮出巨大的戰術效果,這在整個中華軍事發展史上,可謂做出了不容忽視的巨大貢獻,甚至因其開創性,而被史學家稱為古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其二,治軍嚴明,樂善好施。

劉裕既然是從軍隊最基層,一路憑藉赫赫軍功建立起的劉宋,所以他對於軍隊的把控,有著常人非比一般的視野和格局,所以在治軍方面,劉裕比東晉時期任何一位掌兵者都要嚴苛,但與此同時,劉裕更對麾下將士的情緒深有體會,於是將北伐後秦所獲的戰利品,盡數分於士卒,犒賞浴血奮戰的三軍將士,甚至將寧州刺史敬獻的珍貴琥珀搗碎成藥粉,分於受傷的將士敷用,此舉得到了全軍上下的一致擁戴,他更主張“擇才用將“,不論出身,不論名號,但凡德才兼備,一經發掘,便會加以重用。

《宋書· 本紀第三·武帝下》:寧州嘗獻虎魄枕,光色甚麗。時將北征,以虎魄治金創,上大悅,命搗碎分付諸將。平關中,得姚興從女,有盛寵,以之廢事。謝晦諫,即時遣出。財帛皆在外府,內無私藏。宋臺既建,有司奏東西堂施局腳床、銀塗釘,上不許;使用直腳床,釘用鐵。諸主出適,遣送不過二十萬,無錦繡金玉。內外奉禁,莫不節儉。

其三,兩次北伐,大獲全勝。

劉宋成立初期,除去劉裕在東晉末年完成了南方地區的統一,北方地區則仍處於混戰時局,於是劉裕第一次北伐,先後收復淮北以北等關中要地,並光復長安。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劉裕北伐

第二次北伐,則先後滅掉南燕與後秦等國,基本完成了北方一統,成為自東晉南朝時期疆域最大,實力強盛無人能及的最強王朝——劉宋。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縱觀劉裕的一生,幾乎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

傳奇。

他幾乎未嘗多少敗仗,從青年時期加入行伍,再到最後登臨帝位,完美展現了一介寒門士子的彪悍人生,雖然其在東晉末年篡位這一點,並不是如他一生的功績那般完全光彩,但他的本意也是順應天下大勢,東晉皇朝內外腐敗嚴重,黎民百姓整日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尤其當他即位後,做出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就足以說明劉裕登基稱帝,的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天下百姓,所以往後千年,不斷有帝王為之稱頌,豐功偉業,見諸古籍,留於史冊,乃至於被稱為:

南朝第一帝。

當屬實至名歸。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劉裕雕像

——————

參考文獻:

·《魏書·劉裕傳》:裕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恆以賣履為業。意氣楚剌,僅識文字,樗蒲傾產,為時賤薄。

——————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初為冠軍孫無終司馬。

——————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晉隆安三年十一月,祆賊孫恩作亂於會稽,朝廷遣衛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東討。牢之請帝參府軍事,命與數十人覘賊。

(此處的“帝”,說的正是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即當時擔任司馬的劉裕)

——————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命與數十人覘賊,遇賊眾數千,帝便與戰,所將人多死,而帝奮長刀,所殺傷甚眾。牢之子敬宣,疑帝為賊所困,乃輕騎尋之。既而眾騎並至,遂平山陰,恩遁入海。

——————

·《晉書.姚興傳》:劉裕拔萃起微,匡輔晉室,吾何惜數郡而不成其美乎。

——————

·《宋書·武帝本紀》:先是,山湖川澤,皆為豪強所專,小民薪採漁釣,皆責稅直,至是禁斷之。於是依界土斷,唯徐、兗、青三州居晉陵者,不在斷例。諸流寓郡縣,多被並省。

——————

·《南史·卷一 ·宋本紀上第一》:自晉中興以來,朝綱弛紊,權門兼併,百姓流離,不得保其產業。桓玄頗欲釐改,竟不能行。帝既作輔,大示軌則,豪強肅然,遠近禁止。

——————

·《南史·卷一 ·宋本紀上第一》:先是,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帝乃表申明舊例,策試之。

——————

·《宋書· 本紀第三·武帝下》:寧州嘗獻虎魄枕,光色甚麗。時將北征,以虎魄治金創,上大悅,命搗碎分付諸將。平關中,得姚興從女,有盛寵,以之廢事。謝晦諫,即時遣出。財帛皆在外府,內無私藏。宋臺既建,有司奏東西堂施局腳床、銀塗釘,上不許;使用直腳床,釘用鐵。諸主出適,遣送不過二十萬,無錦繡金玉。內外奉禁,莫不節儉。

——————

《宋書·武帝紀中》:帝至江陵下詔:凡租稅調役,悉宜以見戶為正。州郡縣屯田池塞,諸非軍國所資,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

——————

《宋書· 本紀第三·武帝下》:上清簡寡慾,嚴整有法度,未嘗視珠玉輿馬之飾,後庭無紈綺絲竹之音。

——————

他被稱為“南朝第一帝”,年少家窮飯都吃不起,最終卻逆襲稱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