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牛羊肉得“布病”?內蒙古人不用怕!專家有話說

中國公益在線呼和浩特訊(公益記者李建峰)“布病”是啥?一看名字,外行人還以為布匹生的病?不對,其實“布病”是由一類很小的布魯氏菌侵入人畜機體後,引起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此病就稱為布魯氏菌病,行業簡稱為布病。

布病究竟是怎樣傳染的呢?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布病科專家德勝介紹:一般情況下,布氏菌可以從呼吸系統(從鼻、咽、氣管、肺)進入機體,也能從消化系統(經口、食道、胃腸)進入體內,布氏菌也能從皮膚、粘膜直接侵入機體。

吃牛羊肉得“布病”?內蒙古人不用怕!專家有話說

動物受到感染後沒有症狀表現,但是人體一旦感染,危害極大。尤其是以寒戰高熱,多汗、遊走性關節痛症狀者,必須要篩查布魯氏菌病。專家德勝提醒:如果在布魯氏菌病發病的急性期及早發現病症,並且採取正規方法進行治療的話,九成以上的布魯菌病會痊癒而且終身不復發。但是布魯氏菌病如果轉為慢性的話很難治癒,會導致很多組織器官受到病菌侵害,嚴重時甚至影響生殖能力,傷痛要伴隨患者終身。

官方數據顯示,布病每年病例數愈50萬,亞洲、中南美洲為高發區,國內多見於內蒙古、東北、西北等地,是我國發病人數上升速度較快的傳染。

2013年,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成為布病定點醫療機構,首家在全區民族醫院設置布病臨床科室,專門收治布病患者。截至目前,該院共收治2000多名患者,治癒率達到98%,涉及山東、甘肅、寧夏、河北等21個省市區,區外患者達到800多例。

據瞭解,蒙醫蒙藥治療布病具有悠久歷史,內蒙古地區蒙藥治療防控布病最有效。上世紀60年代,內蒙古專門設立了“布魯氏桿菌病防治大隊”。在蒙醫學家、布病防治學專家丹巴帶領下,用蒙醫蒙藥方法研究治療布病,取得了重大突破。丹巴從事布病防治和研究30餘年,開展了流行病學研究調查、臨床治療效果觀察和實驗研究,成功研製了治療布病的有效組方“急性湯”“慢性丸”“結尾丸”三種複方蒙藥。該藥經多年臨床應用觀察,總有效率達到98%。

吃牛羊肉得“布病”?內蒙古人不用怕!專家有話說

作為丹巴教授的傳承人,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布病科主任德勝在父親研究成果基礎上,經過兩代蒙醫人的研究和臨床觀察,延升了現代研究治療布病新路。目前,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布病科將蒙藥和抗生素應用在布病的治療上取得了顯著療效,對急性期病人緩解發燒、乏力、出汗、關節痛等症狀較快,能更早地將患者症狀、體徵減輕,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避免遷延至慢性期的發生。

“慢性期布病患者可側重用蒙藥治療,因蒙藥不存在耐藥及明顯毒副反應,有利於人體免疫力的提高,較好地解決治療上的難題。”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布病科主任德勝表示,通過反覆觀察蒙藥聯合抗生素的應用,病情緩解快,併發症少,患者依從性好,蒙藥相對價廉,可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近些年,布病感染率急劇上升,除了發病較高的牧業大省,還向內陸、沿海蔓延。德勝主任介紹,由於布病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誤診率高,易導致慢性化,部分患者用藥不規範,容易復發。多以發熱、多汗和肝、脾、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表現,慢性期為關節損害等。大多數農牧民以為是感冒,錯過了最佳治療期,轉為慢性期,西醫治癒較難。布病科以蒙藥治療為主兼顧蒙西醫結合治療為輔的技術特色,具有較久的蒙醫特色技術傳承。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布病科的建立,為每一位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明顯改善了布病患者的預後,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通過健康教育展板、宣傳手冊以及個人防護實物等形式,向群眾宣傳佈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知識,提高公眾對布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對降低全國布病發病率、提升群眾健康素養髮揮了積極作用。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布病科在突出宣傳教育、提前預防基礎上,建立布病流行臺賬,對出院服藥患者定期隨訪,確保得到規範、有效治療。同時建立了布病實驗室,通過開展抗體檢查、細菌培養,為布病診斷提供可靠依據,形成了集預防、檢測、治療於一體的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