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为何宁愿在秦国为囚而终,都不愿意回国当王?

勇敢坚强ygjq


楚怀王熊槐,是楚威王之子,在他执政初期,楚国的经济和军事都非常强大,与当时风头正健的齐国和秦车并列诸侯三强。那么,楚怀王是如何走到被秦国俘获,有家不能回的境地?他最后已经逃脱了,为何又回到秦国呢?

(楚怀王剧照)

想要知道答案,必须先了解下楚怀王这个人。

一、英明神武的楚怀王。

后世一提到楚怀王,就说他是个淫奢好逸的昏君,原因嘛,就是宠幸妖妃郑袖和佞臣子兰等人。而对于良臣屈原却百般排斥,以至于国事日非,他却不自省。

其实,楚怀王开始也不是这样的。

公元前328年,27岁的楚怀王继承了王位,他很快理顺了政务,并尊贤任能,从谏如流。这样一来,楚国人才济济,楚国大业也蒸蒸日上。同时楚怀王针对时弊进行了一系列变法和改革,因此强大的楚国一片生机盎然。

国泰民安后,楚怀王开疆拓土,先率大军攻打魏国,直到魏国同意割让8座城池才收兵;紧接着又以绝对的实力让赵国和魏国归顺于他,并联合燕、赵、魏、义渠、齐、韩攻打实力强大的秦国。

很快,在楚怀王的指挥下,齐楚联军攻下了秦国的曲沃,也就是断了秦国东出的路。

二、贪婪愚蠢的楚怀王。

见识了齐楚联军的强大后,秦惠文王深感压力山大,但他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就在这时,国相张仪毛遂自荐,愿意去楚国走一趟。

张仪作为使臣带着厚礼见到楚怀王后,表示只要他和齐国断交,秦国就割让600里地给楚国。

楚怀王虽然能干,但人却贪婪,这优厚的条件让他顿时动了心,不光视张仪为上宾,还立刻写了封信给齐国,表示和他们断交,并在信中把齐国国君狠狠骂了一顿。

既然目的达到了,张仪便起身回秦国。楚怀王赶紧派使臣与他一道去秦国接收土地。不曾想张仪回到秦国却闭口不提割地的事。楚怀王怕他还有疑虑,所以再次写信痛骂了齐国一顿,并表示永不结盟。

在楚使的催促下,张仪才不情不愿地说,他家秦王赏赐的是6里地,愿意就拿去。

楚使无法,只得向楚怀王汇报。楚怀王这才知道他被张仪耍了,气得立刻整军攻打秦国。然而秦国已经与齐国结盟,楚怀王不但没有报仇,还被他们攻陷了四座城池。

由于楚怀王没有遵守盟约,韩、赵、魏等国也拒绝与他结盟。被孤立后的楚国四面受敌,国力进一步凋敝。

(张仪剧照)

三、进退两难的楚怀王。

公元前299年,秦国国君已经是秦昭襄王,然而楚国依然是秦国吊打的对象,这次,秦昭襄王轻而易举又夺取了楚国8座城池。被逼无奈的楚怀王,只得向齐国求和,并把太子熊横送到齐国为质。

秦国得到消息后,立刻给楚怀王写了封信,声言以前秦楚两国在黄棘立下盟约后,两国如兄弟般友爱。后来是楚国太子凌辱诛杀了秦国贵族,又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跑回楚国,秦国这才攻打楚国是我。现在听说贵国派太子到齐国做人质,想到秦楚本是姻亲之国,又是友邦关系,有什么误会解除不了呢?这样吧,我们在武关相见,并好好谈谈,再结盟而归,你看如何?

楚怀王拿着信就像拿着一块烫手的山芋。去吧,实在被秦国骗怕了;不去吧,会不会秦国以此为由,又吊打楚国?

大臣们也分成两派,一派是以昭睢为首的老臣,坚决不同意去。认为秦国有吞并天下的狼子野心,去了必定凶多吉少。还一派是以公子兰,也就是楚怀王的次子为首的王族们,极力支持楚怀王去。他们认为这是秦昭襄王的诚意,怎么可以拒绝呢!

楚怀王也觉得按亲戚来算,秦昭襄王他妈还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呢,而秦昭襄王也算得上是外甥,好歹都是亲戚,还能对自己下黑手?所以在公子兰等人的鼓动下,他带着不多的随从,就去了武关。

(秦昭襄王剧照)

四、宁死不屈的楚怀王。

秦昭襄王早就派了人马埋伏在武关,所以楚怀王一走进埋伏圈,就被控制了,随后被劫持到咸阳。

当楚怀王被带到秦昭襄王面前时,秦昭襄王对他相当冷淡,完全没有对诸侯王该有的礼节。秦昭襄王要挟他,如果割让巫和黔中两个城市,就放他回楚国。

被骗了一次又一次的楚怀王怒不可遏,坚决不答应秦昭襄王,于是被囚禁了起来。

秦国又公然对楚国表示,只要同意割让巫和黔中,就放他们的大王回国。

楚国大臣在短暂的慌乱后,迅速冷静下来,向外宣称楚怀王暴病身亡。然后去齐国迎回了太子熊横。在大臣的拥立下,熊横继位,是为楚顷襄王。

这就像明朝的明英宗一样,人未死国君之位却易了主。人质的价值瞬间贬值,秦昭襄王见要挟失败,不禁大怒,于是率兵打楚国,又夺了16座城池。

由于楚怀王的价值已经失去了,看管也就没有那么严密了。楚怀王瞅了个机会仓皇而逃,打算逃回楚国。

遗憾的是,秦军发现他出逃后,很快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

楚怀王只得抄小路到赵国,可惜此时赵武灵王已经去世,而新君根本不愿意招惹是非。楚怀王无奈只得又逃往魏国,然而最终没能逃出秦军的追捕。

楚怀王深知再无可能逃生,饱受绝望和痛苦折磨的他,很快就病逝了。

秦昭襄王得知后,便让使臣把楚怀王的尸体送回了楚国。

此时的楚国已经被秦国打得服服贴贴。面对冤死的楚怀王,竟一点脾气也没有。

秦昭襄王大概觉得过意不去,于是在宛邑和亲,让楚顷襄王迎娶了秦国贵族的女子为皇后,自此秦楚再次结盟,友好往来。

这样看来,楚怀王并不是宁可在秦国为囚,也不愿在楚国为王,而是没有一个收留他,他也回不去了。

(参考史料:《史记》《楚国八百年》)


张生全精彩历史


成为囚徒的楚怀王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力,他不想回国吗?非也,事实上楚怀王回国之心异常炽烈,为此他还进行了一次逃亡,只可惜没能成功,又被抓回去了,自此怀王归国无望,郁郁而终。

楚怀王被抓。

楚怀王是楚威王之子,继位时,他接手过来的是一个富庶广大的江山,此时河南南部、陕西汉中、湖北、湖南北部、江西、浙江中北部及江淮地区尽为楚所有。

它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强国,只可惜在楚怀王治下,国势日衰,尤其是丹阳、蓝田、召陵三战,楚军皆败,丧失大片领土不说,其大国地位一落千丈,楚国自此一蹶不振。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就是张仪设下的一个局。

公元前312年,张仪出使楚国,舌灿莲花的张仪在楚怀王面前罗织了一副美好的画面——断齐楚之交,得秦六百里土地。



这笔买卖太划算了,虽然此时的楚国与秦、齐并列三强,但楚怀王并没有什么把握打得过日渐兴盛的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扩张领地,何乐而不为呢?况且战国时期的联盟本来就很薄弱,弃齐也没什么损失。

楚怀王慨然应诺,一脚把齐给踢了,然而他获得的土地不过六里罢了,张仪玩了一个文字游戏,秦国食言了。

尊严受到挑衅,楚怀王当然要反击,所以就有了丹阳等三战。


先是被骗,然后被反教训,楚怀王也不敢再摆什么架子了,他被打怕了。受过的屈辱,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公元前299年,秦国复夺楚八座城池,秦昭襄王故技重施,约楚怀王于武关会面。

楚怀王这时候不知道是畏惧秦国,还是真的想占便宜,居然答应了这个请求。

这一去,就真的不复返了,诸侯会盟的事情多了去了,可就没有几个人干出过扣押国君的事情,秦干了,国际舆论哗然。


一代大国之王,自此沦为阶下之囚,什么八城之诺,不过又是一张空头支票罢了。

楚怀王的囚徒生涯。

秦国名声已臭,那不妨再臭点,反正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谁也不能奈他何。

秦昭襄王对楚怀王说,你呀,只要再割点儿地给我,我就把你放了。

楚怀王被骗了太多次了,心里苦,秦人说出的话,他不觉得有多少可信度。

这时,楚国见国君被扣,居然迎立太子熊横为王,这个桥段,神似多年后的土木堡之变。


楚怀王失去了价值,说话不好使了,那么秦国就直接派人去楚国谈,只要割地,那就把你们的王放回去。

楚顷襄王和众大臣当然不可能答应了,勒索失败,秦国也无所谓,反正他们也没有损失什么。

楚怀王这个人质还在秦国,虽然没有了价值,但他还是处于被囚状态,不是谁都有明英宗这种逆天的运气。

不想坐以待毙,于是楚怀王就想跑,还真的被他找到了一次机会。


人质跑了,秦军封锁入楚道路,楚怀王于是往赵国跑,赵武灵王倒是有胆略,也不怕秦,他曾经就孤身潜入秦国刺探过情报。

不过问题是,赵武灵王已然死于沙丘宫变,继位的赵惠文王没有什么野心,也不想接纳楚怀王,免得惹事。

赵国不行,于是往魏国跑,但是这回还没等他抵达魏国,就被秦军给抓住了。

逃跑计划宣告失败,楚怀王再次成为了阶下之囚,而这一次被抓,他也别指望回国了。


楚顷襄王并不想迎回父亲,秦国虽然觉得楚怀王鸡肋,但是就是想欺负他,不知道是不是欺负惯了,有点施虐倾向。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楚怀王郁郁而终,落得一个客死异乡的下场。

楚怀王死后,他的尸体完成了他生前的愿望,回到了故国。看着旧君的尸身,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这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落后,就要挨打。被强者玩弄,其实不独战国,如今不也是一样么。


浮沉于史


楚怀王这个人,和唐朝的唐玄宗有得一拼,前期励精图治,后期昏庸无能,导致国破家亡、身败名裂。不过,楚怀王的昏庸又有所不同,他主要是太容易受骗,尤其是受秦之骗。

楚怀王是战国时期最有名望的君王之一。楚怀王即位前,楚国前面的几个君王已经给楚国积攒下了深厚的国力。尤其是其父楚威王,曾派兵大败强大的齐国,夺得了江淮之地。此后,楚国在东方再无对手。

楚怀王即位以后,继承先王遗志,大败衰落中的魏国,迫使魏国、韩国依附于楚。同时,由于齐国与楚国结盟,东方各诸侯国组成了合纵联盟,袭秦至蓝田,秦国被迫献上煮枣向楚国求和。在这个联盟内,楚国是最强大的国家,楚怀王自然就成了联盟的合纵长,颇有春秋时期霸主的意味。


可以说,在楚怀王前期,楚国对外的征伐大多都是成功的,楚国也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当时的楚国,不仅是各诸侯中国土最大的国家,兵锋也非常强盛,北方各国无不赶到震慑。

公元前313年,秦国纵横家张仪游说楚怀王,劝楚怀王与齐国断盟。作为回报,秦国将送上六百里土地给楚国。张仪是战国时期最厉害的纵横家之一,在他的忽悠之下,楚怀王果然与齐国断盟。齐楚断盟以后,秦国食言了,不再提六百里土地的事,而是侮辱性地给了六里地。楚怀王恼羞成怒,冲忙派军队进攻秦国,结果被秦国打败。

魏国、韩国见到楚国失败,就趁机摆脱了楚国的控制,并进攻楚国的北部,楚国在中原地区夺得的土地全部被魏、韩两国瓜分。秦国背信弃义以后,楚怀王三次伐秦,由于魏、韩等国的破坏,最终大败而归。楚国失去了大国地位,合纵联盟也破裂了。


公元前299年,秦国故伎重演,诱骗楚怀王到秦国武关会盟。对于秦国的把戏,楚怀王还是没有防备,最终在武关被秦国扣押,被掳入秦都,楚国蒙受奇耻大辱。

楚怀王被抓以后,楚国拥立太子做了楚王,即楚倾襄王。楚倾襄王也是一个无道昏君,楚怀王好歹能力还比较强,而倾襄王则是既无德又无能,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导致楚国进一步衰落。而对于被囚禁在秦国的楚怀王,倾襄王也是不闻不问,更没有试图救回楚怀王。

而楚怀王被秦国囚禁的时候,秦国要求他割地,承诺割地以后就放了他。不过,这个时候楚怀王倒是清醒了,再也不上秦国的当。任凭秦国怎样对待他,他始终没有妥协。从这一点来看,楚怀王也不失君王风范,即便是困难之际。

当然,楚怀王被囚禁在秦国以后,并不是不选择逃跑,而是根本没有逃跑之路。对于回楚的道路,秦国早已封死,楚怀王无法直接逃回楚国。不过,楚怀王还是一直没有放弃逃跑。有一次趁秦不备,逃到了赵国,但是赵国害怕惹来灾祸,不敢收留他。走投无路的楚怀王又准备逃往魏国,但是却被秦国的追兵追上了,又被抓回了秦国。一年以后,楚怀王怅然而逝。



苏绽


历史上有两个楚怀王,一个叫熊槐,一个叫熊心,后者据说是前者的孙子,是范增建议项梁扶立的,而范增给出的理由说是:秦灭六国,楚国是最无罪的,楚怀王去了秦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所以楚国人很怀念楚怀王。那楚怀王为什么要去秦国呢?他又为什么回不来呢?

楚怀王约生于公元前355年,那个时候楚国与齐国,秦国是战国七雄里面最强大的,面积、人口、军队也是最多的。公元前318年,赵韩魏燕楚五国以楚怀王为纵长,联合进攻秦国。

公元前313年,楚国与齐国联合,攻下了秦国的曲沃。公元前312年,秦国的张仪跟楚怀王说,只要楚国不与齐国联盟,那么秦国就将六百里地给楚国,楚怀王贪心,就答应了,与齐国反目,结果张仪说不是六百里地,而是六里地。

楚怀王自然十分生气,就发兵攻打秦国,但是被秦军打败,再次进攻,再次被打败,之后秦军攻打楚国,夺取召陵,而韩国、魏国也趁机攻打楚国,楚国实少大减。

公元前306年,楚国联合齐国攻下越国。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到武关见面,屈原劝楚怀王不要去,楚怀王拒绝了,结果被秦国给扣了,秦王让楚怀王割地,楚怀王拒绝了,秦王就将楚怀王给扣留了。

而楚怀王既然回不来,楚国不能一日无君,楚人就立楚怀王之子熊横为楚顷襄王。公元前297年,楚怀王从咸阳宫逃走,但是秦国到楚地的路被封住了。楚怀王就跑到赵国的边境,赵国不敢让他进入赵国,楚怀王就打算逃到魏国去,最后还是让秦军给追回去了。

第二年,楚怀王病逝于咸阳,秦国人就将楚怀王的遗体送回了楚国。由此可见,楚怀王之所以回不去,是因为他不接受割地,但他显然不是自愿的,他也逃走过,可是失败了,又被秦军给抓回去了。

楚怀王这个也是自作自受,在上了张仪的一次当之后,还没看到秦国的奸诈,他可能没想到秦王竟然是这样的人,趁盟约的时候,把人给扣住了。


历史简单说


不要把《大秦帝国之崛起》的剧情当作历史。所谓秦昭王、宣太后放楚怀王回国的剧情,纯粹编造,并无历史资料支持。

当时的形势是:秦国不放楚怀王,否则秦国会送楚怀王到楚国;楚国不请求秦国放楚怀王,因为楚国一请求,秦国就会提出土地的要求。

于是就在你不放人、我也不求你的状况下过了几年,楚怀王去世了。秦国不得不理亏的把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这件事情,让秦国抬不起头来,在某种程度加剧了秦国一统的难度——因为没有人相信秦国了!

在秦昭王之前,秦惠王、秦武王时期,秦国还会和魏国、楚国等进行联盟,甚至战国初,还有魏国、秦国共同攻打韩国的记录。但在秦昭王扣押楚怀王之后,东方六国再无和秦国结盟的记录,除了张仪时代和秦国结盟的宋国之外。

五国伐齐的赵国接纳秦国的原因,是因为燕国的原因。

除此之外,秦国从来没有一次提出过合纵的方案——因为秦国的提议,在楚怀王被扣押后,再有无人相信。

不要说秦国始终强大,什么奋六世之威的,如果没有吕不韦和秦始皇、李斯等人的出现,秦国想要一统非常的难。邯郸之围后秦国战败到吕不韦做丞相前的时期,秦国也是出于虚弱状态。

信陵君合纵击败秦军之后的十几年秦军不出函谷关就是秦国虚弱的最大证明。正是这十几年秦国重新组织了自己的力量,才有统一的出现。

扣押楚怀王,除了让秦国在战国时不被信任,还在秦亡时有楚人的报复式心理。可以说秦昭王这个愚蠢措施祸害子孙。

总之,不存在秦国放楚怀王回去而他不回去的情况,因为对于秦国来说,扣押行为发生后,无论是否放人,恶名已经形成。放人与否根本就没有意义。

另外从秦国利益角度出发,不放楚怀王比放楚怀王秦国收益更多。原因在于虽然楚国太子即位为楚王,但毕竟年轻经验不多,无法镇压楚国大臣,形成有效的行政力和战斗力。如果楚怀王回到楚国,无论是否复位,楚国都会因为楚怀王的存在而形成一个凝聚的行政力和战斗力,收复被秦国夺取的土地,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而被秦国占据的楚国故地的人们就会反抗秦军,和前来攻打的楚军内外合击击败秦军。不说收复所有的楚国故地,基本上大部分楚国都能收复回来。

楚顷襄王即位后,因为威望问题,很难镇服楚怀王时期的老臣和贵族,实质上楚国处于一盘散沙状态。这才是秦国继续扣押楚怀王的原因:楚国不够团结,这是楚国被灭的原因,而非楚国太弱。


历史哨声


楚怀王熊槐是楚威王之子。他执政早期,励精图治,进行改革,使楚国成为当时国土面积最大,国力强盛的诸侯国。那么楚怀王为什么会被囚禁在秦国呢?这要从楚国和齐国合纵抗秦说起。




1.楚国和秦国联合

楚国和齐国联合抗秦后,秦王害怕齐楚联军攻打秦国,流派张仪去游说楚怀王,想让楚秦联盟。楚怀王听信了张仪的游说后,就想与秦国结盟。齐王知道后,就写信给楚怀王,信中提到张仪欺骗楚怀王,导致楚国割让了汉中,蓝田等地给秦国的事情,然后劝楚怀王恢复与齐国的盟约,齐楚联合攻打秦国,这样就可以战胜秦国。

楚怀王看到信后,就很犹豫,就与大臣们讨论。昭睢认为可以与齐韩结交,然后依靠齐韩的支持要回割让给秦国的土地。楚怀王觉得昭睢说得有理,于是与齐韩两国联合了。

楚怀王就又和秦昭襄王订立了盟约,并把侵占楚国的上庸土地还给了楚国。齐韩魏知道楚国违背盟约与秦国联合了,三国就联合出兵攻打楚国。楚国就让太子到秦国做人质请秦国出兵救援楚国,秦国就出兵救了楚国。



2.楚怀王被扣留秦国

不久,楚国太子与秦国的一位大夫发生矛盾,不小心把这位大夫杀了,然后楚国太子逃回了楚国。秦昭襄王知道后就非常恼火,于是派军与齐韩魏三国联合攻打楚国,楚怀王害怕了,就派太子去齐国做人质请求讲和。

但不久秦国军队再次攻打楚国,把楚军打败,还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也给楚怀王写了一封信,说楚国太子杀了秦国大臣不道歉就跑回楚国了,这让秦国人很生气,所以秦国派军攻打楚国,现在两国关系恶化,不能号令诸侯了。

秦国想与楚国在武关会盟,订立盟约。楚怀王看了信后,就很担心,去,又怕受骗,不去,又担心激怒秦王。昭睢不同意去,而公子子兰同意赴约。楚怀王同意了子兰的建议去武关见秦王。楚怀王到了武关后,秦王就扣留了楚怀王,要求割让楚国的巫,黔的土地给秦国,楚怀王觉得受骗了,很生气,没有同意秦王的要求。



3.楚国立新君

这时楚国就没了君主,楚国大臣们就很担心国家安危,于是商量派使者去齐国报丧,说楚怀王去世了,欺骗齐国,让太子回国继位。齐王就和大臣们商量,最终齐王同意把楚国太子送回楚国继位。太子回到楚国后,就拥立为了国君,就是楚顷襄王。然后楚国告诉秦国,楚国有了新君。

秦昭襄王很恼火,就派兵再次攻打楚国,打败楚军,占领了楚国十五座城池。楚怀王趁机逃跑了,秦国发觉后,封闭了前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就到赵国借路回楚国,赵惠王胆小,不敢得罪秦国,就没有收留楚怀王,楚怀王就往魏国跑,结果半道被秦兵抓住了,带回了秦国,不久,楚怀王病了。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在秦国去世了。

由于楚怀王的贪婪,胆小才被秦昭襄王要挟,秦昭襄王要求楚怀王割让土地给秦国,楚怀王不同意,就被扣留在秦国。楚怀王虽身在秦国,但心还是在楚国的。楚怀王利用秦国攻打楚国的这个机会想逃回楚国,但运气不佳半路被秦军抓住了,最后在秦国去世。


肖邦老师的课堂


楚怀王本为六国合纵长,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被秦相张仪骗得团团转,不但丢了盟友齐,而且恼羞成怒。

自不量力,拿鸡蛋碰石头,去攻强秦,在丹阳、蓝田两战两败,硬是把楚国大国地位给弄丢了。

公元前299年,秦又把楚八座城收入囊中。秦王嬴稷约楚怀王在武关会盟,楚怀王为彰显自己不惧秦王,又不给秦进一步攻打楚国的借口,便义无反顾地赴约了。

这一赴约便让楚怀王永远没有了回头路。楚怀王被秦王扣留在秦国,威胁他用城池换他回国的自由,那么楚怀王为何宁愿在秦国为囚而终,都不愿意回国当王呢?

有书君认为楚怀王并不是像题主说的那样宁愿在秦国为囚而终,都不愿意回国当王,而是他回不了楚国,也当不了楚王,无奈困在大秦的囚所。

一开始的楚怀王一身傲气傲骨,刚烈不满,不屈服于秦国的要挟,秦国没得到好处,不让楚怀王回国;接着楚怀王获悉楚国已立儿子为新君,他心急如焚地想回国去复位。

可是无人帮助他回楚国;然后楚怀王努力逃跑过,但抓回秦国后想逃则难上加难了;最后楚怀王意志和身体均被摧垮,于是破罐破摔,在秦国为囚而死。

首先楚怀王被扣留秦国,刚开始时一身傲气傲骨刚烈,不屈服于秦国的要挟,秦国没得到好处,不让楚怀王回去。

楚怀王刚愎自用,不听屈原等大臣的劝阻,一意孤行,心怀侥幸,以为作为秦国的外戚,又是嬴稷的岳父,秦王嬴稷必会和楚结为盟友。

不会对他做背信弃义之事,欣然来到武关会盟,没料到秦王嬴稷只派一将领便扣留了楚怀王,要他先割让巫郡、黔中郡两个天下粮仓再联盟。

楚怀王大呼秦王嬴稷是国家级诈骗犯,骗他来会盟,实际上是看中了楚国的国土,坚决不肯割地。

秦国没有得到好处,就毫不留情地扣留楚怀王在秦国,以此要挟楚国同意割地。

此时的楚怀王一身傲骨,刚烈不服,即便身陷人囹圄,也毫不屈服,不仅大骂秦王嬴稷背信弃义,毫无君子之风,一幅大义凛然,甘为楚国赴汤蹈火的样子。

楚怀王被骗受辱,坚决不肯割让巫郡,黔中郡,秦没达到预期的目标,自然不让楚怀王归回了。

接着楚怀王获悉楚国已立太子横为新君,他心急如焚地想回国去复位,可是无人帮助他回楚国。

楚怀王被扣秦国,楚国内部发生了政变,楚国大臣向齐国谎称楚怀王离世,从齐国接回当人质太子横,立为新君,即楚顷襄王。

秦王嬴稷见要挟楚国割地已经不可能了,便趁楚国内部不稳发兵攻楚,夺楚国十五座城池,当得知新君已立,便只得改灭楚的策略为弱楚。

宣太后去见楚怀王,他还怨恨太后怠慢他,当太后把楚国另立新君的事儿告诉了楚怀王。

楚怀王不断恳求太后送他回国,助他复位,他会把巫郡和黔中郡割让给秦国,甚至楚国的半壁江山也在所不惜。

然而宣太后却认为楚怀王已退位,他的承诺就像画饼充饥,不予理睬,要让楚怀王自食自己信佞臣,宠南后的后果。

楚怀王空有回国之心,却没有回国之力,无人助力,他想回国也只能是做白日梦罢了。

然后楚怀王努力逃跑过,但抓回秦国后想逃则难上加难了。

公元前297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楚怀王趁着韩魏攻秦,国内管理松懈,偷偷从下榻的行宫出逃,宣太后命令关闭所有秦国入楚的通道,还严查所有出入城门的人员。

楚怀王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逃到赵国,赵王年幼惧怕强秦,严拒楚怀王的避难请求,走投无路的楚怀王只好改道魏国,但是还没逃到魏,已被秦军发现,又抓了回来。

楚怀王心心念念自己的王位,对逃离秦国做过最大的努力,无奈自己势单力薄,又无人帮助他。

他是想回楚国却无能力回国,自从这次出逃后,秦对楚怀王更加深了戒备,他再想出逃,就难上加难了。

最后楚怀王意志和身体均被摧垮,于是破罐破摔,赖在秦国为囚而死。

自从楚怀王出逃被抓回后,身体健康状况大不如前,而他的意志更是打击得不堪一击了。

他在关押的地方天天怏怏不乐,回国无门无路,即便回国,楚国的大臣已只认新君了,已没了他的位置。

心中郁结,寝食难安,公元前296年,不到一年时间,楚怀王便殁了。

楚怀王在秦国为囚而终,他一开始刚烈不屈,拒不割地,失去了回国的良机,不久,楚立新君,他心心念念想回国复位,苦于无人助力。

后来又偷偷出逃,尽了最大的努力回国,可是天不助他,被秦军抓回,最后在秦为囚郁郁而终,他不是不愿意回楚当王,而是回不了楚,更当不了王。

有时候机会只有一次,当错失良机,再去做再大的努力,也于事无补了!楚怀王落得个客死他国的下场,虽可见他刚烈的一面,但也可见他优柔寡断,不思谋略的一面。


有书博物馆


楚怀王,和民国时期的奇才杨度有些相像,一生爱国,以楚国为己任,一生也经历了大起大落:前期,任用屈原、田忌等能人武士,使得楚国一度成为战国后期的鼎盛之国,世界第一强国;后期,听信谗言,宠信美姬,远离屈原等贤臣,亲信靳尚等奸臣,最终自己也落得秦国囚犯的下场,最后客死他乡,楚国也逐渐没落。

与张仪交涉,初次受骗,痛失大国地位

楚怀王刚继位时,楚国经过六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已经十分强盛,与西亚、南亚的一些国家进行国际贸易,俨然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这也就是俗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由来。

此时的楚怀王也是信心满满,励精图治,任用贤臣,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在楚怀王继位之处,魏国趁机强占楚国领土,待到楚怀王稳定地位之后,发动襄陵之战,大破魏国。见到楚国如此强大,魏、韩、齐等国纷纷投靠楚国,商议合纵伐秦,最终形成七国合力,从东西方向攻击秦国的局面,而楚国则当然首领,指挥诸国军队作战。

此举大大惊动了秦国,于是任用从战国时期最牛逼的演说家张仪。张仪出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迅速结束了以楚国为首的合纵计谋。最终只剩下楚、齐、魏三国结盟了。为了进一步弱化楚国的合纵联盟,张仪出使楚国。

见到楚怀王,张仪直接以巨大的利益诱惑楚怀王,表示秦国愿意以六百里秦地来换取、楚国与诸国背盟。在大片土地的诱惑下,楚怀王昏了头,直接一口答应,随后就与齐国解除盟约。

张仪高兴地离开,故意在返回秦国的途中,摔了一跤,身体受伤,便借故三个月不上秦国的早朝。楚怀王知道了,心中也是十分愧疚:张仪肯定是为了我的事情,摔跤受伤,上不了朝,他如此尽心,我也要表示表示。于是,直接派使节到齐国,把齐宣王骂了狗血淋头,齐楚彻底解除盟约。

见状,张仪就直接让秦国与齐国建交了,从而孤立了楚国。楚怀王知道自己被骗了,土地也得不到了,心中恼怒,直接派兵攻打秦国,最终大败;同时,韩魏趁机攻打楚国,抢占了许多领土。楚国的中原领土大为减少

从此,楚国国力逐渐衰弱。

与张仪再交,受骗放虎

几年过后,秦国见到楚国日渐衰弱,心中甚喜,决意兵不血刃,夺取楚国领土。出于对秦国张仪的憎恨,楚怀王表示只要交出张仪,自己就让出一些领土。

秦惠王高兴坏了,又到了张仪表演的时候了。张仪出使楚国,刚到楚国,就被楚怀王直接官大监狱,准备杀了他。张仪料到会是这个情况,于是早早与楚国奸臣靳尚、楚怀王爱姬郑袖串通,软磨硬泡,把楚怀王骗的服服帖帖,最后楚怀王竟然把张仪放了,还以为秦国会给自己领土和美女。

贤臣屈原阻止楚怀王放回张仪,劝诫张仪是个骗子,楚怀王依然相信张仪,最终放虎归山,而屈原等贤臣也是越来越不受楚怀王重用。

与女婿会盟,流落楚国

秦国换了个皇帝,芈月当上了宣太后,自己的女婿秦昭襄王当上了皇帝,楚怀王高兴坏了,秦国也是秦家。可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秦国可没有这么想过。

秦国又想占楚国便宜了,于是秦昭襄王就以女婿的身份,在武关约见楚怀王,即武关会盟。恰巧这时,秦国占了自己几座城池,楚怀王也想从女婿那要回来,于是慷慨赴约,屈原这些忠臣死活劝不了楚怀王。这时的楚怀王满脑子都是女婿的幻想,忘记了战争年代的残酷现实。

楚怀王刚一到武关,就直接成了女婿的阶下囚。秦昭襄王露出了本性,直接索要楚国领土,楚怀王这时才如梦初醒,终于明白了这个战争年代、每个人的本性,决意守护楚国领土、寸土不让,誓死不从。

最终,秦国也没有办法,就直接囚禁了楚怀王,而他的儿子也不打算营救老爹。随后楚怀王几次想要逃跑,也是无疾而终,最终客死秦国,遗体被运回楚国。

小结

在战争年代,楚怀王是有志向的,但他属于志大才疏的人物,无法分辨真伪,多次受骗于张仪、秦国,远离贤臣屈原等人,最终把一代强国楚国带入了没落之路。


岁七夸父


“惊堂木一响,有书君开讲!”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有书君。


今天我们来说说楚怀王为何宁愿囚死在秦国,也不愿意再回到楚国当他的王呢?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楚怀王。


楚怀王(约前355年——前296年),熊氏,名槐,当时在楚国所有王族又有一个通用姓氏为芈,所以楚怀王的姓名可以叫做:芈槐或者熊槐。


因为七国当中楚、秦、齐的实力都比较雄厚,所以楚怀王在战国时期算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


话说楚怀王是怎么被囚禁在秦国的呢?


只因当时秦国的老大——秦昭王是楚怀王的亲外甥。


自己的亲外甥叫舅舅到自己国家,放出话来:“只要舅舅你和齐国解除联盟之约,我们两国亲人联盟,我就割地六百里送给您,以表敬意。”


楚怀王一听,自己的外甥不愧是一国之君,果然会办事儿。


于是连一兵一卒都没带,只身就前往秦国去见外甥了。


结果到了秦国之后,外甥根本没有对他以亲人礼节相待,而是以上、下级关系来接待的,这让楚怀王心中十分不爽。


但是不爽又能怎么样呢?谁让自己太直肠子,一个人就过来了!



秦昭王见舅舅上套,直言不诲,让楚怀王割让黔中、巫郡等地给秦国。


楚怀王反问:“我们不是要结盟的么?你要我的地作甚?”


秦昭王说:“哦?我说过么?我咋想不起来了腻?要不这样吧,只要舅舅您先割地给我,我们马上联盟。”


楚怀王大怒:“你个小崽子,和我使诈!不但不割地,不联盟,还想要挟我要地盘,不好使!”


秦昭王说:“既然不好使,那舅舅就在外甥这多住几日吧!”


结果楚怀王因为自己对亲人的信任,就这么被秦国给软禁了。


不过毕竟是亲人关系,其实楚王只要答应割地,是随时都可以回国的。但是楚王为什么没回去呢?


有书君觉得是以下几点原因导致的:


一、楚怀王比较有骨气


楚怀王是个非常有骨气的人,他觉得自己是当长辈的,怎么能在后生的面前跌份儿呢?


而且本来就是自己太傻太天真,才导致被骗到秦国来的,还没有带来一兵一卒,无论如何不能因为自己做的傻事给楚国带来任何损失。


所以在他身陷险境之中,也坚决不答应秦王的割地要求,于是就一直被困咸阳,失去自由。


<strong>

二、楚国又立新主,自己已经失去价值


楚怀王刚被外甥软禁不久,他的儿子就被拥立为国君了,主要是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听说楚怀王被扣押,又不知道多久会被放回来,所以只能再立新王。


而楚怀王的儿子熊横也挺混蛋的,为了自己好不容易到手的王位,对秦国只字不提要回父亲之事。


本来秦国还打算利用楚怀王要挟一下楚国,促成割地联盟的大好事儿。


结果现在一看,人家楚国根本没把自己的老国王当回事儿啊,在这边还得浪费粮食和地方,因为秦王和楚王两人之间这层关系又杀不得,这不砸手里了么?


不过转念一想,来日方长,说不定什么时候楚怀王还能派上用场,先留着吧。


于是楚怀王就这样被扣押在秦国,想回也回不去了。


三、从秦国的利益角度来讲,扣留楚王对秦国有好处


楚国虽然太子继位成为国君,但是毕竟是一个小毛头,没有什么行政管理经验,根本无法约束群臣,从而形成对秦国有威慑力的阵势。


但是如果将楚怀王放回楚国,楚怀王一复位,直接卷土重来,在国家之中形成一股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话,收复被秦国掠夺的土地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最重要的是,秦国虽然夺了楚国一些土地,但是土地上的民众都还是楚国子民。


如果楚国重新雄起的话,那这些土地上的人民就会开启反抗模式,到时候和楚国来个内外夹击,秦国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综上所述,楚怀王并不是真的不想回国,而是根本回不去。


秦国不放他,楚国又不要他,这么重要的一个历史人物就这样成了悲剧人物了。


不过好在还有一人对楚怀王比较有感情,听说他被囚禁在秦国后,直接跳汨罗江自尽了。


这位就是屈原,关于他的故事想必不用有书君多说了。


幸生


楚怀王是被秦国骗过去的,要求割地才允许放他回去。楚怀王不愿割地所以最终客死他乡。

那为什么楚怀王宁死都不愿割地回国呢?有书君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楚怀王被秦国几次耍弄,不相信割地以后真的会信守承诺放自己回去。

秦国的秦昭襄王与张仪欺骗楚怀王,说楚齐断盟则秦国送六百里土地给楚国。

楚怀王就信以为真,真的跟齐国断交了,结果许诺的土地却连一里地都没有。

秦昭襄王给楚怀王说在武关会盟,共同缔结友好盟约。

楚怀王觉得秦昭襄王是自己的外甥,不顾屈原他们的劝阻,只带数千王室护卫,结果自己刚到那里,便被秦国以上下臣属的关系押着去见秦昭襄王,要求楚国割武关、黔中之地才放楚怀王归国。

打着和谈的幌子扣押对方君王要求割地,这是无赖才用的手段。

楚怀王因为被骗而气愤不已,割了地难保会无底线的提出要求,楚怀王未必就真的能够顺利回国。

二,楚国已另立新君。

楚国怕秦国拿楚怀王无休止的勒索,胁迫楚国割地。为了不被其牵着鼻子走,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楚国从齐国迎回了太子熊横,即位为楚顷襄王。

一国岂能容二主,亲生父子又如何,此时的楚怀王真的是进退两难。

三,从秦国的利益出发,也不会白白放了楚怀王。

秦国扣押楚怀王就是为了割地,如今割地未成,送回楚怀王反而在诸侯国之间沦为笑柄。

从秦国利益出发,楚国太子即位,但毕竟即位未稳,无法马上形成以自己为中央的有效的行政力和战斗力。

因为威望问题,很难慑服楚怀王时期的老臣和贵族。楚国不能够上下团结,处于一盘散沙。这对自己是有益的。因为楚怀王的存在,楚国也不敢对秦国采取军事行动。

如果楚怀王回到楚国,无论复位与否,第一件事就是报仇,收复割地。楚国会因为楚怀王的威望形成一个凝聚力,上下一心,战斗力自然不可小觑。

公元前297年,楚怀王曾试图逃走,但以失败告终,最后病死在秦国,他的遗体倒是风风光光地被送了回去,也算落叶归根了。

他的死让楚国的百姓同情而怀念,他的宁死不割地也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册青史,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