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大宗師》第九夜

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大宗師》第九夜


【本經】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譯文】

南伯子葵向女偊問道:“你的歲數已經很大了,可是你的容顏卻像孩童,這是什麼緣故呢?”女偊回答:“我得‘道’了。”南伯子葵說:“‘道’可以學習嗎?”女偊回答說:“不!怎麼可以呢!你不是可以學習‘道’的人。卜梁倚有聖人明敏的才氣卻沒有聖人虛淡的心境,我有聖人虛淡的心境卻沒有聖人明敏的才氣,我想用虛淡的心境來教導他,恐怕他果真能成為聖人哩!然而卻不是這樣,把聖人虛淡的心境傳告具有聖人才氣的人,應是很容易的。我還是持守著並告訴他,三天之後便能遺忘天下,既已遺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後能遺忘萬物;既已遺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後便能遺忘自身的存在;既已遺忘存在的生命,而後心境便能如朝陽一般清新明徹;能夠心境如朝陽般清新明徹,而後就能夠感受那絕無所待的‘道’了;既已感受了‘道’,而後就能超越古今的時限;既已能夠超越古今的時限,而後便進入無所謂生、無所謂死的境界。摒除了生也就沒有死,留戀於生也就不存在生。作為事物,‘道’無不有所送,也無不有所迎;無不有所毀,也無不有所成,這就叫做‘攖寧’。攖寧,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紛擾,而後保持心境的寧靜。”

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大宗師》第九夜

怎麼辦?看完這一段也想挽起頭髮做道姑去,好一派祥和寧靜的至道,無所謂生,無所謂死,凝寂持守,超脫世俗。曾經有多少人體會過萬念俱灰的時刻呢?甚至都有點羨慕人事不知的昏厥,猶記病得昏昏沉沉,難得的清靜。

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大宗師》第九夜

今天傍晚走在街上,春風拂面,多了好幾許溫和,再想到濱河路的繁花似錦、鵝柳款款,才恍然間深刻的明白,春天真真正正的來了,呵,又是一年春好處啊,不知是人恍惚了時光,還是時光恍惚了人。牽不住時光只能眼睜睜任它流逝,在一點一滴中年歲漸長,時常把“老了”掛在嘴上,也不知不覺就青春不在,處在這樣一個不尷不尬的年紀,想起紅樓夢裡那句放在這裡有些不應景的話“尷尬人難免尷尬事”,不知道別人的這把年紀是什麼樣的,怎麼自己現在竟這麼懈怠,實在不該。

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大宗師》第九夜

“攖寧”,攖寧,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紛擾,而後保持心境的寧靜。能夠知道的“嬰寧”只是蒲松齡筆下的“嬰寧”,那個愛笑的小狐仙,那樣討喜的性格,偏那樣熱鬧的性格蒲公卻給起名兒叫“攖寧”,也是想此中有真意來的吧。有時候也不明白,人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有的人就是愛鬧愛笑,活力非常。而自己,在獨自一人的日子中,性子也越發沉靜下來,頗有點懶懶的,意態閒閒的意思,可能真是老莊多讀了吧,凡事只想“不爭”為是,還是學長說的,年輕姑娘家家的,少讀這些。果真是移了性情嗎?可是怎麼辦,讀著讀著也就習慣了,也開始嚮往莊周筆下的呃“道”了。

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大宗師》第九夜

今天夜行的時候突然想起冰心的一句詩“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又想起之前偶然翻過幾篇冰心的《繁星·春水》,那樣清新自然,柔情似水,言為心聲,一定是在幸福的浸潤下才能有那樣的文字吧,什麼時候自己才能寫出那樣甜滋滋的文字吶?還是努力吧!

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大宗師》第九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