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師道:《水滸傳》魯智深常掛在嘴邊的人,差點就拯救了末代北宋

靖康元年正月,開封城內外如往日般人潮洶湧。不過在這冬末初春時節,沒有一個人臉上洋溢著喜慶的氣息。在城外乃是數萬南下的金軍,他們虎視眈眈的盯著開封城牆,無一不希望自己拿下首功。而在城內則是不知所措的數十萬開封軍民,以及戰和相爭的文武百官。

眼見這孤城難支的時候,開封城四周傳來援軍已到的消息。金軍聽聞後虛實難辨,只好將營寨北移。而城中的軍民們在隱隱約約聽聞"鍾少保"三字後,可謂長舒一口氣。甚至於欽宗見他來到之後,都喜出望外。那麼他為何能有如此威望,在頃刻間安撫上萬民眾,甚至皇上眉開眼笑呢?這便不得不提這位勤王將領的故事了。前文提及的"鍾少保",就是《水滸傳》中花和尚魯智深常掛在嘴邊的"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

种師道:《水滸傳》魯智深常掛在嘴邊的人,差點就拯救了末代北宋

一、初出茅廬,不畏強敵

种師道原名種建中,因避諱改名師極,後被宋徽宗賜名師道。他出身於洛陽鍾氏,乃將門之後。從他的祖父鍾世衡開始,種家便累世從軍,抵禦西夏、金人。种師道的爺爺種世衡為總領軍務的范仲淹一手提拔。在負責西北防務時,他曾巧使離間計除去李元昊的心腹大將野利旺榮、野利遇乞兄弟。也正是從他開始種家的子孫也成了聞名一時的"種家將"。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薰陶下,种師道自然也有著過人的軍事能力和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不過出身這般將門,年少的种師道卻師從大儒張載。在恩補為三班奉直之後,他通過試換法改為文階。雖然步入仕途歷任成州推官、熙州推官、原州通判;可在宋徽宗崇寧初年,他居然被人以"詆誣先政"之名而列入奸黨。

种師道:《水滸傳》魯智深常掛在嘴邊的人,差點就拯救了末代北宋

▲宋遼夏並立圖

到了大觀末年,鍾氏被授以武功大夫而獲得重新啟用。就這般,出身文官的种師道最終還是接過了父輩們的旗幟。賦閒十年重新出山的他,很快就被派往西北邊境,負責懷德軍一地軍政。雖然此時的种師道可謂初出茅廬,但面對敵人卻絲毫不顯得慌怯。到任之後的一天,西夏人焦彥堅想得到舊地。師道卻風輕雲淡地說到:"如果說舊地,那麼你家疆土就更小了。"這一番陳詞,令焦彥堅無話可說。

而葫蘆河一役,更將他的指揮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當時,种師道率領部下在邊境上修築城池,用來抵擋西夏軍隊。可壁壘還未修好,西夏人就來到了葫蘆河邊上。突如其來的敵軍使得种師道的部下們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但种師道卻沉著應對:他一邊在葫蘆河邊排兵佈陣,一邊命楊可世迂迴至西夏軍隊的後方。

种師道:《水滸傳》魯智深常掛在嘴邊的人,差點就拯救了末代北宋

二、沉著應戰,指揮有方

兩軍對峙一番後,西夏統帥突然接到報告稱:對岸的宋軍援兵已到。他一看,宋軍營寨外果然沙塵滾滾,看起來這股援軍還不在少數。正當西夏人在猶豫應該戰還是退時,後軍傳來一陣騷動:之前移駐西夏軍後方的楊可世突然發難。在正面又有姚平仲以精兵從中間進擊,腹背受敵的西夏人潰不成軍。此役宋軍斬首五十,俘獲駱駝、牛羊等數萬頭。

葫蘆河一役後不久,朝廷又下令种師道率軍於十日內攻克臧底城。當官兵們看到敵人守備森嚴,便流露出了懈怠畏敵的樣子。此時偏偏有一個列校偷懶的時候被种師道抓到了。他一怒之下將這列校按軍法處置,掛在營寨門口示眾。見此事之後,官兵們便不敢再懈怠。一鼓作氣之下,种師道和部下們居然只用了八天就攻取了臧底城。

种師道:《水滸傳》魯智深常掛在嘴邊的人,差點就拯救了末代北宋

三、再次被裁,臨危受命

因征討臧底城有功,种師道被調派到北部,跟隨童貫為都統制。在這時,种師道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了金人的野心。於是當遼國使臣勸誡不要聯合金人時,他也藉機勸諫童貫放棄聯金謀遼的計劃。在種師道看來若是在遼金之間保持中立,那麼宋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可是童貫不僅不聽他的意見,還秘密彈劾他幫助敵人。這樣一來,种師道就被調離前線,轉而任地方行政官員。直到金軍南下,朝廷才急忙再度召用他。

當金軍圍攻開封時,种師道已七十有餘,別人都尊稱他"老種"。但聽到朝廷的命令之後,他還是當即啟程趕向京師。當他北行的時候,金人已包圍了京師。他們索要大筆錢財,還要求北宋割讓中山、河間、太原等地。對比數萬金軍鐵騎,种師道能與之隨行的不過姚平仲麾下的七千餘人。

种師道:《水滸傳》魯智深常掛在嘴邊的人,差點就拯救了末代北宋

▲北宋開封府城平面圖

因此,不少人勸阻种師道在汜水一地謀劃萬全之策。可是他不顧勸阻,帶著部隊向著開封奔去,並且沿路張榜:種少保率百萬援軍西來。他的到來不僅鼓舞了城中的軍民,還逼迫金人北移。入城之後,他本人也信心滿滿。當時指揮守城的是臨危受命的李綱,他與种師道商議可將金軍大敗於開封城下。當時金軍的部隊僅有數萬人,而以秦鳳軍為首的精銳宋軍正源源不斷地趕往開封。若宋軍封鎖黃河,截斷金軍退路,那麼將是一場大勝。

四、功虧一簣,溘然長逝

可是偏偏這個時候,歷史開了一個玩笑:姚平仲貿然出城迎敵。姚平仲所在的姚氏家族,和種家一樣都是世代擔任西北邊境將領。看重榮譽的他,生怕抗金的功勞被算在種師道和李綱身上。於是,入城不久便急不可耐地要出城偷襲金軍。他不知道的是,出擊的情報早就被敵軍的細作截獲。當宋軍殺到金軍營寨時,發現空無一人,只有四面破空而來的箭雨。這次偷襲,宋軍步騎萬人被全殲。這一大敗,使得主戰派一下子丟了風頭。欽宗轉向了主和派,不僅老老實實答應了金人苛刻的條件,還把力主追擊的种師道免職。自此,欽宗身邊再無可用之人。

种師道:《水滸傳》魯智深常掛在嘴邊的人,差點就拯救了末代北宋

在萬般的悔恨和無奈中,种師道于靖康元年十月溘然長逝。就在他去世兩個月後,開封城破,金兵如潮水一般湧入北宋都城。直到這時,欽宗才痛心疾首,後悔自己沒有聽种師道的建議。

种師道不論是出身、志向還是才能,都令人欽佩。而已是古稀之年的他,僅率數千兵馬勤王一事更是令人敬仰。但可惜在優柔寡斷的欽宗之下,縱有比天還高的志氣也無濟於事。雖無法挽救北宋一朝,但他赤心報國、敢於為國家和百姓貢獻自己的精神卻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1]高錦花,白晶麗.種世衡及種家將西北事蹟考略[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6(06):112-116.

[2]顧宏義.李綱與姚平仲劫寨之戰[J].軍事歷史研究,2002(03):90-97.

[3]金文發.簡論種家將[J].貴州社會科學,2000(01):87-93.

[4]《宋史·列傳三百三十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