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看花:俄羅斯經濟的真相與願景

談到俄羅斯經濟,在關於世界大國的經濟評價中分歧之大,無出其右。在有些人看來,俄羅斯倚重能源出口,無非就是“一個國際加油站”,無足輕重;在另一些人看來,俄羅斯則是敢於和美國叫板、硬碰硬的經濟實力強國。俄羅斯經濟的真相到底如何?這個問題不僅在百姓眼中是個謎,在很多專家學者那裡,也是霧裡看花。

數據背後的真相

尤其是2019年2月7日,俄羅斯國家統計局突然推翻了此前的《俄羅斯2018年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報告,把2018年經濟增長率從1.6%調整為2.3%,讓該國經濟的真實情況變得撲朔迷離。2018年,普京在就職演講中提到要帶領俄羅斯在2024年進入世界經濟前五強,引來輿論紛紛。要知道,2017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GDP)世界排名不過第12位。而此番的“數據變臉”,更是引來質疑聲聲。

俄羅斯經濟數據背後的實際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6年,俄羅斯GDP總量1.28萬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廣東省GDP總量摺合1.34萬億美元。不過需要注意,GDP體量不等於經濟實力,它只是用來表示某個經濟體一年新生產的商品和勞務總和的經濟指標,衡量該經濟體當年的產出能力,是個流量概念。

經濟實力包括兩部分,一個是國家的國土和自然資源、基礎設施和機械設備等物質資本存量,人力資本總量和社會資本;另一部分是產出能力,一般用GDP衡量。形象地講,GDP大約相當於一個家庭當年的現金流,經濟實力則包括不動產在內的家庭總資產、勞動人口和當年的現金流。另外,GDP雖然用貨幣計價,但關鍵還是看物質內涵。俄羅斯2013年GDP總量大約有2.3萬億美元,到了2016年卻只有1.28萬億美元,並不是因為生產的商品和勞務少了45%,而是因為盧布匯率貶值。對於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掙盧布花盧布,國內物價穩定,外部匯率並不重要。

俄羅斯經濟在1999年開始步入增長軌道,此後經歷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和2015年的經濟危機,在大多數年份裡,國際市場能源價格不斷走高是俄羅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因此,俄羅斯原先的財政部長也就是現在的審計局局長曾在2014年指出,俄羅斯的經濟增長是“輸入型增長”。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俄羅斯經濟患上了資源豐裕國家都有的富貴病——“荷蘭病”,但俄羅斯人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眼中,俄羅斯是大國,國民經濟體系完整,能源原材料部門提供的基本動力,是比較優勢也是競爭優勢。同時,俄羅斯政府也認識到,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能源原材料部門是不可持續的,而結構調整不可缺少。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該國政府提出了創新發展戰略,就是要進行經濟結構轉型。當時,俄烏關係惡化,烏克蘭不再向俄羅斯提供火箭發動機、大型船用燃氣輪機等產品,影響了俄羅斯的軍工生產和國家安全。但是這個國家真正下決心進行經濟結構改革,還是在2015年。此時,俄羅斯已經認識到,高油價已無法推動經濟增長,可油價下跌卻能引發經濟危機。

動力不足之困境難改變

2月7日的數據變臉,的確令世人驚詫。

根據俄官方解釋,2.3%的GDP增長率是基於建築、採礦、出口、貿易批發零售、運輸及保險服務幾個部門的高增長率,以及一些大型項目如北極亞馬爾天然氣田等的產出,這些投資之前已經計入2017年的GDP;這次,俄羅斯國家統計局把它調整為2018年的產出。毫無疑問,此番統計邏輯已不似從前,基於逐月、分部門的增加值加總計算,而是以上述幾個較快增長部門在經濟中的地位和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為基礎進行計算。

實際上,2019年1月24日公佈的《2018年俄羅斯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報告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俄羅斯經濟分別增長了1.3%、1.9%和1.5%,前9個月增長了1.6%;2018年下半年,由於養老金改革和增值稅改革,加上10月份國際油價下跌,當時預計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速將進一步下滑。因此,2018年全年經濟增長率不會超過1.6%。正因如此,在2018年12月召開的全民連線大型記者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強調,當前的經濟增速不能保證未來重要的民生目標和社會經濟目標的實現。而在2019年的新年祝福講話中,普京再次強調,俄羅斯需要一次“突破性”轉型。

即便是2017-2018年的不足2%的增長,也是在2018年足球世界盃的效應下才取得的。為舉辦世界盃,俄羅斯政府和私人共投資超過1.2萬億盧布(1美元約65.74盧布)。投資刺激了經濟增長,可惜效應是一次性的。2018年下半年開始,投資增速逐漸下降。全年看,2018年投資增速約為3%,預計2019年會進一步下降到1.5%。這意味著俄羅斯經濟增長的一個發動機在逐漸熄火。

俄羅斯經濟還有一個發動機,即能源出口。在美國經濟繁榮到頂、世界經濟前景不確定、世界能源需求不旺盛的大背景下,頁岩油供給大幅增加,新能源供給快速增長,俄羅斯的這個發動機註定是靠不住的。

宏觀經濟政策變招

2000年至2014年,俄羅斯的經濟增長動力主要來自石油價格的不斷上漲和大規模能源出口。2013年前後,能源原材料類部門約貢獻了俄羅斯總出口的三分之一、財政收入的二分之一、GDP的三分之一。同一時期,普京完成了對寡頭資本的馴服和對能源、軍工等戰略部門的掌控之後,把經濟增長的任務交給了市場機制。

俄羅斯的財政政策只負責收支平衡,貨幣政策則主要用來維護盧布穩定,刺激經濟增長不是上述兩個政策的任務。然而,從2018年普京開始第4個總統任期後,該國的宏觀政策基調和原則發生了根本性轉向。

2018年,“五月總統令”列舉了12項國家項目,包括道路質量與安全、數字經濟、人口、就業、科學、教育等。此後,俄羅斯政府的經濟決策開始圍繞這12個國家項目和國家幹線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項目展開。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投資世界盃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帶來了成功經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俄羅斯也意識到,單純依靠市場機制,在地廣人稀、市場容量有限的國土上,在缺少大量投資和規模化生產的情況下,創新和快速增長不可能實現。

俄羅斯政府在宏觀政策方面的轉向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國家積極介入經濟活動,從過去的控制戰略部門和放任市場發揮作用轉向政府項目主導,引導和帶動私人市場主體積極投資經濟活動。去年,在聖彼得堡經濟論壇、東方經濟論壇、索契投資論壇和全民連線大型記者會上,普京和梅德韋傑夫反覆強調了大型國家項目在未來六年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

二是改變了對資本的態度。過去,俄羅斯對資本的態度是馴服和控制。普京在第一個任期馴服了寡頭、掌控了戰略經濟部門後,在重要崗位和資源、軍工、基礎設施等大型戰略企業中都安排了自己的盟友來管理。2018年以來,普京意識到,僅靠對資本的馴服,也無法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因此,該國開始反覆強調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為私人資本和企業家創造有利營商的法律環境、政策環境的重要性。

俄羅斯國家統計局大幅調高經濟增長率,事實上也起到了營造經濟繁榮形象、提振經濟信心的作用。2月7日新版《2018年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報告發布之後,三大評級機構馬上調高了對俄羅斯的信用評級,該國的發債成本也得以降低。此後,俄羅斯財政部很快就公佈了更加積極的國債融資計劃,其央行也降低了2019年上半年的通脹預期,並決定維持基準利率不變。

2019年2月21日,普京總統在杜馬發表國情諮文時指出,“我們的任務是長期的,但當下就需要為戰略目標而努力。時間很緊,時間餘量、妥協餘地、進一步的改進校準的空間,不存在了。⋯⋯這些任務是複雜的,需要我們做出很大努力”。他特別強調,“如果一個人喜歡吊兒郎當地工作,逃避主動性和責任感,那最好馬上離開。”

在2018年的“五月總統令”中,普京為俄羅斯民眾描繪了美好的經濟前景。為了達成願景,下述條件一個都不能少:至少2.5%以上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年均6%以上的投資增長率,良好的國際能源市場行情,非能源產品出口的實質性增長,製造業部門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而這些,不是僅僅通過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