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出大半的天下,为何诸侯们仍怀不满之心?

crewyor


看看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不满的原因。

(1)辽东王:韩广 燕王:臧荼

不满人:韩广。

韩广是陈胜的手下将领,后来在燕地自立为燕王(一说被当地贵族拥立),项羽和秦军大战的时候,韩广派部将臧荼援助项羽,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之后,故意分化韩广和臧荼,将臧荼立为燕王,而将韩广立为辽东王。

韩广本来的燕地被分给部下,自然不满,他不去辽东,在分封的当年就被臧荼击杀,辽东和燕地都归臧荼所有。

(2)常山王:张耳 代王:赵歇

不满人:陈馀。

张耳陈馀两个人本是好友,后来反目成仇,陈馀知道张耳被立为常山王之后,非常愤怒,带兵攻打张耳,张耳逃奔刘邦,陈馀立赵歇为赵王,自己为代王。

(3)胶东王:田市 齐王:田都 济北王:田安

不满人:田荣

对这三地不满的是田荣,这几个和田荣有旧怨,田荣率兵击之,结果是胶东王田市被田荣杀,济北王田安被田荣杀,齐王田都被赶跑,田荣自立为齐王,后被项羽杀。

(4)塞王:司马欣 翟王:董翳 雍王:章邯

这三个人都是秦朝降将,项羽将秦朝的旧有本土分给他们,这都是好地方,项羽分给的是自己人,也有让他们钳制刘邦的作用(刘邦的封地在他们的下面,正好出路全部被被堵死)。

(5)汉王:刘邦

不满人:刘邦。

刘邦不用说了,他先入咸阳,却被项羽打发到了不毛之地,自然愤恨难平。

(6)西魏王:魏豹 殷王:司马卬

不满人:魏豹(猜测)

魏豹本是魏王,项羽却将其地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西魏王魏豹所有,一部分为殷王所有。

魏豹之地被分成两部分,不知道他作何感想?

此人后来降汉,又叛汗归楚,反复不定,后被刘邦杀。

(6)韩王:韩成 河南王:申阳

不满人:韩王(猜测) 张良

韩成本为韩王,但是项羽将其地分成两部分,韩成为韩王,申阳为河南王。

项羽恨张良,又猜忌韩成,后来将韩成杀害,张良于是彻底倒向刘邦。

(7)九江王:英布 衡山王:吴芮 临江王:共敖 西楚霸王:项羽

英布,吴芮,共敖三个人奉项羽密令杀义帝熊心,当时他们算是项羽的人。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推恩令源于贾谊的的一条众建诸侯少其力,实际上项羽才是这是这条计策的老祖宗啊。


项羽分封,把旧秦一分为四,分别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把旧晋一分为六,分别为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

把齐国一分为三,分别是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把燕国一分为二,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

旧楚自己独领九郡,是天下第一等诸侯,然后让自己的三个手下吴芮,共敖,英布分剩下的地盘。


看起来雨露均沾,人人都有份,实际上这一招直接弱化了诸侯的力量,使项羽有绝对实力压制其它诸侯。(刘邦是特例,稍后再说。)

其它人不是傻子啊,项羽的分封使他们根本没有实力去对抗项羽,除了项羽的手下(英布,共敖,吴芮)其它诸侯都不满意这次分封。要不然刘邦起兵讨伐项羽也不会有那么多诸侯响应。

以上是守仁君要说的第一点。

接下来是第二点,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里,除了刘邦是草根出身,其它的诸侯包括项羽,要不是豪族大家,要不是累世公卿,要不是六国贵胄。(英布是项羽爱将,这是个特例,至于共敖是百越的领主,吴芮的是吴国后裔。)

说白了大家都是贵族,但是这里面尤其是六国贵族,没有一个对项羽的分封感到满意,典型的就是三齐: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项羽的本意是把强大的齐国一分为三,从而使自己占优,但是田市,田都,田安三人那都是齐国后裔,三齐里每一个王其实都想灭掉其它两齐,统一齐国。更关键的是齐国有个人叫田荣,他和田儋,田横兄弟三人是最早在齐地起兵反秦并且恢复齐国的,因为得罪了项羽田荣并没有被封王,这使田荣在齐国大闹一通,杀了项羽封的三个王,自立为齐王。

还有陈馀,他也不满意项羽的分封,陈馀和张耳原来是好兄弟,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反目,两个人是较着劲的,结果项羽分封并没有给陈馀封王,而是让他做了代相,而张耳却做了常山王,这一点让陈馀很不满。

韩王太惨,就不说了。

刘邦就简单了,原本说好的先入关中者王,结果项羽把刘邦扔到了巴蜀,而且派三个人在他头上看着他,刘邦怎么能不气愤。


从项羽分封上来看,项羽其实也不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众建诸侯少其力,使自己稳坐霸王位置。他充分利用每个人的矛盾,使诸侯不得不依靠他这个霸主,但是项羽的梦想是当一个齐桓公一样的人,诸侯们虽然是项羽所封,但是他们在各自封地都是有完全自主的权力,项羽其实是无力管束的。项羽这么做使诸侯之间矛盾巨增,原本安定的社会战火连天,项羽为了行使他霸主的使命不得不搅进去,使其它有异心的人得到机会,起兵反对项羽,项羽反而惹火烧身。


守仁读仁


人本就是贪心的动物,永远都得不到满足,也永远都填不满自己心中的欲望。

很多人都是说项羽分封天下之后,诸侯仍怀不满之心,是因为项羽分配的不公平,所以诸侯才会造反。但是我想问怎么分才公平呢?这世间哪来的绝对的公平,我相信当年不管项羽怎么分,诸侯都会造反,这些诸侯从来都是不甘于“寄人篱下”得主,他们之所以会造秦朝的反,是因为他们想自己坐上秦王的那个位置。



而他们之所以会在最开始听从项羽的分封,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实力对抗项羽,所以只能乖乖听从,在项羽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些诸侯连屁都不敢放,就乖乖的去到自己的封地就认。后来刘邦的实力够了,他不就马上就起兵反抗了吗?而当刘邦起兵后,那些诸侯看有机可乘也就立马跟随刘邦造反了。所以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不管项羽怎么分天下,只要项羽在那个天下之主的位置上,天下的诸侯就永远会对项羽充斥着各种不满之心。



而且其实诸侯并不是对项羽心怀不慢,而是对项羽的那个位置充满觊觎之心而已,他们很多都只是嫉妒项羽而已,为什么项羽这样的莽夫都可以坐上天下之主,为什么我不可以呢?所以可以说不管项羽对诸侯做出什么公平的选择,诸侯都会不满,都会造反的。



只是遗憾项羽这么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最终还是拜了,败在自己的骄傲上,败在自己的目中无人上。其实最开始项羽完全可以和秦始皇一样不再用分封制,而是郡县制,然后将这些诸侯全部杀掉,只可惜项羽虽看似残暴,但却是一个仁义之人,他夺得天下之后想的不是杀功臣,而是将天下大半的土地分给他们,自己却值得九郡,而且这九郡还不是天下最富有的关中之地。但就是这样刘邦那些人还是不知道满足,他们想要的不仅仅只是土地,还有那个名号,所以他们还是不满足,他们还是要反。



最终项羽兵败被杀,刘邦登基为帝,而那些诸侯们在刘邦时期下场可没有那么好,基本都被杀的干干净净。我想他们被杀的时候应该会很后悔,为什么当初项羽对他们如此仁义,给他们土地让他们做王,他们却不满足,而是要跟着刘邦造反,可是到头来的结局却是被刘邦所杀,这是何苦呢?所以只能说他们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最终害得还是自己。


澳古说历史


很简单,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分封诸侯的制度或者说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秦末之时,各路诸侯总共有两个大的政治制度的选择,要么如同秦朝一样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帝国,要么仿照周朝,再度分封诸侯,恢复战国时期的基本格局。当然,后来刘邦的谋士想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综合办法,那就是分封一部分诸侯,然后最高统治者,即皇帝,又控制天下大半的土地,并在其辖区内实行郡县制,这叫做郡国并行制。



项羽选择了第二种。进去咸阳以后,他以霸主的身份,分封六国后人以及在反秦战争中立下大功的军阀和部将为诸侯王,天下再度回到战国时期那种列国犬牙交错的局面。

项羽的分封几乎引起了所有人的不满。分封了的诸侯觉得自己的地盘不够大或者不够好,而没被分封的将领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所以,我们看到,项羽分封之后,燕国、齐国等国便发生非正常的王位更替,而身为霸主的项羽,却几乎无法去制止或者说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干预。



项羽分封,在实际意义上创造出另一个战国乱世。各路诸侯有地盘的力图保住或者扩大自己的地盘,而没有地盘的,则想方设法要夺得一块土地或者一顶王冠。项羽在分封初期的实力十分强大,几乎无人敢直面其锋芒。就连刘邦,也不的不委曲求全,前往他的封地汉中。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各国,尤其是刘邦的汉国势力逐渐强盛起来,而项羽,则在列国之间充当警察的角色,详细点说就是谁不服就干谁,简单点说就一个字:干。所以,项羽的实力实际上是在慢慢衰退的。之后便逐渐失去了对诸侯的压制了。

所以,项羽的分封,虽然大部分分封出去诸侯都是亲近自己的,但是一旦获得一定程度上的独立,便会只从自己的利息出发了。项羽想借此让这些诸侯们作为自己的羽翼,永远视自己为主子,不也是很可笑的吗?



项羽分封图

相反,项羽在灭秦之后如果直接称帝或者采取中央集权的统治,对各路诸侯或者以高位,或者以富贵相赠,实在不行,也可以像刘邦之后所做的一样,先封个大国给你让你高兴一阵子,然后再把你的命也要回来,如此也是可行的。

然而,项羽却选择将大好的天下分封出去,自己虽然名义上是诸侯的霸主,但实际上和其他诸侯王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他的尊荣实际上是他的实力带来的,然而,一旦实力衰退,这种尊贵的地位也就消失了。

(全文完)


小文章大视野


为何不满?就是项羽想要让他们不满,这就是项羽故意这么搞得啊!

英吉利让印度跟巴基斯坦独立,为何他们都不满?

其实项羽的想法跟英吉利的想法一样,就是让他们不满,内部相互争斗,自己才好浑水摸鱼。如果都满足他们的愿望,项羽怎可挑起事端去消灭他们呢?

我再重申一次,项羽是有帝王之志的,并不以恢复春秋的分封制为意愿。原因有二:一、项羽实力当时并不处于绝对优势;二、项羽年纪轻,有大把时间跟诸侯玩。

看看项羽制造的火药桶吧,第一个火药桶:山东半岛

项羽把齐国一分为三:封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济北王。故意分得不公平,好让他们相互攻打起来,然后项羽可以带兵入齐,彻底消灭齐国。

第二个火药桶:河北大地

项羽把赵国也一分为二:把赵国王室封到代地,把张耳封为常山王,陈余没有封王。看样子这里也是一锅粥,项羽灭玩齐,就可以顺便灭赵了。

第三个火药桶:中原中枢

项羽分封中原能力强的人一个没分,能力弱的分的都很好。这里能乱就乱,不能乱也没关系,等项羽把赵灭了,就可以南下中原,这些人是降是杀,都不重要了。

第四个火药桶:黄土高原

项羽分封三个降将意图很明显,就是等着项羽重回关中,这三个降将重新投降,这三人被家乡父老所恨,根本无力统治,三人作用就是阻挡刘邦回到中原而已。

所以说项羽安排得很巧妙,他必须回到彭城,不能留在关中,因为他知道齐国必反。然后他可以从彭城快速进军灭齐,可惜此等军事机密,怎么可能说给一个书生听?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项羽在实行计划的时候卡在了第一步,有两项意外是项羽料想不到的。

第一点,十几年前秦灭齐时候,齐国毫无抵抗就投降了,给了项羽印象齐军作战能力很低下的印象。认为楚军一到,齐军就立马投降。没想到楚军在齐国打得焦头烂额,直到刘邦拿下彭城,项羽的楚军都没有办法从齐国抽身。

第二点,章邯也算一代名将,阻挡刘邦还是绰绰有余的。没想到刘邦手底下的韩信那么能打。居然能快速进入中原。

而更巧的是:韩信的进军路线刚好跟项羽是相反的。

可见在战略规划上,项羽完全跟韩信是相似的,或许是韩信在项羽底下已经探听到的楚军高层的战略会议。

项羽跟范增商量天下大势的时候,可能韩信就在一旁听到了

所以,项羽分封天下,诸侯不满就对了。如果诸侯个个都满意,在家里守着一亩三分地,项羽哪里有出兵攻伐的理由?历史没有必然,都是有无数的偶尔创造的,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最后再说一个彩蛋,项羽的嫡系是一个都没有分封,分封的多是无能之辈。因为项羽不能对自己的嫡系动手,也不能给自己留下太强的对手。


铯媒体


分封就是利益再分配,一整块蛋糕有人吃的多,有人吃的少,怎么分配才是真正的政治智慧,是政治水平的最高体现,分的好了皆大欢喜,分稍微偏点,就可能引起一方地震。

暴秦被推翻了,重新封王,一群人出生入死等的就是这个时刻,这里面有跟追随项羽出生入死的人,有实力强横的六国贵族余孽,还有一批投机取巧的人,如何分才能相对平衡而不至于天下大乱?

项羽,他手起刀落,干脆利索的粉碎了一地眼镜片。

项羽封了那些人没封哪些人?

1、齐鲁大地

实力最强横的田荣,最早与田儋、田横起兵反秦,实际掌控齐国。

结果项羽分封时因为田荣辜负了项粱又没有追随项羽入关,所以田荣没有被封王,地盘被一分三份,田荣与田荣立的齐王被项羽赶到胶东半岛齐国最偏僻的地方;

田荣手下大将田都背叛田荣追随项羽入关,被封为齐王,吃了齐国最大的蛋糕;田安因为投降项羽,被封为济北王。

一个原手下将领一个流亡之王,凭什么能占据齐国最核心的地段,而让实力最强的田荣去胶东?

所以项羽分封一结束,田荣就掀起反项羽的大旗,杀了田安,赶走田都,自立为齐王。

2、燕赵大地

燕赵大地上这时候有两位能量非同小可的人物一位是张耳,赵王歇丞相因为追随项羽入关有功,所以被封为常山王;

另一位就是陈余,张耳刎颈之交,元老级,在武臣与赵王歇时期,都是赵国大将军,一位能量巨大的人物。但是因为没有追随项羽入关,即便有人提醒项羽陈余与张耳一样对赵国有大功,但是项羽依然只对其封侯,三县之地。

这分封比不分封还丢人,果然陈余大怒

张耳和余功相等。今张耳为王,我却称候,项羽对我不公。

于是这位大佬给田荣去了一封信,借了兵,赶跑张耳。

燕王韩广派遣臧荼追随项羽入关,于是项羽便以臧荼功大封为燕王,原来的燕王韩广被赶到辽东。

3、三晋之地

三晋大地上有一位传奇人物彭越,出身草莽,在魏地起兵,地盘在项羽核心区域,然而项羽分封时候却根本没有把这位跟他一万多人的部队放在眼里。

于是田荣起兵后拜彭越为将军进攻楚军。刘邦更是将这位直接封为魏相,总览魏国兵权平定梁地。

这位传奇人物就在项羽的腹心位置,玩起了游击战,不时切断楚军粮草补给线,史称彭越挠楚,可见对项羽的骚扰之大。

河南王申阳,以洛阳为首都。洛阳从西周时为东都,东周时是周天子所在地,天下中心,也是最大的粮仓,如此重要的位置,项羽放了一个既不是自己亲信也不是卓有才能的人物而是一位名不见传的申阳(另一个身份是张耳的宠臣)。

只因为巨鹿之战后申阳在黄河边上迎接项羽。

司马卬本是张耳手下,因为入关有功,被封为殷王,与魏王豹分了魏地,结果魏豹接着就投降刘邦

4、其他诸位

英布是项羽手下大将,被封为九江王,之后英布就不太听从项羽的指挥,虽然不知道原因大概是因为对自己的封地不太满意吧。毕竟申阳这样的都可以占据洛阳,而自己跟岳父却在偏僻之地。

如此一来封王的坐不稳位置,或者被夺了原地盘,没封王的尽是实力派人物,如何能够满意?

至于刘邦更不用说唯一可以与项羽争夺天下的人,最先入关的人,按照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然而项羽不愿意把刘邦赶到巴蜀地区。但是刘邦一贿赂项伯,富庶的汉中地区立马不要了,刘邦出兵观众不会被人堵住了。

为了看着刘邦,项羽分封了三位秦人章邯、司马欣、董翳,一个文官,两个降将,刚刚送了几十万三秦子弟被项羽活埋。

这三位王的位置也不知道做的安稳不安稳。


妖鬼杂谈录


文|小河对岸

项羽之败,并不在於鸿门宴没杀掉了刘邦,而在於诸侯们对项羽的不满与背叛。按理说,项羽分封天下,将天下的大半都分封出去了。而以项羽灭秦的贡献,也只王了九个郡而已,并不算过分。为何诸侯们却认为项羽分封天下不公,而生背叛之心呢?

首先,项羽分封诸侯缺少名分。其时,项羽虽已经是事实上的诸侯盟主,但名义上的共主(盟主)却是楚怀王熊心。据《史纪.项羽本纪》载:..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先入关中者为王”的昔日约定)。”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於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项羽)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从中可以看出项羽分封诸侯,不但缺乏名分,其自身力量也严重不足。项羽虽成为诸侯联军事实上的盟主,但其自身也不过一方势力而已。故先得请示楚怀王,楚怀王不配合之后,才不得已自主封王。1)欲自王,先王诸将相。2)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但又疑心刘邦,故采取折中的办法,分刘邦为汉王等等。都说明项羽分王,乃是强力行之,也从侧面反应了各地旧有势力的强大。此后,刘邦与项羽争天下,便是以项羽违背楚怀王的昔日约定为借口。

再则,项羽封王,乃是一次重新洗牌,打击了“破秦无功”的各地故王势力。项羽封王,其法理依据是按“破秦功劳”的大小而分(即: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於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项羽)之力也)。因而,跟随项羽入关的,都是此次封王的最大受益者,而各地无功的故王(以六国王族之后为主)是受害者。

史载:..陈馀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於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馀以为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原大王资馀兵,请以击常山(张耳),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扞蔽。”齐王许之,因遣兵之赵。

陈馀指责项羽封王不公的理由,是项羽将故王都分到了不好的地盘,而将群臣诸将(跟随项羽入关的诸将,而非项羽之诸将)都分到了好的地盘。项羽封王的法理依据是“按功分王”,按照“按功分王”,项羽这种分配是合理的。而陈馀指责项羽封王不公,乃是指项羽这种分配方法,违背了各地昔日的君臣名分。

如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张耳原是赵王歇的国相,赵王歇无功,被迁徙为代王。而张耳因贤能,又跟随项羽入关,而被封为常山王、王於赵地。而在当时,秦朝并没能将七国融合为一国,各地仍基本上为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家的认同,这在陈馀看来,显然是乱了君臣名分。

项羽分封诸侯,而致天下再次大乱,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灭秦有功之诸侯诸将与各地故王之间的矛盾。如,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楚怀王熊心),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催)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从中可以看出楚怀王在当时也还是具备一定实力的。故而,项羽使人致命楚怀王,楚怀王不配合;项羽迁徙楚怀王到长沙郴县,楚怀王群臣敢於违抗,项羽更是指使了衡山、临江两位诸侯王才击杀掉了楚怀王。

紧接着,臧荼(原为燕将,项羽封为燕王)之国,因逐韩广(原燕王、项羽封其为辽东王)之辽东,广弗听,荼击杀广无终,并王其地。而令天下项羽封王体系崩解的,是齐地田荣的反叛。史载: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市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田都走楚。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杀击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还与陈馀兵,与之并力击张耳,大破之。迎故赵王歇於代,反之赵。

至此,齐、赵及梁地(战国故魏之地)彭越等三方势力结成反项羽同盟,并直接威胁到项羽的西楚国之安危。项羽被田荣拖入齐地的反抗泥沼之中,从而才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

参考史籍:《史记》等等;


有知社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公元前206年,项羽凭藉手中掌握的四十万军队,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将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分封给诸侯、部将和降将为王,史称“十八路诸侯”。这次分封其实是对当时各诸侯势力的一次洗牌。

项羽本以为从此天下太平,但他绝没有想到,当他罢兵回到封地后,诸侯混战的硝烟便再次扬起。

为什么呢?

一、分配不公平

项羽是通过军功来分封的,这本身没有问题,但他又自己加了一个条件在上面,就是是否有跟随他入关。如齐相田荣、赵将陈馀等人因没有入关,未被封王,但他们自认在反秦斗争中有很大的功劳,因而对分封之事满腹怨气。后来田荣就赶走齐王田都,攻杀济北王田安,后来又杀死胶东王田市,称王于三齐之地。赵国的陈馀也在同时赶走常山王张耳,恢复代王赵歇为赵王,自立为代王。

二、一言堂

项羽没有以协商的形式,把自己的设想经过与诸军首领妥协和商议转化为众人的意志。这一条当是项羽制定分封方案时最为严重的失误。分配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只要有人对分配不满,那这个不满的责任就需要项羽来承担,因为这是他一个人的主意,所以后来连项羽最得力的助手九江王英布都背叛了他。

三、主观喜好

项羽在分配中,掺杂了大量的个人喜好因素。比如刘邦,就被项羽赶到巴蜀之地。又如他认可韩成为韩王,但因其未随入关,认为没有军功,就不让他返回韩国,带其到彭城后废黜为侯,最后又杀了他。更有甚者,项羽阳奉楚王熊心为义帝,却又派人将其杀害。如此说一套做一套,倒行逆施,不但惹诸侯不满,还失去了民心。

有以上三点,项羽的决定怎能不引起诸侯不满呢?何况在诸侯们眼里,项羽也并非真是不可战胜的。

原创作品,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秦帝国的统一,很大程度上都只是皮相上的统一,而没有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这是符合唯物史观的,社会的进步经常是前进两步倒退一步,一场如此剧烈的大变革,是需要时间消化的。也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想见秦帝国所面临的问题。

比如,六国新灭,六国的旧贵族一定是想要复国的;

比如,六国人民的文化,和秦国的文化是不同的,接受秦的统治思想、文化思想是有隔阂的;

比如,历史的包袱很重,周是分封的,大家的历史观念里都是要分封的,你为什么不分封?

……

这场变革要深入灵魂,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实际的历史上,恐怕一直到汉武帝时期,中国才从春秋战国的分裂中,真正弥合起来。

所以,项羽面临的情况,和秦始皇并没有差多少。

陈胜起义后没多久,起义的主流就变成了六国贵族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项梁和项羽弄了个小朋友熊心来当楚王,这从法理上证明,他也是复国运动的参与者。那么,复的是你项家还是楚国?这才是一个深入灵魂的问题——凭什么由你项羽来执行分封?

理由只有一个,项羽的兵威最重。

叔父项梁死后的项羽,反戈一击,杀卿子冠军,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威震华夏。

这一系列的事奠定了两个事实:第一,楚怀王丧失了机会,沦为项羽的傀儡;第二,项羽歼灭秦的主力部队,成为排名第一的武装力量。刘邦鸿门宴能认怂,大家能坐下来听项羽分封,是基于第二点。

但这个基础是不稳固的,兵威第一不代表能一口气吃掉六国其余势力。比如一直和楚国关系不好的田荣会想,凭什么我齐国被你一分为三?针对到这种程度,这口窝囊气咽不下去。又比如,明明先入咸阳的刘邦,被打发到关中往南一带,凭什么拳头大就可以欺负人?窝囊气也是咽不下去。于是田荣三个月就反了,刘邦也憋着坏暗度陈仓了。

而出于第一个事实,项羽也不方便称帝,必须假模假式地尊怀王为义帝。这个困局曹操遇到过,司马家族也遇到过……项羽最后的选择是,杀掉义帝……

这就丢掉了自己所有的合法性,事实上这也是最大的把柄。军事上百战百胜,政治上错误连篇,这就是项羽。


夜小紫


因为分赃不均呀,项羽喜欢的人,他就给他分一个好地方,不喜欢的就分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甚至有些立有大功的人,项羽更是连封赏都没有给封,因为项羽讨厌他们。

作为老大的项羽这样来瓜分天下,很多人都是不服的。第一个不服项羽分封的就是齐地的田荣。

田荣是齐地国君的后裔,他的哥哥田儋是第一波起义反抗秦军的。而且还在反秦的革命道路上阵亡了,要说他们田家为了灭秦也立了不少的功劳。

可是,项羽的叔父项梁的死又和田荣有关。

因为当时项梁在和秦将章邯干仗的时候,他有邀请田荣一起参战,田荣因为对项梁窝藏齐国的贵族不满,而不去响应项梁。这就导致了项梁势单力薄被章邯打败,并且被杀死的宿命。

项梁一死,他就把所有的恨记在了田荣的头上。在项羽看来,若是不是田荣不去救援,他的叔父项梁就不会死。

所以,在灭秦之后,项羽就是不分田荣为王,不但不分封他,而且还把他所在的齐地给瓜分成了三份。

这下就彻底的惹怒了田荣,所以,田荣对项羽的分封不满。

第二个对项羽的分封不满的人就是陈馀,陈馀和张耳的功劳是差不多的,他们都是巨鹿之战,河北这一片地上反秦最厉害的武装。

在项羽打巨鹿之战后,陈馀和张耳因为利益纠纷闹掰了,两个人本来之前是兄弟相称,现在是水火不容。

陈馀一气之下就离开了项羽,没有跟随他到咸阳城去。就是少了去咸阳城之旅,项羽分封的时候把张耳分为了赵王,而陈馀只得了一个侯爵。

当陈馀知道张耳分了王,而自己封了侯之后,他就开始骂娘了。要和项羽搞事情,所以,他就去联合了齐地的田荣一起来给项羽作对。

彭越也是对项羽不满的,彭越虽说起义比较晚,但是人家也在战场上杀了不少敌人,可是项羽对他的功劳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根本没有分人家一块土地。这也是后来彭越记恨项羽,帮助刘邦取得天下的原因。

当然对项羽最不满的是刘邦,若是按照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刘邦应该是关中王才对,可是项羽取得天下后,他不但没让刘邦当关中王,而且还把关中分成了三份,重要的是这三份还没有刘邦的一份。

他竟然把刘邦给打发到了偏远的蜀地去了。

得到这个分封,刘邦当时就想和项羽干仗了,当他和部下商量要打项羽的时候,部下告诉他,不能和项羽硬拼,因为项羽有四十万大军,就这刘邦忍住了,他去蜀地上任去了。

你看项羽弄的这种分封,一点都不得人心。

所以,很多人反对他不满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