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学生在行内就业时仍保持优势,就业前景看好

师范类院校:专业教师的人才培养基地


师范院校学生在行内就业时仍保持优势,就业前景看好



提起师范类院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除非你想当老师,不然就不要选师范类院校。但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师范大学正由过去比较单一的培养文、理、工、教人才向更为全面的综合性大学拓展。总的来说师范类院校有以下五大特征。

注重规范养成


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最大的区别在于对规范的重视程度和侧重方向。师范院校会特别严格地要求学生学习的规范和对知识的掌握。“师”为教师、教育工作者,“范”为规范、规则。师范生从踏进校门的那刻起,就被灌输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职业伦理观念。

师范院校学生在行内就业时仍保持优势,就业前景看好

基础学科实力雄厚


在众多师范专业中,基础学科总是最朴实无华却最掷地有声的一枚招牌。具体而言,师范专业的设置多与中小学开设课程一致。这种与基础教育对接的封闭培养模式,让师范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了中文、数学、历史学、物理等基础学科领域的核心地位。

课程设置师范特色强


因为师范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大多与教育相关,因此学校偏重学生教学技能和教学心理方面的培养。在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上也与非师范院校和非师范专业不同,主要区别在是否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三门课程,其中教育心理学也称教学方法导论。

师范院校学生在行内就业时仍保持优势,就业前景看好

师范专业学费低,补贴高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的学费相对其他院校和专业而言要低很多,对师范生的补贴也比其他专业的要高很多。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在其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中施行“免费师范生制度”(2018年改革为公费师范生教育),所有学费、住宿费全免,还有生活补助。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

师范院校学生在行内就业时仍保持优势,就业前景看好

非师范专业遭尴尬?


相对于师范类专业,师范大学中的非师范专业的地位和质量都在面临挑战。一来,这些 非师范专业的课程模式和培养模式与师范专业相似,很容易导致师范的技能没掌握好,专业的学习也不够深入,与非师范院校毕业生相比没有竞争优势;二来,师范院校向来是师范专业的领地,非师范专业在学校受到的重视有限,特别是在地方师范院校中。

另外,师范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师范院校在研究型和综合型高校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天平逐渐平衡,导致竞争力下降。这是各大高校需要反思注意的地方,学校的首要目标是“育人”,不应在追逐名利中丧失了方向。


师范院校学生在行内就业时仍保持优势,就业前景看好


师范生就业前景


工作的稳定性和自主性、待遇节节拔高等促使教师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随着民办学校、职业学校的兴起,师范生就业机会增多,在教育系统内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市场。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中西部面临优质师资匮乏、基层教育系统缺少编制,而大城市教师职位日渐饱和,不可能再接收大量毕业生。因此,近两三年来,中西部省会城市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二线甚至三线城市成为师范类毕业生求职的热点地区。

师范院校学生在行内就业时仍保持优势,就业前景看好


由此可见,师范类专业就业前景形式的不同要根据区域划分来定。虽然很多地方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但是,从专业水平上来看,师范院校学生在行内就业时仍保持优势,就业前景看好。

其实专业与职业的选择着实多样,究其根本,还是在于个人的选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做好对未来的规划,才是最重要的。若以“师范”为目标,就应做好当老师准备,从个性上讲,能宽容、有爱心、表达能力强是必备的素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