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海灣戰爭中,美軍快速取勝依靠的是什麼?

哨兵小虎


本人作為軍事裝備研發人員,我需要經常去研究過去戰爭中各類武器及其作用,就不可避免涉及到海灣戰爭。

作為現代信息化電子戰戰爭的鼻祖,不管是軍事家還是普通群眾,對海灣戰爭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而討論的重點無非就是美國為何能快速取勝,依靠的是什麼,為何伊拉克敗的那麼快,換做是我們結果會怎樣等等?對此接下來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情報優勢

這一點是在任何時期,都是作戰之前必須要做的事情,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美軍在海灣戰爭開始之前,就已經獲取了包括伊拉克在科威特的部隊部署位置、數量和武器裝備種類等等,以及在伊拉克本土的防空火力點和重要設施建築等。美軍還利用特工深入伊拉克內部。可以說伊拉克在美軍面前完全透明。而且美軍利用偵察衛星,時刻掌握著大量伊拉克部隊的實時動態。

裝備優勢

說到裝備,就不得不提一下美軍的軍用衛星的作用,美國在戰時調用了超過五十顆衛星對伊拉克進行全天時和全天候的偵察,導致伊拉克部隊的任何行動,美軍都瞭如指掌。裝備定位系統的美軍坦克裝甲車和飛機,能夠準確的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中尋找方向和發現目標。海灣戰爭第一次讓世人認識了信息化電子戰在戰爭中的地位。


其它裝備就不用細說了,大型裝備比如F15和F16戰鬥機,M1系列坦克等等,其它裝備比如熱成像儀、巡航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等等,在伊拉克面前,這些裝備擁有代差的巨大優勢。

可以說武器裝備上的優勢是決定美軍快速取勝的最根本的原因!

戰術優勢

美軍戰前佈置的作戰計劃明確,就是利用空中優勢消滅伊拉克部隊。開戰一開始,就一一摧毀了根據偵察情報獲得的重要目標,比如伊拉克空軍指揮部大樓、防空陣地、雷達陣地、機場和發電站等重要設施,讓伊拉克直接失去了決定命運的制空權。美軍前期避其鋒芒,只打不攻,不與伊拉克部隊進行陸地交戰。沒有制空權和雷達的伊拉克部隊只能挨個被點名,一些組織進攻的部隊,還沒有到美軍面前,就已經被美空軍消滅了一大半,少有的伊拉克部隊歷盡千辛萬苦來到美軍面前,那也只是送送人頭而已:您的目標已到,請注意查收!

而伊拉克奉行的戰術還是老舊的蘇聯大規模鋼鐵洪流的作戰思路,配備了大輛的坦克裝甲車輛,在沒有了制空權後,這些坦克裝甲車就徹底暴露在了美軍的戰機導彈之下。

正義優勢

雖然很多人覺得美國打海灣戰爭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當然這不假,美軍攻擊伊拉克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但是這場戰爭是少有的經過聯合國授權的。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們知道是因為伊拉克入侵吞併科威特後,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警告無效的情況下才發動海灣戰爭的。伊拉克的行為是一種侵略的行為。

其它原因諸如士兵素質等等,總之美軍能夠快速取勝,靠的就是在科技的領先。海灣戰爭讓世人目瞪口呆,甚至不敢相信美軍能如此快速取勝,並且傷亡代價極低。很多軍事專家在戰前都預測美軍會和越南戰爭一樣陷入伊拉克的人民戰爭的泥潭裡面,可是戰爭的結果著實打臉。這場戰爭也讓東方某大國第一次全面認識了現代戰爭,並且開啟軍事變革。

以上是所長原創回答,屬個人見解,大家如有不同看法,可以評論交流。歡迎關注資訊所長!


資訊所長


海灣戰爭中美軍能夠速勝的原因,大概可以歸納為下列幾點!

1,美軍釆用了全新的戰爭方式,高度重視情報工作!美軍的偵察、指揮等體系己經開始了初步信息化!而伊拉克則還是八十年代的老一套,甚至薩達姆的思維還停留在二戰時期!以先進打落後,伊拉克能不敗嗎?!

2,美軍及多國部隊大量使用空中力量,釆用精準打擊的方法,大量使用可以在敵人火力防禦圈之外發射的巡航導彈、激光制導炸彈等攻擊伊拉克戰略目標!伊拉克對這種戰爭方式很陌生,不適應。導致失敗!

3,美軍及多國部隊對伊軍的雷達、通訊、偵察、指揮、預警等系統釆用了電子干擾、壓制、欺騙等方式,使其不能發揮作用!明眼人打盲人,美軍能不取勝嗎?

其它原因還有很多,這裡只列這三點…



北疆同心


海灣戰爭作為近代第一場信息化戰爭,在美國領導的多國聯合部隊下,42天號稱“世界第三”的軍事強國就向世界投降了,最終聯軍以死亡223人的極小代價使伊軍死傷十萬人而取得勝利。對於這場經典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勝如此之快,小編認為有以下原因。

軍事裝備上的差距

伊拉克軍隊以陸軍最為出名,先進的機械化部隊,坐擁5000多輛坦克多為蘇制先進坦克T72以及69式,各種火炮一萬多門,軍隊人數規模更是高達近百萬,飛機在當時也較為先進,近800架二代,三代戰機。但是這些相比較於美國主導的聯合軍隊來說,武器裝備代數完全碾壓,美國最先進的隱身戰機F117應用到海灣戰爭,毫髮無傷,先進的預警機,F15戰機,大量的戰斧巡航導彈等等。


國際社會的支持,正義的戰爭

海灣戰爭的大背景就是伊拉克軍事佔領科威特,在聯合國批准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就開始緊鑼密鼓的展開戰爭準備,這是一場正義的戰爭,當然,正義必定會戰勝邪惡。

作戰思想模式

不得不承認伊拉克軍隊力量當時確實處於世界前列,但是薩達姆的軍事戰略思想依舊停留在二戰時期以軍事裝備數量制勝。反觀聯軍,制定了一系列作戰計劃,而且各種高科技技術被應用到該戰爭之中,電子戰,電磁干擾,偵察,空襲等等,掌握了伊拉克的空中控制權,對指揮中心,機場,防空系統等重要目標展開戰略空襲甚至使用巡航導彈進行精確打擊。100個小時的地面作戰就摧毀了伊拉克整個裝甲部隊,大規模的機動作戰以及空中兵力投送,再加上空中直升機以及戰機掩護,使得地面戰爭很快結束。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斧正,感謝您的閱讀。


Global防尉


我認為美軍快速取勝,具有四個方面的主要因素。

🙋制空取勝。先進的空天偵察技術,對伊的軍事部局(署)瞭如指掌;電子技術,致伊軍瞬間成為“眼瞎耳聾的盲人”;實施的空對地、艦對地、地對地打擊,其精準度極高,對重點、要害部位的清除,取得了決定性的效果。消除了伊軍對美空、地面部隊的還擊能力與威脅。

👧金錢誘惑。“兩伊”戰爭持久,加之海灣戰爭、科威特戰爭,以及因制裁受困與耗損,伊拉克軍需不濟、軍心不齊,暗中厭戰;美用金錢、黃金誘惑,收買了薩達姆的親信指揮官,“王牌”部隊最高首領,致美軍在無巷戰抵抗下,順利佔領首都巴格達。加快了取勝進程。

👦孤獨無援。因薩達姆長期奉行獨裁專制,與世無友。其好鬥的性格,與鄰結仇,無友失援。美國此時攻打伊拉克,似如“巨人”打“弱孤”,勝負在預料之中。

🙎軟硬兼施。強大的多國聯合軍事威懾力、支持、誘惑伊拉克反對派,作其內應的輿論動力,分化軍心、民心、瓦解了伊拉克國內的凝聚力,並轉化為仇“薩”力量。其最高指揮官薩達姆,躲在洞內,如魚無水,束手就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