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如果没死,大清帝国能多撑几年吗?你怎么看?

耍贱草莓龟


或许答案令你失望,光绪如果不死的话,不但不能使大清的国祚延长,只能缩短其寿命!

现在往往很多人高看了光绪,认为凡是改革的皇帝都是好皇帝,是志向远大的皇帝。没错,光绪的目光是远了一些,不过却不是很远;志向是大了一些,但是却十分鲁莽。激进的变法改革,不但不能使这个羸弱的大清王朝复苏,反倒会因为“药力过猛”而使其快速病殁。

光绪如果活着,而慈禧死了,试想他还能回到皇帝的宝座上吗?也许很难,那些守旧派和新兴势力都不容他,他已经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没有人会真心辅佐他。其中最不能容他有两个人,一个是溥仪的亲爹-醇亲王载沣,一个就是袁世凯。如果光绪活着,年幼的溥仪算什么?还是不是宣统皇帝?而袁世凯则更紧张,光绪活着对于袁世凯来说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因此,光绪必须死!

此时的六君子早已命丧菜市口,如果还指望那位近代第一伪圣人康有为来辅佐他的话,只能说是痴人说梦。老康这种人属于典型的“书生造反”,所谓“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反累其主。”光绪的遭遇很完美的诠释了这番话。

过激的变法改革,一味的效法东洋,满脑子的乌托邦思想,使得光绪彻底乱了头脑和阵脚,短短的百日维新,竟然颁布新令超过一百二十条,要知道,漫说是已经病入膏肓的大清国,就是已经通过工业革命进入当时发达国家的欧洲都难以应付。

不懂得“号脉”,只知道下“猛药”的光绪却不以为然,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理想,结果理想没完成,自己来了个身陷囹圄被囚瀛台。老康害了皇帝,皇帝自己害了自己。

试想这样的人如果还将大清国攥在手中的话,大清国是更长久呢,还是更短命呢?当然是后者。

不过这也是好事,如果真这样的话,也省的那些为推翻满清统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士为之流血牺牲了,大清皇帝自己把大清玩坏了。


大狮


光绪帝即使活着,大清也好不了多少。换句话来说,哪怕慈禧再多活几年,说不定她能见证大清的灭亡。说两点,第一,中日甲午海战失败以后,大清各种赔款高达2亿两白银。第二,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庚子赔款有4.5亿白银,算上利息以及洋人借着各种理由勒索,清政府赔款差不多高达10亿白银。

这两件事情下来,清政府的财政基本上就面临崩溃的危险。这和之前是不一样的,因为之前清政府虽然也有借款,但是还是能够还上的。总体而言,除了太平天国那些年,财政还是能够维持了。

马关条约和庚子赔款的贷款数量太大了。虽然清政府靠着出卖主权以及国内国内强行摊派能够维持,比如海关的收入,国内各种苛捐杂税。但是长期下来,可能会有问题的。特别是后来清政府组织训练新军,财政的缺口就更大了。

清政府到末期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洋人的政府,完全是替各国列强收钱。这种情况下,无论谁上台都是很难改变的。因为清政府实力太差了,每年从国内搜刮这么多银子,随着时间的增长,国内矛盾肯定越来越多,长期下去,迟早是要灭亡的。

无论是慈禧,还是光绪,彻底改变是很难的。从清政府灭亡,中国通过花了几十年才真正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后面三大改造才真正改变中国社会的基层,等到改革开放,才真正进入快车道。因为我们这个国家的改变真的很难,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以清政府的种种作为,是很难担当这种重任的。这种情况下,它必定是要灭亡的。


历史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有另外一个思路。

根据鉴定,大家基本知道光绪帝死于被人谋害,至于凶手,有不同推测,当然慈禧嫌疑最大。

如果光绪帝不被人谋害,我认为,也许历史的发展会是另一个走向,如果发展良好,甚至于清王朝不一定灭亡,当然前提是比较好发生了社会转型。

对,你没猜错,也许是君主立宪。

看到这里,你也许有许多理由来反驳,但是,以下几个原因你可以看看,探讨一下。

原因一:

当时光绪帝思想开明,尽管戊戌变法失败,但光绪帝希望力挽狂澜的志向并没有消弭,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当然,这个时机的关键就是他还年轻。也许正是这个志向,才招致杀身之祸,但如果光绪帝不死,他一定会重新改革。

也许新的改革会谨慎很多,但一定会对政体做出调整,因为即使保守的慈禧在进入二十世纪后都还在种种危机的压力下,同意预备立宪(尽管预备了好几年),何况开明的光绪帝,他若过着,一定会真正实施宪政。

原因二:

尽管当时革命党人声势较大,但实际大多数百姓还是希望清廷能通过自身改变,来扭转国家颓势,这从革命党人前期组织了多次暴力起义都失败可以看出。

毕竟,普通百姓还是希望在较为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实现国强民富。

因此,如果光绪帝不死,只要实现宪政的决心不变,以他的威望,绝对有群众基础,一定能顺利推行改革。

也许有人会问,戊戌变法时,政令到达地方,地方官阳奉阴违,这次改革,地方官会不会依然阳奉阴违?

可以明确的说,绝对不会,因为时移势易,一方面慈禧已死,光绪毫无掣肘,地方官不敢;另一方面,八国联军侵华,民众危机意识更强,改革呼声更高,群众基础更强。

原因三:

列强不会阻挠光绪帝改革。

一方面是因为光绪帝的开明,赢得列强的尊敬,比如他被软禁期间,各国公使就一直关注打探他的身体状况,防止慈禧加害。

另一方面,列强很清楚光绪帝了解近代文明趋势,明白近代外交规则,他断不会做出支持义和团,同时向各列强宣战的事来。同时,从价值取向来讲,各西方有共同之处。

所以,列强绝不会阻挠光绪帝改革,甚至会有某列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支持光绪帝改革,转换政体。

所以,综上,如果光绪帝不死,慈禧死后,他重揽大权,一定会在当时的社会危机背景下,坚决迅速的,而不是预备的实现君主立宪制。

如若如此,也许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就是另一番景象。


明心修贤


去掉美化色彩,光绪是一个不幸的人,父母不能相认,兄弟不能相亲,夫妻不能相亲爱,君臣不能相依,从他亲政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就能看出他的个人能力很不够。至于对修钟表,弹钢琴,痛恨袁世凯,只能说有些狭隘的小聪明吧。从和珍妃的感情和一些野史来看,他有些心理疾病吧,有易装行为。客观的说光绪的说光绪亲政十年决断有二:1指挥甲午战争急于求战又急于求和。2轻信康有为搞没有群众基础的戊戌变法。即使慈禧在完全放权的几年里光绪在甲午陆战中的惊慌急于求和巨额赔款!至于设问,实在无耐当今人的思维!即使光绪不死继续执政也不会有什么强国作为!他的能力性格决定了他是孤家寡人,面对危局他无能为力就是政局顺畅他又如何?借此告诉光绪吧意淫的病人不要祸乱中国!






一叶小舟风雨渡


清政权的崩溃是综合因素。

政治腐败、军队堕落、经济沉沦、财政枯竭,无改革的决心,得罪士绅,抢劫民财。

哪怕慈禧死后,光绪再活十年掌握权力,也改变不了局面。

光绪本人没有行政经验,没有足够的威权,没有班底,没有合适的人才,也不可能有足够的魄力更没有时间去改造满清贵族集团。强行推动改革,甚至被内部推翻是瞬息间的事。


四川達州


应该没多大影响,国家已经千疮百孔了,有多大能力估计也不可逆转了,更别说他根本也不掌握实权,回天无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