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如果沒死,大清帝國能多撐幾年嗎?你怎麼看?

耍賤草莓龜


或許答案令你失望,光緒如果不死的話,不但不能使大清的國祚延長,只能縮短其壽命!

現在往往很多人高看了光緒,認為凡是改革的皇帝都是好皇帝,是志向遠大的皇帝。沒錯,光緒的目光是遠了一些,不過卻不是很遠;志向是大了一些,但是卻十分魯莽。激進的變法改革,不但不能使這個羸弱的大清王朝復甦,反倒會因為“藥力過猛”而使其快速病歿。

光緒如果活著,而慈禧死了,試想他還能回到皇帝的寶座上嗎?也許很難,那些守舊派和新興勢力都不容他,他已經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沒有人會真心輔佐他。其中最不能容他有兩個人,一個是溥儀的親爹-醇親王載灃,一個就是袁世凱。如果光緒活著,年幼的溥儀算什麼?還是不是宣統皇帝?而袁世凱則更緊張,光緒活著對於袁世凱來說是沒有好果子吃的。因此,光緒必須死!

此時的六君子早已命喪菜市口,如果還指望那位近代第一偽聖人康有為來輔佐他的話,只能說是痴人說夢。老康這種人屬於典型的“書生造反”,所謂“書生造反,三年不成,反累其主。”光緒的遭遇很完美的詮釋了這番話。

過激的變法改革,一味的效法東洋,滿腦子的烏托邦思想,使得光緒徹底亂了頭腦和陣腳,短短的百日維新,竟然頒佈新令超過一百二十條,要知道,漫說是已經病入膏肓的大清國,就是已經通過工業革命進入當時發達國家的歐洲都難以應付。

不懂得“號脈”,只知道下“猛藥”的光緒卻不以為然,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理想,結果理想沒完成,自己來了個身陷囹圄被囚瀛臺。老康害了皇帝,皇帝自己害了自己。

試想這樣的人如果還將大清國攥在手中的話,大清國是更長久呢,還是更短命呢?當然是後者。

不過這也是好事,如果真這樣的話,也省的那些為推翻滿清統治而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士為之流血犧牲了,大清皇帝自己把大清玩壞了。


大獅


光緒帝即使活著,大清也好不了多少。換句話來說,哪怕慈禧再多活幾年,說不定她能見證大清的滅亡。說兩點,第一,中日甲午海戰失敗以後,大清各種賠款高達2億兩白銀。第二,八國聯軍入侵,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庚子賠款有4.5億白銀,算上利息以及洋人藉著各種理由勒索,清政府賠款差不多高達10億白銀。

這兩件事情下來,清政府的財政基本上就面臨崩潰的危險。這和之前是不一樣的,因為之前清政府雖然也有借款,但是還是能夠還上的。總體而言,除了太平天國那些年,財政還是能夠維持了。

馬關條約和庚子賠款的貸款數量太大了。雖然清政府靠著出賣主權以及國內國內強行攤派能夠維持,比如海關的收入,國內各種苛捐雜稅。但是長期下來,可能會有問題的。特別是後來清政府組織訓練新軍,財政的缺口就更大了。

清政府到末期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洋人的政府,完全是替各國列強收錢。這種情況下,無論誰上臺都是很難改變的。因為清政府實力太差了,每年從國內搜刮這麼多銀子,隨著時間的增長,國內矛盾肯定越來越多,長期下去,遲早是要滅亡的。

無論是慈禧,還是光緒,徹底改變是很難的。從清政府滅亡,中國通過花了幾十年才真正實現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後面三大改造才真正改變中國社會的基層,等到改革開放,才真正進入快車道。因為我們這個國家的改變真的很難,往往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以清政府的種種作為,是很難擔當這種重任的。這種情況下,它必定是要滅亡的。


歷史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有另外一個思路。

根據鑑定,大家基本知道光緒帝死於被人謀害,至於兇手,有不同推測,當然慈禧嫌疑最大。

如果光緒帝不被人謀害,我認為,也許歷史的發展會是另一個走向,如果發展良好,甚至於清王朝不一定滅亡,當然前提是比較好發生了社會轉型。

對,你沒猜錯,也許是君主立憲。

看到這裡,你也許有許多理由來反駁,但是,以下幾個原因你可以看看,探討一下。

原因一:

當時光緒帝思想開明,儘管戊戌變法失敗,但光緒帝希望力挽狂瀾的志向並沒有消弭,他一直在等待時機,當然,這個時機的關鍵就是他還年輕。也許正是這個志向,才招致殺身之禍,但如果光緒帝不死,他一定會重新改革。

也許新的改革會謹慎很多,但一定會對政體做出調整,因為即使保守的慈禧在進入二十世紀後都還在種種危機的壓力下,同意預備立憲(儘管預備了好幾年),何況開明的光緒帝,他若過著,一定會真正實施憲政。

原因二:

儘管當時革命黨人聲勢較大,但實際大多數百姓還是希望清廷能通過自身改變,來扭轉國家頹勢,這從革命黨人前期組織了多次暴力起義都失敗可以看出。

畢竟,普通百姓還是希望在較為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實現國強民富。

因此,如果光緒帝不死,只要實現憲政的決心不變,以他的威望,絕對有群眾基礎,一定能順利推行改革。

也許有人會問,戊戌變法時,政令到達地方,地方官陽奉陰違,這次改革,地方官會不會依然陽奉陰違?

可以明確的說,絕對不會,因為時移勢易,一方面慈禧已死,光緒毫無掣肘,地方官不敢;另一方面,八國聯軍侵華,民眾危機意識更強,改革呼聲更高,群眾基礎更強。

原因三:

列強不會阻撓光緒帝改革。

一方面是因為光緒帝的開明,贏得列強的尊敬,比如他被軟禁期間,各國公使就一直關注打探他的身體狀況,防止慈禧加害。

另一方面,列強很清楚光緒帝瞭解近代文明趨勢,明白近代外交規則,他斷不會做出支持義和團,同時向各列強宣戰的事來。同時,從價值取向來講,各西方有共同之處。

所以,列強絕不會阻撓光緒帝改革,甚至會有某列強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支持光緒帝改革,轉換政體。

所以,綜上,如果光緒帝不死,慈禧死後,他重攬大權,一定會在當時的社會危機背景下,堅決迅速的,而不是預備的實現君主立憲制。

如若如此,也許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就是另一番景象。


明心修賢


去掉美化色彩,光緒是一個不幸的人,父母不能相認,兄弟不能相親,夫妻不能相親愛,君臣不能相依,從他親政後,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就能看出他的個人能力很不夠。至於對修鐘錶,彈鋼琴,痛恨袁世凱,只能說有些狹隘的小聰明吧。從和珍妃的感情和一些野史來看,他有些心理疾病吧,有易裝行為。客觀的說光緒的說光緒親政十年決斷有二:1指揮甲午戰爭急於求戰又急於求和。2輕信康有為搞沒有群眾基礎的戊戌變法。即使慈禧在完全放權的幾年裡光緒在甲午陸戰中的驚慌急於求和鉅額賠款!至於設問,實在無耐當今人的思維!即使光緒不死繼續執政也不會有什麼強國作為!他的能力性格決定了他是孤家寡人,面對危局他無能為力就是政局順暢他又如何?藉此告訴光緒吧意淫的病人不要禍亂中國!






一葉小舟風雨渡


清政權的崩潰是綜合因素。

政治腐敗、軍隊墮落、經濟沉淪、財政枯竭,無改革的決心,得罪士紳,搶劫民財。

哪怕慈禧死後,光緒再活十年掌握權力,也改變不了局面。

光緒本人沒有行政經驗,沒有足夠的威權,沒有班底,沒有合適的人才,也不可能有足夠的魄力更沒有時間去改造滿清貴族集團。強行推動改革,甚至被內部推翻是瞬息間的事。


四川達州


應該沒多大影響,國家已經千瘡百孔了,有多大能力估計也不可逆轉了,更別說他根本也不掌握實權,迴天無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