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可能解體變成小邦國嗎?

嚼著炫邁papapa


印度是與我國相鄰的國家中發展最快的,也是未來可能給中國帶來麻煩的最大國家。印度目前人口是13.39億,將在很快的時間內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的高速發展以及在國際中自我定位等給中國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這位後起之秀極有可能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成為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

一、印度制度存在的可能。

印度與中國是不一樣的,假如有人問中國有可能解體變成小邦國?回答是不可能的,中國不可能解體,也不會解體。但是印度確實有這個可能。印度全稱是:印度共和國。印度憲法在1950年1月26日生效,憲法中規定了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也就是說和美國是一樣的。各個省有自己很大的權力,只是把一部分權力讓給了聯邦共同體。省與中央之間不是嚴格的上下級關係,而是分別分管不同的方向,各有各的權力。

歷史上分裂過的最大的聯邦制國家是蘇聯。現在的印度成立並不是自己歷史由來已久或者沒有中斷的傳承以前的國土,而是在英國的操作下實現的“獨立”。獨立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印度有很多地方在歷史上並不是同一個國家,有些地方是同一個國家但是在“獨立”的過程中丟失了。

二、印度的歷史存在著可能。

在英國統治印度期間,印度國內有英國劃定的13個省,還有700多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國。這些土邦國之間關係並不是很融洽,經常發生戰爭。其實早在沒有有殖民統治之前,印度國內還是一片混亂,經常發生各個地區之間的戰爭。

印度不同地區的信仰是不一樣的,雖然主要是信仰印度教,但是有些地方比如靠近巴基斯坦的地區信仰伊斯蘭教,有些靠近緬甸的地方信仰佛教。宗教問題是引發一個國家動亂的主要原因,不同信仰的地區之間極有可能爆發衝突,從而使這些地區脫離聯邦加入其他國家或獨立出去。

印度歷史上基本上沒出現過長久的大一統時期,也沒有像中國一樣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這一點上和中國是完全不同的。自從秦始皇建立秦朝以來,我國一直都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雖然改朝換代經常發生,但是無論是哪個朝代制度和治國思路都是一樣的,類似於“換湯不換藥”。

三、文化的差異存在著可能。

印度雖然是文明古國,但是文明並沒有延續下來。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文化傳承從來沒有斷過,但是印度不一樣,印度基本上換一次朝代就換一種文化,甚至連人都換了。也就是說現在在印度生存的很多人並不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後代。印度人口最多的民族印度斯坦族占人口總數的50%都不到,各個民族之間甚至是世仇,也就是說印度各個民族和地區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文化差異,甚至價值觀方面都達不到統一。

不要小看文化的力量,中國與世界上所有國家最大的區別就是文化。現代以西方為主的很多國家都是“契約型國家”,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是“文化型國家”。把中國人維繫在一起的不是宗教或者契約等,而是文化認同感,英國一個學者在這方面有很深刻的見解。

以前的時候外國人總是不理解為什麼中國人思想情結為什麼那麼嚴重,為什麼中國能在多次改朝換代中依舊保持民族向心力。因為“契約型國家”是一種利益共同體,當一旦利益消失不見或者對自己不利時就會反對契約甚至破壞契約本身,如“英國脫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存在著一定的可能,因為聯邦制靠的是“契約精神”,但是印度國內情況錯綜複雜,各地區之間,各民族之間、各宗教之間問題繁多。正如狂人言: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契約也是用來撕毀的。一切皆有可能。


無筆史官


印度地處南亞,戲稱三哥,它海有航母,陸有核武,它人口暴增,經濟強勁,科技發達。它得錫金、望不丹、想尼泊爾;它西脅巴基斯坦,東眈孟加拉國。三哥一項宣稱他要稱雄印度洋,自號南亞霸王。印度這麼牛,那麼它有沒有可能變成小邦國呢?有,可能性非常的大,而實現則需要其內部的合力以及外力。我們來看看印度存在解體危險的那一年的地圖吧。

這張地圖是不是很觸目驚心啊,只是地圖解釋很籠統,那麼福垊先談談印度解體的精神因素吧。

第一、歷史形成的文化不同、信仰不同。

印度的歷史上長期分裂,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後才完成了“統一”,看起來是因禍得福,但融合時間太短。尤其其境內還有印度教、錫克教、佛教、伊斯蘭教等幾大宗教,有的宗教甚至相互仇視,從而造成一定的離心力和族群撕裂。

第二、歷史形成的種姓壓迫、貧富撕裂。

印度的種姓制度(五等人,最低的賤民)根深蒂固,遠古的殖民者婆羅門的地位高高在上而本土土著卻卑微可憐。他們被歧視被侮辱被傷害,物質上受苦,精神上受辱。儘管印度一直在法律上強調廢除種姓制度,但千年糟粕根深蒂固,於是就形成了福垊發的上面那個地圖的局面。

這個地圖分為五種顏色,福垊就按顏色來講。

【深紅色】納薩爾派控制區。納薩爾派,大家可以自行百度,這裡不便談論太多。

【橘紅色】納薩爾派普通影響區。

【橘黃色】納薩爾派邊緣區。

【淺橘黃色】納薩爾派目標區。

納薩爾派有自己的軍隊,武裝組織有兩萬人,成員五萬人,實行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不時發動襲擊。其影響力達到18個邦,1.8億人口,是一支不能小覷的力量。他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取而代之。受到了印度的不斷圍剿,其勢力範圍也就變得比較狹小了。下圖是2013年其勢力範圍情況。

【黃色一】錫金。錫金國王一直有復國夢,雖然力量超級弱 。

【黃色二】東北。印度東北諸邦都有武裝勢力,甚至還有一定的合作,他們不時襲擊,謀求自立。

【黃色三】克什米爾。土邦謀求自立,巴基斯坦跟印度有很大爭議,並不時交火。

只要這些力量能形成合力,並受到外力的助力下,那麼印度的解體就容易多了。

第一、東北方向。東北諸邦一向團結,如果孟加拉國、不丹給力的話,那麼事成之後不丹就能擺脫印度的控制,錫金能獲得自立,東北諸邦也能實現自。對孟加拉國來說解體,它就是最大的成功,作為巴基斯坦的小老弟孟加拉國這個外力是非常樂意給力的。

第二、印度北部。這裡是納薩爾派影響區甚至是控制區,基於共同主張以及共同敵人的情況下,尼泊爾這個外力會給力的。

第三、印度西部。巴基斯坦可繞過克什米爾尋找其西部佈防空虛處。

在一個合適的時機,裡應外合,群起而攻,那三哥首尾難顧,顧此失彼,更加上其聯邦制還有信仰不同等因素。從而激發族群徹底撕裂,印度也就開始進入了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了。


福垊


這個問題,當然是不可能的,起碼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不會。

作為我國最不安分的鄰國,印度一直在以各種方式猛刷存在感,即使在印巴衝突中出盡洋相也在所不惜。

從1947年建國以來,以英國殖民者自居的印度,在南亞次大陸橫衝直撞,周邊鄰國幾乎無一例外都深受其害。

但因為沒有經歷艱苦卓絕的革命和曠日持久的國內戰爭,幾乎是強行拼湊起來的印度,國內社會暴露的問題幾乎和建國以來取得的成就一樣多,很多方面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例如印度國內此起彼伏的反抗勢力,種姓制度帶來的印度社會階級分化,以及永不停歇的宗教衝突等。

於是很多人認為,印度國土會在某一天四分五裂,重新回到小邦國林立的狀態。

不過這注定是很多人的一廂情願,因為今天印度國內的分裂力量異常強大,但維持印度國土統一的因素更能站得住腳。

靜夜史認為,至少有三個因素可保印度國土無虞:

1、社會結構空前穩定

一般而言,主體民族所佔總人口比例的高低決定了一國的穩定程度,比如南斯拉夫因為鐵托對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的打壓,最終導致南斯拉夫解體的悲慘結局。

今天的印度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佔總人口比例不到50%,似乎註定了印度會在不久後的將來轟然解體。

但印度和其他以民族劃分人口的方式不同,印度劃分人口的主要標準是宗教,不管是第一大民族印度斯坦族還是第二大民族錫克族,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印度教的忠實教徒。

因為1947年的印巴分治,超過800萬的穆斯林從印度遷往東西巴基斯坦,同樣也有900多萬的印度教徒從東西巴基斯坦遷到印度境內。分治雖然使印度相比於英屬印度大大縮水,但卻使印度境內印度教徒的比例更高。

而因為佔到印度絕大多數人口的印度教的存在,使種姓制度得以長盛不衰。

這個由雅利安人帶來的統治體系,經過3000多年的演進,終於在英屬印度時代登峰造極。印度獨立後,雖立法廢除種姓制度,但種姓制度早已遍佈印度的各個角落,滲入每個印度人的血液中。

今天的印度,身居高位的依然是婆羅門和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作為底層民眾,不得不從事低賤職業,為高層的婆羅門和剎帝利服務。

而在首陀羅之下,是被排除在種姓制度之外,數量更為龐大的賤民階層。這些人不被種性制度接納,卻被種姓制度牢牢禁錮著,很多賤民甚至連名字都不能有。

但可悲的是,這些數量龐大的賤民從來沒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意識,他們擺脫被壓迫地位的手段,只是寄希望於輪迴或者改信其他宗教如佛教。很明顯,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不能帶來任何改變,但卻讓印度的階級金字塔空前穩定。

2、國家機器相對強大

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都至少有兩種職能,一是抵禦外敵入侵,二是維持國內社會的穩定。

在這一點上,印度領導人的認識是明確的。今天的印度總兵力約132.5萬人,陸軍112.9萬人,海軍6.27萬人,空軍12.7萬人。其中還有準軍事部隊143.5萬人。

如此龐大的軍隊規模自然需要高昂的軍費預算,2018年印度軍費預算為507億美元,僅次於美俄中三國,位列世界第四。

作為英屬印度的最大繼承者,印度在英國殖民者離開之後,繼承了英國的大量武器裝備外,還繼承了英國軍隊的各項制度和榮譽,比如印度享譽世界的摩托車表演。

因為自詡為英國殖民者繼承人,印度將英國殖民者的所謂榮譽戴在自己頭上,比如侵略東方大國的光榮戰績。

軍隊作為印度國家機器的強大保證,一直是印度歷屆領導人極端重視的部分。

因為英國殖民者超過200年的殖民統治,雖然將邦國林立的南亞次大陸整合成一個完整整體,並在印度修建了超過6萬公里的鐵路系統,但也使印度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作風,這使得印度自獨立以來的70多年時間裡,從未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軍工體系。

今天的印度,奉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軍事理念,軍隊成為各國武器的展覽館,戰艦故障還需拖回賣方國修理,各部隊武器沒有制式標準,相互之間不能通用。

但即便如此,世界大國尤其是美俄兩國,為拉攏印度成為遏制北方大國的重要棋子,對印度的軍工採購幾乎有求必應,這使得印度在沒有完整軍工體系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相對先進的武器裝備水平。

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水平,對付世界大國不足,但對付周邊小國和國內反抗勢力則綽綽有餘。有相對強大的印度軍隊鎮場,印度從內部分裂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3、國際環境有益無害

相比於北方大國自建國以來披荊斬棘的艱難遭遇,印度的國際環境實在是好得過了頭。

62年戰爭作為印度不自量力的一次嘗試,讓印度認清了自己的外強中乾,但印度卻在這次戰爭中至少獲得了三項收益:

  • 一是保住並坐實了對西藏南部9萬多平方公里土地的佔領;

  • 二是增強了印度的凝聚力,因為空前的慘敗,整個印度人心惶惶,民族意識得以覺醒,印度國民凝聚力客觀上得到了增強;

  • 三是獲得了美蘇兩國的同情,在蘇聯一如既往支持印度的基礎上,美國隨後也拋棄了傳統盟友巴基斯坦,印度成為兩大超級大國的寵兒。

因為此時北方大國與美蘇兩國的關係都劍拔弩張,因此印度成為遏制北方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美蘇兩國對援助印度都異常慷慨,印度的武器裝備水平也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

印度對北方大國的牽制作用,直到今天仍然在繼續發揮,所以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資本主義國家對印度“毫無保留”的友好一直在持續著。

在得到美蘇兩國的支持後,印度東山再起,除肢解巴基斯坦,吞併錫金,控制不丹,而美蘇為主導的國際社會對此視而不見。

而除戰敗可增強印度的凝聚力,印度在南亞次大陸上咄咄逼人的擴張,也給印度帶來了空前的自信心,印度開始朝著大國道路不斷邁進。

不過雖然領土面積位列世界第七,但印度距離世界大國仍然任重而道遠。而在當下的國際環境下,印度是否分裂,取決的國際因素要遠遠大於國內因素。

也就是說,印度是否回到邦國林立的狀態,更多的取決於美俄這樣的世界大國的態度。而很明顯,印度目前還有很大的利用價值,所以印度作為統一國家的形態,不會發生改變。

對我們而言,印度是和俄國不分伯仲的角色,未來必將也是我國復興的重大障礙之一。而62年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今天我們在勵精圖治的同時,更要做好枕戈待旦的充分準備。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當然有可能了,不然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是怎麼來的?(手動狗頭)

印度作為一個南亞地區的區域性強權,擁有眾多的人口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在未來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但是同時印度社會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最為致命的一點就是沒有一個占人口大多數的主體民族和文化。

印度作為一個現代國家,自1947年獨立以來,一直在試圖塑造一個民族共同體的意識,但是由於印度在近代以前從來沒有形成過長時間統一的政權加之大量文盲的存在,這種印度民族的構建困難重重。印度目前有大約2000種語言,55種文字,雖然存在官方語言印地語,但是隻有30%的人在使用,對操著不同語言甚至膚色都不一樣的“同胞”建立起認同,恐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這種複雜的民族和人口構成,印度實際上和舊俄羅斯帝國一樣,是民族的馬賽克。當面臨巨大的外部危機或者無法調和的內部矛盾之時不可避免的會如同蘇聯一樣支離破碎。
(複雜的印度民族分佈)


奧雷里亞諾的歷史課堂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國與印度都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我國有共同的文化與血緣基礎,分裂都是暫時的,最後總能重新統一。印度則不同,並沒有共同的文化與血緣基礎,在英國人殖民之前,現代印度版圖從來沒有統一。即使是印度歷史上版圖最大的莫臥兒王朝,也僅僅是統一了北部印度而已。印度能夠成為統一的現代國家,要感謝英國殖民者。沒有英國人的殖民,現在的南亞次大陸一定還是小國林立。印度統一的基礎非常薄弱,非常有可能解體變成小邦國。

首先,印度內部宗教矛盾嚴重。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都屬於古印度地區的一部分,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在1947年印巴分治的時候,以伊斯蘭教為主要信仰的地區建立了巴基斯坦,以信奉印度教為主的地區成立了印度。不過,在印度國內存在大量非印度教徒,印度堪稱是“宗教博物館”。印度人82%信奉印度教,12%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徒1000萬以上的宗教還有基督教、錫克教、佛教等等。自從印度獨立以來,印度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矛盾從未停止。隨著伊斯蘭教人口比例不斷增長,印度的宗教矛盾很可能會有一次大爆發。

(印度教建築)

其次,印度內部民族眾多,主體民族是拼湊而成。現代國家多數是民族國家,一旦國內民族關係複雜化,非常容易引發內亂。以南斯拉夫為例,陸續解體為7個民族國家。即使如此,塞爾維亞內部的阿爾巴尼亞族還是要求獨立,以極大的代價成立了科索沃。在印度,民族關係更加複雜。印度的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佔總人口的46.3%。不過,印度斯坦族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民族。在莫臥兒王朝征服印度以後,將首都德里周邊的土語整理成通用語言,取名為印度斯坦語。此後,講印度斯坦語的人就是印度斯坦族。事實上,印度斯坦族也是由無數個小民族組成。除了印度斯坦族以外,印度還擁有其他200多個民族。以印度複雜的民族構成,一旦出現經濟等方面的危機,極其容易引發民族分裂。

最後,印度政治制度難以長時間維持統一。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實行的是議會制共和制。在印度,各個邦的自治權利非常大。印度人經常以其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而自豪。但是,在印度的現行制度下,內部問題重重。例如,已經是21世紀的今天,印度作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每年花費好幾百億美元的軍事大國,內部卻活躍著數量巨大的反政府武裝!印度最大的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影響力已經遍佈40%的國土!

(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分子)

歡迎大家討論,您認為印度會解體嗎?


美國觀察室


印度的統一和分裂,是中國人很關心的問題。

直言不諱的說,印度地處亞熱帶和熱帶,三千多年無法實現不了統一,目前的內部依舊矛盾重重。

印度古代史上的大一統國家,主要是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臥兒王朝。聽我給你一一介紹:


1,孔雀王朝,存在於前324年-前188年,創建者旃陀羅笈多。這時期相當於秦國稱王(公元前325年)到呂后專權(漢惠帝公元前188年去世),這個持續150年的王朝,面積大約有420萬平方公里,已經比現在的印度大了(印度現在280萬平方公里)。

2,笈多帝國,存在於320—500年,這個時間相當於中國的東晉建立(517年)到南齊(502年)滅亡。這時期中國陷入大分裂,印度卻在大一統,笈多王朝佛教十分盛行,對中國進行文化輸出。

3,莫臥兒帝國,存在於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在印度建立的封建專制王朝。1858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稱號,成立英屬印度,莫臥兒王朝滅亡。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等地。

印度這三個大一統王朝的總時間加起來,實際上不超過700年,相對於不足2000年曆史的三分之一。說白了一句話,印度不具備大一統的條件。

印度歷史上很難實現大一統,主要原因在於:

1,南亞的地理環境比較複雜,恆河平原和印度和平原分割成兩大塊,難以形成最大的向心力。北部的青藏高原環境特殊交流先對少,東北部的阿富汗高原正好處在亞歐心臟的十字路口。這樣的地理環境,讓印度長期處在受到外界威脅的狀態下。<strong>

2,南亞的緯度太低,氣候過於炎熱,大大抑制了生產的發展和軍事力量的提升。世界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高緯度征服低緯度容易,而低緯度因為長期的高溫和食物豐盛,不論是戰鬥力還是生產力,始終保持在很低的狀態。

3,地形支離破碎,造成民族眾多,民族眾多有都不如外來民族勤勞勇敢,印度的土著居民地位不斷降低。在種姓制度的框架下,婆羅門教不斷吸收大量外來軍事貴族作為統治者,進而試圖建立政教合一體制。於是大多數的印度原住民,從吠舍,降低到首陀羅,甚至降低到不可接觸者。

不過,到現在,促使印度不能統一容易分裂的三大因素已經基本不存在了。尤其是現在低緯度地區越來越成為發達地區,因為人類生產力提高了,低緯度提供大量農作物的好處大大提高。

不僅如此,印度在被英國殖民統治的100年中間,實現了真正的統一。不僅實現了真正統一,還大大擴張了領土。

英屬印度到底有多大?來看幾個數據就行了。

  • 人口1.6億,僅次於中國。
  • 土地面積430萬平方公里,幾乎佔據整個南亞次大陸。
  • 不僅佔據了南亞次大陸,還把觸角伸向了緬甸和中國。


幾乎可以斷言,在英國的改造下,印度開始真正成為一個國家,成為一個有向心力的國家。唯一特殊的一點,英國人臨走前擺了印度一道,讓印度一下分裂成三個國家——印度(280萬平方公里)、巴基斯坦(88萬平方公里)、孟加拉國(14萬平方公里)。

英國人把印度一分為三的決策也許出於惡意,但真的有很好效果。分裂後,新印度繼承了英屬印度大部分土地,還有了自己的主體民族——佔總人口72%為印度-雅利安人。有了主體民族,這個國家就不那麼容易分裂了。

不僅如此,印度在英國人的馴服下建立了民主制度,也強化了等級制度。民主制度讓大部分的人群有政治參與,這使得印度從中央到地方不容易實施過於傷害某個民族某個地區的政策,而等級制度的強化,讓大多數印度人保持“沉默的大多數”,即使受到奴役,也願意委曲求全。

印度的聯邦制給各個地方很大的自主權,這使得印度很多邦實現了高度自治。既然已經高度自治,獨立出去建立一個新國家,很明顯成本太高不划算。所以,印度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民族,壓根沒想過獨立,他們打的主意是,我們拼命生孩子,然後移民到其他邦,擴大地盤。

獨立後的70多年中,印度人已經習慣用大量生孩子實現強國夢,強邦夢。因為印度的土地產權制度很奇怪,公共土地被私人佔據一段時間後就會變成私人領地。所以印度很多大工程建成後,周邊原先的工棚就成了貧民窟,窮人只要在這裡多生孩子,將來就能多拿拆遷費。這也是印度搞不起來高鐵等大工程的制度和文化因素。

試想一下,如果獨立出去,印度的窮苦百姓如何實現“孟買夢”和“加爾各答夢”?<strong>

印度的各個地方中,最有獨立傾向的是東北部七個邦。這裡被稱為世界民族博物館,但這裡同時也是全印度乃至全世界最貧窮的地方。這裡有著200個民族,曾有過500個自制土邦。上世紀70年代,印度政府在這裡駐軍,並且收回了絕大部分自治權。現在,這些窮人們有的尋求獨立,尋求高度自治,但力量弱小,難以成事。

退一萬步說,印度放任東北部獨立,也許不是壞事。因為這裡本來從來沒有和印度成為過同一個國家,這是英國殖民者免費贈送的。也許丟了土地沒面子,可是天天在那搗亂,也是在是鬧心啊!


歷史知事


其實,這個問題即便是放到現在,印度仍然是一個被肢解的小邦國。


所謂的解體,其實無論是中國歷史中,還是在世界歷史的進程中,一個國家的解體往往只有兩個原因:內部矛盾、外部干擾。


這兩個最為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也成為了能夠解釋印度有可能解體的好的切入點。


內部矛盾


種姓制度。這個內部矛盾在印度曾經存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即便是現在的官方不予承認印度目前仍然存在著種姓制度。但是曾經存在於千年之久的種姓制度仍然深深的影響著印度境內的一代又一代民眾。



而印度國內更為奇葩的事情是,雖然印度是原土著印度人所建立起來的王朝,但是你會突然發現,古印度似乎一直處於被異族吊打的一種狀態,而且還是那種使勁摁在地上摩擦的那種,所以印度是被異族統治時間最久的王朝。


這種異族統治,在很大程度上都極度激化了印度內部的矛盾。


而如今的印度,雖然總理是第一實權人,但是印度作為聯邦國家,總理竟然連一個分邦的邦長有時候都管轄不了,在這一點上對於國人來說似乎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事情,這所謂的實權哪去了?


外部矛盾


印度的外部矛盾往往曾經一個孃胎裡出來的巴基斯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倆兄弟每天爭鋒相對,倒是真的沒少折騰。


民族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在深深的激化著這哥倆之間的矛盾。


而且如今的印度之所以還算的上是一個統一國家,是因為領導人有著強力的執政手段能夠將印度內部的這些矛盾強行碰撞和緩和。可是,這個國家的缺點也正是如此,一旦沒有個強勢的領導人來調節這些矛盾,整個聯邦就像極了一盤散沙,一拍即散。


歷史總探長


有可能,但可能性極小極小

而我認為印度有可能解體成為小邦國有以下幾個原因:

①統一問題:

印度自公元前1500年左右,被中亞的雅利安人征服後就建立了許多的奴隸制小國。直到公元前四世紀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好景不長,到公元前188年,孔雀王朝衰敗,印度再次成為支離破碎狀態,這時的印度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並立

到莫臥兒帝國時,印度也只是北印統一,南印仍處於支離破碎狀態

這首先就為印度解體提供了可能,從古至今印度都沒怎麼統一過,現在中央的領導力也不強,各個邦的實力也非常強大


②語言問題:

據統計印度共有1652種語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達33種,而憲法規定的聯邦官方語言高達18種之多,不僅如此,印度各邦還可以自行決定自己的官方語言

(印度各種語言分部圖)

這樣一來,語言障礙在印度就十分明顯了,也為印度解體成為小邦國成為可能


③宗教問題:

印度宗教繁多,宗教問題複雜。目前主要教派有: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等,宗教一多,宗教衝突也十分多

以伊斯蘭教與印度教衝突為最厲害:在1992年,兩教因為寺廟之爭導致三幹多人喪生;2002年,兩教在此問題上的衝突造成七百多人死亡...而印度其他教派衝突也時有發生,宗教問題極其複雜

這也為印度解體提供了機會


⑤種姓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是自孔雀王朝確立的,雖然在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然而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其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現在的印度,雖然種姓制度法律層面早已被廢除,但在現實生活中,種姓制度帶來的社會矛盾仍是印度當前最大的兩個矛盾之一(另一個為社會財富分配不均)

在某些地區,即使你是高級的政府官員,但可能因為你是吠舍,見到一些“地主老財”時,你可能還要向他下跪

種姓制度帶來的社會矛盾也為印度解體提供了社會基礎


總而言之,印度是有可能解體的,不過可能性比較小。因為印度一旦解體,其經濟和發展將受到嚴重打擊,而且,國際上目前很多國家(如美國)也不允許印度解體的發生


五葉談


印度是一個在入侵和殖民中發展而來的國家,在他們國家的整個歷史中,無處不瀰漫著被殖民的氣息,比如他們歷史中的第一個強盛時代並不是由他們自己本土發展而來的,而是在雅利安白人的入侵下,才締造出來的殖民時代。


還不僅於此,後來印度又先後經歷了波斯、蒙古人後裔、英國人的入侵,真可謂是你方登罷我登場。

而印度的本土居民則習慣了這樣的變化,從來沒想過要去改變自己的境遇,覺得不管是誰主導了大權,反正自己的身份也一樣的卑微。

印度的融合是由英國人促成的

歷史中的印度和我們想象中都不同,歷史中的他們並不是一個融合在一起的整體,他們就如同我們古代的春秋戰國一般,是由許多星羅棋佈的小國構建而成的。

這種狀況是在英國的東印度公司通過先進的火器槍炮征服後才得到了改變。

在英國的殖民時代,英國人把曾經分散無比的眾多印度小邦國以及包括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國家在內的眾多地區給統合成了他們的印度殖民地。

印度的首次大一統竟然是由英國人促成,說來著實讓人覺得諷刺。

印巴分治

原本英國人對印度殖民地的統治如同鐵板般堅硬,但是在經歷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創之後,隨著印度民族情緒的高漲,他們才不得不放棄了對印度殖民地的控制權。

在他們放棄印度殖民地後,原本的印度殖民地被一分為二,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

其中孟加拉國被劃分成了巴基斯坦的一部分,成為了東巴基斯坦,後來在印度人的干擾下,才自己建立成了一個國家。


印度的發展

而在印度建國後,他們也一步步得到了自己的發展。

在現如今,印度的IT行業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氣,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國內培養出的大多數IT人才,最終都前往了美國,由此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

在軍隊方面,印度也有著不菲的實力。

他們的軍隊中裝備了大量的強大武器,不過在這方面也有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這些武器大多不是他們自己製造的,而是他們花費大筆資金從世界各國中購買而來。


就如同我們的清朝時期一樣,他們也並沒有自主獨立研發製造武器的能力。

在他們的國內社會方面,種姓制度也沒有完全被消除。

至今白色皮膚的雅利安人仍大量佔據在上流社會中,而棕色皮膚的人雖然也擁有了進入軍隊、政府中工作的機會,但如果種姓不行的話,仍然會受到高種姓人的歧視,這是印度目前仍然存在的一個巨大的社會矛盾。

這就是現如今的印度。

印度不太可能解體

至於說印度以後有沒有可能會解體成眾多小邦國,我覺得幾率非常小。

雖然印度國內存在著非常巨大的社會矛盾、也存在著眾多的信仰差異,但都不太可能導致他們解體。

以前的印度之所以會解體成幾個不同國家,是因為受到了強國的干預。

現如今他們的軍事實力雖然算不上是多麼強大,但是擁有核武器的他們,卻並不是其他國家隨隨便便就能干預他們國家內政的了,在沒有外部強國的介入下,他們基本不可能會解體。

印度和蘇聯不同

這時候或許有人會說到蘇聯解體的案例,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唯二的兩個超級強國,即便是他們最大的對手美國也不敢輕言直接和他們發動戰爭,但他們卻在1991年解體了,印度又有何不可呢?

但實際上蘇聯和印度的狀況是不相同的。

蘇聯當時是一個由15個不同國家構成的大聯盟,其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是俄羅斯這個加盟國。

當時在蘇聯的眾多加盟國中,除了中亞地區的5個加盟國之外,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諸多加盟國其實早已經擁有了想脫離蘇聯的想法。

他們每個國家都是完全不同的個體,在他們加入蘇聯期間,他們一直不斷的往外輸血,以支援一直不停向他們伸手討要的中亞五國。

這種一直不停往外輸血的行為,早已經讓他們感到厭煩,所以這才有了退出蘇聯的想法。

而印度不同,印度的國家政體實力非常強大,他們的國內也沒有如同俄羅斯、烏克蘭這般擁有著強大實力而由於國家政離心離德的存在,因此只要沒有意外,印度基本就不會跟解體搭邊。

所以說我覺得印度最近幾十年應該沒有解體成為小邦國的可能,除非他們受到了大規模的核打擊或者遭遇了其他變故,要不然幾率是非常小的。


孤客生


誠邀,如題。印度是無可爭議的南亞霸主,在南亞這塊土地上印度橫行霸道,今天欺負錫金,明天就和巴鐵在克什米爾打上一架。眾所周知,歷史上的印度雖然也是文明古國,但是分裂勢力嚴重故而在古代存在感不強。那麼現在的印度還有可能分裂嗎?


現在的印度起源於1947年蒙巴頓法令,按照大英帝國女王的命令,末代印度總督蒙巴頓將英國控制的印度地區十一個省瓜分給巴基斯坦和印度,二者分別建國。印度國土北達克什米爾,東達中國西藏,西與巴基斯坦相臨,南到印度洋,幾乎佔據了南亞次大陸70%的面積。至於印度是否會分解?小編以為可能性還是有的。


印度分裂的動力有三

其一,民族眾多且各民族不合。

印度全民有大小民族幾十個,“部落民”300多。各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4~96%,“部落民”占人口總數的4~6%。印度土著部落民人數,約為3800多萬,占人口總數的6.94%。百萬以上的土著部落有9個,最少者,如安達曼部落只有幾百人。他們主要聚居在東北地區、喜馬拉雅山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南部地區和島嶼地區。這些地區由於民族壓力很大,分裂勢力比較嚴重。


其二,國體問題

印度與美國一樣,都是聯邦制國家。印度主權本就是各州讓渡一部分權利給中央從而形成,所以各州權利很大,有分裂的能力。

其三,印度貧富差距

近幾年印度發展得十分迅速,尤其是軟件行業,幾乎做到了世界第一。但是印度的貧富差距也十分龐大,每個城市都有高樓大廈和貧民窟。各州發展也不同,富裕的州不想援助貧窮的州,於是分裂傾向十分嚴重。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