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了鄭州命運的鐵路大橋經歷了什麼?章節四

火車司機於增潤在鄭州居住了半個多世紀之久,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在鐵路事業上,對他而言,至今難忘的是1949年的某一天,八歲的他隨父親乘坐火車來到鄭州,那是他第一次坐火車,也是他第一次走進鄭州的火車站。


改變了鄭州命運的鐵路大橋經歷了什麼?章節四

解放初期,鄭州百廢待興,1952年10月31日,毛澤東視察鄭州,他曾親自登上車站天橋,俯望鄭州火車站全貌。當時的鐵道部長滕代遠,指著火車站的兩個蓆棚說:“兩個蓆棚,一個是售票的,一個是等車的。”毛澤東說:“我們欠債很多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當於增潤開始在培養鐵路司機的鄭州鐵路運輸局學校上學時,鄭州火車站即將拓建的消息傳到了學校裡。1955年3月,鐵道部最終將鄭州站定位為客運站。1956年5月13日,新站建成使用,平均每公里造價二十點八一萬元。毛澤東指示:要改變鄭州火車站的硬件設施,及其落後的面貌,應該把鄭州車站建成遠東最大最完善的車站。

改變了鄭州命運的鐵路大橋經歷了什麼?章節四

就在加緊建設鄭州火車站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趙富海隨父親在鄭州定居,那時,鄭州有了一個新的別名—中原綠城。解放前鄭州風沙不斷,是有名的風沙之城,解放後,第一任市長宋致和的到來改變了鄭州,他把鄭州由風沙之城變成了綠城。

改變了鄭州命運的鐵路大橋經歷了什麼?章節四

如今,矗立在街道旁的法國梧桐,成為鄭州獨特的城市景觀。1954年,河南省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鄭州正式成為新中國河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沉寂千年的古城鄭州,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走上了復興之路。

改變了鄭州命運的鐵路大橋經歷了什麼?章節四

就在火車站附近,德化街的西邊入口處,有一座花木蘭雕塑,鄭州市民用它來紀念一段往事。1951年,豫劇大師常香玉為抗美援朝義演捐飛機,轟動整個鄭州,她的第一場演出就在鄭州的德化街。在老蔡記第三代傳人蔡和順的記憶力,解放後的德化街常有貴客光顧,並且讚不絕口,最讓他難忘的,還要數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到來。

改變了鄭州命運的鐵路大橋經歷了什麼?章節四

解放後,德化街街上店面更新,道路擴建,成為鄭州名副其實的商業街。德化街的興盛,火車站的繁忙,鄭州在不斷地變化,走向更現代的城市發展。在鄭州的市郊,在京廣線鄭州黃河雙線鐵路大橋的橋畔,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與鐵橋朝夕相伴,半個世紀以來,他們的使命從未改變。

改變了鄭州命運的鐵路大橋經歷了什麼?章節四

每當火車隆隆駛過之後,鄭州鐵路局鄭州橋工段的工作人員才能找到機會走上大橋,對其進行維護工作,這保證了這座大橋在半個多世紀的安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田自彥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他至今難忘第一次走上京廣線鄭州黃河雙線鐵路大橋時的感受。

在鄭州鐵路局鄭州橋工段段長袁遂林看來,已經使用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京廣線鄭州黃河雙線鐵路大橋,對於整個中國的交通有著重要的意義,橋工段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

改變了鄭州命運的鐵路大橋經歷了什麼?章節四

每年汛期,橋工段的工作人員都要對京廣線鄭州黃河雙線鐵路大橋採取拋石護墩的保護措施,以保證這座大橋能夠應對黃河洪水的侵襲。從1960年建成通車直到如今,京廣線鄭州黃河雙線鐵路大橋在半個世紀的使用期裡,沒有被黃河的洪水擊敗過。如今緊鄰京廣線鄭州黃河雙線鐵路大橋的鄭焦城際鐵路正在興建,它是由鄭州東南接京廣鐵路並行,西北至河南西北重鎮焦作。

在鄭州城畔,如今已經有四座新橋、老橋,跨越了黃河天險,黃河橋的橋址不斷地在向下遊轉移。橋上火車的速度不斷加快,而鄭州城市的發展,也正是鄭州橋樑發展的縮影,它們共同守護著橋畔一座古城的現代復興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