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蒂固的打工思维正在毁掉你的未来


根深蒂固的打工思维正在毁掉你的未来



在公司,我遇到的最多的抱怨,是关于薪水与工作量的问题,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应该得到更高的薪水回报才合理。

而那些做得不够好的人,则认为:自己之所以做得不那么够好,不是因为自己能力的问题,而是老板给的薪水就只有那么一点,自己该付出的劳动就应该少一点。

曾经我的我,两种观点都曾先后有过。后来,随着自己的年龄渐长,工作阅历丰富,职位越来越高之后,渐渐都不认同了。

特别是这两年,我开公司做团队,从领薪水到发薪水,从对上级负责到对公司负责,我对这些个问题,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我的观点之所以转变,并非只是我因为身份转变,所以才带来了立场变化,更多、更大的变化,我在持续成长的过程中,观察角度和高度发生变化之后,带来了整套思维的变化。

确实,过去,在工厂打工,领薪水时,更多考虑的是薪水什么时候入账,年终奖能发多少,明年会不会加薪,我出了多少力,能拿多少钱?

而后来自己当了老板之后,我想的是,我花去的薪水和成本高还是低?未来怎样才能赚更多的钱?如何做才能让团队和自己时间价值最大化?我有没有给我团队里的人合理的回报和收入,能不能让他们稳定并持续成长和创造价值?

慢慢我发现,我在文章一开头所提到的那套思维模式,带来的局限和陷阱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这其实也就是很多人面临的所谓的职场天花板

下面,我就这两种思维模式,以及这种思维模式所带来的行动、观点和认知方面的差异,谈谈我的看法。


根深蒂固的打工思维正在毁掉你的未来



1、打工思维vs.投资思维


文章一开头我所提到的抱怨,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打工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要的是现在,是那种付出立即就要回报,希望少付出,多回报的心态。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那种现实的,斤斤计较式的思维,并未怎么考虑过未来。

而我在开公司之后,想问题的这种思维模式,其实是一种投资思维模式。对一时的多付出还是少付出,并不是特别看着,更看着的是未来的回报和更长远的发展。

当然,不能因为角色转换了,立场变化了,我就认为看重现在的就是错的,看重未来的就一定好,显然我自己还没有这么势利和肤浅。

实际上,这种思考模式后面的本质区别,在做投资人,当老板之前,我形成的是一种急功近利型的思考模式(付出立即要回报,只顾眼前的付出,关注眼前的回报);当投资人、老板之后,我逐步被培养成了一种可以长久型的思考模式(我可以先付出,在合适的时候再要回报;我可以接受一些付出没有回报,而另外一些付出可能会得到更高的回报)。

当然,这不是说第一种就是错的,第二种(也就是我的那一种)就是对的,第一种就差,第二种就好。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思考方式就不同。但说句实在话,对于一个人长远的职业生涯而言,显然是后一种思维模式更利于长期发展呢!

所以,有时候,老板坐下来,跟你谈未来,谈理想,并不一定就是忽悠你,要给你洗脑,想让你少付出薪水,让你多干活。

如果你能站在职业生涯的发展角度(注意,不要只是把工作当工作,它显然是你职业生涯的一部分,你应该把不同时段的工作,当做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去思考),你会发现,其实一时得得失失的工作付出和薪水回报,真的并没有你斤斤计较时的那么重要。

很多现实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在后期能获得较大回报的,往往不是那些一开始就计算着做多少多少,然后能得多少多少,毫厘不爽的人。而往往是那些一开始在某些方面看似付出很多,回报很少的人。

而有些一开始似乎付出了很多,回报比较少,看似亏大了的人,往往比那些总是计算的非常清楚,年底争取了很多回报的人获得的回报多得多。有时候,那些“吃了亏”的人的收入,可能是那些“毫厘不爽”的人的收入的指数级。

我有位朋友,在一家公司干了十多年,一直做技术,创业前期,回报很少,很多人选择离开了,但他喜欢工厂的氛围,喜欢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看好这个行业的未来,觉得值得付出和坚持下来,于是就留了下来。

后来,他们公司居然越做越好,成为了行业的标杆,而他也因为一直专注在一个领域,成为了行业顶尖的专家。前几年上市,因为他是元老,股改中老板给了1.9%的股份,结果上市后身价一个多亿。

而反观那些较早离开的人,一开始离开的时候,薪水是他的两三倍,后来大多都追逐哪里工资高一点,就去哪里上班,三五年一跳槽,有的甚至一年三跳槽。到现在,他以前的老同事们,绝大多数人的收入和资产,还没有他收入和资产的零头多。


根深蒂固的打工思维正在毁掉你的未来



2、薪水≠工作价值和未来

虽然我上面也有提到,比较短视的,斤斤计较于付出=收入的思维模式并不可取。但很现实和客观地说,我觉得在选工作时,薪水还是是应该考虑的,能争取到高一点的薪水的时候,当然要争取。不过,它绝对不是放在首位考虑的因素。

实际上,我觉得在换一份工作的时候,你更应该看重的是工作平台和你跟的老板如何。因为平台会决定你的眼界,如果你工作的平台够好,则平台会给你在专业和机会方面,都会带来很多工资无法衡量和计算的收获。

而你如果能遇到一个好老板,他则可以直接带着你成长,能较快升级你做事的思维方式。好老板会让你看到你在思考问题时的缺陷,能让你更清晰看到你可能的成长方向。

同样的两个人,在入职的时候,薪资一样,比如都是3000块一个月,但因为平台和老板不同,几年后,一个人可能会月薪三万,另外一个人可能只有月薪5000,或者可能更惨,甚至可能面临失业。

真的,这样的现实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我每年就接到不下十几个到几十个电话,都是曾经的下属,或者同事,因为没有好的去处,或者失业,请我帮忙介绍工作。

所以,我的观点是,年轻人一定要争取去好的平台发展,哪怕人家不付给你薪水,哪怕给他们端茶、送水、做实习,因为你其实是在投资你自己和你的未来。

如果你去了一个看似给的工资还不错的公司,但老板没有什么好的理念,公司也没有什么可发展的前途,特别是在公司里工作时,老板除了发钱,不教给你技能,不请人来讲课,不传授给你知识,更加不送你出去,让你开阔视野,结交更多人脉和资源的话,即便是你赚了一点小钱,其实你也是亏的,因为你等于是把自己最宝贵的几年青春贱卖了。

在职业生涯的前十几年的阶段,最重要的事情还真的不是赚钱,而是为自己赋能,为自己积攒知识、能力和资源。这些东西,是多给一点钱换不来的,而且这个应该积攒的阶段,如果你意识不到的话,一旦错过,是无法重新找回来的。

实际上,事业的大小与未来可能的发展机会,除了与平台的大小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人的天花板在哪儿。那些打工思维的人,整天把薪水与工作价值和未来划等号的人,往往把一份工作想得太浅了。

我经常跟我团队的人说,你们应该不要计较8小时内外的问题,而是追求把工作和事情做好,做到令自己满意,令客户满意,令上司和同事满意。这种满意不是讨好上司,也不是拍马屁,而是展示你的专业能力,培养你的良好工作习惯。

说老实话,22岁只有一个,23岁只有一个,即便是30岁的某月某日,也只有一天,如果该在做好,让自己在那一次做的时候无论是学习到技能也好,增长了经验也好,或者做出成绩也好,积攒下来的话,就真的积攒了下来;如果你没有积攒,偷了懒,那个可能会让你成才的机会,那个可能未来能成就你的能力,过去就永远再也不回来了。

所以,你真的不必在乎是8个小时做完了,还是12个小时做完了,关键是你收获了没有,提升了没有。如果你没有,那你就真的浪费了。即便是老板多给了你加班费,你没有做好,做到你应该做到的专业高度和程度的话,你其实在荒废自己,浪费时光。

我自己经历过很多这样的过程。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大多时候都没有放弃,因此,才有机会为自己争取到机会。我还记得,我曾在一家上市公司做到部门经理的时候,因为某个原因,被撸下去,从管理五六百号人,变成了光杆司令一个人,做对接顾问公司的工作。很多人把这个工作当做是对我的惩罚,等着看我的笑话,等着我灰溜溜地滚蛋。

而我却不是这样想。我反而将这份工作当做公司最强资源的拥有者去对待。虽然刚开始,我对接的只是顾问公司的普通顾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接触顾问公司的高层,几个非常厉害的人。他们都曾任职过500强公司的高管。

所以,我不仅接触到了一群我在原来的公司接触不到的优秀的人,而且还跟他们逐渐建立了交情和友情。其后,在我离开那家公司之后的十多年里,我都因此而受益,他们不仅拉升了我看待事物和工作的眼界,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说实话,我在跟他们一起工作的那两年,薪水不升反降,但我在那两年中学到的东西和积攒的人脉,却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价值倍增,收入也因此倍增。

所以,给多少钱,就卖多少力气,其实是在扼杀自己的职场未来,在拿自己青春年华挥霍浪费。


根深蒂固的打工思维正在毁掉你的未来



3、不断尝试,才能有机会突破自己


在工作中,我听到最多的话是“这个我不懂”,或者“这个我不擅长,以前没做过。”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就这样过去了,觉得这一切似乎跟自己再也没有关系了。

我因此常常替他们着急。有人问:“这你有啥着急的?不行就换了他呗!”

但我却不这样想。我觉得不懂完全可以去学啊,去了解啊,去尝试啊。没有经历过,更要去试试它的可能性,才有机会成功啊。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完全不必太在乎面子,更不要因为怕犯错、怕打脸而不敢尝试,去小心翼翼呵护自己的自尊心。

如果一个人永远只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收获的就只是价值的存量,无法产生新的收入和价值的增长点。所以你的收入和能力,永远只是一条可预见的、并不令人兴奋的增长曲线。

也许,说不知道,说不会做,然后蜷在自己擅长的圈子里,可能会让自己觉得很舒服,很安全。但是,相信我,在职业成长的通道上,在从事事业和工作的过程中,任何的舒服都只是暂时的。你不肯主动面对的事情,有一天你会被逼着去面对。变革和发展是谁都逃不了的。

与其如此,还不如积极尝试,主动出击。虽然有时候,在试探和尝试的过程中,会失败,会付出代价,但你成长的速度就会比别人增快,成功的几率也会比别增加。

是的,即便你现在还是个打工者,你还做不了多少大的事,做不成啥成功的事,但是,至少你在尝试,你在努力,你真在努力跳出打工者的心态和行为,正在成为一个为自己的未来、事业和可能的成功机会投资的人。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