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智取威虎山》尤其(迎来春色换人间)段,童祥苓和于魁智两位艺术家谁唱得更好?

H带头大哥


要说童先生与于先生那位唱这段戏好之前,我还是根据我的体会,说说这段"打虎上山"。

样板戏都惯分別用西皮,或是二黄的成套唱腔来刻画主要英雄人物。但这段"打虎上山"确是二黄,西皮共用!整段唱气势恢宏,慷慨激昂,振奋人心!

本段唱的重头是二黄导板,“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为了引出这段导板,其前奏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首先是传统打击乐引导整个大乐队的进入,管弦乐齐奏,表现出林海雪原的深远与博大,很具画面感。圆号稍低音部的独奏,特写出前途的不可预见性或是包含的危险!又加入了风雪效果气氛的烘托,更加强了其意境。

接下来的管弦乐齐奏,在较高声部体现了英雄战胜顽敌的大无畏气概。再由京胡,京二胡奏出了二黄导板的前奏,杨子荣在唱腔中飞马近前亮相。向现众展示了演员的身恣与装扮。

转身加鞭转原板,,,,,,愿红旗五洲四海,,,,,唱出了任务的重大与光荣!接着在转西皮快板的大过门中,设计了骑马上坡,跨涧,飞奔的高难度舞蹈动作。用实景与虚拟表演相结合,用大武生的身段,表现杨子荣的高大英武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

接下来转为西皮快板,“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不怕难,为剿匪先把土匪扮。似尖刀插向威虎山,,,,,!

一般传统戏中,大武生的唱,并不象须生要求的那么高。可恰好在样板戏中,为了表现英雄人物。对唱,念,做,打,舞都有极高的要求!选择了很多位高水准艺术家,才定下了童先生。

如果说完成整场戏的表演,应该是童先生无人能敌。十年磨一戏的样板,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


但单就能很好完成这段唱的,于先生,小冬皇等都十分完美。特别是于先生,在发声上吸收了很好的音乐歌唱元素。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与中外艺术家合作的这段“打虎上山",也是非常完美的(眼神不好,指挥看不清,有点像汝俊先生?)。给我的感觉比童先生在电影中的唱,有点距离。但比童先生平时的演唱要好听一些,毕竟童先生年纪大了,无法再现当年英恣!


干杯安德烈


京剧《智取威虎山》,当年被称为“样板戏”,且始终排在第一位。抛去政治色彩不说,不论是内容、演员、唱腔,确实可算是京剧现代戏的“样板”,童祥苓、沈金波、施正泉、孙正阳、王梦云、贺永华、齐淑芳在当时名声虽不及马、谭等大师,但放眼当下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员,肯定没有超过这几位前辈的。尤其以童祥苓的杨子荣、沈金波的少剑波、孙正阳的滦平早已深入人心,除去巫山不是云。

“打虎上山”是本剧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唱、做、武并重,很吃功力。其中“迎来春色换人间”大段精彩演唱,童祥苓先生演来更是曲妙唱绝,无出其右。

于魁智虽是不错的老生,以这段“穿林海”来讲,差童老远矣!差距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用“自媒体”里的术语来讲,童老的杨子荣就是“原创”,于魁智的演唱则属于“搬运”或“抄袭”。童先生的“杨子荣”无论形象还是演唱早已深入人心,任何人也无法取代,也无法超越。

2:自身功力有差距

京剧界有两个家族式剧社,一是“童家班”,一是“厉家班”。童家兄妹五人有“五虎”之誉,最小的祥苓先生在天津初次登台是被人抱起来放在凳子上唱的。几十年的艺术磨砺,正值盛年时出演杨子荣一角,可谓厚积薄发。于魁智80年代末即小有名气,但这三十多年来。除了“京歌”越唱越有心得外,京剧本身其实并无长进。说实话,于魁智是否有能力完完整整的唱一出《智取威虎山》,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3:风格差异巨大

童老的杨子荣“打虎上山”气势恢宏,演唱高亢嘹亮,念白铿锵有力,趟子利落帅气,工架大方舒展,身上干净洒脱,表情威武正义,很好的表现出杨子荣孤身闯虎穴的英雄气概。于魁智的演唱一向给人以“不温不火”的感觉,喜怒不形于色,演谁都这一副脸,没表情是于院长标志性的表情。缺乏革命豪气是唱不好样板戏的。

4:演唱态度不同

于魁智演唱“迎来春色换人间”就是在完成一个唱段,不撒汤不漏水即告成功,他是在完成“演出任务”。而童老生活在那个特殊年代,有幸被选中出演革命样板戏,不仅仅是演出任务,更是政治任务。稍有不慎或许就有灭顶之灾。全身心的投入和完成工作的心态对比之下,高低不言而喻。

如果说童老是用心来唱的话。于魁智只是在用嗓子唱。

5:演唱水平确有差距

童老幼年从艺,又得刘盛通、雷喜福等名家传授余派技艺,拜师“南麒北马”,艺宗多师,没有过硬的功力,当年是不会被钦定出演“第一样板戏”的一号人物的。70多岁的童先生登台演出“迎来春色换人间”依旧神完气足。一张嘴能把全场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足见气场之强大。同样的这段,年轻许多的于魁智唱来,给人印象总觉得乐队抢戏。说白了就是演员功力欠缺,演员不压台,观众肯定不给耳朵。

总之,童老的“迎来春色换人间”称得上巅峰之作,于魁智的演唱就是不错而已。其实本人认为,拿于魁智和童老的《智取威虎山》做对比,多少有些对童先生不够尊重。

还是那句话:于魁智是否能完完整整把全本《智取威虎山》粉墨登场唱下来都不一定。

明扬51,个人浅见,欢迎指正,期待关注。


明扬51



路上有心人


八出样板戏之一《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老艺术家,想起《迎来春色换人间》这段唱腔,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感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要扑上前,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

这难忘的旋律回荡在耳边,童祥苓老艺术家文武兼备,演唱富有韵味,善于刻画人物,嗓音甘醇深厚,让人百听不厌,拜马连良大师为师,却擅长余叔岩大师的余派戏,余,马,麒,各派剧目都能演,称得上一代名家。

于魁智老师曾被誉为头牌老生,拜杨宝森,李少春大师学戏,他在传统京剧的唱法基础上,又吸收了声乐技巧,在气息运用和发音位置上的科学方法,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收放自如,高低不限的演唱风格,让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

若把这两位艺术家做对比,我觉得各有各的韵味,可说是平分秋色吧。



王潤璞


我也不懂戏剧专业知识。单评童先生与于先生谁唱的好,这还真不好评价。童先生的专业功底是没法比的。据说当初江青挑选杨子荣这个角色,找遍了各大剧团,有六个人参加了试演都不满意,唯独童先生能入法眼。可想而知童先生的艺术功底是超群的。杨子荣这个角色若在古戏中是武生,不但唱腔出众,而且翻腾跳跃的武打功底也要过硬。杨子荣的出镜场面绝大部份都有跳跃动作,动量很大。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此唱功是难有人比的。加之那种唱腔的设计也是按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定的,所以当时的风格与现代翻唱风格不同。但是掩盖不了童先生的艺术功底。广大群众都喜爱!

于先生也是当今京剧界的代表人物。艺术实力非凡。我也听过他的唱段,很好!但是是在音乐会上演唱的,与当年童先生的表演环境绝然不同。不好比较,只能说两位艺术家各有千秋,不要评判高下。


汉江一滴水883


这两位都是我的偶像或者说我是这两位的粉丝,就拿这段《迎来春色换人间》来说,童祥苓先生的唱段我听过无数次,或者说我已经听了四十多年,于魁智先生的唱段我也听过几十遍,总体感觉这两位的唱段都可以说是梨园精品,每一次听都是酣畅淋漓,过瘾之极,如果非要分个高下,那就应该公平公正的比较,这两位年龄相差26岁,童祥苓先生是于魁智先生的长辈,如果把童先生七十年代的电影版拿来和于先生九十年代的录音对比明显感觉童先生的气场更胜一筹,也许是先入为主吧,毕竟童先生是唱念做打俱佳,把一个英雄杨子荣的形象塑造的完美无暇,可以这么说,演杨子荣的话,童先生是马季先生送给马三立先生的那八个字,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当然于先生的唱段也是行云流水、字正腔圆堪称当世英豪……


塞外长天


昨天和朋友闲聊还说起智取威虎山,杨子荣让童祥苓演绝了,没人能比

文革期间张学津调到上海京剧团,当时是B角的杨子荣,上海京剧团到北京演出智取威虎山,北京的戏迷都盼着听张学津的,结果当天演出真是张学津,结果”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虽然勉强唱上去了但是和童祥苓确实有差距。

80年代后,不管是耿其昌,于魁智或其他名家经常演唱这段“迎来春色换人间”,但和童先生比都相差甚远,直到去年看到一个视频80岁童先生演唱这段,而且气力一点不减,我甚至觉得现在都是童先生唱的最好。

也祝愿老艺术家们身体健康!





北京规矩


党给我智慧给我胆,

千难万险只等闲。

为剿匪先把土匪扮,

似尖刀插进威虎山。

…………

(迎来春色换人间)这段京剧唱段从前生产队时候大喇叭里没少听,后来知道演唱的演员是童祥苓,听说大师离开了剧团自立门户。对京剧不懂,也不知道高低,不过哼几声常有的事:

“誓把那座山雕埋葬在山间”。


白云3498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原唱就是童祥苓老先生,样板戏时代他唱遍了大江南北,简直是家喻户晓,他的戏风与韵味深深埋藏在人们心中,于魁智虽然京剧名家,终究是学唱。我认为还是童老更胜一筹。观点不同者勿喷!


琴棋书画129712171


对于这出戏啊来说一般认为原唱最好,童先生首演!印象就作下了!同时那个年代也给予了充分表现!于魁智是新时代的唱腔适合现时代的曲艺风格!唱腔改革了!不能拿着新的唱腔与老唱腔比艺术特色吧应该!都是时代需求!都是为了满足大众的口味!你就那唐朝美女和明清时期的国脚美女比一样!都是女人!但时代不同!都是选出来的美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