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童撞碎學校玻璃怕被罰,留疑書跳樓身亡,怎樣的教育讓孩子覺得命不值一塊玻璃?

指尖教育帝國


昨天一則9歲男童因撞碎學校玻璃怕被懲罰,而給奶奶留下一封疑書跳樓身亡的意外事件在網上熱播,小徐老師看了此視頻,心中萬分沉痛,是怎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寶貴的生命竟然不值一塊玻璃?

自發生之是至今,派出所公安人員就介入調查,目前孩子死因已經很明確,其實事情非常簡單,就是孩子王某在課間與其他同學打鬧時不小心撞碎了消防栓玻璃。孩子班的班主任當時正休婚假,班上的代班主任就告訴孩子,撞碎玻璃沒事,你先回家告訴爸爸媽媽,等你們班主任上班後再來處理,處理此事過程中,老師沒有批評他,也沒有懲罰他。但孩子還是承受不了自認為要來的懲罰而選擇了跳樓。

孩子跳樓前奶奶留下一封遺書,從這封孩子還有很多字不會寫,只能用拼音代替的遺書上卻很明白地表達了“奶奶,我前天把學校的玻璃撞碎了,我知道要懲罰,所以我跳樓了”。

不知情的人看到這份遺書一定會認為,孩子在學校受到了老師嚴厲的批評或者恫嚇,然而調查結果並非如此,據澎湃記者採訪相關負責人,言明調查結果,已經將此事定性為“意外事件”,因為老師自始至終沒有批評他,沒有體罰他,其他同學也都可以證明,因此老師是沒有責任的。

但即使這樣,任何一條生命的自我放棄,都不可能是無源無故的,而是源自長期教育方式的扭曲和學生生命上的不良體驗。

近年來,學生不珍惜自己生命的自殺、自傷事件屢屢發生,讓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著哪些問題。面對悲劇網友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可以統一,那就是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不當的嚴厲教育和對生命教育的缺乏是造成學生漠視生命的最根本原因。

但也有部分網友認為,只所以學生的抗壓能力如此之差,是因為“孩子平時太嬌慣了,正是因為受批評少“”缺乏擔當教育,懲戒教育才讓孩子經不得一點打擊。

面對這樣的悲劇,小徐老師認為,無論是我們的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只注重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而忽略了學生的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的根本就是關愛,就是體驗生命的寶貴,要讓孩子知道,世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比自己的生命更加寶貴,每個生命的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無論是家庭還是在學校,每個人的生命都高於一切。

在國外,如果孩子弄壞了某樣東西,家長會第一時間安慰孩子“不要怕,有爸爸媽媽在”,從小到大,第一時間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而我們中國的父母則是對孩子大發雷霆,責罵孩子“為什麼這麼不小心,沒腦子,沒長眼”一類的話,這會讓孩子覺得當自己做錯事時,沒有人來安慰自己,沒有人能幫自己一把,相反知道的人越多,自己的壓力就會越大,特別是孩子在父母那裡也得不到安慰,這才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自身生命的重要性的根本原因。

當孩子上了小學,在學校裡如果不小心損壞了公物或者跟同學有了小摩擦,老師同樣不是第一時間安慰學生所受到驚嚇,而是責備學生違反學校紀律,要求學生承擔責任等。這增加了學生的渺小無力感。

當然,學生犯了錯誤要教會孩子勇於承擔責任,這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任何責任的勇於承擔,都應來源於學生內心的強大,那麼怎樣的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內心強大起來?

除了孩子從小在家庭教育,在父母身上汲取的足夠的安全感和價值感外,還要源自學校及老師對學生生命個體的尊重,公物損壞了首先要關心孩子有沒有嚇到,有沒有傷到,如果孩子的身心沒有問題,老師應該笑眯眯的對孩子說:“我很高興你沒有被傷到,這是最值得慶幸的事了,關於公物損壞賠償的事情那都是小事,我們會和家長商量著來。”這樣一說,學生就會感覺到自己生命的寶貴,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他才會懂得去珍惜自己的生命。

總之,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我們要改進的太多太多,而教育觀念和方式的扭曲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生命的建構。而且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沒有理由推薦責任。


指尖教育帝國


我們的教育充滿了功利性的目的。🌳🌳🌳🌲🌲🌲

我很小的時候,四五歲的時候,在姑媽家吃飯,過年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我知道過年的時候,如果打碎的東西很不吉利,我生怕父母大家罵我,打我。我就先哭了起來。這是孩子無助,無辜的一種自我保護吧!後來我父母先笑了起來,我成功逃過一劫。作為孩子的自我保護,這也很可悲吧。🌳🌳🌳🌲🌲🌲

我讀小學時,正好是階級鬥爭教育最厲害的時候。我真的相信有地主。時時刻刻警惕有壞人。而且相信我們學校的防空洞可以通到臺灣,有特務可以通過防空洞來中國,來我們學校。每次看見防空洞,我就小心翼翼,疑神疑鬼,尤其是放學了,人少的時候,“萬一來了一群臺灣特務,我能及時向學校報告嗎?”那時候很多防空洞,“如果打仗了,我們要到防空洞裡避難,躲避戰火”,我對防空洞既有焦慮(裡面很髒,空氣不好,潮溼,怎麼吃飯?存食物?學校旁邊的防空洞寬敞,水泥結構,打起仗來,哪有時間跑那麼遠,還有空位麼?),安全需求。也充滿了恐怖。🌴🌴🌴🌴

我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也是要到姑媽家吃飯,爸爸讓我向老師請假。結果我沒請,我被爸爸當著很多人的面,結結實實的打了一頓。從小聽話,乖的我根本不敢向老師請假,或許我記性不好,上著課忘記了。那種皮肉之苦尚能忍受,面子,尊嚴之傷讓我不敢再去學校,承受巨大心理壓力。“別人會怎麼看我?”🌳🌳🌳🌳

我有一次在家寫作業,和小夥伴玩,忘記生煤火,爸爸用竹掃帚,打的我的腿,全是一條一條的印子。我變得越來越聽話,乖,做任何事,首先想到“會不會越過了爸爸的規矩”?。媽媽的口頭禪是“你這樣做,別人會笑死。”這樣的教育成功嗎?🌴🌴🌴🌴🌳🌳🌳

我一直生活在“害怕看別人的眼睛,動不動臉紅,不敢跟人打招呼”裡。我覺得我小姨媽的三個小孩也是。這樣的教育正常嗎?

“別人會怎麼看我?”會成為一個孩子不能承受,壓死人的天大的壓力。🌳🌳🌳🌲🌲🌲

我從小身體不好,其實那時候我已經感覺到了我對運動的需求,但我很難堅持下來。那個時候有街委會組織的向陽院,組織早鍛鍊,我非常非常的想參加。我們家住在倉庫裡,我希望別人來叫我,拍門的時候,我能聽得見,我一整晚上都不怎麼敢睡覺。因為年齡小,總是控制不住睡迷了,錯過了,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趕上了,我覺得很高興。🌳🌳🌳🌲🌲🌲

我媽媽的身體也不好,但是他沒有主動鍛鍊的習慣,也沒有意識到,養成讓我鍛鍊的習慣。上初中時,我眼睛就近視了。我每天很早就起床,到我們院子裡很高的地方去望遠處,因為我聽別人說,這樣可以治好,緩解近視。但是害怕別人議論,笑話我,我總是偷偷摸摸的。我甚至很早起來爬到木工房的閣樓上去望遠。我起的很早,就是不希望有人看見我,議論我,笑話我。非常害怕被別人議論,知道。後來住在房裡的一個木工說,“我早上聽到樓上有腳步聲。”我也不敢說出,承認是我。我只想拼命瞞住這個秘密。不要被別人說我“很怪”,“有毛病”,“和別人不一樣”。🌵🌵🌵🎄🎄🎄

當我被人評論成“從不出門的閨閣小姐”時,很享受,受用這種榮譽,卻著實,一點也不真正喜歡這種生活。我覺得是“只有屈從社會標準一條路,沒有別的選擇”的沒有辦法。🐿🐿🐿🐿🐿🐿🐿


向日葵8853161210914


打碎一塊玻璃孩子害怕的自殺,這是怎樣的家庭教育讓孩子以為一塊玻璃碎了就得用命抵債。做父母的平時就要告訴孩子,有什麼事自己解決不了的回家一定要告訴爸媽,爸爸媽媽會和你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一家人的辦法肯定比你一個人的辦法多,而不是出了事埋怨吵打就是不給孩子解決,孩子走了極端再去後悔。

兒子上五年級孩子們下課玩把一個同學的塑料凳子弄壞了,兒子回來愁容滿面飯也不好好吃飯,我一看就是有事,鼓勵他說出來,他講了事情經過說是四個同學下課玩其中一個同學把另一個同學推倒把凳子砸壞了,老師讓他們四個賠凳子,說完急忙說不怪自己,做錯了事都怕家長埋怨不管,事情出來了埋怨也沒用,積極解決問題才是正解,吃了午飯到校門口,其他三個孩子都來了,一個拿了3元估計家長是按凳子的最低價12元一個算的,有一個回家不敢說,另一個倒是說了被揍了一頓還在哭,就我一個家長,我直接去買了個20元的凳子,讓孩子們帶到了學校,事情出來了家長就是再不願意,也得賠償幫孩子解決問題,扯皮的後果就是孩子承受不能承受之重,給你弄個終生後悔的結果。

有時候孩子認為天大的事對於成年人就是毛毛雨,隨手就解決了。做錯了事他自己的心裡壓力就很大,父母要積極賠償,事情過後再教育孩子,講清事情的利害關係孩子們一般都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家長揍一頓不管,孩子就會以為是天大的事,自己無力解決,心裡承受不動壓力就會走極端。養個孩子不容易因為一塊玻璃去世可惜不可惜,現在這孩子只要能活過來,估計父母賠一層樓的玻璃都願意。


丫頭150554212


孩子面對這些事情本能的就是恐懼,覺得自己闖了大禍。兒子從小不小心打碎了盤子碗什麼的,第一反應就是驚恐的看著我。我的應對就是溫和地對他說,小心別踩著碎渣。把孩子轉移到安全地方,趕緊處理。最後貌似隨意的說一聲下次要知道把碗往裡推放好哦,不然多危險。

從小就這樣溫和的處理,但直到現在遇到這類情況他還是惶恐不安。前幾天下樓打籃球,回來怯怯地看著我說,今天發生一件特別不好的事情,我問什麼事,他不敢說,把我驚嚇得夠嗆,最後才告訴我是籃球破了。我鬆了口氣,告訴他球本來就是玩的,玩壞了再買一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而且以後再別嚇媽媽了,啥也沒有兒子重要。看得出他聽完後的表情一下子輕鬆了,扔下籃球袋愉快的去洗手了。

所以孩子不小心打碎東西,家長不要立刻斥責,因為他真不是故意的,只是毛手毛腳考慮不周。我想這樣的環境下,孩子不會如此懼怕。還有就是我家孩子屬於膽小聽話老實的那種,所以我儘量不讓他受驚嚇,以免膽子更小。如果是上房揭瓦型的就另說了。


手機用戶63017623490


事件經過想必大家已有所瞭解,略作概述:

3月12日,江蘇省句容市某實驗小學一男生從17樓家中跳下,不幸身亡。

男生跳樓前留下一封遺書,說:“奶奶,我前天把學校的玻璃撞碎了,我知道要處罰,所以我跳樓了。”

遺書中不會寫的字,都是用拼音代替的,連奶奶兩個字都寫錯了。稚嫩的筆跡,鮮活的生命,令人心碎!

有關部門調查後確認,孩子的死屬於意外。該男生課間與同學打鬧時,不小心撞碎了消防栓玻璃。因班主任當時正休婚假,代理班主任瞭解情況後,讓孩子回家告訴父母,等班主任回來後再處理。

此過程中,老師沒有批評孩子,更沒有體罰,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才選擇跳樓。

但此事確實值得為人父母者及教育者警醒和深思:

1、孩子寫的遺書,為什麼是給奶奶,而不是給父母?目前所有信源中,都沒有涉及這個細節。可以推斷,男生很可能是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父母的陪伴不可替代,哪怕是爺爺奶奶,也因代際隔膜,難以密切關注到孩子的心理狀態。養育孩子的責任,不僅僅是讓他們吃飽穿暖,還要關心他們心理健康。

留守兒童現象,是社會發展不均衡的大環境下衍生出來的。這種不均衡,包括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教育不均衡,以及人口遷移政策的不完善。目前來看,前兩者我們無能為力,後一者所做也有限。社會的問題,只能在社會整體發展進步中逐漸解決。

2、孩子顯然缺乏愛。只有被他人愛著,才懂得愛他人、愛生命。父母或者奶奶,有沒有給孩子溫暖的依靠?我看是沒有。

孩子犯了錯,雖然是小小的一塊玻璃,但在他小小的心裡,卻覺得是彌天大禍。這時候,他應該如何躲藏?一般情況下,都會躲到父母或奶奶的背後,大人們會給他們解決任何困難。

我們常用“要星星也搭梯子給摘一個”來形容父母溺愛孩子,這樣雖然不好,但如果真是被泡在蜜罐裡的孩子打破學校的玻璃,他決不會選擇自己承受,然後覺得承受不起的時候,就選擇自殺。

3、學校教育需要反思。我們常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是多麼富有詩意,又滿溢著愛的香味。可事實上,我們的教育往往嚴厲有餘,關愛不足。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責怪老師。文化傳統、社會風氣潛移默化影響著教師的教育理念,績效考核、應試教育迫使著教師急功近利,大班額、低投入讓教師沒有閒情逸致靜待花開……

打碎一塊玻璃,卻讓一個花兒般美麗的生命逝去。雖然最終定性為意外,也確實屬於個例。但一滴水可以映照大海,讓我們看到教育體系中存在的系統性問題。這不是學校加強“生命教育”所能解決的,說得極端一點,我們的整個教育理念都需要重構。


毫米


說實話,一開始我是不信的,說真的,換作任何一個老師,從嚴謹的角度出發,一個9歲的孩子,應該上三四年級了,除非智力方面欠缺,三四年級的學生怎麼可能連“奶奶”、“玻璃”、“所以”、“知道”幾個字都不會寫?我甚至一度認為遺書是偽造的!


後來官方情況通報才確信真的發生了這種悲劇!但我仍然保留我的想法,不是懷疑事件真實性,而是質疑悲劇致因,是否真的是因為撞碎玻璃?這可是實驗小學,不是誰都能入讀的。

暫且先不談孩子智力是否正常,也先不歸咎誰的責任重大,我有兩個問題想要和教廣大網友探討:

1.以當前教育環境,學生在學校撞碎玻璃,最緊張的是誰?

2.以實驗小學的規模、設施、安保,什麼情況下可能把玻璃撞碎?



我不瞭解這個華陽實驗小學是否有特殊之處,但身為一名老師,無論何種原因,學生撞碎玻璃,最緊張的是老師!但凡學生在校出點什麼意外,老師都脫不了干係,這種時候除了查看傷情,聯繫家長,我想沒有哪個老師還敢罵學生不遵守規章制度吧!?

如果說孩子是怕學校老師懲罰,我覺得不太可能。即使老師懲罰,頂多教訓兩句,也不可能害怕到跳樓,否則這個學校就是渣滓洞。

與此事相類似,發生在本人所在學校。一個四年級女學生抬桶裝水上教室,不小心在樓梯拐角滑倒,桶破水灑,當時就嚇哭了。

我:哭啥呢?

她:我們老師說了誰弄壞了誰賠錢。

我:你哭什麼呀,不就一隻水桶嗎?破了就破了,先看看有沒有哪傷著了,我會跟你們老師說,保證不罵你,還有,以後喊你們班男生抬水。

挫折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當學生犯錯或者遇到困難的時候,老師採取的教育方式方法和處理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無論何種境地,讓學生健康成長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淡化不利因素,突出教育重點,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和處世能力,知輕重,明事理,便是育人。

我是班主任,同時也兼任學校安全主任,當學生打鬧或者不當玩耍撞碎玻璃,在我眼裡已經上升為比較重大意外事故了。

教師行業有句負能量的話:寧可教學成績差,也不希望學生掉根頭髮。當老師不當班主任,當班主任不當安全主任。我最害怕學生突然出點什麼事情。

我到現在也想不通,學校的哪個位置玻璃能被一個9歲的小朋友輕易撞碎,而小朋友毫髮無損?以實驗小學的設施、安保,恐怕大人都很難撞碎吧,以我的瞭解,學校裡的配套設施質量可不差。

退一步講,學生不小心真把玻璃撞碎了,頂多就是叫家長賠一塊就完了,學生弄壞學校財物的事情多了去了,因為撞碎玻璃害怕懲罰而跳樓,值得懷疑!

總的來說,這次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缺失,我也認同大多數網友的剖析,但我有更深一層的疑慮:

1.孩子智力欠缺與否?

2.跳樓致因是否撞碎玻璃?

3.遺書是否真實?

4.孩子家庭環境良好與否?


燭光微芒


一個九歲的男孩撞撞碎了學校的玻璃怕被罰,自己思考了幾天後,最終留下遺書,跳樓身亡。看了這則新聞,我真的是很痛心,我們的教育到底是怎麼了?難道孩子的命不值一塊玻璃嗎?

我們想一想這個九歲的男孩,為什麼會自殺呢?不就是撞碎了一塊玻璃嗎?如果老師告訴她沒關係,換上一塊新玻璃就好了,我想男孩不會跳樓自殺。如果當老師知道是這個男孩兒把玻璃撞碎了之後,老師拉著男孩的手關心的問,孩子你有沒有受傷呢?我想男孩兒絕不會自殺。



這個男孩兒是在思考了幾天之後,寫下遺書,跳樓自殺的。這個男孩兒在遺書中寫道:我知道撞碎了玻璃,要受懲罰,所以跳樓自殺了。我們可以想象,對於一個九歲的男孩來講,老師的懲罰讓孩子害怕到足以放棄生命,這是不是我們教育的一種悲哀呢?之所以出現這樣一個悲劇,我認為有幾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我們的教育不允許學生犯錯。

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下很多錯誤,有些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錯誤是孩子無心犯的,有些錯誤孩子無法控制的。例如,由於孩子年齡還比較小,自控能力比較差,而導致的有的孩子上課愛動。這不是她自己喜歡亂動,而是因為他的神經系統發育的還不完善,沒有達到能夠自我調控的地步。所以很多孩子犯錯,是成長的必然階段,每個孩子犯錯誤都是很正常的,不僅孩子犯錯,即使成年人,也在犯錯。

所以作為家長或者老師,我們要給孩子多一些耐心,靜靜的陪著孩子成長,而不應該急於求成;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允許孩子犯錯,接納犯錯的孩子,接納犯錯孩子的缺點或者錯誤。



第二,我們的教育不接納犯錯的孩子。

在我們目前的教育中,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希望學生是優秀的,他們希望看到的孩子,是他們心中想象出來的理想的形象,而不是現實中的孩子,因為現實中的孩子是會犯錯誤的。這樣的家長或者老師只接納孩子的優點,而不接納孩子的缺點。

例如,當孩子考出好成績,父母獎勵,老師鼓勵,這時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覺得自己是被愛的,自己是有價值的;當孩子沒有考出好成績時,父母和老師不接納孩子的成績,這時孩子就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甚至認為自己沒有價值。特別是當孩子犯下了錯誤的時候,或者孩子遇到了天大的困難的時候,如果父母沒有給他一個強大的支撐,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的,很有可能就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在對待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是否是全盤的接納犯錯的孩子呢?只有你接納了孩子,孩子才具就有安全感。

第三,我們的教育過於注重簡單粗暴的懲罰,而忽視愛的傳遞。

現在的中小學教育已經失去了愛的傳遞,孩子已經不能從老師的眼裡看到關愛的眼神,孩子能看到的只是老師對他們簡單粗暴的懲罰。例如,孩子作業沒有寫好,老師就罰學生多寫幾遍,上課不聽講,老師就讓學生罰站。總之,在學生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時,老師很容易找到各種懲罰學生的辦法,可以說懲罰在中小學教育中佔了很大的比例,也許懲罰比用關愛學生達到的效果更快,所以很多教師寧可選擇懲罰學生。因此,我從來都不支持有人提出的要把懲戒權交給老師這樣一種說法,因為在目前的教育中,很多老師不懂得教育中的“育”字,當孩子出現任何問題的時候,他們用罰作業罰站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制服學生,而不是讓學生信服。

例如,在這個事件中,如果老師知道玻璃被孩子撞碎後,如果是一位有愛心的老師,首先會拉著孩子的手問,你有沒有傷著啊?這才是對孩子的關愛,這種力量,會在孩子的內心裡生根發芽,甚至孩子內心都會產生一種愧疚感,因為老師對自己的關愛而產生了自己不小心碰撞玻璃的愧疚感!這種關愛產生的教育效果,遠遠大於懲罰孩子所帶來的教育效果。

九歲的男孩兒因撞碎玻璃怕被懲罰而跳樓自殺,說明我們的教育確實出了問題。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夠接納犯錯的孩子,對於犯錯的孩子,不要簡單的用懲罰、罰款等方式解決,而是要我們的心靈溝通,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守護神,呵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你怎麼看這件事情?


中考政治劉老師


9歲男童撞碎學校玻璃怕被罰,留遺書跳樓身亡,怎樣的教育讓孩子覺得命不值一塊玻璃?

事件概況。

2019年3月12日7時許,句容御東國際6期83棟發生人員墜亡,民警隨即趕赴現場進行處置。據核實,死者王某某,男性,9歲,南京市鼓樓區人,在句容華陽實驗小學就讀。孩子在跳樓之前還留下了一封遺書而在衣服上用拼音和漢字寫著一句話,奶奶我把學校的玻璃撞壞了,所以我跳樓了。

孩子在學校打破一塊玻璃,老師告知其需要賠償600元錢,孩子回家後也不敢告訴奶奶打破玻璃的事,也擔心爸爸媽媽知道了會處罰他,所以孩子就選擇了輕生。



600元錢對於一個9歲的孩子來說,堪稱是鉅款了,學校老師是否應該直接告訴其父母呢?

600元錢,對於成年人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何況是一個只有9歲的孩子,在孩子的思想裡,也許600元錢是個天文數字。

孩子打破了學校的玻璃,要求被賠償600元,老師把要求賠償600元的事情跟9歲的孩子說了。可能是因為平時父母懲罰孩子比較厲害,孩子也不敢和家裡人說。於是乎孩子最終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跳樓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如果老師把打破玻璃這件事情直接和家長說,而不是和孩子說,那麼孩子還會跳樓嗎?

警方判定是意外事件。真的是意外事件嗎?

不知道這個小男孩的父母平時是怎樣教育小男孩的?按照目前小男孩的表現來看,小男孩兒的父母平時懲罰小男孩的力度是比較大的,孩子是畏懼父母懲罰的。孩子因為600元賠償款怕懲罰而選擇死亡,從側面就證明了這一點。

也許對於孩子來說,還不能真正理解死亡的含義,不理解、不明瞭,但他還是選擇了死亡。這能算是意外事件嗎?

面對孩子跳樓死亡,最悔恨的應該就是孩子的父母,悔恨他們對自己孩子平時的所作所為,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待自己的孩子。

告訴孩子不管什麼時候,生命都是第一位的。學校和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生命意義的教育。

學習很重要,考試很重要,考上好大學很重要,但這一切重要都是以生命為前提的,相比其他的一切,生命最為重要。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告知孩子一些,避免危險的方法,給孩子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突發火災如何逃生?地震來了如何避震?如何過馬路更安全?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應該也需要貫穿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生命的意義。要讓孩子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很寶貴的。

如同進行任何事一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度。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通常父母都會用到正向激勵和負向激勵。

正向激勵就是通過誇讚、讚美的方式,激勵鼓勵孩子你完成好一件事情。



對孩子進行正向激勵的時候,要把握好度,過度的正向激勵,過度的讚美,就會讓孩子產生自高、自傲的情緒。

相比於正向激勵,負向激勵也是必須的。

負相激勵就是要對孩子一些不正確的想法行為,給予批評、給予適度的懲罰。

同樣對於負相激勵,也一定要把握好度。適度的負相激勵,能夠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過度的負向批評處罰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以及自信心。

父母是最瞭解孩子的人,每位父母都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去做出適度的教育行為。

孩子成長需要陪伴,需要高質量的陪伴。

很多時候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都選擇了監督者的角色。

我們監督孩子寫作業,監督孩子背課文,監督孩子做一切事情。我們還自信滿滿的對自己說,我陪伴了孩子的成長。

無論是大人和小孩都不喜歡被監督,被監督是一種不信任的表現,被監督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

高質量的陪伴是一種低姿態的陪伴。很多時候父母的形象是高大的,和孩子不是平起平坐的。而高質量的陪伴必定是父母和孩子處於同一水平線,說話間視線平視,語言溫和。



高質量的陪伴是父母全身心的投入。陪伴孩子的時候,放下週遭的一切,融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體驗歡愉的親子快樂。

高質量的陪伴是心與心的交流。以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以孩子能夠容易接受的方式,發自肺腑的和孩子進行內心交流,你將是孩子最真誠的朋友。

父母的能量決定孩子的未來,這裡的能量包含了很多方面。提升父母的能量,成就不一樣的孩子!


曉曉筆記


我想象一個九歲的孩子,在走廊裡打鬧,不小心撞碎了消防栓的玻璃,稀里嘩啦,那聲音足夠的大,幾乎讓所有路過的走廊的同學都驚呆了,在他們看來,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足可以稱得上“重大事故”,有同學撒腿就跑,懷著喜悅而激動的心情跑去給老師告狀,我猜想發生這樣的事情,至少有三名以上的同學,同時跑到辦公室去報告老師。“老師,不好了,不好了,某某打碎消防玻璃了。”

他們等待著一場懲罰的到來,對學生來說,每一次懲罰都是對自己沒犯錯誤的“表彰”。

老師跑過去一看,確實打碎了一時間也想不出一個即可以完成警戒又具有深刻教育內涵的方法,只能說:怎麼這麼不小心,等你班主任老師來了再說。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這就是學校生活的日常。在每個學校每天都在上演。

這個九歲的孩子就在這種未知的懲罰裡度過了三天,惶恐,忐忑,別人異樣的目光,最終在班主任到來之前躲避了這次懲罰。

誰之過?

沒有人有過錯!有過錯的是我們以前整個的對待事物的觀念和對待生命的態度!

有人說,老師有過錯,我認為這個錯,學校不背,老師更不能背,作為管理者,不可能在打碎玻璃的時候,抱著孩子安慰他:有沒有受傷?家長可以,教育專家也可以,老師做不到,為什麼?如果這樣,就等於變相鼓勵犯錯,打玻璃等犯錯。這個一旦開頭,後果不堪設想。

夏天,曾經有一個孩子的水杯碰倒了,水都爬了,我給他倒了一杯水,接著我注意到有兩個孩子都在拼命地大口大口喝水,然後再向我要。一段時間內,班裡總是有被子碰到的現象。

所以老師真的不可以不管不問。或者把本該懲罰的是事情當成表達溫暖的表達!

家長對於孩子的觀念的引導有失誤。如果在孩子小時候對於東西損壞,就喋喋不休,那麼在孩子的心中東西的損壞就會被放大。

我孩子很小時候,我剛剛買了一臺筆記本,那時候筆記本還是稀有物,我記得我花了六千多元。我打字,妞妞很好奇,她跌跌撞撞跑過來,爬到我的腿上,然後伸出小手敲打鍵盤,用手指摳鍵盤,一下子掉下來一個按鍵,我很想發火,這可是我剛買的電腦呀,但轉念一想,孩子的好奇心是最重要的,相比較孩子的好奇心,幾千塊錢的電腦算得了什麼?於是,我並沒有生氣。可能鍵盤的彈性讓她感覺到很好奇吧,她總是用手指扣,不長時間,我的鍵盤的右邊就讓幾乎全部扣掉了,所幸,我一直盲打,按鍵掉了除了手感差以外,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我就在那臺筆記本上打出了幾十萬字的孩子成長日記。

對於孩子,不小心損壞了東西,再貴的東西都不要看得太重,把物質看淡,把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看重,孩子慢慢會長的越來越好。

這個九歲的孩子因為在學校打碎玻璃跳樓,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家長在他小時候沒有養成看淡物質的意識,造成在物質和生命之間分不清孰輕孰重,當“東西”被看重的時候,生命被看輕了,就像他九歲了都不會寫“奶奶”二字,需要藉助拼音。他其實還有太多想法,還不會表達,但我們看到的言外之意就是,玻璃破了,這是天大的事情。

把生命看重!


寐語小築


謝謝“指尖教育帝國”徐老師的邀請!

看到澎湃新聞的消息,我覺得這真是一個“比悲傷還悲傷的事”!一個9歲的孩子,僅僅是因為“撞碎了學校玻璃”,因害怕受到“懲罰”,便從17樓墜下身亡!

nai nai,我前天5把學校裡的bo裡zhuang sui 了,我之到要chen fa,suo以我跳lou了。

根據遺書內容顯示,孩子撞碎玻璃是在星期五,跳樓發生在星期一。我們無法得知孩子週六、週日這兩天,他的幼小的內心是多麼的掙扎!也許他想告訴奶奶,也許他想承認錯誤,也許他想得到大人、老師的原諒。也許,也許他的願望就是那麼簡單:我錯了,請原諒我一次!

然而,孩子還是沒有選擇向老師、向奶奶請求原諒。而是選擇走上絕路!

也許是學校裡的規矩過於嚴厲了罷?!也許是老師過於嚴厲了罷?!也許是家長過於嚴厲了罷?!也許……

這,最終讓孩子沒有勇氣選擇認錯,選擇用跳樓這種極端、殘忍的方式來結束。

這,實在讓人痛心!!!



然而,痛心之餘,卻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第一,學校教育中“生命教育”嚴重缺位。

著名的生命教育專家、特級教師袁衛星老師說:“教育,首先要教育學生成為一個人,一個熱愛生命的健康的人”!

這話說的多好啊!曾幾何時,我們的教育跑偏了。我們強調成績,我們強調才藝,我們強調守紀律,我們強調……恰恰沒有強調生命的重要性!

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被塑造成令人悲嘆的“千人一面”。孩子們都成了學習的工具,完全沒有了“生命的溫度”。

這樣的孩子,在遇到問題、困難、挫折等,往往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處理。出現悲劇性的結局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家庭教育中“挫折教育”的嚴重缺位。

我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愛心❤氾濫”,要麼是嚴厲的無以復加,要麼就是直接無視。

挫折教育的缺失,導致孩子面對挫折時,往往是不知所措,應對失當。新聞中的孩子跳樓,正是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沒有教給孩子遇到挫折時如何應對的方法。

第三,學校、家庭忽視了對孩子的心理關懷。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內心世界還是比較脆弱的。他們幾乎還沒有能力,應對生活中的突發事件。這就要求我們學校的老師,家庭中親人,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變化,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要引起警惕。

孩子在距離事發兩天後選擇跳樓身亡,在這內心極度掙扎的期間,肯定會有不尋常的表情、語言、舉動。但凡家長能夠對孩子多關注一下,及時的對他進行心理干預,悲劇都是可以避免的!

當然了,值得我們反思的還遠遠不止這些。但有一點,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生命教育!教會孩子做一個健康的人!

文章最後,我引用英國教育部教育專家對我提問的回答:所謂“核心素養”,就是看他是否有利於人的可持續發展!(我們也鋪天蓋地的講核心素養)

姑蘇講堂,專注教育。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