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童撞碎学校玻璃怕被罚,留疑书跳楼身亡,怎样的教育让孩子觉得命不值一块玻璃?

指尖教育帝国


昨天一则9岁男童因撞碎学校玻璃怕被惩罚,而给奶奶留下一封疑书跳楼身亡的意外事件在网上热播,小徐老师看了此视频,心中万分沉痛,是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宝贵的生命竟然不值一块玻璃?

自发生之是至今,派出所公安人员就介入调查,目前孩子死因已经很明确,其实事情非常简单,就是孩子王某在课间与其他同学打闹时不小心撞碎了消防栓玻璃。孩子班的班主任当时正休婚假,班上的代班主任就告诉孩子,撞碎玻璃没事,你先回家告诉爸爸妈妈,等你们班主任上班后再来处理,处理此事过程中,老师没有批评他,也没有惩罚他。但孩子还是承受不了自认为要来的惩罚而选择了跳楼。

孩子跳楼前奶奶留下一封遗书,从这封孩子还有很多字不会写,只能用拼音代替的遗书上却很明白地表达了“奶奶,我前天把学校的玻璃撞碎了,我知道要惩罚,所以我跳楼了”。

不知情的人看到这份遗书一定会认为,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或者恫吓,然而调查结果并非如此,据澎湃记者采访相关负责人,言明调查结果,已经将此事定性为“意外事件”,因为老师自始至终没有批评他,没有体罚他,其他同学也都可以证明,因此老师是没有责任的。

但即使这样,任何一条生命的自我放弃,都不可能是无源无故的,而是源自长期教育方式的扭曲和学生生命上的不良体验。

近年来,学生不珍惜自己生命的自杀、自伤事件屡屡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着哪些问题。面对悲剧网友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统一,那就是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不当的严厉教育和对生命教育的缺乏是造成学生漠视生命的最根本原因。

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只所以学生的抗压能力如此之差,是因为“孩子平时太娇惯了,正是因为受批评少“”缺乏担当教育,惩戒教育才让孩子经不得一点打击。

面对这样的悲剧,小徐老师认为,无论是我们的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的根本就是关爱,就是体验生命的宝贵,要让孩子知道,世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加宝贵,每个生命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无论是家庭还是在学校,每个人的生命都高于一切。

在国外,如果孩子弄坏了某样东西,家长会第一时间安慰孩子“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在”,从小到大,第一时间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而我们中国的父母则是对孩子大发雷霆,责骂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小心,没脑子,没长眼”一类的话,这会让孩子觉得当自己做错事时,没有人来安慰自己,没有人能帮自己一把,相反知道的人越多,自己的压力就会越大,特别是孩子在父母那里也得不到安慰,这才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自身生命的重要性的根本原因。

当孩子上了小学,在学校里如果不小心损坏了公物或者跟同学有了小摩擦,老师同样不是第一时间安慰学生所受到惊吓,而是责备学生违反学校纪律,要求学生承担责任等。这增加了学生的渺小无力感。

当然,学生犯了错误要教会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这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任何责任的勇于承担,都应来源于学生内心的强大,那么怎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内心强大起来?

除了孩子从小在家庭教育,在父母身上汲取的足够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外,还要源自学校及老师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公物损坏了首先要关心孩子有没有吓到,有没有伤到,如果孩子的身心没有问题,老师应该笑眯眯的对孩子说:“我很高兴你没有被伤到,这是最值得庆幸的事了,关于公物损坏赔偿的事情那都是小事,我们会和家长商量着来。”这样一说,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生命的宝贵,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他才会懂得去珍惜自己的生命。

总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们要改进的太多太多,而教育观念和方式的扭曲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生命的建构。而且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没有理由推荐责任。


指尖教育帝国


我们的教育充满了功利性的目的。🌳🌳🌳🌲🌲🌲

我很小的时候,四五岁的时候,在姑妈家吃饭,过年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我知道过年的时候,如果打碎的东西很不吉利,我生怕父母大家骂我,打我。我就先哭了起来。这是孩子无助,无辜的一种自我保护吧!后来我父母先笑了起来,我成功逃过一劫。作为孩子的自我保护,这也很可悲吧。🌳🌳🌳🌲🌲🌲

我读小学时,正好是阶级斗争教育最厉害的时候。我真的相信有地主。时时刻刻警惕有坏人。而且相信我们学校的防空洞可以通到台湾,有特务可以通过防空洞来中国,来我们学校。每次看见防空洞,我就小心翼翼,疑神疑鬼,尤其是放学了,人少的时候,“万一来了一群台湾特务,我能及时向学校报告吗?”那时候很多防空洞,“如果打仗了,我们要到防空洞里避难,躲避战火”,我对防空洞既有焦虑(里面很脏,空气不好,潮湿,怎么吃饭?存食物?学校旁边的防空洞宽敞,水泥结构,打起仗来,哪有时间跑那么远,还有空位么?),安全需求。也充满了恐怖。🌴🌴🌴🌴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也是要到姑妈家吃饭,爸爸让我向老师请假。结果我没请,我被爸爸当着很多人的面,结结实实的打了一顿。从小听话,乖的我根本不敢向老师请假,或许我记性不好,上着课忘记了。那种皮肉之苦尚能忍受,面子,尊严之伤让我不敢再去学校,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别人会怎么看我?”🌳🌳🌳🌳

我有一次在家写作业,和小伙伴玩,忘记生煤火,爸爸用竹扫帚,打的我的腿,全是一条一条的印子。我变得越来越听话,乖,做任何事,首先想到“会不会越过了爸爸的规矩”?。妈妈的口头禅是“你这样做,别人会笑死。”这样的教育成功吗?🌴🌴🌴🌴🌳🌳🌳

我一直生活在“害怕看别人的眼睛,动不动脸红,不敢跟人打招呼”里。我觉得我小姨妈的三个小孩也是。这样的教育正常吗?

“别人会怎么看我?”会成为一个孩子不能承受,压死人的天大的压力。🌳🌳🌳🌲🌲🌲

我从小身体不好,其实那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对运动的需求,但我很难坚持下来。那个时候有街委会组织的向阳院,组织早锻炼,我非常非常的想参加。我们家住在仓库里,我希望别人来叫我,拍门的时候,我能听得见,我一整晚上都不怎么敢睡觉。因为年龄小,总是控制不住睡迷了,错过了,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赶上了,我觉得很高兴。🌳🌳🌳🌲🌲🌲

我妈妈的身体也不好,但是他没有主动锻炼的习惯,也没有意识到,养成让我锻炼的习惯。上初中时,我眼睛就近视了。我每天很早就起床,到我们院子里很高的地方去望远处,因为我听别人说,这样可以治好,缓解近视。但是害怕别人议论,笑话我,我总是偷偷摸摸的。我甚至很早起来爬到木工房的阁楼上去望远。我起的很早,就是不希望有人看见我,议论我,笑话我。非常害怕被别人议论,知道。后来住在房里的一个木工说,“我早上听到楼上有脚步声。”我也不敢说出,承认是我。我只想拼命瞒住这个秘密。不要被别人说我“很怪”,“有毛病”,“和别人不一样”。🌵🌵🌵🎄🎄🎄

当我被人评论成“从不出门的闺阁小姐”时,很享受,受用这种荣誉,却着实,一点也不真正喜欢这种生活。我觉得是“只有屈从社会标准一条路,没有别的选择”的没有办法。🐿🐿🐿🐿🐿🐿🐿


向日葵8853161210914


打碎一块玻璃孩子害怕的自杀,这是怎样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以为一块玻璃碎了就得用命抵债。做父母的平时就要告诉孩子,有什么事自己解决不了的回家一定要告诉爸妈,爸爸妈妈会和你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一家人的办法肯定比你一个人的办法多,而不是出了事埋怨吵打就是不给孩子解决,孩子走了极端再去后悔。

儿子上五年级孩子们下课玩把一个同学的塑料凳子弄坏了,儿子回来愁容满面饭也不好好吃饭,我一看就是有事,鼓励他说出来,他讲了事情经过说是四个同学下课玩其中一个同学把另一个同学推倒把凳子砸坏了,老师让他们四个赔凳子,说完急忙说不怪自己,做错了事都怕家长埋怨不管,事情出来了埋怨也没用,积极解决问题才是正解,吃了午饭到校门口,其他三个孩子都来了,一个拿了3元估计家长是按凳子的最低价12元一个算的,有一个回家不敢说,另一个倒是说了被揍了一顿还在哭,就我一个家长,我直接去买了个20元的凳子,让孩子们带到了学校,事情出来了家长就是再不愿意,也得赔偿帮孩子解决问题,扯皮的后果就是孩子承受不能承受之重,给你弄个终生后悔的结果。

有时候孩子认为天大的事对于成年人就是毛毛雨,随手就解决了。做错了事他自己的心里压力就很大,父母要积极赔偿,事情过后再教育孩子,讲清事情的利害关系孩子们一般都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家长揍一顿不管,孩子就会以为是天大的事,自己无力解决,心里承受不动压力就会走极端。养个孩子不容易因为一块玻璃去世可惜不可惜,现在这孩子只要能活过来,估计父母赔一层楼的玻璃都愿意。


丫头150554212


孩子面对这些事情本能的就是恐惧,觉得自己闯了大祸。儿子从小不小心打碎了盘子碗什么的,第一反应就是惊恐的看着我。我的应对就是温和地对他说,小心别踩着碎渣。把孩子转移到安全地方,赶紧处理。最后貌似随意的说一声下次要知道把碗往里推放好哦,不然多危险。

从小就这样温和的处理,但直到现在遇到这类情况他还是惶恐不安。前几天下楼打篮球,回来怯怯地看着我说,今天发生一件特别不好的事情,我问什么事,他不敢说,把我惊吓得够呛,最后才告诉我是篮球破了。我松了口气,告诉他球本来就是玩的,玩坏了再买一个,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而且以后再别吓妈妈了,啥也没有儿子重要。看得出他听完后的表情一下子轻松了,扔下篮球袋愉快的去洗手了。

所以孩子不小心打碎东西,家长不要立刻斥责,因为他真不是故意的,只是毛手毛脚考虑不周。我想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不会如此惧怕。还有就是我家孩子属于胆小听话老实的那种,所以我尽量不让他受惊吓,以免胆子更小。如果是上房揭瓦型的就另说了。


手机用户63017623490


事件经过想必大家已有所了解,略作概述:

3月12日,江苏省句容市某实验小学一男生从17楼家中跳下,不幸身亡。

男生跳楼前留下一封遗书,说:“奶奶,我前天把学校的玻璃撞碎了,我知道要处罚,所以我跳楼了。”

遗书中不会写的字,都是用拼音代替的,连奶奶两个字都写错了。稚嫩的笔迹,鲜活的生命,令人心碎!

有关部门调查后确认,孩子的死属于意外。该男生课间与同学打闹时,不小心撞碎了消防栓玻璃。因班主任当时正休婚假,代理班主任了解情况后,让孩子回家告诉父母,等班主任回来后再处理。

此过程中,老师没有批评孩子,更没有体罚,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才选择跳楼。

但此事确实值得为人父母者及教育者警醒和深思:

1、孩子写的遗书,为什么是给奶奶,而不是给父母?目前所有信源中,都没有涉及这个细节。可以推断,男生很可能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父母的陪伴不可替代,哪怕是爷爷奶奶,也因代际隔膜,难以密切关注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养育孩子的责任,不仅仅是让他们吃饱穿暖,还要关心他们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大环境下衍生出来的。这种不均衡,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不均衡,以及人口迁移政策的不完善。目前来看,前两者我们无能为力,后一者所做也有限。社会的问题,只能在社会整体发展进步中逐渐解决。

2、孩子显然缺乏爱。只有被他人爱着,才懂得爱他人、爱生命。父母或者奶奶,有没有给孩子温暖的依靠?我看是没有。

孩子犯了错,虽然是小小的一块玻璃,但在他小小的心里,却觉得是弥天大祸。这时候,他应该如何躲藏?一般情况下,都会躲到父母或奶奶的背后,大人们会给他们解决任何困难。

我们常用“要星星也搭梯子给摘一个”来形容父母溺爱孩子,这样虽然不好,但如果真是被泡在蜜罐里的孩子打破学校的玻璃,他决不会选择自己承受,然后觉得承受不起的时候,就选择自杀。

3、学校教育需要反思。我们常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多么富有诗意,又满溢着爱的香味。可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往往严厉有余,关爱不足。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责怪老师。文化传统、社会风气潜移默化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绩效考核、应试教育迫使着教师急功近利,大班额、低投入让教师没有闲情逸致静待花开……

打碎一块玻璃,却让一个花儿般美丽的生命逝去。虽然最终定性为意外,也确实属于个例。但一滴水可以映照大海,让我们看到教育体系中存在的系统性问题。这不是学校加强“生命教育”所能解决的,说得极端一点,我们的整个教育理念都需要重构。


毫米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不信的,说真的,换作任何一个老师,从严谨的角度出发,一个9岁的孩子,应该上三四年级了,除非智力方面欠缺,三四年级的学生怎么可能连“奶奶”、“玻璃”、“所以”、“知道”几个字都不会写?我甚至一度认为遗书是伪造的!


后来官方情况通报才确信真的发生了这种悲剧!但我仍然保留我的想法,不是怀疑事件真实性,而是质疑悲剧致因,是否真的是因为撞碎玻璃?这可是实验小学,不是谁都能入读的。

暂且先不谈孩子智力是否正常,也先不归咎谁的责任重大,我有两个问题想要和教广大网友探讨:

1.以当前教育环境,学生在学校撞碎玻璃,最紧张的是谁?

2.以实验小学的规模、设施、安保,什么情况下可能把玻璃撞碎?



我不了解这个华阳实验小学是否有特殊之处,但身为一名老师,无论何种原因,学生撞碎玻璃,最紧张的是老师!但凡学生在校出点什么意外,老师都脱不了干系,这种时候除了查看伤情,联系家长,我想没有哪个老师还敢骂学生不遵守规章制度吧!?

如果说孩子是怕学校老师惩罚,我觉得不太可能。即使老师惩罚,顶多教训两句,也不可能害怕到跳楼,否则这个学校就是渣滓洞。

与此事相类似,发生在本人所在学校。一个四年级女学生抬桶装水上教室,不小心在楼梯拐角滑倒,桶破水洒,当时就吓哭了。

我:哭啥呢?

她:我们老师说了谁弄坏了谁赔钱。

我:你哭什么呀,不就一只水桶吗?破了就破了,先看看有没有哪伤着了,我会跟你们老师说,保证不骂你,还有,以后喊你们班男生抬水。

挫折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当学生犯错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处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何种境地,让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淡化不利因素,突出教育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处世能力,知轻重,明事理,便是育人。

我是班主任,同时也兼任学校安全主任,当学生打闹或者不当玩耍撞碎玻璃,在我眼里已经上升为比较重大意外事故了。

教师行业有句负能量的话:宁可教学成绩差,也不希望学生掉根头发。当老师不当班主任,当班主任不当安全主任。我最害怕学生突然出点什么事情。

我到现在也想不通,学校的哪个位置玻璃能被一个9岁的小朋友轻易撞碎,而小朋友毫发无损?以实验小学的设施、安保,恐怕大人都很难撞碎吧,以我的了解,学校里的配套设施质量可不差。

退一步讲,学生不小心真把玻璃撞碎了,顶多就是叫家长赔一块就完了,学生弄坏学校财物的事情多了去了,因为撞碎玻璃害怕惩罚而跳楼,值得怀疑!

总的来说,这次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缺失,我也认同大多数网友的剖析,但我有更深一层的疑虑:

1.孩子智力欠缺与否?

2.跳楼致因是否撞碎玻璃?

3.遗书是否真实?

4.孩子家庭环境良好与否?


烛光微芒


一个九岁的男孩撞撞碎了学校的玻璃怕被罚,自己思考了几天后,最终留下遗书,跳楼身亡。看了这则新闻,我真的是很痛心,我们的教育到底是怎么了?难道孩子的命不值一块玻璃吗?

我们想一想这个九岁的男孩,为什么会自杀呢?不就是撞碎了一块玻璃吗?如果老师告诉她没关系,换上一块新玻璃就好了,我想男孩不会跳楼自杀。如果当老师知道是这个男孩儿把玻璃撞碎了之后,老师拉着男孩的手关心的问,孩子你有没有受伤呢?我想男孩儿绝不会自杀。



这个男孩儿是在思考了几天之后,写下遗书,跳楼自杀的。这个男孩儿在遗书中写道:我知道撞碎了玻璃,要受惩罚,所以跳楼自杀了。我们可以想象,对于一个九岁的男孩来讲,老师的惩罚让孩子害怕到足以放弃生命,这是不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悲哀呢?之所以出现这样一个悲剧,我认为有几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我们的教育不允许学生犯错。

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下很多错误,有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错误是孩子无心犯的,有些错误孩子无法控制的。例如,由于孩子年龄还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差,而导致的有的孩子上课爱动。这不是她自己喜欢乱动,而是因为他的神经系统发育的还不完善,没有达到能够自我调控的地步。所以很多孩子犯错,是成长的必然阶段,每个孩子犯错误都是很正常的,不仅孩子犯错,即使成年人,也在犯错。

所以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我们要给孩子多一些耐心,静静的陪着孩子成长,而不应该急于求成;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允许孩子犯错,接纳犯错的孩子,接纳犯错孩子的缺点或者错误。



第二,我们的教育不接纳犯错的孩子。

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学生是优秀的,他们希望看到的孩子,是他们心中想象出来的理想的形象,而不是现实中的孩子,因为现实中的孩子是会犯错误的。这样的家长或者老师只接纳孩子的优点,而不接纳孩子的缺点。

例如,当孩子考出好成绩,父母奖励,老师鼓励,这时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觉得自己是被爱的,自己是有价值的;当孩子没有考出好成绩时,父母和老师不接纳孩子的成绩,这时孩子就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甚至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特别是当孩子犯下了错误的时候,或者孩子遇到了天大的困难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给他一个强大的支撑,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很有可能就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否是全盘的接纳犯错的孩子呢?只有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具就有安全感。

第三,我们的教育过于注重简单粗暴的惩罚,而忽视爱的传递。

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已经失去了爱的传递,孩子已经不能从老师的眼里看到关爱的眼神,孩子能看到的只是老师对他们简单粗暴的惩罚。例如,孩子作业没有写好,老师就罚学生多写几遍,上课不听讲,老师就让学生罚站。总之,在学生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时,老师很容易找到各种惩罚学生的办法,可以说惩罚在中小学教育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也许惩罚比用关爱学生达到的效果更快,所以很多教师宁可选择惩罚学生。因此,我从来都不支持有人提出的要把惩戒权交给老师这样一种说法,因为在目前的教育中,很多老师不懂得教育中的“育”字,当孩子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他们用罚作业罚站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制服学生,而不是让学生信服。

例如,在这个事件中,如果老师知道玻璃被孩子撞碎后,如果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首先会拉着孩子的手问,你有没有伤着啊?这才是对孩子的关爱,这种力量,会在孩子的内心里生根发芽,甚至孩子内心都会产生一种愧疚感,因为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而产生了自己不小心碰撞玻璃的愧疚感!这种关爱产生的教育效果,远远大于惩罚孩子所带来的教育效果。

九岁的男孩儿因撞碎玻璃怕被惩罚而跳楼自杀,说明我们的教育确实出了问题。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接纳犯错的孩子,对于犯错的孩子,不要简单的用惩罚、罚款等方式解决,而是要我们的心灵沟通,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神,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中考政治刘老师


9岁男童撞碎学校玻璃怕被罚,留遗书跳楼身亡,怎样的教育让孩子觉得命不值一块玻璃?

事件概况。

2019年3月12日7时许,句容御东国际6期83栋发生人员坠亡,民警随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置。据核实,死者王某某,男性,9岁,南京市鼓楼区人,在句容华阳实验小学就读。孩子在跳楼之前还留下了一封遗书而在衣服上用拼音和汉字写着一句话,奶奶我把学校的玻璃撞坏了,所以我跳楼了。

孩子在学校打破一块玻璃,老师告知其需要赔偿600元钱,孩子回家后也不敢告诉奶奶打破玻璃的事,也担心爸爸妈妈知道了会处罚他,所以孩子就选择了轻生。



600元钱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堪称是巨款了,学校老师是否应该直接告诉其父母呢?

600元钱,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何况是一个只有9岁的孩子,在孩子的思想里,也许600元钱是个天文数字。

孩子打破了学校的玻璃,要求被赔偿600元,老师把要求赔偿600元的事情跟9岁的孩子说了。可能是因为平时父母惩罚孩子比较厉害,孩子也不敢和家里人说。于是乎孩子最终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跳楼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如果老师把打破玻璃这件事情直接和家长说,而不是和孩子说,那么孩子还会跳楼吗?

警方判定是意外事件。真的是意外事件吗?

不知道这个小男孩的父母平时是怎样教育小男孩的?按照目前小男孩的表现来看,小男孩儿的父母平时惩罚小男孩的力度是比较大的,孩子是畏惧父母惩罚的。孩子因为600元赔偿款怕惩罚而选择死亡,从侧面就证明了这一点。

也许对于孩子来说,还不能真正理解死亡的含义,不理解、不明了,但他还是选择了死亡。这能算是意外事件吗?

面对孩子跳楼死亡,最悔恨的应该就是孩子的父母,悔恨他们对自己孩子平时的所作所为,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待自己的孩子。

告诉孩子不管什么时候,生命都是第一位的。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生命意义的教育。

学习很重要,考试很重要,考上好大学很重要,但这一切重要都是以生命为前提的,相比其他的一切,生命最为重要。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告知孩子一些,避免危险的方法,给孩子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突发火灾如何逃生?地震来了如何避震?如何过马路更安全?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应该也需要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生命的意义。要让孩子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很宝贵的。

如同进行任何事一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度。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常父母都会用到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正向激励就是通过夸赞、赞美的方式,激励鼓励孩子你完成好一件事情。



对孩子进行正向激励的时候,要把握好度,过度的正向激励,过度的赞美,就会让孩子产生自高、自傲的情绪。

相比于正向激励,负向激励也是必须的。

负相激励就是要对孩子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行为,给予批评、给予适度的惩罚。

同样对于负相激励,也一定要把握好度。适度的负相激励,能够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过度的负向批评处罚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以及自信心。

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每位父母都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去做出适度的教育行为。

孩子成长需要陪伴,需要高质量的陪伴。

很多时候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都选择了监督者的角色。

我们监督孩子写作业,监督孩子背课文,监督孩子做一切事情。我们还自信满满的对自己说,我陪伴了孩子的成长。

无论是大人和小孩都不喜欢被监督,被监督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被监督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高质量的陪伴是一种低姿态的陪伴。很多时候父母的形象是高大的,和孩子不是平起平坐的。而高质量的陪伴必定是父母和孩子处于同一水平线,说话间视线平视,语言温和。



高质量的陪伴是父母全身心的投入。陪伴孩子的时候,放下周遭的一切,融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体验欢愉的亲子快乐。

高质量的陪伴是心与心的交流。以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以孩子能够容易接受的方式,发自肺腑的和孩子进行内心交流,你将是孩子最真诚的朋友。

父母的能量决定孩子的未来,这里的能量包含了很多方面。提升父母的能量,成就不一样的孩子!


晓晓笔记


我想象一个九岁的孩子,在走廊里打闹,不小心撞碎了消防栓的玻璃,稀里哗啦,那声音足够的大,几乎让所有路过的走廊的同学都惊呆了,在他们看来,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足可以称得上“重大事故”,有同学撒腿就跑,怀着喜悦而激动的心情跑去给老师告状,我猜想发生这样的事情,至少有三名以上的同学,同时跑到办公室去报告老师。“老师,不好了,不好了,某某打碎消防玻璃了。”

他们等待着一场惩罚的到来,对学生来说,每一次惩罚都是对自己没犯错误的“表彰”。

老师跑过去一看,确实打碎了一时间也想不出一个即可以完成警戒又具有深刻教育内涵的方法,只能说:怎么这么不小心,等你班主任老师来了再说。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这就是学校生活的日常。在每个学校每天都在上演。

这个九岁的孩子就在这种未知的惩罚里度过了三天,惶恐,忐忑,别人异样的目光,最终在班主任到来之前躲避了这次惩罚。

谁之过?

没有人有过错!有过错的是我们以前整个的对待事物的观念和对待生命的态度!

有人说,老师有过错,我认为这个错,学校不背,老师更不能背,作为管理者,不可能在打碎玻璃的时候,抱着孩子安慰他:有没有受伤?家长可以,教育专家也可以,老师做不到,为什么?如果这样,就等于变相鼓励犯错,打玻璃等犯错。这个一旦开头,后果不堪设想。

夏天,曾经有一个孩子的水杯碰倒了,水都爬了,我给他倒了一杯水,接着我注意到有两个孩子都在拼命地大口大口喝水,然后再向我要。一段时间内,班里总是有被子碰到的现象。

所以老师真的不可以不管不问。或者把本该惩罚的是事情当成表达温暖的表达!

家长对于孩子的观念的引导有失误。如果在孩子小时候对于东西损坏,就喋喋不休,那么在孩子的心中东西的损坏就会被放大。

我孩子很小时候,我刚刚买了一台笔记本,那时候笔记本还是稀有物,我记得我花了六千多元。我打字,妞妞很好奇,她跌跌撞撞跑过来,爬到我的腿上,然后伸出小手敲打键盘,用手指抠键盘,一下子掉下来一个按键,我很想发火,这可是我刚买的电脑呀,但转念一想,孩子的好奇心是最重要的,相比较孩子的好奇心,几千块钱的电脑算得了什么?于是,我并没有生气。可能键盘的弹性让她感觉到很好奇吧,她总是用手指扣,不长时间,我的键盘的右边就让几乎全部扣掉了,所幸,我一直盲打,按键掉了除了手感差以外,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我就在那台笔记本上打出了几十万字的孩子成长日记。

对于孩子,不小心损坏了东西,再贵的东西都不要看得太重,把物质看淡,把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看重,孩子慢慢会长的越来越好。

这个九岁的孩子因为在学校打碎玻璃跳楼,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家长在他小时候没有养成看淡物质的意识,造成在物质和生命之间分不清孰轻孰重,当“东西”被看重的时候,生命被看轻了,就像他九岁了都不会写“奶奶”二字,需要借助拼音。他其实还有太多想法,还不会表达,但我们看到的言外之意就是,玻璃破了,这是天大的事情。

把生命看重!


寐语小筑


谢谢“指尖教育帝国”徐老师的邀请!

看到澎湃新闻的消息,我觉得这真是一个“比悲伤还悲伤的事”!一个9岁的孩子,仅仅是因为“撞碎了学校玻璃”,因害怕受到“惩罚”,便从17楼坠下身亡!

nai nai,我前天5把学校里的bo里zhuang sui 了,我之到要chen fa,suo以我跳lou了。

根据遗书内容显示,孩子撞碎玻璃是在星期五,跳楼发生在星期一。我们无法得知孩子周六、周日这两天,他的幼小的内心是多么的挣扎!也许他想告诉奶奶,也许他想承认错误,也许他想得到大人、老师的原谅。也许,也许他的愿望就是那么简单:我错了,请原谅我一次!

然而,孩子还是没有选择向老师、向奶奶请求原谅。而是选择走上绝路!

也许是学校里的规矩过于严厉了罢?!也许是老师过于严厉了罢?!也许是家长过于严厉了罢?!也许……

这,最终让孩子没有勇气选择认错,选择用跳楼这种极端、残忍的方式来结束。

这,实在让人痛心!!!



然而,痛心之余,却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第一,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严重缺位。

著名的生命教育专家、特级教师袁卫星老师说:“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成为一个人,一个热爱生命的健康的人”!

这话说的多好啊!曾几何时,我们的教育跑偏了。我们强调成绩,我们强调才艺,我们强调守纪律,我们强调……恰恰没有强调生命的重要性!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被塑造成令人悲叹的“千人一面”。孩子们都成了学习的工具,完全没有了“生命的温度”。

这样的孩子,在遇到问题、困难、挫折等,往往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处理。出现悲剧性的结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家庭教育中“挫折教育”的严重缺位。

我们的家庭教育要么是“爱心❤泛滥”,要么是严厉的无以复加,要么就是直接无视。

挫折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面对挫折时,往往是不知所措,应对失当。新闻中的孩子跳楼,正是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没有教给孩子遇到挫折时如何应对的方法。

第三,学校、家庭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关怀。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内心世界还是比较脆弱的。他们几乎还没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学校的老师,家庭中亲人,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哪怕是细微的变化,也要引起警惕。

孩子在距离事发两天后选择跳楼身亡,在这内心极度挣扎的期间,肯定会有不寻常的表情、语言、举动。但凡家长能够对孩子多关注一下,及时的对他进行心理干预,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

当然了,值得我们反思的还远远不止这些。但有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生命教育!教会孩子做一个健康的人!

文章最后,我引用英国教育部教育专家对我提问的回答:所谓“核心素养”,就是看他是否有利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也铺天盖地的讲核心素养)

姑苏讲堂,专注教育。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