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把相聲推上了大雅之堂,還到北大當了相聲教授

他不僅把相聲推上了大雅之堂,還到北大當了相聲教授

他不僅把相聲推上了大雅之堂,還到北大當了相聲教授

進入青年時期,他雖然早已有了唱戲的飯碗,卻又設法去學說相聲;20世紀40年代初,正當相聲日趨市民化,庸俗低級的趣味充斥舞臺的時候,他反對“葷口”,冒著被人譏諷的風險提出相聲應該改革;待到唱穩了“大軸兒”(壓臺節目),社會公認他的柳活兒(以唱為主的段子)獨具一格雄冠藝壇時,他又把主要精力放在“說”上;及至“功成名就”而又行將暮年可“退居林下”時,卻又從零做起,開始了理論研究。

從唱戲到說相聲

候寶林,1917年生於北京,早年家境困頓,多靠親戚救濟。12歲時,養父把他送到給雲裡飛搭檔的顏澤甫處學戲,立下了一個類似賣身契的字據(“投河溺井,死走逃亡,與師傅無干;入中途不學,要賠償損失”)之後,侯寶林開始跟隨顏師傅在天橋學戲了。

他不僅把相聲推上了大雅之堂,還到北大當了相聲教授

▲ 早年學藝的侯寶林

學徒未滿之時,顏師傅和“雲裡飛”鬧翻了,侯寶林只得離開天橋。機緣巧合進入鼓樓市場唱戲。在鼓樓市場這個地方,侯寶林跟人家搭班唱戲,也學了幾十出戏,當時場子裡的戲,幾乎沒有侯寶林不會唱的。值得一提的是,侯寶林在鼓樓市場學會了相聲。

他不僅把相聲推上了大雅之堂,還到北大當了相聲教授

▲ 侯寶林與搭檔郭啟儒

在21歲那年,侯寶林正式拜朱闊泉為師,學說相聲。拜師之後,侯寶林就能在正式的相聲場子演出相聲了。1940年,燕樂戲院到北京請侯寶林去天津說相聲,需要捧哏的侯寶林結識了同為天橋藝人的郭啟儒,也在以後的搭檔中成就了彼此的曲藝事業。而天津的這五年,也使侯寶林的藝術逐漸成長起來。因為在北京的侯寶林只能算做普通演員,到了天津,他才有了名氣。而他的這個名氣來源於他不同於當時低迷黃色的相聲,用觀眾的話說就是“侯寶林的相聲文明,沒有髒話”。

組織相聲改進小組

新中國成立後,相聲面臨著嚴重的出路問題。舊社會的相聲雖然可以滿足當時勞動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但仍存在著低級、庸俗和不健康的東西。相聲也不像京韻大鼓,可以唱忠臣孝子之類的東西。相聲一下子要改寫反映新社會的內容比較難,於是曲藝界就出現了一種論調:唱得東西能為新中國服務,相聲不能為新中國服務。

面對這種情況,侯寶林不相信相聲不能為新中國服務,創作並試驗《婚姻與迷信》和《一貫道》之後,侯寶林發現新相聲可以為新中國服務。隨後與孫玉奎、劉德智、羅榮壽等人商量,如何把北京的相聲藝人團結在一起搞相聲改革,去掉舊相聲中不健康的東西,使相聲事業發展起來。

他不僅把相聲推上了大雅之堂,還到北大當了相聲教授

▲ 毛澤東接見文藝工作者(左三為侯寶林)

1950年1月19日,北京相聲改進小組正式建立,小組旨在改革舊相聲、創作新相聲,推進相聲工作。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小組把相聲藝人組織起來,創立新華遊藝社,開始邊演出邊改進相聲。為了確保相聲的改進成果,小組每天派人監聽,哪句不適合?哪段不適合?哪個情節不適合?怎麼改?大家一起研究。

他不僅把相聲推上了大雅之堂,還到北大當了相聲教授

▲ 電影《遊園驚夢》中的侯寶林

相聲改進小組一直保持到1952年,由於演員參加北京市曲藝工作團,才解散。它不僅維持了相聲藝人的生計,也改良了、淨化了、普及了相聲。

開始相聲理論的研究

在相聲改進小組中,老舍、羅常培等學術前輩對相聲藝人的提攜,侯寶林開始對相聲理論產生了興趣。隨著年齡的增大,侯寶林的健康狀況逐漸差了。1979年,他去雲南慰問中越自衛反擊戰的英雄,不幸演出時喉管破裂,聲帶出血,遂產生了息影的念頭。但是他仍然沒有停滯不前,而是轉戰相聲理論的研究陣地,隨後出版了《相聲溯源》《曲藝概論》等理論書籍。

1980年,侯寶林被評為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兼職教授。一個相聲藝人登上講臺當了中國最高學府的教授,這讓只讀過三個月書的侯寶林既惶惑又高興。後來遼寧大學和華中工學院也先後聘其為教授,侯寶林都一一答應了,究其原因,是侯寶林希望可以不遺餘力地宣傳相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