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京被有些人称为“徽京”?有哪些缘由?

韩震昊2


这个说法,其实和“安徽人把南京当成自己的省会”一样。

这不难理解,如果我们稍微了解下安徽和南京,安徽和江苏的历史和风土,就能明白为什么南京在安徽拥有如此独特的地位。

江苏和安徽,其实在过去本来就是一个省。他们在明朝时称为南直隶,到清朝时又改为江南省。今天的江苏可是仅次于广东的经济第二大省,而换在清代,江苏加安徽组成的江南省,那可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省。仅江南省一省之税赋,就相当于当时全国的三分之一!

也正因为江南省的过分富庶,清廷担心其“建制过大,不利于中央统治”。于是,在1661年,顺治皇帝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而江苏和安徽,也是从那时起才算正式分家。

但奇怪的是,当时的江苏巡抚府设在苏州,而安徽巡抚府却是在南京。也就是说,虽然南京不隶属于安徽,但却放置了管辖安徽的最高官方机构。因此,南京无疑就相当于安徽的省会了。所以说,南京被部分人称之为“徽京”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外,由于南京曾长期作为安徽,乃至江苏的政治中心,因此自然也有许多安徽民众迁入。因此,从在民俗和方言上看,以南京为中心的镇江、扬州、马鞍山、滁州、六安等地区,当地人的语言似乎与南京更为相近,彼此交流起来几乎没多大障碍。

而南京地区人们的风俗方言,反而与苏北地区的差距更大些......加上南京有在江苏最南端的边界上,经济上又比不上苏州,这又使得南京在江苏的影响力,似乎还没其在安徽的影响力大,确实是比较尴尬的。


这些历史要读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南京被称为“徽京”不仅仅是因为现在南京对安徽的影响,几百年来,安徽和南京就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明朝开始,南京就一直是安徽的省会,朱棣迁都北京后。并没有确认北京为明朝的都城,一直到明英宗时期,南京还是明朝名义上的首都。(明英宗虽然确定了北京是首都,但是南京依旧是明朝的都城。)而南直隶,就是以南京为首,包涵现在安徽,江苏,上海三地(当然还有今天浙江,江西,湖北的一小部分)。



清顺治年间废南京首都,将原先南直隶改建江南省。后江南省发展迅速,虽历经战火,仍然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清初全国三分之一的税收来自江南省。每次科考,一张榜上面有一半士子来自江南,名符其实的霸榜。

后来因为江南省体量太大,于顺治十八年分为江苏,安徽两省。南京虽然属于江苏,但是当初安徽的行政机构也驻扎在南京,一直到乾隆年间才迁到安庆。


南京对安徽的影响是自古有之,现在的南京则是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明明是江苏的省会,但是却被安徽三面包围,而且南京本地的方言也比较靠近安徽,守仁君的大学就是在南京上的,坐公交车一不留神就快到滁州了。从经济方面来讲,苏南的几个城市都很强,南京不仅不会给他们带来优势,反而会因为省会的缘故产生吸血效应。但是南京反而对安徽的几个城市产生了很大的带动作用。所以现在徽京也有点调侃的意思了。


守仁读仁


从现阶段的状况来看,南京的影响和辐射作用仅限与其相邻的安徽部分地区;既完全脱离了地理区位上的苏南地区,也不属于苏北地区,在江苏境内的长江流域的苏中地区,都称不上龙头老大。区位优势、地域影响和经济辐射能力与省会、行政级别、大型城市等根本不相称。举一个例子,广州和深圳同样是广东省的副省级城市,广州市不仅充分发挥了省会城市的政治、科教、经济、区位和地域优势,而且对周边的经济辐射影响与带动作用很强大。深圳作为开革开放的最前沿,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与新型城功能建设的影响力,不仅是周边地区和广东省,而是为全国起到了很好示范、引导作用。


cowboy59262256


我是南京人,从来没听江苏人南京人说徽京过!这是才第一次见到小编喷!瞎喷!


用户93602921937





圝囨囚囨図圝


南京是安徽人的南京,倭寇侵华时,大部分南京人跑了,留下来的又遇到倭寇屠杀,真正剩下的很少了,然后隔壁安徽人都来了,所以现在的南京人很多上一二代都是安徽人,我曾经在浦口区一个工厂里和一些本地人聊过,说是本地人他们家以前都是安徽人!


他乡追梦人


我宁岂止江苏人的省会?还是安徽人的奋斗目标、台湾人的精神首都!

集苏、皖、台三省省会于一身!

同时还是东部战区总部(原南京军区),管辖苏、皖、沪、浙、闽、赣(未来可能还包括台湾)军事!

无知小编居然以为我宁只是叫徽京?南京可真不是白叫的!!!


PLC编程学习爱好者


徽不徽京都无所谓,南京还是南京,依然是江苏省老大,能改变什么?也就是一些人在网上喷喷而已,还有,安徽人咋了?哪个发达点的城市离的开外来人口对城市的建设?非整这些没用的干嘛。


牛比人物


说徽京的都是江浙人,南京主要辐射安徽,对江苏其它地方基本没帮助,而且文化习俗语言跟江苏主要经济城市苏州无锡南通常州也不是一类的,南京也是江浙极少不排外的城市


水军都护


文化承自徽州,明清时期又是同省,安徽人又多,跟以前安徽省会安庆在军事上是相同的命运,安徽文人自古都多出现在南京,千丝万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