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威海衛,別再被電視劇欺騙,帶你穿越歷史長廊

100年前的威海衛,別再被電視劇欺騙,帶你穿越歷史長廊

【民間表演】金元時期,山東(大部分)地區歷經戰亂,人口驟減;經濟、文化等遭到嚴重破壞。唯有當時膠東(地區)損失較小,保留了傳統人文。明朝初年,部分登州府、萊州府的居民,遷移至山東西部。

100年前的威海衛,別再被電視劇欺騙,帶你穿越歷史長廊

【官員】清朝末年至民國時期,山東掀起了(巨大的)闖關東熱潮,膠東地區,因為方便(海路)去關東,大批移民東北。民國以來,半島成為重要的海運重地,沿海港口眾多,有利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率領先(山東)其他地區。

100年前的威海衛,別再被電視劇欺騙,帶你穿越歷史長廊

【城牆】威海僻處(山東)半島東北一隅,古屬天末荒徼。元末明初日本海盜襲擾中國東部沿海,明政府加強海防,在東部沿海,設立52處衛所,威海衛為之一。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設立,永樂元年(1403)築城。

100年前的威海衛,別再被電視劇欺騙,帶你穿越歷史長廊

【城牆】從明朝建衛,到1644年明滅,街巷發展緩慢,城裡街道,僅有十幾條巷子。清朝至1931年,衛內建設定型,大小巷子,總計共有38條。其中西北村9條,西南村11條,東北村7條,東南村11條。

100年前的威海衛,別再被電視劇欺騙,帶你穿越歷史長廊

【街道】在老威海衛,流傳這樣古民謠:“田”字劃四格,城裡分四隅。十字路口在中央,四條街道連八方。城內的街道巷子,大部分以姓氏命名,諸如郭家巷子、周家巷子、盧家巷子等。另外,還有(小部分)非姓氏的巷子,如榮德巷、雙泉巷等。

100年前的威海衛,別再被電視劇欺騙,帶你穿越歷史長廊

【民居】榮成和其他沿海,生有許多細長的海帶草,生鮮時,翠綠可愛,被海潮成團地捲上灘頭,曬乾以後,變為紫褐色,縷縷柔韌。沿海居民取來,用以苫房。房草苫得極厚,兩坡很陡,房脊渾圓,住起來冬暖夏涼,非別處的簡陋草房可比。

100年前的威海衛,別再被電視劇欺騙,帶你穿越歷史長廊

【民居】看那漁家院子,立即給你方、穩、厚重的感覺。大塊石頭,砌成粗獷的牆,選材時隨方就圓,牆面紋樣靈活,寓樸於美,譜出了方、圓、橫、斜、大、小、曲、直石頭的交響樂。

100年前的威海衛,別再被電視劇欺騙,帶你穿越歷史長廊

【祭祖】英國在強租(威海)32年後,1930年歸還,設為(省級)威海衛行政區,準用直轄市法規。抗戰時期,改為縣級特別區,由煙臺管轄。1983年8月,撤銷煙臺地區,設煙臺市(地級);同時,威海市改為(省轄)縣級市。1987年6月,升為地級城市。

100年前的威海衛,別再被電視劇欺騙,帶你穿越歷史長廊

【建築】膠東地區方言,為膠遼官話(以煙臺話、威海話為代表),與山東(其他地區)方言,有較大差別,而與(遼東半島)大連方言相近。正因如此,膠東地區(尤其是煙臺地區)民眾相互間有較強的身份認同,通常會(對外)稱自己為膠東人。【威海老照片,1900年代。資料:約翰斯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