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有座大面寺,瀘州人多少知道的,它可能具有價值

瀘州有座大面寺,瀘州人多少知道的,它可能具有價值

大面寺又名“雲慶寺”“開福寺”,始建於南宋。經明清兩代維修、重建,據史料記載:雲慶寺佔地面積6000平米,是現方山的前身,故有“老雲峰”(大面寺)、“新雲峰”(方山)之說。

寺廟山門、天王殿、觀音殿尚存,山門上方正中立書陰刻“雲慶禪林”,下橫刻“浮圖勝境”八個大字,有人物、花紋、八仙過海、三英戰呂布、三鞭換兩鐧浮雕,兩側行:龍戲珠。

天王殿內掛有清乾隆親筆題“瀘中福地”的巨匾,殿內正堂有八根石質圓柱,高達8米,直徑0.8米,雄偉壯觀,全國罕見。

正中一尊大佛,高5米,還有各種神像數十尊。再往後是觀音殿,內有大明正德2年原雕石刻的千手觀音一尊,高18米。背面有詳細的歷史石刻記載。再往後是大雄寶殿舊址尚存。

瀘州有座大面寺,瀘州人多少知道的,它可能具有價值

門前左側有“雲氣飛龍”陰刻楷書四個大字,字高1.8米,寬1.08米,字距0.26米,上款有“清同治一元甲子丁卯年五月吉旦”,下款有“星舫葛雲章書,匠士戴學オ,住持隆紹董”大字渾厚雄勁,並且石刻分佈在離地面2米多高的巨石壁上,巨石頂峰有兩棵千年槐蔭樹,風景十分秀麗。

相傳上述四字系龍車壩頭一秀才清晨路過寺隨,眼見寺廟雲霧裊繞中一巨龍橫空出世,此景勝為壯觀。於是,隨手從田裡扯起帶泥秧苗,在路邊的大石包上寫下“雲氣飛龍”四個大字,剛好被出門的住持發現而隨及用墨完整地勾繪字體,並請匠人陰刻而成現狀。

該廟解放前為川南佛教勝地,與方山、玉禪為鼎足之勢。

瀘州有座大面寺,瀘州人多少知道的,它可能具有價值

舊時瀘州、納溪、貴州、雲南等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前來朝拜,香火極盛,有“四月八朝雲峰、石子山看藍墳”之說。

曾留下不少佳話傳說人文,寺廟後有美女曬羞、一碗水;右側有公主墳(傳說大面寺是一公主出資所建,故死後以懸棺葬於形似墳墓的原生石包之下,名日“公主墳”);廟前有石螃蟹、石牛、石馬、石豬、石魚、石印、石蜞螞等眾多景點。

廟後“石子山”海拔615米,是瀘州市城郊的最高山峰,山上水杉楨楠、松樹鬱鬱蔥蔥,綠樹成蔭,登峰鳥瞰瀘州城區景色,高樓林立,鱗次櫛比,一望無邊,盡收眼底。東望合江筆架山、赤水河名山大川;南眺堯壩古鎮“古樓山”丘陵晨霧;西看方山、楊橋湖遠近美景;北俯高壩廠區小米灘江水滾滾而至。

瀘州有座大面寺,瀘州人多少知道的,它可能具有價值

山腰有藍墳,相傳為藍大順、藍朝鼎二位農民起義軍領袖之墳墓。墳前有一石腳盆,人坐盆內俯覽“小米灘”高壩廠區,盡收眼底。

過去木船行至“小米灘”時必須急轉舵改變航向,轉舵方位正對“藍墳”,船工划槳動作好似作揖朝拜,夜晚則見高壩片區燈火通明,尤如星光璀璨。故有“白日能看千人捧手,夜晚能見萬盞明燈”之美傳。

如今石子山四周已成蠶桑和麻竹基地,春夏季節信步其間,能使人如痴如醉,如人仙境,令人心曠神恰。

大面寺石跡猶存,原有石刻神、佛像眾多。且雕刻藝術精湛,幾與人同。十年動亂這些佛像均沉埋地下,損毀較多,流落民間。

近些年,有部分佛教信徙和居士自發參與活動,準備再行挖掘整理,恢復寺廟,重續往昔大面寺的香火,以滿足遠近的善男信女和群眾對佛教的信奉和朝拜,既保持文物古蹟又供遊人景仰參觀。

瀘州有座大面寺,瀘州人多少知道的,它可能具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