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01


其實我真的不是很愛看電視劇的一個人,因為看電視劇真的很費!時!間!

但是,最近我還是一口氣把《都挺好》刷完了。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都挺好》劇照

家庭倫理(si bi)戲,其實是非常容易拍成狗血肥皂劇的一個題材,《都挺好》也不例外。

劇情進行後半部分,它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很多不合理的情節設置和人物進程,引起了很多爭議。

但是沒辦法,《都挺好》的這套演員班子實在太出色了,他們從第一集開始就牢牢地抓住了我,並且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角色塑造得非常完整(石天冬、小蒙除外)。

請注意,我不僅僅是在說倪大紅、姚晨、郭京飛這些主角演得非常出彩,而且是大嫂高露、二嫂李念、蒙總張晨光甚至於蔡根花寶貝塗凌這樣的配角,也都將自己的角色詮釋得非常典型、準確。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這對一部劇而言,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單說表演的話,要說倪大紅是全場最佳絕對沒人反對(真的要給他跪下了,為啥演得這麼好啊!!),但是我也不得說,女主角姚晨也著實給了我不少意外和驚喜。

可以說,戲裡戲外,她都以自我為載體,坦率地呈現出我國「中生代女演員」這種生命體的豐富的旋律性,所以我仔細考慮了一下,這一篇我們就先寫姚晨。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02


如果按照我們大眾所熟悉的「體驗派」「方法派」來對演員們進行劃分的話,那麼周迅、舒淇這種塑造出來的經典角色與自身的重合程度高、塑造路徑感性的演員自然是「體驗派」了。

姚晨不是。

她是秦海璐那樣的「方法派」女演員,演戲絕不是靠直覺進行的, 而是靠思維和儲備。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秦海璐《榴蓮飄飄》劇照

抽象地說,她們演戲是充分地糅合自身的感性與理性,並且在理性指導下,從細節入手,給人物注入非常獨特鮮明的人生態度,使角色充滿人情色彩的同時,又能極具說服力。

這話… 啥意思?

提煉來說,所謂的這種“方法派”演員有三個特點:

1、對導演的依賴性小;

2、角色的整體性和層次感相對而言強;

3、在不同作品裡的發揮趨於穩定。


還是沒明白?別急,我一點點兒說。我們先從對面的「體驗派」演員周迅來說。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因為周迅沒有接受過表演的科班訓練,所以她演戲實際上是極度依賴直覺和發揮的。

她曾經說過,她跟許鞍華導演合作的《明月幾時有》裡,有一場戲是說她沒有辦法去救她母親了,她有一個巨大的心理過程要去演。

那場戲從開拍那天我就不知道怎麼演。

那麼她是後來是怎麼處理的呢?

我一直想一直想,其實在拍戲的這個過程當中,當你處在那個環境,人物走到一個地方,她就會有一些情感來去發生。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所以,當週迅遇到自己心裡沒底的表演段落時,她沒有在拍攝開始前解決自己的這個「沒有底」。

相反,她是會允許自己走入一個「不夠清楚」的狀態中,現場進行發揮的。

你們看,周迅在表演中,是“迷信”的,她相信自己,相信感覺,相信「靈光一現」和「妙手偶得」。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我每次寫文章,評論裡總有人用

「表演沒有對錯」這句話來為自己的愛豆站臺,那麼現在我就來告訴你們這句話的真正內涵是什麼:

當我們說「表演沒有對錯」時,實際上我們是在說,一個演員,她用什麼方法去達到她的表演效果,她的表演方法的選擇,旁人是沒法去評判對與錯的。

因為人,也就是演員本身,他們既是作為「表演」這門藝術最主要的創作材料而存在的,也是作為「表演」這門藝術的主體和執行者而存在的,所以他們實際上是一個極富變化和彈性的不穩定特殊材料。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外人(主要指觀眾)對於這些材料的瞭解往往很有限,在這種基礎上,我們如果不是他們的老師,那麼去評判他們表演路徑的對錯,實際上沒啥意義。

因為我們是觀眾,那我們看結果就行了。而對於這個表演的結果而言,觀眾/職業評論人是可以評價好壞、高低的,這不是主觀上對錯的評判,而是客觀上事實的闡釋。

所以現在你們明白了嗎,周迅用她的這樣「弱設計」的方式去完成她的角色,儘管與姚晨、秦海璐她們完全不同,但是就表演路徑本身來說,依然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當然學院派並不提倡)。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她這樣做可能有這樣做的「驚喜」,但亦有同樣大的「驚險」,即:

1、對導演的依賴性極大;

2、角色的整體性和層次感相對而言弱;

3、在不同的作品裡發揮趨於不穩定。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周迅在《如懿傳》裡的表現差評較以往而言都更多,因為電視劇本身的特點(劇集長,拍攝快,演員多),就是在上述這兩點上更不「縱容」這種體驗派方法的。

(早期《大明宮詞》《橘子紅了》角色的複雜性低於《如懿傳》,而且演員當時的狀態本身也不一樣,所以給觀眾的感受也不盡相同,但是它依然是符合我們現在說的這三條的)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ok,說回姚晨…

姚晨這類演員與周迅這類演員的極大地不同就體現在,她一定是要站在一定的距離去看看自己的角色,進行思考,然後再進行演繹的。

她也一樣有那個現場的感受和反應,但是她依賴性小,她腦子裡對於自己的行為、感情都是特別清晰的,更專業一點說,她對於角色的「控制力」很強,這個「控制力」源於她充分的準備。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舉個例子。

姚晨之前接受過一個採訪,她聊到自己在《潛伏》中與孫紅雷創作「餘則成與翠平的最後一面」的那個過程。

她說:

那場戲我就屬於準備過了頭,看劇本的時候,每次看到那兒都熱淚盈眶,所以你知道拍那場戲的時候,你提前就已經開始醞釀這個情緒很多天了,就等著到那一天,哭得稀里嘩啦的。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導演很滿意,導演自己也在鏡頭面前流著淚。我突然冷靜了下來,觀眾知道他們倆不可能再相見了,但翠平是不知道的,她還滿心希望說:喲老餘,你還活著呢,你看我也活著呢,說一會兒咱們家裡見。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她應該是高興的,她是歡欣雀躍的。

她很激動,但她忍住了,其實這對觀眾的刺激是更大的。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大家看,周迅和姚晨這兩場戲,其實都是講分別的,而且都是講最慘的那種分別,「死別」

但她們兩個的處理路徑,是完全不一樣。周迅選擇的是讓事情自然發生,姚晨則是自己給自己創造了不同的選擇。

結果都很不錯,但是依然如我前面所說:

姚晨對於導演的依賴更小,而周迅對於導演的依賴更大(同理,有些導演也會特別依賴這種演員);姚晨在不同作品裡塑造角色的能力更強,周迅在不同作品裡塑造自己的能力更強。

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可共存也應共存的絕對對立,亦是一種「非此即彼」的人生態度,非常有趣。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03


寫姚晨,可以寫的角度其實非常多。因為她確實不是一個特別表面的人, 她身上有很多東西都值得去深挖。

但說實話,我在做了很多功課之後,我認為她最吸引我的,也是我認為最值得跟你們說的,其實還是她作為一個演員的清醒

前段時間我看了姚晨的一個發言(但是我實在實在是找不到那個視頻了),她講了一下自己對於「表演創作」這件事的理解,大概意思是說,當演員拿到一個角色之後,她要先對這個角色進行解剖而後再談創作,要想象,但更要建立在充分的田野調查之上進行想象。

啥意思?

比方說,演員拿到一個農婦的角色。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按照人們思維的慣性,我們很容易下意識地就認為演農婦應該素顏、灰頭土臉、穿得土裡土氣才行。

但是事實上,一個好演員她拿到一個農婦的角色之後,她應該首先搞清楚她實際生活的環境和背景:這個農村婦女,她到底是哪個農村的?她們村是一個什麼樣的經濟發展水平?她們家在她們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條件?等等,然後再一步步去建立她的具體形象。

因為中國是很大的,中國的農村更是很多的,每個村都不一樣。你去了解這些,實質上正是在真實地細化你的角色。

那麼你只有在做了充分的田野調查後、真正搞清楚了一個處於「那種條件下」的農村婦女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時,你對於人物的「想象」才有根基。

在這樣紮實的認知基礎上,演員再去以自己所能準確地對角色進行詮釋,才談得上創作。

這個邏輯實際上是非常簡單的,演員創作,基於劇本,基於積累,基於現實去進行。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但是,令人頗為悲哀的娛樂圈現實是,即便是最當紅的小花、即便是演了十幾年戲的頂部女演員,也有的是不明白這個基本的道理而在大談創作的。

劉亦菲曾經多次在微博講自己對於電影的理解,她是這樣說的:

演員演戲是電影第一創作階段,後期剪輯是第二次的創作生命,配音決定了多大程度還原本有的生命力… 我深知感動觀眾先得感動自己…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這話槽點多得我真是沒法吐。

我知道近些年劉亦菲也鉚足了勁兒想證明一番自己的演技,這個態度我絕對是認可和支持的,但是我也想好意提醒一句的是:

做演員,是要看劇本的。劇本才是電影創作的第一階段啊朋友。

做演員,是要足夠自信,但是如果把自己看作是整個創作的核心,那是要鬧笑話的啊天仙。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如果說周迅是直覺型演員裡最幸運的那一類,那麼劉亦菲就是直覺型演員裡不幸的那一類,也是最廣泛的那一類——

她的直覺遠不足以支撐自己的表演。

因為上天並沒有把表演的「天賦」平均地分配給每一個人。

絕大部分演員,如果不對自己的行業、甚至自己的角色所涉及的行業和社會,進行足夠系統的訓練和足夠充分的鑽研的話,結果都會是呈現出如她自己所說的「浮躁的表演」——

實際拍攝前不做充分的準備,表演創作既不紮根於生活、不紮根於現實、甚至不紮根於劇本,所謂的演員的想象,變成了演員的「臆想」。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太多人,還是把表演這門極為深刻的藝術,理解得太為粗糙了。

「姚晨們」,是清醒的。她知道表演的精耕細作在於,演員自己要把自己的存在感,放得足夠弱,把人物的存在感,做得足夠強。

她的確至今為止也還沒有拿過影后,但是她對於表演、對於自己的生活絕對是踏實的,可參考的。

還是從《都挺好》抽一段戲出來給大家講講,這段戲很精彩,但是我講的重點是讓大家感受演員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的設計到底可以多準確多清晰。

《都挺好》中姚晨扮演一個從小爹不疼娘不愛的叛逆女老闆蘇明玉,由於她在商場上「大義滅親」,導致她二嫂朱麗(李念 飾)幾乎丟了工作,她二哥蘇明成(郭京飛 飾)知道之後,一氣之下差點把她打殘,她則把自己的二哥送進了警察局,於是她爸蘇大強(倪大紅 飾)來找她求情。

來看姚晨是如何表演蘇明玉的心理變化的:

父親來了,進入防禦狀態: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面對父親的關心,她的心裡防禦逐漸鬆懈,跟父親對話: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父親言辭懇切說要給自己做主,蘇明玉的心理防線進一步鬆懈(因為她內心深處其實極度渴望親情與愛),但是絕不鬆垮(因為她本質上不相信任何人),狀態進一步放鬆但依然保持防禦: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父親的真情流露逐步取得了明玉的信任,但是他一句「你把他放出來…」,立馬觸及了蘇明玉的心理警戒線,蘇明玉的警備狀態立刻反彈提升。

她就用了一個眼神: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對父親的意圖進行確認之後,順理成章情緒爆發: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心理疼痛感驟升之餘,生理疼痛感與對父親的抗拒感一起產生,明玉的警戒值還在狂飆: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爆發之後,蘇明玉再次陷入絕望的平靜中: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這種平靜在她身上,應該是一種「重複」,因為在她的前半生中,這種失望與心如死灰的感覺、這種不斷「被成為犧牲品」的感覺是反覆出現並最終組成了她的人格的。

同時這裡也是一個節奏上的緩衝,是在為她的下一個情感高潮做準備。

面對父親無力的解釋,蘇明玉的絕望越來越強烈。她這裡語言的處理是很輕鬆的,但是就如同前面《潛伏》的思路,她在這個關鍵的節點上,情緒越淡,對觀眾的衝擊就越濃: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在父親的「來意」被察覺後,蘇明玉的攻擊性瞬間暴漲,她攻擊父親懦弱,她甚至告訴父親,自己懷疑自己不是蘇家的孩子,曾經前去做過DNA檢測。

她的狠厲和報復性,讓她不再僅僅作為一個防禦者,而是已經化身成為了一個攻擊者

但她明明在往父親心上捅刀子,自己眼睛裡卻也留下了一串眼淚。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這裡姚晨的演繹是非常到位的,她同時在演「感性和理性」、「強硬和脆弱」這兩種情感色彩,而且並不顯得虛假和做作。

DNA檢測的結果是蘇明玉真的是父母親生的,說到這個不容否認的結果,她的心理防線再次瀕臨崩潰。

因為自己是父母親生孩子的事實,和父母曾經不把自己當成親生孩子對待的記憶的天然矛盾性,讓蘇明玉這個矛盾主體像被詛咒一樣,被撕扯欲裂。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新的高潮點再度到來,蘇明玉努力想要控制自己卻無法控制。

她的心理防線徹底被DNA檢測的結果擊垮、也是被自己父母“為父母而不仁”的事實擊垮、被自己的不幸擊垮,崩潰。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事實上我並不完全贊同用「體驗派」和「方法派」這樣的名詞對演員的表演進行分類。

但是如果這兩種思路的簡易劃分,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表演,那也未嘗不可採用。

簡單說,以我們前文定義的範疇來說,姚晨、秦海璐她們這樣的「方法派」演員的表演,因為提前有足夠的準備和設計,所以當我們進行反推和評論時,是能夠清晰地梳理出她們的行為脈絡的,我們可以清晰地把握姚晨在表演蘇明玉時的節奏和脈絡。

這也是我們說的,職業演員與非職業演員的本質區別所在。

有人要說了,那你既然都說姚晨演得這麼好了,那為啥她就不拿獎呢?

原因很簡單,以我們現在的主流獎項來看,演員拿獎最最關鍵的決定因素,其實還是角色本身的設計複雜性、角色與演員自身氣質的貼合性、以及導演的處理,而不單純是演員自己的演技這麼輕鬆。

這一行,終究是講「運勢」和「天意」的。

有些演員,比如春夏,她拿金像影后的最重要原因還是自身氣質與角色的貼合度,若論演技,她確實還太新了。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春夏獲金像獎

這沒辦法。

但是這不妨礙觀眾欣賞好的表演。

你們得自己學會去判斷,甚至你們需要自己學會去理解,哪些人在靠「感覺」演,哪些人在靠「腦子」演,如果你我的人生也是一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盛大表演,我們到底應該更多地依賴「運氣」還是依賴「思考」?你們是要去更多地相信「感性」還是相信「思考」?

如果你們選擇了相信「感覺」和「運氣」,那麼相應地,你又是否做好了自己不是天選之人的準備?

朋友們,周迅是「天才」,尚且會在一部戲中一個趔趄差點沒站穩,何況我們都不是周迅呢?

戲如人生。而每個人的人生中,都必然面臨「姚晨式」和「周迅式」的兩種選擇。

以我的觀點來看,其實很多人說的「相信感覺」,不過是在以寄希望於玄學的假象來掩飾自己的懶惰和懈怠罷了。

還是那句話,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不足以拼天賦。

我很欣賞、也很羨慕周迅這樣能夠在每次演出中都投入一個全心全意的自己的「體驗派」演員,但我也很心疼,因為這意味著對自己靈魂加倍的燃燒、加倍痛苦;對於普通人、普通演員,我更建議各位正視自己不是天才的事實,踏踏實實地在表演中、人生中去做足儲備,謀定而後動,以不容挑釁的業務能力作為自己的盔甲。

這樣,我們才會有足夠的底氣去面對每一場戲的「未知」,然後自信地說:我不靠天賦,我靠的是自賦。

酷炫的人生,當如此。

——————————————————————————————————

公眾號:宋雯婷(ID:swtstory)

有提問歡迎來微博找我,搜:宋雯婷sweety

公號後臺發送電影關鍵字如《我不是藥神》獲得相關電影評論、發送明星關鍵字如“周冬雨”“趙麗穎”獲得演技或其他相關評論。掃碼或搜索id即可關注。

姚晨,反「周迅」而行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