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希望所在,一組民國時期女大學生老照片


以下兩幅照片反映1947年南京金陵大學的一場學生運動。這幅照片中,同學們集合完畢,準確前去國民政府教育部情願,女大學生們情緒激昂。

幾位女大學生在街頭樹立起宣傳畫,她們面對強權與腐敗,無所畏懼。她們才是中國女大學生們的代言者。

這幅照片拍攝於1944年8月,國立四中部分女生合影。國立中學是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為救助流亡青少年學生而開辦的中等學校,始建於1938年,終結於1946年。國立中學的歷史雖然只有短暫的八年,卻培養了一批傑出的人才,創造了在殘酷戰爭期間中國教育的傳奇。

抗戰之前,公辦中等學校都是由地方政府管理,如省立中學、市立中學和縣立中學,那時沒有國立中學的建制。七七事變後,大片國土淪陷,不願做亡國奴的人們紛紛踏上流亡之路。當時,幾百萬難民像潮水般湧向西南、西北,其中包括數以十萬計的青少年學生,他們背井離鄉,流離失所。圖為1941年1月,國立四中獲閬中各界慶祝民族復興節歌詠比賽冠軍。

以下兩幅照片記錄了1936年北平學生運動集會遊行的情況。圖為女學生們的遊行隊伍經過的地方似是地安門大街,畫面前的軍人為“東北軍憲兵”的裝束。


北平女大學生們在靜坐示威,不知這些“天之驕子”,在以後的時代變化中是否倖存,乃至為社會,為民族做出貢獻?但此時此刻的她們是最勇敢最美的中國女生。

圖為長沙女子師範學校同學合影。這張照片拍攝於1925年,女學生們一式的齊耳短髮,白色上衣襯暗花黑裙,端莊而潔淨,盡顯新女性的風采。該校創辦於1905年,湖南最早的一所女子學校,1912年由民國政府正式命名為長沙女子師範學校,亦稱“稻田師範”。湖南許多名流、士紳的女兒都在這所學校就讀。如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向警予、楊開慧、李淑一,作家白薇、電影明星王人美,以及王稼祥的夫人朱仲麗、葉劍英的夫人曾憲植等。

圖為山東萊陽鄉師網球隊女隊員合影。1930年,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範學校成立,1934年2月易名為山東省立萊陽簡易鄉村師範學校。學校於1937年七七事變後停辦。萊陽鄉師的生源主要來自膠東半島一帶,學校不收學費,學生一律住校,每人每月發給伙食費五元。學校的課外活動比較豐富,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項目,每天下午下課後,操場上人聲鼎沸,音樂室裡管絃歡歌,遊藝室裡笑聲朗朗,創作室內寂靜無譁。


這幅照片是流亡北平的太原女師同學合影。1948年攝於北平新大陸照相館。太原女子師範學校原名山西官立女子師範學堂。創辦於1910年,是山西最早培養小學教員與蒙養院教養員的學校。1914年,山西官立女子師範學堂改名山西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1934年,改稱山西省立太原女子師範學校。抗戰爆發後,學生大部分投筆從戎而暫停。1953年,改名山西太原女子師範學校。

以上圖文刊登於《老照片》。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山東畫報出版社《老照片》1996年12月出版第一輯, 是一種陸續出版的叢書,每年出版六輯,截至2019年2月,已出版123輯。專門刊發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關的文章。定格歷史,收藏記憶,觀照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