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太子,186天皇帝,5月的太上皇

唐順宗李誦(761年1月8日―806年),唐德宗李適長子,唐朝第十位皇帝(除武則天和唐殤帝以外)。初封宣城郡王,後進封宣王,779年立為太子。805年,唐德宗駕崩,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同年八月,禪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次年李誦駕崩,諡號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廟號順宗,葬於豐陵。

永貞(805年八月-806年)是唐順宗的年號。805年(貞元二十一年)正月,唐德宗駕崩,太子李誦繼位,即唐順宗。八月,被迫讓位於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改貞元二十一年為永貞元年。

805年(貞元二十一年 )正月,唐順宗即位,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進行改革。他們和彭城人劉禹錫、河東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劉柳"為核心的革新派勢力集團。他們維護統一,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反對宦官專權,並積極推行革新,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稱"永貞革新"。

26年太子,186天皇帝,5月的太上皇

三月,宦官俱文珍等人一手操辦將順宗長子廣陵王李淳立為太子,更名為李純。七月,俱文珍等以順宗的名義下詔,由皇太子主持軍國政事。八月,宦官擁立李純即皇帝位,即唐憲宗,順宗退位稱太上皇,史稱"永貞內禪"。永貞革新宣告失敗。

在唐朝皇帝中,唐順宗李誦(761.1.8--806)是特徵頗為鮮明的一位。

位居儲君時間最長。順宗是以長子被立為皇太子,由於父親德宗在位時間長,他做太子的時間長達26年。

無論當皇帝還是太上皇的時間都非常短。順宗只做了186天皇帝,都沒有以皇帝身份過個新年。順宗在如此短暫的帝王生涯中,還做了太上皇。這不僅是唐朝皇帝中,恐怕也是歷代帝王裡由皇帝進入太上皇速度最快的了。退位後順宗做了五個月太上皇就去世了,甚至沒有機會享受些清福。

"永貞"的年號是在他退位以後才改的。順宗在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四日退位為太上皇,儘管繼位的憲宗皇帝是在八月九日才舉行冊禮,但順宗八月五日下誥改貞元年號為永貞時的身份已經是太上皇。

順宗在生活的每一環節中,無論是接受了祖父代宗皇帝的才人成為自己的妃子,還是把自己的親生兒子送給父親作兒子;無論是身為皇太子時的深藏不露,還是登基後的革除時弊;無論是面對父皇對舒王李誼的偏心,還是兒子對自己的進逼;無論是宦官強求他選立儲君,還是逼他退位;無論是位居九五,還是成為太上皇,他都是隨遇而安,幾乎看不出他曾有過怎樣的爭強好勝。這才是順宗一生中最明顯也是最擅長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