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練毛筆字三年,先柳後歐再趙,感覺遇到瓶頸,怎麼辦?

歐陽書法學習討論


練毛筆字三年,能寫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了,遇到瓶頸也很正常,沒必要過分憂慮。在寫三年裡,你涉獵了柳、歐、趙三體,學得較博。可以說,你這三年都是在摸索的階段,在走馬觀花地學習,還不知道自己適合學習誰的書法。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是因為性情會影響一個人對字體風格的喜好,所以你先要弄清楚自己比較鍾情於哪家書法風格,再進行選擇學習,先把一家學精、學透,再考慮博學。


從你的書法作品看來,我認為你傾向於喜歡趙體,可能這也是你最後練了趙體的原因。無論寫字還是畫畫,一定會有瓶頸的阻礙。遇到瓶頸,證明你的眼光和要求都提高了,所以每次遇到瓶頸都將是一次突破。

你的問題是博而不精。不要急於求成、囫圇吞棗,要先精學一家,才能獲得博採眾長的水平,才不容易陷於迷茫。


倚齋聽風雨


剛才看了你的練字的圖片,看了一下,發現你三年來雖然很雜,但是比較容易解決,沒我學三年時候雜。

你這種情況比較典型,大多自學的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就我看到的已經有好多人了,問題跟你也差不多。

我先給你分析一下你的作品,然後再給你點解決瓶頸的建議。

首先看這字,個人覺得你學歐主要臨了兩個帖,第一是歐陽詢行書《千字文》,第二是《蘭亭》,其中的用筆比較明顯。

首先在這張作品上,給你一些臨歐的建議,行書《千字文》不太適合初學,我曾經也學過歐體行書千字文,也是初學二三年時。

比較容易忽視的就是沒有一個好的結構基礎,很難把握那種中宮內縮且挺拔的感覺,所以上邊作品中,只有部分筆畫比較像,結構之上,確實都沒有寫像。

首先這本帖比較顯著的兩個特徵就是①挺拔②細腰,可以看成是一個花季少女。

用筆鋒芒畢露,露鋒多,用筆銳利,折多,這就是一個比較女王範兒的少女。

非常不容易入手,對用筆和結構的要求比較高,所以還是需要有個五年八年的功夫再去入手比較好。

歐陽詢楷書蘭亭這本字帖我非常喜歡,初學也可,但是需要有一個比較好的範本參考,因為好多起筆的地方你處理的都有問題,把鋒芒畢露處理成了筆病。

當然你這個臨的是行書蘭亭,不是歐陽詢楷書。不過問題是一樣的。

紅色圈裡這些起筆,太軟,動作太拖沓,不利索。

露鋒就是要有懸鷹捉兔的那種衝勁兒,準備時間可以從長一點,但是下筆就別有顧忌,應該利索一點。

你這些露鋒都是非常“刻意”的。

再有就是,你學柳,我看不出一點學柳的痕跡,所以直接放棄柳就好了。

再比如這個,學趙,但是明顯有很多歐的筆法,比如紅色圈裡這些。

從結構來說,你對歐陽詢的結構把握並不明顯,反而對趙孟頫的結構把握比較到位。

建議主要學習趙孟頫。

看空色圈裡的字,學的還是不錯的。

再看藍色部分的用筆,寫的太鋒利,這明顯是和歐陽詢的筆法混亂了。


在原理上來說,歐和趙是互通的,都有秀妍之處,但是各種取捨一定要把握好,比如趙的媚,有些微胖,比較和藹低調。

如歐,鋒芒畢露,用筆比較鋒利。

所以二者應該建立在把一家把握透徹之後才能去學另一家來贈秀氣。

如你現在,用筆的轉折已經亂了,已經分不清什麼時候該用“轉”什麼時候該用“圓”

什麼時候該藏鋒,什麼時候該“露鋒”。

筆畫什麼時候要肥一些,什麼時候要瘦一些。

所以造成了現在的樣子,有控筆功夫,但是因為學的太雜,不知該如何合理運用。


其實你的問題比較容易解決,首先要從理論開始,去學習古人理論,先學會如何看待某一家的整體風格

然後讀帖,去感受每一筆給每個字帶來什麼樣的感覺,一個筆畫為何要肥?如果瘦了會不會影響感覺?肥一點是不是能讓結構更加平穩?

這是階段,關鍵在兩點。

第一,拋去不該學的。

第二,去了解字的風格。

這個階段,練不重要,反而不練會更有進步。

柳就不要學了,因為實在沒看出什麼用筆結構的特點,歐建議也別學了,因為你對“挺拔”這個詞可能天生就接受力不敏感,無論是柳還是歐,都是挺拔的,柳的挺拔也出自歐。

所以去學趙,別臨別的帖,去潛心專一兩個月,自然有改觀。

期間可以寫趙的行書,看趙的字帖,讀關於趙的理論。

至於關於其他的字帖,別看,一眼都別看,尤其是你學過的。

印象越深,迷惑越大,所以不學不寫反而會進步。


我當初有一個月沒寫,於是堅持了兩個月楷書,這個階段就過去了。

而且多讀理論之後,會發現書法的多家風格其實就在自己筆下,是可以控制的,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精其用筆和結構規律。


從“自己腦力自有好幾種寫法”到“腦子裡只能這麼寫”是一個階段,再到“腦子裡多種寫法,隨意使用”是又一個階段。

中間的階段很重要是根。

先寫對,再求多。


還有你這些起筆,自學的時間太久了,多看名家臨帖會有收穫,看人臨帖,看起筆的細微動作,看行筆手指手腕的動作,看多了,自然清楚每一筆是怎麼來的了。



以上就是一些個人意見,用筆功夫不差,就是太雜,所以沒必要一個字一個字摳筆法,你的問題不在此。

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一下關注。


梁宇航


你好!沒人邀請回答,從你臨作看,你對書法的態度打動了我,三年練字,我信的。 你應該是自學,沒有老師指點,所以我還是忍不住要說。

你運用毛筆書寫已經非常熟練,寫得也蠻好,如果要求不高,你就這樣寫,比起大多數人的毛筆字已經好多了。但書法有法,你還不完全得法,似乎是用自己的方法在臨帖。雖然臨的不同字帖,但一看便知出自一人之手。這樣下去,你再連三年恐怕也進步不大。

一要把握細節。你臨的三帖,基本上是一種筆法,沒有吃透字帖的精要。要注重細節,通過認真讀帖,點畫的起筆、收筆、運筆、提按、頓挫等,細心觀察和體會。同時臨三帖也有好處,可以相互借鑑,通過比較,明確三帖點畫筆法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你也可以主攻一帖,筆法是通的,掌握了一帖之法,就可以運用自如。

二要抓住重點。古人說:筆法生筆勢,筆勢生結體。掌握了正確的筆法,結體也須用心。你的字活,不死板,這是你的優勢,但要注意“意在筆先”,落筆之前,字的整體框架,空間佈局,點畫之間的呼應關係,要儘可能記在你的腦海裡,而不是隨性發揮,不能看似臨帖,實際是在寫自己的自由體,這是典型的不入帖。

三要反覆比較。字帖裡相同的字體也會有不同的寫法,要進行比較,找出共性規律;自己臨的同一字,也會有差別,進行比較,找到規律性的東西,不斷糾錯,從而掌握所臨字帖的特點和風格所在,進而起到舉一反三之作用。謝謝!











陋石書藝


太急於求成,反而誤事。

你換帖的頻率太高了,太快了。我們學習書法必須深入進去。對某一家某個碑帖吃透,讀懂。對它的筆畫特徵,它的結構特徵,瞭如指掌,做到胸有成竹。


你所達到的水平應該是這樣的:比如你寫柳體,臨帖時寫的特像,背臨時也應該特像,緊接著你去創作一首詩,或是一段話,你的作品的所有的筆畫特徵和結構特徵,應該都具有柳體的韻味。這個時候才能說明你對柳體完全掌握了。


接下來你就可以去臨摹其他的書法家的作品,比如說顏體。經過這樣廣博的學習之後,你就能夠融會貫通。


融會貫通的目的就是將自己喜歡的筆畫,融入到一個漢字中去。比如說你喜歡柳體的橫畫,喜歡顏體的豎畫,把它們寫到一個漢字中,成為你自己的東西,創作屬於你自己的風格。

書法大師們的學書經歷,是我們的榜樣。林散之先生說,16歲開始學習楷書和魏碑。30歲開始學習行書。到了60才可開始學習草書。我們有這樣的魄力和耐力嗎?

如果你有,那麼你就成功了。


京東千里行書法


學書法,從一字體入手,沿其淵源向上追溯,這是一條經千百年驗證的正確道路。

但是你顯然不清楚自己要幹什麼,怎麼練。由柳到歐沒錯,柳字融顏字、歐字之長,這條線沒錯。

但之後又轉而學趙卻出現問題。趙孟煩是宗二王沒錯,但你在習唐楷後,何不直接上溯魏晉?

學書法一定要系統,沿一條脈絡徹上徹下,這方是正途。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我準備三年臨習顏魯公……自得其樂,無所謂瓶頸😂😂😂


紫水漁人


我也練習一年多了感覺都有瓶頸,也請指點





執筆行江湖


你三年就學了這麼多大家的作品,確實換帖換字體有點頻繁了,本人三年最多也就只學一家的筆畫,偏旁而已,也許是我愚頓。可能每個人對學習的要求不同吧,下面兩張是我寫的大家多多指教。




筆墨恆心


瓶頸是個啥?不懂。。







滑州華安


書法學習分入帖和出帖。初學者在入帖時不夠用心,分析結構不仔細,筆畫功夫不到,急於求成。你寫成這樣非常好了!未來幾年專注一個書體,研究透,模仿仔細。我由柳體轉練趙體,也學王羲之,不得精髓也是心急!這裡請大師們指點!第三幅是硬筆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