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王后人錢易,17歲殿試提前交卷被除名,否則成古代最年輕狀元

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是最為富庶的國家,宋朝建立以後,末代吳越王錢俶歸降宋朝,吳越國的錢氏宗室和大臣許多都被封官,只有吳越王錢倧的兒子錢昆和錢易兄弟不被宋朝錄用。

錢昆和錢易兩兄弟心裡憋著一口氣,從那以後他們便發奮讀書,立志科舉入仕,用真才實學來證明自己。

吳越王后人錢易,17歲殿試提前交卷被除名,否則成古代最年輕狀元

皇天不負有心人,宋真宗在位時期,17歲的弟弟錢易考中進士,本來他極有可能成為古代最為年輕和最有才華的狀元的,但是因為一點小插曲,他與狀元失之交臂了。

據統計,從古至今的文武狀元加起來一共有777位,其中年齡最小的狀元就是唐朝時期的17歲少年郎莫宣卿。但是,17歲的錢易與17歲的莫宣卿比起來,錢易顯得更加出色,因為他在殿試時,一共三道題,他只花了半天不到的時間就答完了,而且答得非常好,反觀莫宣卿,他就無法做到。

可不幸的是,錢易恰恰就是因為這次提前交卷才沒能當上狀元的。

吳越王后人錢易,17歲殿試提前交卷被除名,否則成古代最年輕狀元

錢易半天答完三道試題,洋洋得意的他本以為會因此而受到皇帝的青睞,誰知道宋真宗卻認為他不認真對待考試,被斥責為“輕俊”,不僅判錢易殿試不通過,而且還免去了錢易的進士資格。

可憐又倒黴的錢易就這麼落第了,但是他雖然沒能當上這一年的科舉狀元,卻因為殿試提前交卷的舉動而聞名於世,博得了“才子”的美名,時人甚至盛讚他的詩才不在詩仙李白之下!

吳越王后人錢易,17歲殿試提前交卷被除名,否則成古代最年輕狀元

後來,錢易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考上了進士,他認為自己絕對是第一,但是主考官不公正,將他列為第二,錢易不服,便上書朝廷,言辭中難免對本朝的科舉充滿了譏諷之意。宋真宗看完錢易的上書以後,心裡很不快,不但沒為錢易主持公道,反而將錢易的第二名降為了第三名。

吳越王后人錢易,17歲殿試提前交卷被除名,否則成古代最年輕狀元

錢易學識淵博,才思敏捷,幾千字的文章,他揮筆即來,而且書法極好。可他實在是太倒黴了,其實就是因為他為人太自傲了,恰好皇帝宋真宗又不喜自傲的人,所以他就總是撞在槍口上。

後來,錢易入朝為官,先後擔任了光祿寺丞、通判蘄州、除秘書丞、通判信州、太常博士、直集賢院、知制誥、翰林學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