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浙江一些地方流行徽派建筑?安徽有很多人移民浙江吗?

吉星西行


六大传统建筑派系中,又以徽派建筑名气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徽派建筑又称徽州建筑,受赣派建筑影响,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并非特指安徽建筑。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实际上,在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也能见到徽派建筑的影子。那么,浙西地区不是安徽,为何又流行徽派建筑呢?这不但有着地域文化因素,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据历史资料显示,唐朝前期,唐朝曾有一种称为“道”的监察机构。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兴起,道便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并伴随各地节度使,成为藩镇割据的开始。浙江西道领长江以南,至新安江以北的原江南东道地,包括今天的苏南、上海和浙北和徽州(大致包括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到明代,这一地区为明朝“南直隶”省。

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南京),清康熙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称为安徽省。

从历史行政区划的变迁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代徽州长期处于浙江西道或江南省的范围之内。虽说古徽州范围不包括今天浙江省的市县,但历史上的徽州地区却是浙江西道或江南省中的一部分,而浙西地区又与徽州紧紧相连,受徽派文化和徽派建筑影响也在情理之中。但真正影响浙江建筑的,却是徽商。

明清时期,徽商顺新安江进入浙江经商,杭州、衢州、严州、嘉兴、湖州、 金华兰溪等地曾是徽商所到之处,很多徽商发家后,便在浙江安顿下来,在当地置业建房,把家乡的徽派建筑建造在异乡的土地上。这就是,能在浙江看到徽派建筑的原因。如果再联系下去,今天的浙商,或多或少也带着明清时期徽商基因。


若愚趣谈


本人是从事古建专业人士,第一,浙派建筑不是徽派,徽派不是建筑只限于徽州地区,和浙江建筑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马头墙叫徽派。第二,浙派建筑本身有几个分支,第一宁波建筑,主要分布余姚,奉化,舟山,慈溪,鄞州,和市区受影响的有宁海,象山等,宁波建筑传承宋明的最为完整,民居保留了侧脚,升起,和柱头斗栱,月梁还是有宋代遗制。斗栱做法规范。第二东阳系,就是婺派,东阳,永康,义乌,金华地区,绍兴,丽水,衢州等,这派影响最广,以雕刻见长,插栱到康熙以后已经演化为牛腿,月梁最有特色,有梁须,以肥胖见长,梁架内斗栱,都演化为云头梁和,花蓝,插叶等,而且雕刻精美,运用多种手法,但侧脚,升起等已经不用,东阳帮起源甚早,唐代已经有记载,徽州地区原雕刻师多来自东阳,所以应该是东阳派影响了徽派。第三个分支温州支,保留插栱,形制古朴,特别重视屋顶装修,已经向闽式过渡。第四,1.浙江建筑不是徽派,形制不一样,浙江体量大,家族聚居,一般分家不分宅,几十个天井几十幢房子联在一起,如东阳卢宅,诸暨千柱屋,都大财主合族而居。徽州一般是四水归堂小四合院。和徽州多商人独居有关。2.婺派和徽派的月梁形制不一样,徽派梁屁股尖,婺派肥而圆大,3.马头墙形制不一样浙江多翘马头,徽派是多是平马头,浙江马头前后级数严格对称,徽州马头前后随意4.浙派厅堂用料远大于徽州,婺派雕刻繁杂也多于徽州,5.浙派建筑的牛腿琴枋上部都有一组由斗栱演变花蓝而徽州是没有的,牛腿的体量远大于徽派,55.礼制性建筑祠堂,婺派祠堂建筑规模一般远大于徽派,但门头不用歇山,浙派无论宁波,东阳,祠堂戏台复杂程度也远远大于徽派,大多有螺旋藻井等复杂装修,如宁波秦氏支祠戏台,诸暨边氏宗祠戏台,枫桥大庙戏台。而徽派一般止于一个雕花月梁而已。内部几乎无装饰。综上所述,浙江自宋以来保留宋元古建有多处,而徽州多为明清建筑。浙江匠人传承至今从间断,都传承有序,浙江经济人文从宋代以后甲于东南,匠人有发挥施展的空间,和实践的地方。根本无须向徽州学习技艺。徽州是一个很小地理概念,相当浙江一个地区,虽然生意上会有往来,但浙江明清的商帮不亚于徽州,著名的有龙游商帮。宁波商帮,徽州建筑虽然保存完整但建筑影响不足以扩展到浙江,无非是旅游的兴起,把徽州古建放大了。浙江建筑是真正的本土建筑,古人的智慧结晶。浙江古建不是徽派。


天泽50182098


隋末有位汪华者,兵发箬岭,一统徽州,称“吴王”,辖睦州、杭州、歙州、婺州、宣州、饶州,范围函今天皖浙的大部分。唐初,为保境安民纳土归唐,被李世民诰封为"越国公",比今杭州人熟知的吴王钱镠早了四百年。大徽州地区以新安江流域(含浙西)为中心,文化昌盛,有"东南邹鲁"之称。现今遗留的"徽杭古道"就是皖浙经济联系的枢纽,彼时皖浙两地同为一个文化共存,所以现在浙江许多地方流行徽派建筑是历史的传承。

明清时徽州为黟山所阻,兵燹不至,祖上延续下来的富庶,让他们有了去外地贸易的本钱,尤以邻近徽州地区的杭州、宁波为最,他们大多以店铺为家,贸易范围以盐、布、纸、墨、木材,甚至徽菜馆,自古至今,两地人员往来密切就不足为奇了。









汪叔华


所谓的徽派建筑,其实是因为这些建筑窝在山沟……一直以来没被破坏!成为建筑标本罢了!!江南季风湿润气候地区的古建筑样式差不多!安徽还托了朱元璋的福,大力开发后才有的样子。徽派建筑是当年从山沟里出来的吃苦耐劳徽商,辛苦攒钱,在家乡按照在富裕地区的房子样式为在家乡的"半寡"妻子建的半封闭"豪宅"!

不管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徽式建筑的村落,还是散落各地的当年"豪宅",采用的建筑样式是富裕的江浙、甚至江西……

问题在于:原来被徽派建筑当成抄袭对象的豪宅……被战火破坏多次,所存无几!而徽州山高林密、资源不足……


新晴辛静


阿浙的文化是徽州人顺着新安江带下去的,赖不掉的。。这么说吧,浙北地区,只要是姓胡、汪、程、许、江、朱、鲍、戴、毕、查、黄、徐,洪,你往上面查,大多都是徽州人的后代。


新安一岭下苏


广义地说,黛瓦白墙的建筑风格是江南一带共有的传统型制,并非皖南所独有。徽派建筑从属于江南建筑大的范畴,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其命名源于古徽州,而不是今天的安徽省。现在我们在浙江看到的与徽派类似的建筑,实际上是同属江南风格的浙派建筑。清以前并没有安徽省,徽州在文化传承上与苏南、浙西、浙北共属江南文化圈,生活习俗和建筑特色相近,漫步在安徽黄山、浙江金华、江西婺源等地的古旧小镇村落,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至于后来的行政区划并不完全考虑文化因素,原江南地区被人为割裂,才造成非安徽地区有徽派建筑的错觉,其实你一直在江南。当然,江南地区多丘陵,十里不同音,建筑风格在大致接近的基础上还是有明显差异的,仔细观察就能辨别其中不同。


柳梧新区扎西嘉措


所谓徽派建筑是当代人的叫法。明清时期徽商富足之时需要光宗耀祖大兴土木,建造私家大宅。而此时与安徽及江西接壤的浙江中西部地区以建筑木工名声在外,犹以浙江金华地区的“东阳帮”因其木雕竹编技艺出色最为出名。许多东阳工匠为了谋生而前往安徽为富商建造后来的“徽派建筑”,明清两朝“东阳帮”工匠还奉召前往北京修造故宫及其内部竹木内饰装修。时至今日故宫博物院也是如此邀请东阳竹木工艺大师前往北京故宫整修内饰及木雕。cctv纪录片《记住乡愁》也曾作报道。


春雨绵绵诚意满满111


徽派建筑多位于江南,在安徽基本都在皖南,而皖南在地理上和浙江和江西为邻,山水相依,风俗文化相同,建筑风格也相互偌鉴。徽派建筑也就很自然的同时存在于三省属江南的地区。


天涯瘦马2


你搞反了。所谓徽派建筑,主要学自浙江宁波。


Beepbug


只是单纯的觉得好看,就造起来了,仅此而已,没那么多其他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