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藍田縣,秦朝置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歷史文化名城

陝西省藍田縣,秦朝置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歷史文化名城

藍田縣,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總面積2006平方千米,總人口63萬。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是陝西省歷史文化名城。

陝西省藍田縣,秦朝置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歷史文化名城

藍田玉擺件

一、歷史沿革

1、秦獻公六年(前379年)於今縣西始置藍田縣。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省藍田入霸城縣;太和十一年(487年)復置,屬京兆郡。北周孝閔帝二年(558年)升藍田為郡,並於今馬樓西和縣西白鹿原上置玉山、白鹿二縣。建德二年(573年)廢二縣並降藍田郡為縣,移縣治於嶢柳城(即今藍關鎮)。

2、唐武德二年(619年)復置白鹿縣,次年更名寧民縣。三年復置玉山縣,治今玉山鎮。貞觀元年(627年)省寧民、玉山二縣入藍田縣,屬京兆府。明、清屬西安府。

3、1913年屬關中道,1928年直屬省。1949年屬渭南分區,1950年屬渭南專區。1956年直屬陝西省,1958年屬西安市。1961年屬渭南專區,1969年屬渭南地區,1983年又屬西安市。

二、地名來歷

《元和志》 卷1藍田縣: “按《周禮》,‘玉之美者曰球,其次為藍’,蓋以縣出美玉,故曰藍田。””

三、風景名勝

陝西省藍田縣,秦朝置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歷史文化名城

1、藍田人遺址。位於陝西省藍田縣東15公里處的公王嶺和縣西北10公里處的陳家窩村兩地。是中國直立人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公王嶺發現的古人類化石距今約110萬年至115萬年,屬第四紀更新世早期。1982年,國務院公佈藍田猿人遺址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陝西省藍田縣,秦朝置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歷史文化名城

2、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位於藍田縣濱河西路,總佔地1200畝,以白鹿原坡和灞河為中心區域,展示了白鹿原的田園風光、白鹿祥瑞、婚喪禮俗、傳統工藝、休閒娛樂、百味美食、宗法傳承、歷史記憶等特色民俗文化。

陝西省藍田縣,秦朝置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歷史文化名城

3、白鹿原影視城。景區位於藍田縣的前衛鎮,由入口區、生態景觀區、棧道水景、扶梯通道、白鹿村、滋水縣城、麥塬兒童區、兒童遊樂區、輪胎公園九大功能區組成。

陝西省藍田縣,秦朝置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歷史文化名城

4、蔡文姬墓。蔡文姬墓位於陝西省藍田縣三里鎮鄉蔡王莊村西北約100米處,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墓很可能是後人根據《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的情節建造的假冢。

陝西省藍田縣,秦朝置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歷史文化名城

5、悟真寺。其歷史可追溯至西晉以前。隋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高僧淨業奉詔興建,正式稱名“悟真寺”。隋唐時代,善導大師正是在悟真寺開創了淨土宗,所以這裡是是聞名中外的淨土宗祖庭。

陝西省藍田縣,秦朝置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歷史文化名城

6、水陸庵。水陸庵素有“天下第一彩色連環壁塑”之稱,原是悟真寺的水陸殿,是當時舉行“水陸大齋”、“水陸道場”的重要場所。明朝時,秦藩王朱懷埢用了五年多的時間,修為家廟。水陸庵大雄寶殿保存下來的3700餘尊泥塑,被喻為“壁塑瑰寶”。

陝西省藍田縣,秦朝置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歷史文化名城

7、輞川溶洞。位於秦嶺北麓,景區群山環抱、重巒疊翠、瀑布漣灩,分為天然遊覽區、高空滑索娛樂區、通真道教區、七星潭自然遊樂區等。凌雲洞在照壁峰腰,海拔千米,洞深527米,內鐘乳石筍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錫水洞被奉為道家第55福地,洞深270米,洞庭高大寬闊。

陝西省藍田縣,秦朝置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歷史文化名城

8、湯峪溫泉。湯峪溫泉位於西安藍田縣(寶雞眉縣湯峪叫西湯峪溫泉),依山傍水,景色旖旎,是聞名遐邇的避暑療養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