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汙染標籤何時“洗白”?

目前,我國雖然擁有全球最先進的火電系統,可以滿足全球最高的環保標準,但超低排放只是針對二氧化硫、粉塵等一般的空氣汙染,還無法解決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

近日,國際能源署在京發佈《全球煤炭市場報告(2018—2023)》(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用“一個星球,兩個煤炭世界”來概括當前全球的煤炭走勢。

一方面,由於價格實惠、儲量豐富和便於運輸等特點,煤炭仍然是很多國家的主體能源。特別是在中國、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煤炭提供了能源安全,支持了當地經濟發展。

但另一方面,歐盟28個成員國將逐步淘汰煤炭,相關政策已經在歐洲國家廣泛發佈並實施。德國煤炭退出委員會還宣佈將在2038年前關閉所有煤炭發電廠。

在我國,煤炭是上游行業,電力是其緊密的下游行業,我國約50%的煤炭用於發電,煤炭也是決定燃煤發電成本的關鍵因素。《報告》一經發布便引發了業界對於中國煤炭消費走向以及煤炭能否成為清潔能源的大討論。

煤炭仍將是主體能源

根據《報告》的預測,儘管未來煤炭對全球能源結構的貢獻將略有下降,但當前煤炭仍然是全球能源系統的核心。歐洲和美國市場煤炭消耗下降的份額,將被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增長抵消。未來5年,全球煤炭需求將保持穩定,而中國仍將是世界煤炭消費第一大國。

那麼,中國煤炭消費是增還是減?《報告》認為,中國是全球煤炭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但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轉型期,煤炭需求將逐漸下降。中國煤炭消費量將呈現平均每年不到1%的結構性下降,將由2016年的38.7億噸減少到2023年的37.7億噸,年均下降0.5%。

不過,發佈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對上述說法持保留意見。他認為,我國宏觀經濟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能源消費總量適度增長是必然的結果。未來5年,煤炭消費仍將保持小幅增長趨勢,總量維持在40億噸左右。

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雖然2014年至2016年煤炭需求連續三年下降,但近兩年煤炭需求開始出現回升,2017年、2018年煤炭消費量分別增長0.7%、2.5%。其中,電力行業煤炭需求增長是主要因素,2017年、2018年電力行業耗煤同比分別增長4.9%和6.4%。

“中國今後煤炭消費是否能夠減少,主要取決於中國的能源消費量是否持續大幅度增長。”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中國科學報》分析,由於我國風電、光伏、核電等可再生能源佔比較小,如果國內能源需求增長較大,那麼這些清潔能源就不可能滿足需求,因此也就不得不增加煤炭消費。

不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資源的可靠性、價格的低廉性、利用的可潔淨性等因素,決定了在今後較長時期內,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的地位,其作用仍難改變。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能源經濟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劉曄對《中國科學報》表示,在經濟增速趨緩、經濟轉型升級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能源消費強度大幅降低,能源消費增長換擋減速。另外,由於我國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煤炭消費比重也將有所下降,煤炭需求增長空間有限。但從能源發展趨勢看,煤炭仍是我國的主體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石。

是否算清潔能源引爭議

對於全球煤炭行業而言,清潔發展至關重要,國際能源署也對中國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煙塵等方面的減排取得成就表示認可。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表示,中國把清潔低碳作為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不斷優化煤炭消費結構,全面推動清潔高效利用。一方面,逐步提高電煤在煤炭消費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大力推進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中國也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潔煤電體系。

王顯政也提供了一組最新數據佐證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成就:截至2018年底,中國煤電廠超低排放技術改造實際完成8.1億千瓦,達到或低於燃氣電廠的排放標準。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煤粉型工業鍋爐技術,實現散煤燃燒熱效率達到90%以上,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排放指標達到或接近燃氣鍋爐排放標準。

另外,我國現代煤化工也已經進入了工業化發展階段,煤炭直接液化、間接液化、煤制烯烴、低階煤分級分質利用、煤制乙二醇、煤制氣等技術示範均取得成功,一批大型項目也已建成投入運營。

在王顯政看來,作為世界煤炭大國,中國煤炭工業清潔高效發展的實踐表明,煤炭能夠成為清潔能源。不過,也有不少專家提出異議,他們認為煤炭雖然可以清潔化利用,但這並不代表就能成為清潔能源。

“目前,我國雖然擁有全球最先進的火電系統,可以滿足全球最高的環保標準,但超低排放只是針對二氧化硫、粉塵等一般的空氣汙染,還無法解決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林伯強認為,煤炭成為清潔能源是不可能的,始終會卡在二氧化碳排放上。

能源行業評論員呂成之也對煤炭是清潔能源持反對態度,他發文指出,我國雖然在發電端實現了常規汙染物超低排放,但煤炭全產業鏈的環境汙染並沒有得到解決。從煤炭開採造成的水汙染、煤塵、瓦斯釋放的甲烷、煤矸石釋放的有毒有害氣體,到運輸過程中的水汙染和煤塵,這一系列的環境汙染並沒有放入所謂的“清潔的煤炭”的考慮內。

CCUS技術至關重要

煤炭如果想要摘掉汙染的帽子,真正成為清潔能源,關鍵就要解決溫室氣體減排的問題。《報告》稱,煤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取決於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沒有CCUS就沒有煤炭的未來。

CCUS是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目標所需的一項關鍵技術。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凌文認為,在當前和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煤炭仍是中國最主要的碳排放來源。CCUS技術將成為中國履行應對氣候變化責任、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控制總體減排成本的重要技術路徑之一。

近年來,我國推進CCUS的力度明顯加大,不過,林伯強表示,國內CCUS技術只是在部分地區進行樣板試驗,由於無法降低成本,試驗項目大都處於虧損狀態,無法鋪開商業使用。

呂成之也表示,CCUS技術目前尚不能實現規模化、全流程示範利用,離商業推廣、實現規模化減排的距離還很遙遠。當下,碳捕獲成本相當昂貴,發電成本大約從每千瓦時0.26元提高到0.5元。

另外需要關注的是,碳捕獲技術本身就能耗很大,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就曾表示,如果煤電廠現在的轉化效率超過40%,若要同時去除二氧化碳,效率就會降低11個百分點。這就意味著,發同樣多的電要用更多的煤,這一成本的增加,目前很難承擔得起。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未來CCUS技術能夠不斷突破成熟,煤電加裝CCUS後成本仍具有經濟競爭力,煤電在我國電源結構中還將持續扮演重要角色。(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微信平臺據中國科學報相關消息編輯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