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降水为什么大于华北地区?

地理爱好者


东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大约700mm,华北地区536.4mm,数据上比较,显而易见。直观的感觉,我是河北人,华北地区的气候一直是干旱,缺水,而相对应的东北常听到天气象预报要下大雪。

为什么东北地区降水多于华北地区呢?笔者绘制了一张东北和华北地区水汽来源路径。

冬季,(图中黄色标识)东北和华北都是处于中纬度行星风系里的西风带,受其影响来自大西洋和寒潮西路带来的北冰洋水汽经过新疆进入我国,受新疆地形影响,加之路途遥远,水汽在东移的路上不断凝结产生降水,等到了东北、华北地区,衰竭的很厉害,基本上没啥降雪机会。往年给新疆北部地区带来强降雪,水汽大部分来自北冰洋。

中部和东部路径,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或者从黑龙江进入我国,这两个路径的冷空气是最干燥的,所以不可能带来强降雪。但从东北方向过来的,(图中红色标识)源于北冰洋,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往南,接纳了西北太平洋、日本海的水汽,就会给我国东北、华北带来强降雪。东北地区近水楼台,先得到水汽,产生的降雪量要高于华北地区,降雪几率也要比华北地区要大得多。我们常看到电视里东北地区大雪纷飞的场景。而华北地区少有铺天盖地的大雪,

冬季(图中粉红色标识)南支槽活跃,有时侯叠加东亚槽,影响加重,来自于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北上深入腹地很远,给华北和东北带来一些降雪,总体来说不是很大,毕竟相隔千里。从今年来看,低纬度暖湿气流遇阻在长江流域多雨雪,而北方冬天降雪机会少,华北与东北地区接受降雪机会都有,彼此不分伯仲。

夏季,每年7-8月份华北、东北降水量达到一年中最多的季节,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暖湿气团活跃,来自于太平洋水汽北上,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产生降水,由于地形上有差异,降水量出现了差别,有多有少。看下图:

东北平原地形,三面环山,向南敞开,而且敞开的正好是夏季迎风方向,非常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西有太行山山脉,降水多在太行山山前地带形成地形雨,太行山区降水量比华北平原要多。很显然地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多方因素考虑,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降水量要多,主要因素还是东北平原水汽源比华北平原占优,因此降水量要多些。


地理纵横


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都属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主要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形成降雨,对于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降雨有影响的主要有那么几个因素:

1、锋面雨带的季节移动

前面讲到,两者都是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因此有个特点就是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大致从四五月份进入到我国沿海地区,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在经过长途跋涉,逐渐南下至南岭地区被阻挡,东南季风携带者大量的暖湿气团且势力较弱,因此在南岭处接触,形成锋面雨。随着时间推移,到了六月份暖空气势力增强,雨带移动到了江淮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暖空气与冷空气实力相当,形成了准静止锋,形成阴雨连绵的梅雨。七八月份,暖空气势力继续增强,雨带移到了华北和东北地区,江淮地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形成了炎热干燥的伏旱。由于暖空气所携带的暖湿水汽在北上的过程充分降雨,到了华北地区水汽就很少了,因此华北地区降雨较少,比较干旱。但是北上的暖气团抵达东北地区的时候经过了渤海,渤海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带到了东北地区,使得东北地区降雨较为丰富。九月份冷空气势力变强,于是锋面雨带迅速南下回沿海地区,十月份退出中国大陆。

2、地形作用

然后给东北地区带来充分降雨的因素就是东北地区的地形作用,我们知道暖湿气流遇到山脉阻挡的时候通常会往上爬升,上升过程水汽逐渐凝结形成地形雨。而东北地区有三大山脉,分别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以及长白山,它们对于地形雨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一定程度上助力了降雨。

3、气团的影响

最后就是气团的影响,东北地区夏季除了受到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形成的锋面降雨外,还有来自鄂霍次克海的极地海洋气团(鄂霍次克海气团)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小笠原群岛附近海面散发出来的湿热性质的小笠原气团分别作用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形成地形雨增加了东北地区的降雨量。

4、东北地区本身水分比较充足,华北地区本身比较缺水。

东北地区多河流,而且冬季气温相对比较低,因此春夏季多高山冰雪融水,而且有比较多的湿地和冻土,在春夏季蒸发作用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雨。而华北地区工业用水,居民用水等使得当地水资源比较紧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降雨。

综上,东北地区降雨大于华北地区。

如果问题欢迎指正,更多有趣欢迎点赞和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